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驚喜經濟還是成癮經濟?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地鐵站、商場裡隨處可見的盲盒販賣機前總是聚集著一群年輕人,他們收集成套的塑料小人,線上交流“抽娃”心得,線下以娃會友。這些潮流玩具最忠誠的消費者,帶起了一波盲盒熱。受黨報評論君的邀請,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讓你猜不中的盲盒。

所謂“盲盒”,就是裡面裝著不同樣式玩偶的盒子,至於是什麼樣式,從外觀是沒法看出來,只有買完後拆開包裝,才知道自己買到的哪一款。可以說,每一個盲盒裡,都是一隻“薛定諤的貓”。網友也常用電影《阿甘正傳》裡的經典臺詞來形容盲盒——“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

盲盒,惊喜经济还是成瘾经济?| 睡前聊一会儿

不久前天貓發佈的首份《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中顯示,天貓上一年有近20萬“硬核玩家”在盲盒上年花費超過2萬元。單價在39到69元之間的盲盒玩具,怎麼就會讓消費者在一年內產生這麼多購買金額,成為“盲盒上癮患者”?一方面是,隨著國內潮流文化的發展,盲盒玩具本身的IP價值和形象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萌系的設計、合適把玩的大小,每一款獨一無二的造型都讓消費者愛不釋手。另一方面是,商家對盲盒機制的設計精準地把握住用戶心理。隱藏玩法把消費者的獵奇心態和“賭博心理”最大化地放大,消費者為了抽到自己心儀款或是隱藏款,不斷復購,盲盒便成了戒不掉的“癮”。

在很大程度上,盲盒的成癮,除了跟“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賭徒心理有關,也跟“即時滿足感”有關,就像刷短視頻時,你並不知道下一個推給你的是什麼。拆開盲盒時瞬間的失落或者驚喜,本身就是一種強烈的消費體驗。而這樣不確定的刺激,又會加強人們對購買盲盒結果的預期心理以及可能會獲得的驚喜感,因而不斷進行重複決策,產生復購行為。其實,盲盒也可算是“老套路”了。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集乾脆面水滸卡的經歷,回頭看看,這也就是一種盲盒。而流行很久的扭蛋、福袋等,營銷思路也都與之類似。

盲盒,惊喜经济还是成瘾经济?| 睡前聊一会儿

盲盒的流行,讓潮流玩具文化和產業逐漸走向大眾視野,讓原本二次元的盲盒逐漸向三次元世界進軍。不少品牌開始和潮玩IP聯名,或推出自己的盲盒系列,例如旺仔牛奶推出56個民族盲盒,瑞興咖啡也推出鹿角杯加品牌代言人盲盒等。盲盒的快速火熱帶動了玩具製造業發展的同時,也催生了新社群的誕生。盲盒愛好者們經驗分享、以娃換娃、玩具改造等交流形式成為年輕人的社交新方式。我們或許可以期待,這些具有著巨大粉絲基數的玩具形象可以打通零售與娛樂的邊界,成為中國新的IP形象

與玩具生產商一起被盲盒帶火的還有二手交易平臺,一些經典、限量款玩偶大量湧入二手交易市場,價格暴漲幾倍甚至十幾倍。這種價格的瘋漲,到底是供需關係的反應,還是商家炒作的結果不得而知,但有人出價就有人為其買單。為了收藏有增值價值的玩偶,一些買家覺得“物有所值”。和之前我們討論過的炒鞋一樣,盲盒經濟的衍生的二手市場與其類似,中間商刻意購買囤貨抬高價格,人為製造稀缺性,誤導消費者等現象已成為盲盒二手市場的常態。消費者應當警惕更應保持理性,高價收購盲盒玩偶,本想收藏增值,最後可能反被“套路”。

盲盒,惊喜经济还是成瘾经济?| 睡前聊一会儿

盲盒的火熱讓消費者找到了兒時的快樂,也給品牌營銷提供了新的契機。不過,對於盲盒的走紅,也需有更多管理手段跟上。比如,防止盲盒虛假宣傳,甚至銷售“三無”產品;對盲盒的內容加強審查,防止出現低級內容;對消費者進行合理引導,提示理性購買。同時,品牌也應善用盲盒營銷,讓盲盒機制和玩具IP釋放出更大價值。

這正是,

娃友理性抽盒,集卡收藏快樂。

商家呵護童心,經濟更添亮色。

(文 | 付千也)

盲盒,惊喜经济还是成瘾经济?| 睡前聊一会儿

薦書

《與時代談談心——睡前聊一會》

盲盒,惊喜经济还是成瘾经济?| 睡前聊一会儿
盲盒,惊喜经济还是成瘾经济?| 睡前聊一会儿

簡介

兩年前,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年輕人,在“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開了個小欄目——“睡前聊一會兒”。聚焦文化現象、社會心態,以大時代為底色,以輕閱讀為指向,與年輕人360°無死角對話,這個欄目很快吸引了大批讀者,成為了近300萬人的睡前必看的讀物。

化身“黨報評論君”觀世相,這一欄目提供了一個觸摸時代、感知社會的窗口,成為主流媒體評論放下身段、延展新可能的有益嘗試。以坦誠與真摯的姿態觀察世界並不容易,以文字推動更多人理解、包容社會的多元則更難,但是這本書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