我們在中國地圖上找到12個地點,用經濟地理紀錄片《地標70年》呈現它們與這個國家的生動關係,每週五20:00在西瓜視頻更新,目前第二集《陸家嘴》已上線,播放量已達1284萬,歡迎觀看。
如果要在中國選擇一個區域性變化和產業經濟變化最大的物理場所和空間,那就是陸家嘴。
——吳曉波
文 / 巴九靈
吳老師喜歡用“性感”來形容那些無法言明卻充滿吸引力的感受。
例如,“這個標題很性感”。
這一次,他用這個詞形容一座城市——上海。
他還記得,大學即將畢業的那個春天,他們幾個同學一起騎著自行⻋跑到了外灘邊上。這裡剛開出了上海第一家肯德基。幾個年輕人排了幾個小時的隊,吃到了人生中第一支冰激凌蛋筒,還在外灘邊上拍了一張合影。
合影地的對岸,就是浦東,上海本地人都喊它“爛泥渡”。從外灘這邊望過去,除了大片的農田和影影綽綽的平房什麼也沒有。
百年之前,浦⻄已有洋人碼頭,聲色繁榮,萬國博物館正在崛起。而浦東只是⻩浦江的一個灘頭,從東昌路到陸家嘴這段江邊都是停滿了小舢板的碼頭。每日販夫走卒、農⺠漁⺠,從這邊的小碼頭坐小船到對面去做買賣。遇到⻩浦江漲潮的時候,江水漫到岸上來,本來坑坑窪窪的泥地會變得更加泥濘不堪。
很⻓時間裡,上海小囡都會唱一首⺠謠:“⻩浦江邊有個爛泥渡,爛泥路邊有個爛泥渡鎮,行人路過,沒有好衣褲。”
不過,就在他們拍照後的那個月,上海市發佈了一份文件,宣佈將大力開發浦東地區。如今,當吳老師和他的老同學秦朔重新回到他們當年一起拍照片的地方,對面已是高樓林立,成為每平方公里投資最多、產出最多的中國地標——陸家嘴。
這裡是當之無愧的國際金融中心。倫敦金融街、紐約華爾街、上海陸家嘴,分別位於零時區、⻄八區、東八區,永不眠歇的資本在這裡流轉,一如那奔騰不息的⻩浦江水,不捨晝夜。
“這個城市,很性感。可能越性感的地方,就越激烈,就像河流在一個地方交集,源源不斷的年輕人,也都匯聚於此。”點擊視頻▼觀看預告
https://v.qq.com/x/page/g3010qiigfh.html
浦東三級跳
上海市領導想開發浦東的心思由來已久,卻又沒太大的把握。於是市領導趁春節,給在上海過年的小平同志拜年的時候,試探性地說道:浦東開發的報告不理想,不敢報。
小平同志的回答是:我一貫主張膽子要大,這十年來,我一直在那裡鼓吹要開放,要膽子大一點,沒什麼可怕的,沒什麼了不起,因此,我是贊成你們開發浦東的。
於是,1990年4月18日,中國政府在上海大眾成立五週年的紀念大會上宣佈浦東開發開放。
就在浦東正式宣佈開發開放的第三天,日本最大的壓力容器生產企業——日本森松株式會社50歲的董事⻓松久信夫⻛塵僕僕地趕來浦東,三天簽約,創建了浦東第一家外企。
1990年7月,前一年剛剛獲得普利策獎的著名記者紀思道——這位勤奮的記者,至今仍然在持續不斷地發表關於中國的報道與專欄——在《紐約時報》發表了半個版的⻓篇報道
《向世界展示中國仍在大搞經濟》,指出浦東開發是中國堅持走改革開放道路的一個巨大信號。在那之前的一年,由於一些特殊原因,大批外國公司對中國的投資陷入了停滯,第二年浦東的開發開放,給了很多外國企業繼續加註中國以信心。
2004年7月19日,浦東第10000家外企——德爾福中國科技研發中心正式在外高橋保稅區奠基。這家當時世界500強中排名第160位的企業,要在這裡建立它的第五個全球級研發中心。
14年零2個月,上海浦東外企發展從1到10000。這對一塊新開墾的土地來說,已是滄桑鉅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宣佈開發開放的頭幾年,浦東的發展有一段時間陷入停滯。“上海市也不知道要幹什麼。”吳老師回憶他當年在新華社當記者的時候,曾經採訪過上海的“退二進三”運動。上海當時是全國最大的紡織業基地,一開始是想把這些紡織工廠遷到浦東去,但是非常難,一個夕陽產業,要遷到一個落後的地方去,根本沒有人願意去。
1995年3月,浦東的一些學者,開了一個“川沙會議”,並且做了一份報告,問中央要政策。當時達成的一致意⻅是,製造業已經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下一輪應該發展以金融業為首的現代服務業。
1995年4月18日,中央領導到浦東來視察,對“川沙會議”的報告很滿意,當即批給了國務院,這就是後來的國務院“61號文件”。這個報告的核心內容是建議中央允許浦東新區在某些金融領域對外資開放,先行先試。其中包括:允許外資銀行在浦東試營人民幣業務,允許在浦東設立中外合資的保險公司等。
上海一家媒體用了這樣的標題“中央賦予新的政策,浦東新區如⻁添翼”。
1997年12月,上海證交所遷入陸家嘴,同時光大證券成為首家將總部遷入陸家嘴的全國性證券公司,由此掀開了要素市場“東進浦東”的序幕。很快,期貨交易所、產權交易所、商品交易所等7個國家級交易所相繼東遷浦東,國家級鑽石交易所也在陸家嘴建立。要素市場集聚陸家嘴,逐漸使上海奠定了其全國資金運營中心的地位。
1999年,初具雛形的陸家嘴金融中心迎贏來了一件盛事。
那一年是共和國成立50週年,陸家嘴舉辦了“99《財富》論壇”。這是美國《財富》雜誌第一次離開本土,到亞洲開年會,論壇會議的主場就放在東方明珠塔下的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當時的最高領導人都參加了這次大會,美國的商界明星傑克·⻙爾奇也來了,全世界的媒體都在報道這次大會,東方明珠就這樣闖入了世界主流媒體的視野,陸家嘴忽然在大家心中有了一個高度,成為了上海的代表。
吳老師認為,1995年、1997年、1999年,浦東通過這三個重要的時間點完成了自己的三級跳。
“對浦東來講,就像三級跳一樣,它慢慢地清晰了自己在一個城市中的定位,清晰了自己在中國產業經濟中的地位。”今天的金融城
小平同志說,浦東的“起點可以高一點”。
現在的陸家嘴到底有多“高”呢?
東方明珠
1995年落成,塔高468米,在很⻓時間裡,都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電視塔。
金茂大廈
1999年開張營業,主樓88層,總高420.5米,是我國上個世紀末最具未來感的建築之一。
環球金融中心
2008年竣工,樓高492米。
上海中心大廈
2016年建成,總高632米,是目前世界上第三高的建築。
從爛泥渡到舉世聞名的金融中心,陸家嘴只用了三十年。
2018年,陸家嘴金融城的稅收超過一千億,是中國每平方公里投入錢最多也是產出錢最多的地方。今年,陸家嘴金融城將力爭實現“雙百”突破,即億元稅收樓突破100幢,其中10億元稅收樓宇達24幢左右;跨國公司總部突破100家。
目前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集聚了3萬多家企業、十多家要素市場、中國1/3的公募基金、上海2/3的持牌金融機構、5000餘家各類新興金融機構,擁有50多萬從業人員,其中23萬為金融從業人員(與香港的金融從業人員總數基本持平)。這些從業人員來自五湖四海,同時每天也在奔往全球各個⻆落。
作為陸家嘴金融城國際化的代表,僅瑞銀集團一家公司,在這裡工作的員工國籍數就超過四十個。《地標70年》採訪的瑞銀證券總經理錢于軍正是無數從海外歸來的金融精英之一。
1985年,錢于軍坐著火⻋從老家⻓沙來到上海上大學,那是人文科學如火如荼發展的八十年代,錢于軍所在的復旦國際政治系,班上彙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高考狀元,“我來複旦第一個印象,覺得上海還是大上海,復旦的學習氛圍非常好”,但是對於浦東,他的印象是,“幾乎沒有印象,四年也沒有想到要過來一次”。
1989年,英文水平突出的錢于軍大學畢業,遠赴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在倫敦讀碩士期間,正好碰上羅斯柴爾德家族要發展中國業務,需要母語是漢語、數學基礎好、勤奮的中國年輕人。學政治出身的錢于軍於機緣巧合下進入了金融行業,並先後在羅斯柴爾德銀行、德意志銀行、花旗銀行、瑞銀集團等全球知名金融機構工作。2013年,這個當年揹著書包、揣著幾十美金踏上留學之路的窮大學生,在離開了24年之後,帶著自己的妻子兒女全家老小,回到了上海。
“我相信從2010年以後,尤其越來越明顯。海外理解的上海,就是金融,金融的中心就是浦東,最後就是陸家嘴。”從他的辦公室看下去,就是著名的陸家嘴綠地。
秦朔還和吳老師說了一個故事。
“我在這裡碰⻅一個渣打銀行的首席信息官,是一個澳大利亞人。在渣打銀行那個樓往下看,看著那個草地。他說這裡是全世界最好的地方,我說你有沒有搞錯,我說是不是亞洲最好的一個。他說不是,他說未來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地方。”為什麼是上海
“陸家嘴能夠發展成為今天中國的金融中心,跟上海人、上海的文化和上海決策者在不同時間點把握機遇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但同時也和上海開埠以來所形成的商業文化有很大的關係。”
上海對資本市場的熱情有著特殊的情結。中國的第一張股權證便是1859年在這裡出現的,當時美國公司瓊記洋行花10萬銀洋訂造火箭號輪船,中國商人入股1萬元。
1877年,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共招商人入股37萬兩白銀,是近代中國史的第一個股份制企業。在1949年之前,上海一直是遠東地區最大的金融城市,很多史家認為,正是因為它的衰落才成就了香港的輝煌。
吳老師回憶自己在九十年代去溫州做調研,發現溫州人借錢不打借條,因為溫州的商人之間本質上是熟人社會,大家都生活在同一個群落中。中國人在很⻓時間裡,信用關係建立在地緣和親情的關係上。這也是中國傳統社會最典型的生態:靠家庭、後代和宗族來規避未來⻛險,靠熟人和血緣來實現人際金融交易。
現代社會的金融市場,正是要把傳統家庭從利益交換中解放出來。時光倒回三十年前,最適合這種金融市場化的地方,就在上海。
“上海人很自私,很難打交道。”
上海自從開埠以後,是中國第一批和全球化接軌的城市,這裡誕生了第一批買辦,誕生了最早一批的中國⺠族企業家。城市越大、人越自私,所以有人說,在美國最自私的人是紐約人,在英國最自私的是倫敦人,在華南最自私的是香港人。
自私的另一面,則是界限感和重承諾。
我們看到上海人從不輕易做承諾,很理性,東北人經常講,“這件事我包了”,上海人很少講。但是上海人一旦答應,就會很重信用。對承諾的重視,是現代社會人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個超大城市得以運轉的基礎,是發展現代化金融市場的土壤。
“從1840年代開始算起,可以發現,從外灘的建設,到浦東陸家嘴的建設,就是中國在金融的意義上,在現代化的意義上,融入全球化的一個縮影。”點擊觀看▼《地標70年》中關村預告片
https://v.qq.com/x/page/m3012c3z7dg.html
第三集 北京中關村
將於本週五20:00在西瓜視頻上線 敬請期待
本篇作者 | 朱琳 | 當值編輯 | 何夢飛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圖源 | VCG | 上海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
閱讀更多 吳曉波頻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