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土匪為何不搶趕考書生?

Hybrid_B


我還真不是來和題主抬槓的,土匪是不講仁義道德的,他可不管書生不書生,趕考的書生有錢他照搶不誤。

比如隋唐時期的程咬金和尤俊達,二人劫了靠山王楊林送給朝廷的皇槓;唐僧的父親新科狀元陳光蕊,在上任時被土匪劫道打死,搶了金銀財寶不算,還冒充他去上任。

再就是宋朝時期的晁蓋、吳用等人,用毒酒毒翻押送生辰綱的楊志等官兵,把錢財搶到了手。

清朝的土匪康小八敢罵慈禧,最後被慈禧用剮刑處死了。

這些土匪敢劫皇上,敢罵皇太后,區區一個趕考書生有什麼不敢劫的呢?




歷史上還真有一位土匪劫了趕考的書生,結果沒得到銀子反而賠了幾兩。

這個書生就是唐朝著名詩人李涉,這位土匪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姓名,姑且稱之為綠林好漢。事情是這樣的:

李涉少時聰明,人人都知道他會寫詩,在方圓百里頗負盛名。

李涉18歲時坐船去長安趕考,在半路遇到了數十賊人,手持鋼刀橫船擋住去路要劫道。

當時一位土匪頭子站在船頭高喊:“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錢。”

行話喊完以後,土匪頭子厲聲問道:“船上何人?”

船伕急忙答道:“是詩人李涉去趕考。”匪首一愣,隨之問道:“可是洛陽李涉嗎?”

李涉走出船艙,站在船頭朗聲回道:“正是在下”。

匪首聽說過李涉的大名,於是說:“如果你真是李涉,我們就不劫你了,但是有一個條件,你必須給我們留下一首詩。



【其豪酋曰:‘若是李涉,不用剽奪,久聞詩名,願題一篇足矣。】

李涉不假思索拿出筆“沙沙”寫下了一首詩: 【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於今半是君。】

詩中李涉稱土匪為綠林豪客,匪首大喜,不但沒劫李涉,還給了他幾錠銀子。

李涉進京趕考高中榜首,土匪和書生之間的雅事越傳越遠。從此以後,土匪都不再劫趕考書生了。因為這是一樁賠本的買賣,不但劫不了錢還要倒貼錢。可見有文化多麼厲害!

當然以上只是一種傳說。我覺得土匪不願搶書生有如下幾點原因。

一、書生都是一些書呆子,有學問但是謀生的手段卻沒有,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地裡的活兒還不願意幹。搖頭晃腦的就會“之乎者也。”

如果他科舉不成功,就是一個窮光蛋。趕考的時候,書生除了帶足盤纏之外,沒有更多的錢。所謂“窮書生”就是由此而起。即便土匪打劫也搶不了 幾個錢,還不如搶幾家大戶來得痛快。

二、書生雖然沒有錢,但是他們有文化,有道是:“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如果這些書生一旦高中榜首,走上仕途後,會對劫自己的土匪恨之入骨,第一件事可能就是收拾土匪。

有鑑於此,既然劫不了幾個錢,反而惹禍上身,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所以土匪不搶趕考的書生。



三、魯迅曾說過:“一支筆有時遠勝千軍萬馬。”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口誅筆伐”。書生有文化,如果劫了他們,書生就會以筆為武器,編造一些故事來詆譭謾罵這些土匪,土匪懶得和這些文人打嘴架,只好敬而遠之。


秉燭讀春秋


土匪打劫居然還挑人,不搶書生可還好?

有一句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形容讀書人也常用“文弱書生”這個詞,可見書生是個好欺負的對象,按說土匪沒道理不搶啊,再說書生們上京趕考肯定帶有家當,也給了土匪搶劫的理由,那為何土匪們卻不對趕考書生不下手呢?到底有何緣故?

一、土匪的職業操守:十不搶

  • 到底是哪十不搶?我們來看看

1、紅白喜事不搶。土匪也分正經土匪和不正經土匪,正經土匪時嚴格遵守職業操守,搶喜事喪事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是不會幹的。

2、郵差書生不搶。郵差屬於國家公務員,自然不能強,至於不搶書生的原因我們在下文會說到。

3、不搶醫者。古代有一個職業是雲遊郎中,就是四處雲遊,懸壺濟世。郎中在古代是很稀缺的存在,所以土匪不會去搶。

4、不搶擺渡者。擺渡的人賺的都是良心錢,賺不了多少,目的是幫助行人,而且手藝都是祖輩傳下來的,行走江湖總會有過河的時候。

5、不搶賭徒。這樣的人最麻煩,不僅可能撈不到錢,可能還得拼命。

6、不搶貨郎。貨郎又叫做挑八股繩的,即挑擔子做小生意的,這樣的人沒有搶的必要。

7、僧道之人不搶。出家人身上沒有財物,去搶只是浪費人力,再加上這些都是出家之人,古人迷信,自然不會去觸碰禁忌。

8、車店不搶。土匪是亡命之人,說不定哪天要依靠這些,所以要給自己留後路。

9、老弱病殘不搶。有違天和的事自然不做。

10、不搶單身夜行者。古代能在宵禁後出門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沒必要招惹麻煩。

其中“不搶書生”就位於十不搶之列,俗話說行有行規,凡是講究規矩二字。土匪在古代也是一種職業,高素質的土匪是一定會按照規矩辦事的,但是也不乏有一些喪盡天良的土匪,這樣不講規矩 的土匪下場一般不會好,不是被同行滅掉就是被官府圍剿。



二、古代尊重有文化的人

能夠上京趕考的書生可不是一般的書生,他們都是寒窗十年經歷了重重考試選拔才到了進京趕考這一步,一般能到京城進行科考的人,大多數都能有個名次,狀元、榜眼、探花也都在這些人裡。這些人可都是未來的朝廷支柱,皇帝肯定會非常重視,那作為土匪也自然不會去公然和朝廷對著幹,敢動皇上的人,怕真的是活得不耐煩了。


而作為土匪,其實他們也都是一些苦命之人,從小沒有接受過教育,不識幾個字,很多是被逼無奈才走上這條路。其實他們心底也是敬佩那些知識分子的,畢竟自己沒機會接觸那些,總歸有些遺憾,所以土匪不回去傷害有知識的讀書人。

三、書生趕考有保障

作為未來的棟樑之材,各省的官府也會對這些人多家關照,畢竟誰知道會不會有未來的同僚甚至是上司,所以都會給這些考生一張上京趕考證,也就是相當於通行證。這個通行證可以保證考生們一路上過各種關卡的時候暢通無阻,還享有免費入住驛站的特權。

考生們都是各省趕來的,一路上山高水長,難免會有什麼變故,比如遇到山賊土匪就是很大的變故來了,但是官府也不可能給他們每人配備保鏢,所以考生在出發的時候,當地官府會給他們發一面小黃旗,上面寫著“奉旨進京”四個大字。

首先黃色是皇家的專用色,土匪山賊和圖謀不軌的人看到之後便不會輕舉妄動,其次看到那四個字也就知道了此人的身份,是奉旨趕考的書生,聖上的旨意誰敢違背啊,要是搶了他們那就是抗旨,是要殺頭的。生活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土匪們才不會拿自己的命開玩笑。

  • 不得不說,自古以來讀書對於百姓來說就是一條出路,只要書讀的好了,不僅有高中的機會,受人們尊敬不說,連土匪也不敢動你。

小姐姐講史


土匪不可怕,就怕土匪有文化。

自古以來,在我們的印象中土匪都是一群窮兇極惡的亡命之徒。他們聚嘯山林,無惡不作。可是他們唯獨對趕考的書生往往會網開一面,大開方便之門,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古代土匪本身的文化水平並不高,這些原本只是莊戶人家或者流氓地痞出身的土匪們在原有封建統治的薰陶下,早已對讀書人有著高山仰止的敬仰之情,自然不會為難讀聖賢書的趕考書生了;

其次,趕考的書生必是在鄉試中獲得舉人身份的準公務員,對於他們進京趕考從地方到中央都是給予了諸多幫助的,不論是路上的驛站住宿安排還是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不一而足,而為了保護這些國家未來的管理者,封建王朝往往也會在大考前夕,不斷髮布對襲擊趕考書生行為嚴懲不貸的訓誡文告,除非實力過於強大,不怕迎來官府的圍剿,不然土匪不會傻到去打劫趕考書生的;

第三,土匪雖是匪,但正所謂盜亦有道,土匪也大多是講原則的。正如在他們的行規中,有醫者、書生、鰥寡孤獨、紅白喜事等人或事不搶的習慣。如果土匪真的做到沒底線,不管是誰都搶,那麼名聲可就壞了。這樣一來,原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官府和地方豪紳們就很容易聯合起來一起來對付土匪了,那土匪就沒好日子過了;

最後,其實趕考的書生們在土匪眼中看來就是以後的地方父母官,甚至有朝一日可能成為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對於古代土匪而言,做匪可以,但不能做一輩子的土匪。所以他們往往都想著能夠有一日獲得朝廷的招安,翻身洗白成為官軍,自此才能真正的光宗耀祖,而不是當個草頭王被鄉鄰們在背後戳脊梁骨。那麼在書生趕考的時候,不打劫反而幫助書生結下善緣,如果書生他日金榜題名,金殿論政之時,這些幫助過書生的土匪不就很容易洗白了嗎?

所以說,土匪不搶書生,不僅是因為他們敬重有知識的人,更是因為他們在為自己的將來下注,沒準什麼時候他們就能像梁山好漢宋江等人一樣,一朝翻身,有了官身便可讓子孫後代不必再為匪日日提心吊膽,反倒可以光宗耀祖了。

我是【今古言堂】,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


今古言堂


電視熒幕中,我們時常能看到凶神惡煞的土匪說出這樣一席話:“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想要過此路,留下買路財……”,倘若被搶劫者不能留下足夠金錢,這些土匪就會強制搜刮錢財甚至危及受害人的性命。所以從古至今土匪都是令普通老百姓既厭惡又害怕的存在,對其唯恐避之不及。

不過儘管土匪臭名昭著,可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似乎他們對書生格外的“優待”,幾乎沒有土匪會選擇搶劫赴京趕考的書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赴京趕考的書生是怎樣一種身份。眾所周知古代的科舉通常分為三級——鄉試、會試、殿試,各省省城每三年舉行一次鄉試,只有秀才能夠參加考試,一旦通過鄉試便升級為進士;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進士們前往禮部(位於京城)參加會試,通過後稱為貢士;再進一步就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這次考試中第一、二、三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狀元、榜眼以及探花。

所以,那些赴京趕考的書生實際上屬於舉人範疇。瞭解完這些,筆者認為土匪會選擇放過書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 大部分書生性格執拗。古代普通人遇上土匪一般都會自認倒黴,可是讀書人有所不同,他們有著自己的清高與驕傲,打心底裡看不起這些土匪,書讀得越多他們越是自命不凡、性格執拗,所以在面對土匪之時他們往往不會放棄抵抗,而是企圖用大道理勸其迷途知返。
  • 可常言道:“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要是土匪能理解這些大道理還會選擇落草為寇嗎?結果只會適得其反激起土匪們的憤怒,使其對書生大打出手甚至到謀財害命的地步,事情一鬧大單純的搶劫案件就會變成殺人事件,這不但會令土匪內心惶恐不安,就連官府也會高度重視,從而增加他們被剿滅的可能,作案風險太大。
  • 書生油水不足。在當代靠知識吃飯的人往往比靠身體吃飯的人更富有,可是在古代卻恰恰相反,選擇習武之人通常都是富家子弟,因為有了足夠的金錢才能支撐起鉅額的營養費用以及拜師費,而那些家境貧寒的人只能依靠讀書這一條路來改變命運,因此許多書生其實是家徒四壁,甚至連赴京趕考的費用都由別人替他湊出來,所以土匪們一般不會選擇打劫這些沒有油水的書生,吃力不討好還帶有風險。
  • 讀書人在古人心目中地位不一般。自春秋戰國時期以來,“士農工商”的觀念一步步深入人心,到最後已經成為幾乎全部人的共識,所以讀書人在尋常百姓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對於舉人及其以上的讀書人,他們更是滿懷敬畏之心。
  • 《范進中舉》一文中這樣描寫胡屠戶用巴掌喚醒大喜過望的舉人范進:
胡屠戶作難道:“雖然是我女婿,如今卻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聽得齋公們說:打了天上的星宿,閻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鐵棍,發在十八層地獄,永不得翻身。我卻是不敢做這樣的事!”
  • 打完以後胡屠戶對此更是後怕不已:
胡屠戶站在一邊,不覺那隻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自己心裡懊惱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連忙問郎中討了個膏藥貼著。
  • 就連老丈人對於中舉的女婿都是這般畢恭畢敬,更不要說其他人了,土匪也是人,在當時的大環境下他們也很難擺脫這種恐懼感,就好像普通老百姓天生畏懼官差一樣,所以他們在心底往往很牴觸搶劫赴京趕考的書生。
  • 害怕打擊報復。有句話說得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這種話用在讀書人身上亦是如此,前面我們也說到赴京趕考的書生已經達到舉人的高度,雖然只會被授予低等的官職,但至少與朝廷搭上邊,擁有一定的權勢和地位。
  • 不僅如此,倘若他們能夠在會試甚至殿試上大放異彩,那必然前途一片光明,被朝廷重用只是時間問題,如果在此之前有些土匪曾冒犯過他們,那麼這些功成名就的書生很可能借機對其打擊報復,派出官兵實行圍剿工作,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尋常土匪也不會打趕考書生的主意。
  • 保護措施到位。既然舉人受命赴京參加殿試,那麼朝廷自然也會考慮到他們的安全問題,為了確保其周全當地官府會給他們分配一面小旗子,上面寫著“奉旨會試”,這與欽差大臣的“代天巡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是為了震懾一些心懷不軌的土匪強盜。如果有人依舊我行我素傷害到考生的利益,那朝廷就會加強當地剿匪工作,讓那些土匪為此付出代價。
  • 除此之外,為了保險起見這些考生通常都會選擇通過驛站赴京趕考,這些驛站由朝廷管理經營,附近很難看到土匪,所以安全係數很高,被搶劫的概率也就小了許多。由於保護措施到位,土匪們不敢也沒有機會對考生下手。
  • 土匪良心未泯。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良心未泯也是土匪們不願意搶奪趕考書生的因素之一。說到底土匪本質上也是人,一群走投無路的可憐人,要不是山窮水盡他們也不會走上這一條不歸路,因此即使落草為寇他們同樣會保留著自己最基本的良知。
  • 春秋戰國時期盜賊的鼻祖盜蹠提出“盜亦有道”的說法,他認為真正的盜賊也是講信義的;唐朝時期東北的土匪曾立下“七不搶、八不奪”的規定,具體為盲、啞、瘋、癱、僧、道、尼不搶;娶媳嫁女、送殯、搬家、山溝、碼頭、鰥寡、孤獨、醫生不奪。
  • 雖然書生沒有在列,但由於他們手無縛雞之力又很可能是一家人改變命運的希望,所以不搶奪書生慢慢演化為江湖上約定俗成的規定,規範著廣大土匪的行徑,一旦有人破壞規矩就會遭受懲罰並且可能再無立足之地,所以在道德與規矩的雙重約束之下,土匪們不會對趕考書生下手。

綜上所述,由於大部分書生性格執拗、油水不足、在古人心目中地位不一般、保護措施到位,再加上土匪們良心未泯又害怕打擊報復,所以他們往往能夠避開被打劫的風險順利赴京趕考。


執筆灬寫史


首先,這個答案不能絕對說土匪不搶趕考書生,只能說大多數現象可能是這樣。其次,我們來分析一下。

在清平世界,誰也不想上山做土匪,這畢竟是個逆天之罪,會殃及家族,而且名聲狼藉,大多是被逼無奈,就連巜水滸傳》裡的宋江雖然做了土匪頭子,但無時不在想如何被招安封官,以洗白自己。


古人信奉"盜亦有道",不管哪一行,都會注重名聲,土匪也一樣,不然在"道上"怎麼混?而且,前面也說了土匪的產生,有很多是被逼,大多數是人性未泯,而且,古人素來講究師出有名,就連土匪也一樣,搶劫時會大叫一聲: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從此地過,留下買路財!雖說是歪理,但也說得振振有詞,不象現在的搶劫犯,開口就是"打劫"!一點素質都沒有,活該被重判!

再來說趕考的書生,這讀書人都是受人尊敬的,他們成名前,與世無爭,寒窗苦讀十年,也無錢財,所以落得大名"窮書生",當然了,富家子弟另當別論。

土匪們雖然佔山為王,其實內心也是希望天下太平的,趕考的書生冥冥中似乎是他們的一丁兒希望,若這些讀書人一朝中舉,能效力朝廷,說不定皇上來個"大赦天下",他們還可以重為良民,水泊梁山的好漢們不最終被赦而且做官了嗎,唐朝初期的好漢們大多也出自綠林。


所以土匪對於赴京趕考的書生能網開一面,這或許也是"道上"的潛規則,一介窮書生,要搶也沒幾個錢,又何必冒大不韙呢!山大王未必無人性,未必無道義,不搶書生,也許是良心未泯,也許確無油水!當然土匪大多數不搶趕考書生有太多的原因,我們只能紙上談兵,管中窺豹。

殺人放火,打家劫舍,這是土匪本色,讀書趕考,求取功名,乃書生夙願,"秀才碰到兵,有理說不清",這兩者若狹路相逢,最好書生一揖:小生家境貧寒,父母年邁,確天錢財,望大王高抬貴手!然後土匪瞅了半晌,突然從腰中掏出銀子一扔大聲叫道:今天倒黴,碰上比我窮的主,這幾錠銀子賞給你拿去花!這結局也許皆大歡喜。你還別笑,真有這樣的事發生,唐朝詩人李涉就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過世人,為此還賦詩一首《井欄砂宿遇夜客》

"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自聞。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可榮188


理科男答歷史。

在我們心中可能土匪是打家劫舍,無惡不作的壞人。其實土匪很簡單,就是那種不願受朝廷、社會、法律所管制的組織。雖說他們不受外界的管制,但內部還是有規矩的,甚至有些規矩非常嚴格,畢竟無規矩不成方圓,土匪再惡,他們也是一個組織,有組織必定會有規矩。

我們看電視劇上的土匪,他們在入行的時候,都會舉行儀式,有些是對著關二爺宣誓,有些則是喝雞血酒,拜兄弟。總而言之,古代時想當土匪是非常麻煩的。不僅身份需要核實,還要說出當土匪的原因,最重要的是還要當面宣誓永不背叛,永遠忠於組織。

在以前東北地區的土匪,加入組織被稱為“掛柱”,有兩種“掛柱”,一種是有人擔保,另一種就是自己投靠。被人擔保的只需要寫個字據說明自己願意加入組織就可以了。而自己投靠就很麻煩,先身份核實,然後“過堂”測試膽量。

“過堂”的第一種,頭上頂著酒壺,站在百米開外,由匪頭子開槍射擊,如果這個人害怕就不讓他加入,如果膽子大就舉行加入儀式。第二種,讓他去“踩盤子”,也就是打探敵人情況。

剛才說了,土匪也有規矩,在加入土匪行列的時候,會被告知這些規矩。關於土匪的規矩有很多種,比如“四盟約”、“八賞規”、“八斬條”、“十不搶”等等。從這些規矩我們也能看出土匪其實並不是十惡不赦的人,他們也有自己的良知,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搶什麼人,不該搶什麼人。

其中在”十不搶“中。規定了有十種人不搶:

  • 辦喜事、辦喪事

  • 郵差

  • 船伕、擺渡人

  • 醫生

  • 耍錢、賭博

  • 挑八股繩,遊走的小商小販

  • 客棧、車店

  • 出家人

  • 孤寡

  • 單身夜行人

當然,還有一些地方的土匪會加上一條,便是進京趕考之人不搶。那麼為什麼要加上這一條呢?

我們都知道進京趕考的人大部分都是窮書生,從”窮“上來說,土匪根本不想搶他們,費了很大的力,結果就搜出幾本書,得不償失。

其次進京趕考,那就證明他們已經不是簡單的秀才了,而是舉人。古代舉人是全省的考試後得到的資格稱呼,也可以叫為孝廉。只有舉人才有資格進京趕考。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進京趕考的都不是普通人,都是有身份的。那麼土匪肯定不想得罪他們。

比這更讓土匪忌憚的是,萬一這個舉人以後當了官,回來報復,那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什麼都沒搶到,還被端了老窩。

最後一點,便是古代對待文人的態度,文人是什麼,那可是文曲星下凡。如果得罪了文曲星,可能以後幾代都不會出現文人。其實土匪心裡也是非常崇拜有才華的人,他們可不想讓自己後代和自己一樣做個土匪。得罪了這些進京趕考的文人,就相當於給自己後代埋了禍患。所以土匪見到這些文人都是恭恭敬敬地,將他們視之為座上客。


理科男讀歷史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書生,應該是手無縛雞之力的,為什麼古代的土匪,不會搶過往的書生呢?

首先還是因為書生窮啊!

在古代,讀書不是一般窮人家的事情,因為窮人家要謀生,沒有太多的餘糧,去養一個啥也不幹,就去讀書的閒人。

但是也有一個悖論,就是讀書是窮人家孩子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確實是這樣,古有科舉考試,如果能讀書讀出點明堂,真的是學而優則仕,可以有一個翻天覆地改變命運的機會。

況且書生去趕考,需要走不短的路程,古代的出行,可不是現在這麼方便,荒山野地,經常會遇到各種意外情況,所以一般書生出行的人是不會帶很多的盤纏的。

因此土匪也知道,書生多是窮書生,打劫了也沒什麼油水可撈,不如去打劫商人來的快。

其次,古時候的盜賊,不少並不是什麼窮兇極惡之人,多是官逼民反,活不下去了,才無奈過上落草為寇,刀口舔血的日子。因此還是有些道德良心的,正所謂盜亦有道,不會見什麼人都去打劫。

再者,盜賊一般都是不讀書的,自然也是內心敬佩那些讀書人,尊敬之餘,多少內心會有些敬畏,就放過書生,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上,便是古代的盜賊,不打劫書生的原因。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土匪土匪一般指地痞無賴 ,江湖上落草為寇的那些人,這些人都是生活所迫,被逼無奈才幹起了土匪強盜的行當。所以這些人大多都是講究江湖道義的,對於進京趕考的窮書生來說,他們還是比較同情的。



可是同情歸同情,土匪畢竟是以搶劫他人財物為主,沒飯吃,沒酒喝,沒錢花,土匪自然也就顧不了那些啦!所以他們只要遇到有錢財的過客是絕不會放過的 ,唯獨有一點,就是遇到進京趕考的書生,通常都是一路綠燈放行。這又是為什麼?

其實很好理解,這些進京趕考的書生都是經過多次考試篩選出來的,最終在秀才考試中矬子拔大個脫穎而出的舉人。通常都是來自於窮苦百姓人家,所以這些書生本身就沒有錢,也就是因為這一點,土匪撈不到油水,但這也只是土匪不搶劫他們的原因之一。



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是他們不搶而是不敢搶,因為這些舉人都是在全國範圍內經過層層選拔,精挑細選出來的才子,在當地州府都是備了案的,就是說朝廷非常重視這件事。所以這些舉人進京趕考都是一路給予照顧,並且當地衙門還會派發一些銀兩資助他們 ,舉人在趕考的路上沿途關卡都會得到幫助,據說官府還會準備驛馬給他們用,所以他們一般都是輕裝上路,並不帶多少銀兩。有條件的家庭會派書童相伴,或者這些書生們結伴而行。官府會發布一下告示,凡是對這些進京趕考的舉人有不軌行為的 ,一律嚴懲,絕不姑息。



這也是土匪不搶他們的主要原因,因為土匪們心知肚明,這些窮書生本來就一窮二白,就算搶了他們也沒有錢財可得,而且還因此得罪了官府,所以土匪也不是傻子,他們絕不會這麼幹的。

有官府照著,這些書生們自然一路平安,那麼那些土匪又是怎麼知道他們是進京趕考的書生呢?




其實也很簡單,官府會發給一些通關信物給這些舉人們。比如說會發給他們一個用黃綢子做的旗子,上面繡有“奉旨會試”字樣,這樣識別起來就很方便,另外書生們特殊的扮相也和普通人兩樣,大部分人後背上都要背一個木盒子樣的揹簍,上面插上朝廷給發的小黃旗,所以土匪一眼就會看出來,也就不敢妄動了。不過也不是所以的土匪都不搶劫書生,箇中案例還是有的。

這樣久而久之,在歷代土匪中不搶劫進京趕考的書生,也就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任馳贏天下


在人們印象中,土匪就是以搶劫、勒索為生的一群亡命之徒,他們行為殺人越貨,為所欲為,是一群烏合之眾。

可是事實上,土匪也遵循一定的規則,多數土匪隊內部是有約束的,有的土匪紀律還相當嚴厲。 想要加入土匪組織,也是要有規矩的。


一般入夥前要找保人保舉。

這個保人一般和土匪比較熟悉,保人寫個字據交給土匪首領,上面寫明被保舉人的生辰八字、入夥原因,還要寫清楚其自願"走馬飛塵"、"不計生死"。

然後再試探申請者的膽量,這叫"過堂"。

叫來者在頭上頂個葫蘆之類的東西,走到百步之外,土匪頭子突然舉槍將葫蘆擊碎。

隨後,叫人去摸摸來者的褲子,看他是否嚇尿了。如果尿了,說明膽小,當不了土匪;未尿的便可進行正式的入夥儀式。

儀式開始,將紅紙書寫"的關聖帝君神位",供於堂前。入夥者手拿三枝香,宣誓忠於組織,永不背叛。

然後將手中的香砍成二截,如果違背了誓言,就像香柱一樣,將來一刀兩段。

接著匪首便宣佈紀律,然後喝雞血酒,這才算是加入了土匪隊伍。


土匪雖然以搶劫為主業,但一般都以“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為幌子,遵守“七不搶八不奪”的規矩,七不搶是:

臨近的村子不搶;送信的(郵差)不搶;接親的不搶;請醫生看病的不搶;送葬的不搶;進京趕考的讀書人不搶;回門的小媳婦不搶。

如果搶了以上這七種人,就會被其他土匪一起鄙視,在江湖上名聲也就臭了。

為什麼對趕考的舉子要放一馬呢?

我們知道古代人比較迷信,都說狀元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那些高中的舉人、進士也是天上星宿投胎,是萬萬得罪不得的。

土匪們地走江湖,講的是一個“義”字,拜的是關二爺,關二爺和天上的星宿們都是同事,劫了二爺的同事,關老爺肯定生氣,後果很嚴重。


這是不搶舉子原因之其一。

趕考的書生雖然目前無職無權,但誰也不能保證他這次能不能鯉魚跳龍門。

萬一金榜高中中,立馬便成當官的了,今後報仇是妥妥的跑不掉了。

土匪就算實力再大,也不願意得罪官府,面對潛在的“未來官老爺”,從數百年的經驗上來看,還是不動為妙。

有些人說趕考的書生帶的錢不多,這種看法不完全對。固然有窮秀才,但有點油水的還是佔大多數。

真正窮苦人家的孩子,是沒有資本讀書的。

就算家裡不富裕,舉子們進京身上多少都有點盤纏,總比過往的行人要有油水一點。

所以錢財多少不是主要原因。

要知道土匪並不能保證每次行動能撈到很多財物,有些小商小販並不比這些書生更有錢,但土匪劫起他們來毫不手軟。

土匪怎麼區分趕考的舉子?


建議您看看張國榮的《倩女幽魂》就知道了,寧採臣的裝束就是標準的書生,土匪閱人無數,這一點是難不倒他們的。


剛日讀史


書生自古以來都是討喜的角色,光“書生”這兩個字聽著都令懷春少女怦然心動,令鄉野村夫肅然起敬。古代發生在書生身上的豔遇、奇遇也比較多,尤其是趕考書生!

古代書生向來文弱,弱不禁風,手無縛雞之力,應該比較容易搶,那麼古代土匪為什麼不搶趕考書生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書生是和皇帝做買賣的人!

元朝雜劇《馬陵道》中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書生寒窗苦讀,滿腹才學,就是為了和皇帝做一筆買賣,他們也是皇帝的最佳貨源。皇帝的貨都敢動,那是不要命了嗎?想造反嗎?

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古人認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書生的社會地位比較高,在古代有學問的人少,讀書人普遍受到世人尊敬。即使現在,在農村老一輩眼裡德高望重的人,也多是讀書人。土匪也是普通勞苦大眾,他們也尊敬讀書人。

三、有護身符!

朝廷對趕考書生相當重視的,當地官府對他們也是關懷備至,考慮到書生們進京趕考,山高水長,路途艱險,當地官府會給他們頒發一面旗子插在書箱上,上書:奉旨會試,四個大字,土匪們一旦看到這幾個字知道是書生,就不會下手了。

四、書生一般都比較窮!

自古有“窮學文,富學武。”的說法,又有“秀才搬家——盡是書!”的說法。書生一般都比較窮,土匪打劫了也沒什麼油水,無利可圖。弄不好土匪再愛心氾濫了,還要給書生幾個錢,不賺錢的買賣,不做也罷!

五、搶劫書生有風險!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治世時,達官顯貴多是書生出身。能進京趕考的書生,以後做官的幾率都比較大,得罪他們是有風險的,以後一旦追究起來,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六、盜亦有道!

土匪也是有道義有規矩的,老弱病殘、僧道醫者、郵差書生等皆不搶,再說書生十年寒窗不容易,一生的命運都壓在了科考上,土匪於心何忍,他們也是人,也有惻隱之心的。

●綜上所述,以上便是土匪不搶趕考書生的原因。

在古代,不但搶趕考書生的少,而且還會有很多人資助書生趕考。比如出發前,街坊四鄰會資助,當地官府會資助;在路上,也會有好心人資助,就連妓女對書生也是慷慨解囊!這對資助者來說也是一種人品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