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并不喜欢辉发那拉氏,为何富察皇后去世,他却立其为继后

辉发那拉氏,是清乾隆皇帝的继后,她在历史上的结局比较凄惨,不仅被收回了四份册宝,还直接被安葬在了纯皇贵妃的妃陵中一角。

作为大清的皇后,百年之后受到这样的待遇,是件极其侮辱的事情。

其实乾隆并不喜欢辉发那拉氏,既然如此,为何富察皇后去世,他却立其为继后呢?首先笔者要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为何说乾隆不喜欢她?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首先乾隆最爱的是富察皇后,这点毋庸置疑。富察氏是乾隆的嫡福晋,自从嫁进宝亲王府,就一直恪守为妻之道,府中上上下下无不对她敬重有加。乾隆与富察氏的感情很好,所以当他一即位,就秘密立了嫡子永琏为储君。

乾隆并不喜欢辉发那拉氏,为何富察皇后去世,他却立其为继后

其次在潜邸的时候,乾隆与辉发那拉氏并无子嗣。他们两个的第一个儿子,就是皇十二子永璂,还是在辉发那拉氏当上皇后的两年后,才有的这个儿子。

最后当时还有个侧福晋高氏,她是除了嫡福晋富察氏以外,最受宠的一位。乾隆一登基,就将她封为贵妃,她也是乾隆朝的第一位贵妃。

所以说,乾隆其实并不喜欢辉发那拉氏,只是因为富察皇后不幸早逝,乾隆才不得不另立新后。那么当时位于内廷主位的,除了娴贵妃,辉发那拉氏本人外,还有纯贵妃、嘉妃、愉妃、怡嫔、舒嫔和令嫔,为何乾隆就偏偏选了娴贵妃呢?

乾隆并不喜欢辉发那拉氏,为何富察皇后去世,他却立其为继后

一、出身高贵

清朝自建立以来,虽然皇帝提出“满汉一家亲”,但大清朝的皇后,还没有一个是汉人出身的。因此乾隆要选择继后,自然也要选择满人。其中纯贵妃和怡嫔,都是来自汉族,她们自然就失去了晋升机会。

其余的虽然都是满人出身,可也要看家世如何,配不配得上做一国之母。纯贵妃和怡嫔排除以后,就还剩下五个。其中嘉妃、愉妃、令嫔都是内务府包衣女子,这样的出身,显然不能担任大清皇后重任。

那么就只有娴贵妃和舒嫔了。舒嫔出身也很高贵,来自上三旗的正黄旗,是清朝重臣纳兰明珠的曾孙女,那么为何没选她呢?因为她是来自叶赫勒氏。

乾隆并不喜欢辉发那拉氏,为何富察皇后去世,他却立其为继后

当初努尔哈赤与叶赫部对战,曾立下誓言:

“不克叶赫,誓不回师!”

后来叶赫部被剿灭,叶赫首领也立下誓言:

“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

意思是叶赫部的后代,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掉满洲。

舒妃就是叶赫部的后代,所以乾隆是万万不能立她为后的,如此一来,就只剩下娴贵妃一人了。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

“莽科,镶蓝旗人,王机砮之孙也。世居辉发地方……讷尔布,原任佐领。”

讷尔布就是辉发那拉氏的父亲,也就是说,娴贵妃是辉发国的后裔,辉发国归顺清廷之后,被收编为镶蓝旗。因此,在出身这一方面,辉发那拉氏就胜出一筹。

乾隆并不喜欢辉发那拉氏,为何富察皇后去世,他却立其为继后

二、位分最高

按理来说,除了富察皇后外,位分最高的就是皇贵妃高氏,因为皇贵妃相当于副后。可惜皇贵妃在乾隆十年就去世了,比富察皇后还早去世三年。如此一来,位分最高的,就只剩娴贵妃和纯贵妃了。

加上刚才说的,纯贵妃又是汉人女子出身,失去了竞争机会,所以理所应当,娴贵妃就被提了上来。

三、太后举荐

娴贵妃拥有以上两大优势,继后之位已经在向她招手了,这时又有太后举荐,乾隆更加无法推辞。不过他并未马上封其为皇后,而是先晋封为皇贵妃,代理皇后摄六宫之事。紧接着,又将辉发那拉氏一族抬入正黄旗。

乾隆并不喜欢辉发那拉氏,为何富察皇后去世,他却立其为继后

两年之后,也就是乾隆十五年,辉发那拉氏才正式被册立为皇后。为了讨好太后和皇帝,辉发那拉氏一直表现得很好,乾隆对她的好感也大幅上升。在此之后,二人生了两子一女,可惜最后活到成年的只有永璂。

可后来不知为何,二人的关系越来越差。乾隆三十年,乾隆收回了辉发那拉氏四份册宝,分别是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以及娴妃一份。接着将其拨回镶蓝旗,将身边服侍宫女裁减至两人。

乾隆三十一年,皇帝发布圣谕:

“据留京办事王大臣奏,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薨逝。”

乾隆并未以皇后礼仪葬辉发那拉氏,而是直接将其葬入纯贵妃地宫,甚至只占了地宫的一个小角落。

乾隆并不喜欢辉发那拉氏,为何富察皇后去世,他却立其为继后

至于辉发那拉氏为何会得罪乾隆,又为何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后世也存在很多争议。但可以知道的是,乾隆真的从始至终没有喜欢过她,所以当她做错事以后,乾隆会毫不留情处置,甚至都不肯让她有个属于自己的陵墓。

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会让乾隆有如此举动,或许也只有他们二人才知道了。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高宗实录》《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