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一看就知道是什麼病了,為啥還叫病人做檢查?

兒童骨科醫生邱俏峰


作為一箇中醫內科醫生,這道題我想我有必要回答一下。

說到中醫,人們固有的意識裡就是“把脈”、“開藥”,一旦開點什麼檢查,例如簡單的血常規、尿常規等等,我遇到的許多病人都會露出疑問的眼神,彷彿在說:“你作為一箇中醫,一把脈什麼病都知道,為何還叫病人檢查?”

無奈,醫生不是聖人,更何況是一箇中醫。當代醫學治病,拋開一切的臨床經驗,檢查才是最真實的“火眼金睛”!也是對病人病情負責任的一個表現。

當然,開什麼檢查、做什麼項目都是醫生個人的經驗選擇,不排除面對同樣一個疾病,有的醫生僅開一個血常規檢查,而有的醫生卻要多看一下尿常規。

那麼醫生開什麼檢查之前,都會有什麼考慮呢?

1、確診疾病:很多疾病會有一些特有的症狀、體徵,可能會有很大的可能反映出是什麼疾病,但有一些疾病是需要相應的檢查來確診。

2、排除其他一些高危的疾病,防止誤診。

3、複查對比:一些疾病經過治療,是需要複查相應的檢查,前後對比,瞭解治療效果、疾病的進展情況。


好好說健康


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月月初,有一次我值夜班的時候來了個上腹痛的病人,病人一來到就跟我說:醫生快幫我開點藥,我胃痛又犯了,這次不懂為什麼痛得比以前還厲害了!我看了一眼病人,感覺確實痛得挺厲害的,臉色都有點蒼白了、還滿頭大汗,由於患者一直強調自己以前有“胃病”病史,我初步判斷有可能是胃十二指腸潰瘍發作了,但是我還是不放心,患者要是還不能不排除是心梗、動脈夾層等危重症的可能。於是我首先要求患者先急查一個心電圖,排除是否為心梗發作。病人一聽到要做檢查就衝我發火了:我自己知道自己的病情,我現在痛得那麼厲害,你先給我止痛了再說,想要檢查宰我錢等我不痛了隨便你檢!聽到這話我心裡那個氣啊,自己一心為病人著想,卻反被病人不理解!我雖然生氣,但我還是耐心地跟病人解釋,病人最後也同意先做心電圖檢查。最後結果出來你們猜是什麼?——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

醫生不是神,如果沒有輔助檢查的認證,並不能保證100%判斷正確!很多情況下醫生通過問診和查體,確實對疾病有了初步的判斷,但為了認證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這時候就得通過儀器檢查的協助了。畢竟西醫有別於中醫,理論體系也有所差異,中醫或許把把脈、看看舌苔就能夠診斷了,西醫則需要有實實在在的依據、實打實的檢查結論,所以做不到像中醫這麼“瀟灑”。

醫生有時候確實看一眼就能知道是什麼病,但為了制定更好的治療方案,往往需要判斷身體的情況、病變的嚴重程度、病變的範圍、周圍有沒有侵犯等等各種影響治療方案的因素,這些是肉眼無法判斷的,這時候就需要藉助儀器的檢查了。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給大家傳播健康知識的全科醫生,如果覺得有用,可以轉發給身邊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吳醫生


醫生不是神,疾病也不是簡單的算術題,一看就會,很多時候需要排查。

這是今天遇到的一位病人,前列腺肥大,小便困難準備手術。手術前常規需要全面檢查,排除一些重大疾病,結果就發現了左側肺腺癌,他還沒有任何肺部症狀。

這種時候就不能先做前列腺手術了,要抓緊切除肺癌!

有很多惡性疾病的早期症狀很輕,一眼看上去有無限可能,必須通過檢查排除假象。


這是今天的另一位女病人,因為不愛吃飯,做鋇餐檢查胃部,結果透視發現肺里長滿了陰影,緊接著做胸部CT確診為肺癌晚期,廣泛轉移了……


還有一些心肌梗死早期,表現為肩膀疼、牙疼、手發麻等,如果不做檢查,很可能錯過早期的搶救機會。

醫生應不應該依賴先進儀器?

很多人搞笑醫生不會看病,只會做各種檢查,這都21世紀了,5g時代馬上要來了,善於利用各種先進的設備,才能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大提高診斷準確率,提升醫術!

每個行業都是如此,我們不能因為騎自行車不費油,綠色環保,就拒絕高鐵和飛機。要善於接受新事物,接受世界的進步和變化,不要做頑固的保守派。


影像科豪大夫


醫生一看就知道是什麼病了,為啥還要叫病人檢查?

我的臨床是皮膚病專業,從皮膚病方面回答幾點你這個問題!

首先,要明確幾點!

第一點:檢查分為確診、病因檢測。

比如一個溼疹,做檢查可以從確診和病因檢測兩個方面來說。第一,確認,典型症狀的,按照教科書長的,我們是一眼能認出來。那非典型症狀的,我們就必須要配合皮膚CT等檢查設備來確診。第二,溼疹的病因有的是過敏因素,有的與胃腸道因素相關,有的與病毒感染相關。所以我們要做血尿常規,做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這是找對原因,對症治療。

第二點:依照臨床診療要求

醫生看病多是一板一眼的,需要按照臨床診療要求來進行檢測、治療。這就是為什麼醫生給患者開具檢查單據的原因,按照規章程序來進行疾病的診療。因為這是最合乎規範的,也是最符合上級監管部門要求的。

保留治療依據,是為了能夠做一個大數據對比。很多醫生都是一邊在看病一邊在做流行病學調查這塊,很多是需要臨床治療依據去支撐的。所以對相同疾病可能進行一些檢查啊,得到相關數據進行記錄。另外治療依據的保留,同樣也為醫生自己提供了安全保障。現在是個什麼都講究證據的年代,什麼事情僅僅憑著一張嘴,很難說得清,所以醫生為了保護自己,很多都要留下依據、證據。


世界上沒用容易的醫生,更沒有容易的患者。醫患和諧需要雙方的體諒與理解。


皮膚專家王香蘭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 個人觀點來解答一下:一看便知道是什麼病這話是存在問題的 因醫生不是神仙 但能猜個大概倒有可能 但只僅限於民間中醫裡有著極其豐富診斷經驗的民醫當中而西醫則根本沒這可能性。為何呢?因為西醫的真正醫生是儀器 所謂的西醫生只是儀器的附庸 所以不檢查他們那有能力知道病人得了什麼病呢 那難道這些西醫生不知道自己不是醫生來的嗎?其實他們心裡比誰都清楚 只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罷了 就好像一個賣豬肉的能不知道那塊肉是被注了水嗎?這個問題對病人或是正常體檢者來說就是個非常嚴重的事了 因為大多病人真正信任的是穿著白大褂的人而非儀器 但卻給命運戲弄般恰恰就是反了過來 他們靠的只是儀器給出的數據再以醫生的身份勸說兼恐嚇那些被檢人接受儀器的數據結果而已 說到這大家會認為他們是醫生嗎?說白了 深坑一個!!


阿才記


醫生一眼就知道這是什麼病,為什麼還要檢查?

我覺得理解這個問題的最大障礙,就是錢。

這裡說是錢的問題,大家千萬不要理解成“醫生做這個檢查是為了錢”。其實歸根結底,是患者為檢查直接交費這樣一個操作方式。

如果不存在錢的問題,患者一定覺得醫生真是負責認真,做事一絲不苟,會通過仔細的檢查排除可能憑經驗會犯的差錯。

如果不存在錢的問題,患者也會理解,醫生要做的檢查也都是必須的,沒有過度檢查的問題。

但是現實中,患者知道檢查是要交錢的,醫生的收入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增加,所以和醫生之間產生了不信任感,甚至覺得醫生所要求的檢查,就是為了賺錢。

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其實沒有完美的辦法,只是有一些措施可以作為參考。

比如美國的商業醫療保險,如果有保險,檢查費用主要是從保險出,所以即便做檢查,患者直接從錢包裡要掏出來的錢也比較少,不會覺得醫生在赤裸裸掙錢;同時,如果過度檢查,醫療保險會拒接付款,醫生或者醫院也收不回來錢,所以一定意義上也約束了醫療行為。

在中國,檢查費用基本是患者直接就支付了,然後可能從醫保報回一些費用。為什麼直接付款的患者不能拒接檢查呢?因為一般的患者,缺乏專業的知識,對一個檢查是否必要,很難做出判斷。

所以,中國應該大力推動的,是商業醫療保險,這個如果能做到一定規模,可以減少很多醫患問題。

但是商業保險也不是完美的,也在實際操作中不斷完善。比如說,對於一些疾病,保險會對治療給一個打包價,不管做多少檢查和治療,都是一個價格,這樣從根本上杜絕了過度醫療。當然這個打包價格也必須是一個合理的價格,否則如果必須的醫療檢查和治療不能執行,對投保人其實也是不利的。

在這些約束系統建立完善之前,患者要想避免過度檢查,只有提高自己的醫療知識,或者從朋友圈尋找有醫學知識的人獲得指導,少走一些彎路。

有人留言,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一為留證據,尤其是客觀證據,二是輔證,三是排除急危情況。這應該是教科書上最標準的答案。其實中外的情況都是如此,在美國比較容易理解,在中國因為上面說的檢查費用支付方式,讓很多人不易理解,反而理解成實際就是為了錢。

這裡的證據,不只是醫療的證據,也是萬一以後有法律糾紛,也是法律證據。但是既然說到法律糾紛,那就是另外一個錢的問題了。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任何可以作為法律證據的檢查,都不會認為是沒有必要的檢查。恰恰相反,這可能是最必要的檢查了。


一節生薑


醫生一看就知道是什麼病,為什麼還叫別人做檢查呢?

我想以骨科疾病為例來回答這個問題。

比如臨床最常見的橈骨遠端骨折。別人一來看見餐叉樣畸形,結合有明顯的跌倒外傷史即可明確是橈骨遠端骨折。

那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做檢查呢?

第1點,明確骨折的類型是簡單骨折還是粉碎性骨折?

第2點,看看骨折是否移位?移位的程度。還有骨折是否波及關節面?

這樣的情況下做x光片就可以看到了,有部分涉及到關節的還要做CT,看關節面有沒有塌陷,有沒有缺損、壓縮。

瞭解了以上情況,然後我們才能決定這種骨折是適合保守治療,還是需要手術治療?

這樣我們就方便跟病人溝通,交代病情和提供治療方案,使診斷有依據,有圖片也是病人心中可以更清楚自己受傷之後的情況,並接受醫生提供的'醫療方案。

然後復位後再複查,前後對比就可以瞭解骨折復位的情況。

但,治病現在很複雜了。治病救人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做檢查,對雙方都好,保留治療的依據和痕跡,萬一有糾紛有依據可循(跟病歷一樣重要),舉證倒置,醫生也沒辦法。








如果醫患關係不這麼惡劣,其實大部分的病一般都診斷得出來,關鍵是沒證據支持,現在什麼都要講科學講證據,還有要自保!像闌尾炎,一個血象體徵就可以診斷的,為什麼現在需要超聲ct這些影像學支持呢?因為病不會按書上生,病情症狀千變萬化,誰敢拍著胸膛說一定是(當然要除外江湖遊醫,只有這些人敢拍胸膛),一個不好,一輩子的聲譽,家庭什麼的怎麼辦?有可能還面臨牢獄之災。所以雖然有時候於心不忍,不能做到問心無愧,但最少對自己對家人,說大點也為病人負責!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我覺得現在的醫療教育行業就是原來的秀才,也像孔乙己只能動嘴!後面的懶說了,自己體會吧!


實話王之有可能是憤青


醫生一看就知道是什麼病了,為啥還叫病人做檢查?

感覺患者對醫生的要求一直在變。

醫生需要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醫生要起死回生,醫生要甘於奉獻,醫生要善於溝通,醫生要隨叫隨到,醫生要順我所想,醫生要料事如神。。。。總感覺,醫生,應該有上帝的能力。或者,是惡魔,而且是高等級惡魔。

對於疾病的診斷,是一個最複雜的過程。而治療,才應該相對容易。哪個醫院,哪個專家,在沒有輔助檢查的情況下,就敢給症狀下診斷?

“檢查之後,沒有問題,叫過度檢查。檢查後,有問題,和醫生的基本判斷一至,檢查又成了無用檢查”。這種想法真的挺奇怪。

病人,是因為有症狀的發作,才需要治療。而症狀不是疾病,同一疾病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症狀。一個症狀,也可能是很多疾病造成的。

一切的有效治療前提,是建立在診斷明確的基礎上的。

如果,醫生給你治療了幾天,你問醫生,自己得的什麼病。醫生說不知道,患者會是什麼心情。

如果,醫生有診斷,你問醫生,憑什麼說自己得的就是這個病。醫生告訴你,是自己猜的,來自臨床經驗,你信麼?

治療,需要有明確的診斷。診斷,需要有科學的依據。

檢查是為患者的健康負責,人身安全負責。

建議: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指正。


機靈不太懂


的確,我們醫生憑經驗很多時候的確一看心裡就有數大概是什麼病,可是真正的確診,卻是需要檢查來判斷的。

因為現在對於病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不同的疾病的診治方案可能完全不一致,所以檢查非常重要。

拿我們眼科常見的霰粒腫,也就是大家所說的“針眼”來舉例,一般而言,在60歲以上的老人家,如果得了霰粒腫,我們都需要和瞼板腺癌進行鑑別診斷。而這個唯一能夠鑑別的,就是做病理。

一開始很多老人家會不理解,一個小小針眼,還要做什麼病理。但是耐心解釋以後,還是願意去做檢查,一方面,沒有也就放心了;另一方面,一旦真的是癌,早期切除乾淨,也就容易根治。

在這裡也覺得溝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有時候讓病人檢查,附加一句原因,很多人還是會理解的。

也希望日後我們的醫患關係能夠透明,非暴力溝通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