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四個維度成功構建電影史上最具爭議反派

《小丑》不僅結局是開放式的,甚至連劇情本身也沒有明確邊界,不同的觀眾可以有著完全不同的解讀。

《小丑》:四個維度成功構建電影史上最具爭議反派

亞瑟-小丑的轉化之路,導演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傾向和態度,是(哥譚)社會壓迫導致精神崩潰,還是原來就存在強烈但被嚴重壓抑的反社會人格的最終爆發?

僅僅在電影覆蓋的122分鐘裡,觀眾對此根本無法有一個明確的定論,這也是電影產生如此大爭議的原因所在。

而事實上,個體的生活感知和態度本來就是一個複雜且動態的過程,成長經歷、社會環境和強烈的反社會人格不斷地在亞瑟身上交叉影響,最終才形成了獨特的一套小丑行為哲學。

就在這種界限模糊之中,在電影虛構情節和魔幻現實之間,這個DC最具辨識度的反派角色不僅在電影裡、更在公映之後被觀眾的討論不斷塑造和強化。

《小丑》:四個維度成功構建電影史上最具爭議反派

這不僅得力于傑昆•菲尼克斯(是不是應該改叫華金•菲尼克斯?)的精彩演繹,更是因為導演託德•菲利普斯在構建亞瑟-小丑的過程中,在”追求快樂“的劇情大主線下,避開從單一層面推進,以角色為中心、在所有與角色有聯結的人和事中提取出核心元素、從多維度去錘鍊角色的豐滿度。


生活哲學的四大維度

林語堂先生在1937年出版的《生活的重要性》(又名為《生活的藝術》)中,基於分析中國人特有生活哲學的目的,提出現實性夢想(理想化)幽默感感性度是影響個體的四大心理構成因素。

導演在塑造小丑這個角色時,也恰好和林先生所說的這四個維度有著微妙的對應。

通過四個因素在亞瑟-小丑不同人生階段之間的強弱變化對比,非常形象地講述了一個社會和人生弱者如何最終演變成為強勢反派的故事。

《小丑》:四個維度成功構建電影史上最具爭議反派

一個人身上的現實、夢想、幽默和感性程度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人對社會和生活的態度和觀感,從而最終影響個體行為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活哲學。

根據不同因素之間的組合,林語堂先生大概總結出了六種差別較大的生活態度。

1.現實性 - 夢想 = 動物

一個人現實性如果太強而又沒有特別浪漫的夢想追求,也沒有能夠在生活中發現樂趣的能力,他就基本和動物無異,因為這樣的人僅僅是靠生存本能活在這個世上。

【注】

這裡的浪漫不是指男女之間的浪漫,而是人生追求的詩意性。

2.現實性 + 夢想 = 悲劇

強烈的現實性兼具遠大的夢想,這樣的人生幾乎註定是悲劇式收場,因為遲或早現實總會將夢想碰撞得支離破碎。

3.現實性 + 幽默感 = 現實主義者

認清現實還能在此基礎上娛樂自己、坦然面對,是真正的務實者。

【注】

這裡的幽默感humor不是搞笑funny,而是作為現實性和浪漫夢想之間的一個緩衝帶,或者這樣說,它能夠幫助社會個體用一個較為溫和的方式看清這個世界。

4.夢想 - 幽默感 = 狂熱幻想

沒有建立於現實基礎上的幽默加持卻一昧沉浸在夢想國度,註定只能迷失在盲目的狂熱幻想當中。

5.夢想 + 幽默感 = 白日夢

沒有現實性的夢想,即使能夠對生活付諸一笑,也只能空中樓閣,止步於白日夢。

6.現實性 + 夢想 + 幽默感 = 人生智者

認真了現實仍然堅持夢想,還能笑對生活,我們稱之為人生的智者。

亞瑟的死亡小丑的誕生

很容易發現,沒有幽默感的亞瑟整個人生就是一個大悲劇,而小丑屬於現實主義者。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同一個人,幽默感可以時有時無?

但亞瑟和Joker小丑不是“同一個人”,分清這一點非常重要。

發現潘妮臆想症事實的那一刻,在同一個人身上,兩個身份神秘地發生了轉變。

悲慘的亞瑟走向了人生的終點,小丑正式登場:一個不存在任何浪漫性夢想的個體,一個看清現實且具有強烈的獨屬於他自己的幽默感的惡魔,一個極擅於玩弄人性娛樂自己的真正的現實主義者。

下面我們詳細分析一下這四種因素是如何在亞瑟-小丑身上變化、又是如何在電影裡發揮著塑造角色作用的。

Humor 幽默感

《小丑》:四個維度成功構建電影史上最具爭議反派

幽默感不止在亞瑟-小丑的角色塑造上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串起整個《小丑》電影情節的主導元素。

首先,亞瑟依靠扮演小丑、用出醜來逗樂觀眾維持生計。

其次,亞瑟選擇喜劇表演,一個講求幽默感的行業,作為個人的事業追求,不僅需要自身懂得從生活素材中萃取笑料,還要求懂得觀眾的笑點。

而這兩點都是亞瑟所嚴重缺失的,他既不覺得生活有任何值得開懷大笑的價值,也完全捕捉不到觀眾的笑點,他和普通人自始至終生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頻道上。

他的幽默感如此缺乏,以至於搞砸了自己的喜劇表演,還被電視臺不斷地重播逗樂觀眾,這才是真正的笑話。

一個不會說笑話的人硬要表演喜劇本身,就是一個笑話。

第三,”不可控制性“暴笑是亞瑟的一個身體狀況(condition),而事實上,他並沒有任何的”生理疾病“,只不過他的笑點和普通人完全不同:看著他人受苦讓他快樂。

《小丑》:四個維度成功構建電影史上最具爭議反派

第四,電影裡關於亞瑟/小丑的心理,孤獨不是重點,他反覆提到的是快樂與否的問題。

和陰鬱的亞瑟不同,小丑是具有超強幽默感的,只不過他的快樂觸發點是消極的,是基於傷害他人的基礎上形成的。這一點導演在亞瑟時期就已經非常細緻地鋪下了相當多的細節,比如侏儒被取笑、地鐵女性被三個男性騷擾的時候。


Reality 現實性

DC哥譚市就是一個地獄,警察無能,犯罪猖獗,商業大鱷壟斷經濟,政府腐敗,貧富差距明顯,人性冷漠且暴力相向。這就是亞瑟成長和生活的社會。

《小丑》:四個維度成功構建電影史上最具爭議反派

但即使每天都在生活暴擊中度過,在某種程度上,他又能夠漂浮在現實生活之外。

這種怪異的社會脫節生活狀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媽媽潘妮•弗萊克一手造成的,她把自己的兒子叫做“快樂仔”,她讓他相信,無論外界如何糟糕,只要他自己想要,就可以快樂起來。

逃離現實,一直是託德·菲利普斯的過往作品,尤其是取得巨大商業成功的《宿醉》三部曲的重要主題,一群成年男人用各種各樣的愚蠢方式來逃避作為一個成熟男人的責任,為了抵抗中年危機,做出了各種匪夷所思的決定。

《小丑》:四個維度成功構建電影史上最具爭議反派

但亞瑟與現實之間的這種隔閡,還不僅僅是他在實際社會關係上的人為脫離,更重要的是,他在逃避自己並不快樂這個事實,而這又是和“幽默感”維度是相呼應的。

亞瑟的痛苦在於,他從心底看清但同時又在否定這種現實性,就像他在不斷地否認自己的反社會人格一樣,全片基本就在他這種現實真實感受和自我欺騙中拉扯。

《小丑》:四個維度成功構建電影史上最具爭議反派


Dreams 理想化/夢想

亞瑟的最大理想,是成為喜劇巨匠,他演小丑、觀看stand-up comedy 記錄筆記,研究笑點,在一大群觀眾裡,他完全沒有發現他所記錄下來的punch line和觀眾的笑聲完全不一致。

《小丑》:四個維度成功構建電影史上最具爭議反派

令人驚恐的是,亞瑟的兩個理想主義都只存在他自己腦海裡,從來沒有發生過。

理想當然和現實有差異,有時候會存在很大的差異。

但理想不是個謊言,它對人生的幸福感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本身也是有著自己真實性的。

但亞瑟的理想,甚至連這一點真實性都沒有。

他所堅持的“快樂”,是由患有臆想症的養母灌輸給他的,這就大大地挑戰了他這個信念賴以存在的根基,他對喜劇的理解完全建立在觀眾的反面,他對愛情的追求也完全被架空​在想像的國度。

家庭、夢想、愛情,在最後都被​證實是從來不曾存在過的。


Sensibility 感性度

強烈的現實壓迫和夢想的破滅導致了亞瑟·弗萊克人格的完全粉碎,超級感性的心思又讓現實對他的打擊和影響較尋常人更強,串起了小丑人格甦醒和亞瑟理想破滅的雙重呼應。



儘管電影總體質量有被吹捧之嫌,但誰都不能否認,無論是亞瑟•弗萊克還是Joker小丑,角色本身的塑造無疑是成功的。


託德打造了一個層次感極其豐富的反派角色,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動態的。

亞瑟-小丑在電影裡,始終處於一種強烈且微妙的心理變化當中,讓他的每一個行動都顯得情理之內但又意外頻出,每一秒都緊緊抓住觀眾的心。

這就是一個好角色的魅力,而這並不在於他究竟是反派還是英雄。

《小丑》:四個維度成功構建電影史上最具爭議反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