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明明有史官,為什麼陳壽還說諸葛亮“國不置史”?

宿劉溫書齋(張喬)

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調高。

涼風移蟋蟀,落葉在離騷。

回筆挑燈燼,懸圖見海濤。

因論三國志,空載幾英豪。

蜀漢明明有史官,為什麼陳壽還說諸葛亮“國不置史”?

《三國志》作為《二十四史》當中的頭四史,也是後人研究三國曆史的最原始、最權威的資料。不過《三國志》有一個公認的缺點,就是過於簡略。尤其是其中的《蜀書》。《魏書》當中有三十卷;《吳書》二十卷;《蜀書》僅有十五卷。偏偏陳壽就是蜀漢人,按理說也接觸了很多蜀漢的史料。結果三國當中《蜀書》最簡略,非常令人難以理解。有這樣一種說法,蜀漢“國不置史”,所以就導致大量的史料缺失。不過蜀漢“國不置史”這件事卻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下面小編就來說一說這件事。

蜀漢明明有史官,為什麼陳壽還說諸葛亮“國不置史”?

“國不置史,註記無官”

蜀漢“國不置史”這句話本來就是陳壽說的。嚴格意義上來說,也算是陳壽的一家之言。這句話記錄於《三國志·蜀書·後主傳》當中,陳壽還小小地黑了諸葛亮一把,說諸葛亮雖然政治能力很強,但是不置史官,考慮不周全。小編先貼一下原文。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

蜀漢明明有史官,為什麼陳壽還說諸葛亮“國不置史”?

按照《蜀書》這樣的簡略的情況,似乎印證了陳壽的這種說法。另外在《三國志·蜀書·楊戲傳》當中列舉了一批可以列傳而又無法列傳的人物,原因就是因為史料的缺失。小編下面列舉出來。

鄧方(庲降都督)、費觀(巴郡太守、江州都督)、賴恭(太常)、黃柱(光祿勳)、王謀(太常)、何宗(大鴻臚)、吳懿(漢中都督)、張存(故廣漢太守)、習禎(廣漢太守)。

這些人當中有防區都督、重號將軍、國戚、九卿、郡守。之所以沒能列傳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失其行事,故不為傳。”這說明蜀漢當中的史料確實很欠缺,也從側面印證了陳壽所說的“國不置史,註記無官”的說法。

蜀漢明明有史官,為什麼陳壽還說諸葛亮“國不置史”?

蜀漢存在史官

雖然陳壽明確說蜀漢“國不置史”,而且缺少災異的記載。但從《三國志》當中可以看出,蜀漢具有史官,也記載了一些災異的現象。首先說史官,《三國志·蜀書·後主傳》當中是明確記載蜀漢有史官的。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

另外關於災異方面,《三國志·蜀書》當中也有記載。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黃氣見自秭歸十餘裡中,廣數十丈。”

蜀漢明明有史官,為什麼陳壽還說諸葛亮“國不置史”?

其實上面提到的景星出現也算是“災異”中的“異”(景星是一種瑞星)。除了《三國志》以外,東晉史學家習鑿齒撰寫的《漢晉春秋》當中也有異象的記載。《漢晉春秋》成書時間晚於陳壽著《三國志》,習鑿齒能夠蒐集的史料,按理來說陳壽也能夠蒐集到(當然不排除陳壽之後有人編造這段史料,而被習鑿齒引用的可能性)。

《漢晉春秋》:“江陽至江州有鳥從江南飛渡江北,不能達,墮水死者以千數。”

蜀漢明明有史官,為什麼陳壽還說諸葛亮“國不置史”?

“國不置史”的爭議之處

從上面已經看到,蜀漢“國不置史”這個是存在爭議的。後世學者分為兩派,一種認為蜀漢置史,陳壽有誤;一方面認為蜀漢史官制度有缺陷,缺少記注官。小編就來聊一聊這兩種說法的觀點。

一、陳壽誣陷諸葛亮

和蜀漢“國不置史”的說法一樣,陳壽這個人也飽受爭議。主流的觀點是認為陳壽是一個良史,還有一種觀點,陳壽的人品有問題,在《三國志》當中使用了很多曲筆。因為陳壽與諸葛亮父子有矛盾(陳壽的父親原先是馬謖參軍,“街亭之戰”後被諸葛亮處罰;諸葛瞻與陳壽不合),所以在為諸葛亮以及諸葛瞻立傳時進行了詆譭。說諸葛亮不善於軍事,又說諸葛瞻名過其實。平心而論,古代修史有為傳主避諱的傳統,陳壽對諸葛瞻進行這樣尖銳的批評,確實是很難以理解的事情。

蜀漢明明有史官,為什麼陳壽還說諸葛亮“國不置史”?

《晉書·陳壽傳》:“壽父亦坐被髡,諸葛瞻又輕壽……議者以此少之。”

而在闡述蜀漢“國不置史”的時候,陳壽又將矛頭指向諸葛亮,認為這是諸葛亮的失誤。為此唐朝學者劉知幾認為這件事也是對諸葛亮的報復行為。

《史通·內篇·曲筆》:“蓋由父辱受髡,故加茲謗議者也。”

《史通·外篇·史官建置》:“而陳壽評雲"蜀不置史官"者,得非厚誣諸葛乎?”

陳壽與諸葛亮的恩怨是劉知幾認為陳壽假稱“國不置史”的動機,而劉知幾判斷蜀漢有史官,除了《後主傳》出現的史官以及《蜀書》的一些災異記載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蜀漢置有東觀、秘閣這樣的機構和一批官員。東觀是藏書的地方,這些官員負責掌管、校訂書籍,也屬於一個政權的史官。陳壽自己就做過蜀漢的東觀郎、秘書郎。劉知幾認為這些機構和官員的存在意味著蜀漢是置有史官的。

《華陽國志·後賢志·陳壽》:“初應州命,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

《史通·外篇·史官建置》:“廣求益部書籍。斯則典校無缺,屬辭有所矣。”

二、蜀漢置太史令,不置記注官

蜀漢存在史官,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畢竟《三國志·蜀書·後主傳》當中白紙黑字寫著的。不過這與“國不置史,註記無官”並不發生衝突。蜀漢的史官是負責天象的太史令,缺少的是負責記載言行舉止的記注官。

蜀漢明明有史官,為什麼陳壽還說諸葛亮“國不置史”?

《後漢書·百官志》:“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時、星曆。”

另外認為蜀漢“國不置史”的學者認為蜀漢確實有東觀這樣的置史的機構,但東觀更主要的職責是負責藏書、校書,即便東觀也有修史的職能,但在蜀漢未必要行使這個職能。另外的那些災異的記載可能出自其他書籍,被陳壽收羅為資料,未必就是史官的手筆。

《通典·職官八·諸卿中·秘書監》:“後漢圖書在東觀,桓帝延熹二年,始置秘書監一人,掌典圖書古今文字,考合同異。”

三、蜀漢大量史料被銷燬

小編不知道這種說法始於何處,沒有找到相關的史料或者學術論文。不過網絡上確實存在這種說法。在消滅蜀漢後,司馬氏銷燬了蜀漢大量史料,削弱蜀漢政權在益州的影響和權威。陳壽在著《三國志》的時候,考慮到當時的社會背景,採用曲筆避諱,謊稱蜀漢“國不置史”。但考慮到東晉史學家孫盛曾經看到過姜維與劉禪的密信的實物的事情來看,小編並不認可這種說法。

蜀漢明明有史官,為什麼陳壽還說諸葛亮“國不置史”?

《晉陽秋》:“盛以永和初從安西將軍平蜀,見諸故老,及姜維既降之後密與劉禪表疏。”

蜀漢明明有史官,為什麼陳壽還說諸葛亮“國不置史”?

小結

雖然這件事一直存在爭議,也沒有什麼確切的證據可以達到一錘定音的效果。但小編更偏向於陳壽的說法。畢竟陳壽撰寫《三國志》的時候,距離三國時期並不長,而《三國志》也受到當時人的稱讚。如果陳壽真的用這樣拙劣的、易於拆穿方式詆譭諸葛亮,想來不會得到較高的評價。當然這只是小編個人觀點,其中是非曲直還需要讀者自行判斷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晉書》、《通典》、《後漢書》、《華陽國志》、《史通》、《“蜀無史官”之議述評》、《蜀“國不置史,註記無官”質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