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有哭頭 長子有血頭

山西高平北部的羊頭山,嶺限二郡,麓跨三邑,和丹朱嶺、朗公山、金泉山共同構成澤潞兩州的天然分界線,也是丹水和潞水的分水嶺,百里石長城橫亙其上,自古以來山南山北的往來主要是通過丹朱嶺隘口(長平關)、堡頭隘口、大橋隘口(故關)、黃葉河隘口和曹家隘口進行的。這些天然隘口在戰時顯得十分重要,誰控制隘口誰就取得了戰爭主動權。自古及今,無數次戰鬥就發生在這些咽喉要衝。著名的長平之戰發生時,趙國軍隊正是通過故關,即大橋隘口進入長平腹地的。長平之戰造就了高平境內許多與之有關的地名,如哭頭、圍城、三軍、馬村、強營、秦城、金門、王降、王何、棄甲苑等,其中的哭頭村(今谷口村),就十分具有代表性。

長平一戰,趙軍數十萬人喪命於荒野,頭顱被割下來拿去記功領賞。現在的谷口村曾是當時秦趙兩軍激戰地之一,千百年來,住在此山谷及周圍的百姓,常常在陰雨天深夜聽到冤鬼們的哭喊聲——“我的頭呢!我的頭呢!”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在這裡形成的村莊叫哭頭村。後來,當地百姓感覺這個名字不吉利,聽起來也不雅觀,便根據村莊位於山谷之口,“哭頭”又與“谷口”諧音,於是便改名為“谷口村”。谷口村的燒豆腐十分有名。傳說高平百姓對白起犯下的殺俘暴行痛恨不已,恨不得吃其肉,寢其皮,便把白豆腐叫“白起肉”。燒豆腐的製作較為複雜,先要把豆腐切成一寸見方的小塊,後放在鐵箅子上用煤火烤至焦黃,吃的時候再用水煮熱,並蘸上蒜泥豆渣,這種佐料被稱為“白起腦漿”。這種小吃體現了高平百姓對白起的無比憎恨,先將其肉用刀切,然後用火烤,再用水煮,最後蘸其腦漿吞下,這樣方解千古之恨。谷口燒豆腐因長平之戰聲名遠揚,中央電視臺還作過專題報道。然而,羊頭山之陰的血頭村,即現在長子縣南部的色頭村,也與那場駭人聽聞的大戰有關卻鮮為人知。血頭,一個很恐怖的名字,秦國當時是按殺掉多少敵方將士人頭來論功封爵的,專門有官員統計每位將士砍了敵方多少人頭,並將送來的人頭堆放在一起,稱“京觀”,俗稱骷髏山,或頭顱山,高平境內就有骷髏山遺址,還有為祭祀戰爭亡靈而建的骷髏廟。

當長平之戰進行到膠著狀態時,秦王親自到河內徵調15歲以上的男子緊急增援長平,這支援軍沿蒲河北上,從陵川西北的馬鞍壑越過百里石長城,向西行進,從百里石城北面對趙軍進行迂迴包抄,並阻斷趙軍糧草補給。白起同時也抽調兩萬五千奇兵沿秦川水(今沁水故縣河)北上,繞過發鳩山,越過百里石長城,行進到丹朱嶺、朗公山之北,控制長平關、堡頭隘口、故關等要塞,與河內來的援軍在羊頭山北會師,形成了對長平境內幾十萬趙軍的戰略大包圍,將趙括牢牢困在了長平,孤立無援,後來趙括在突圍搏殺中不幸中箭身亡。趙軍斷糧40多天後,放下兵器,集體投降,後全被白起挾詐阬殺。在發現被圍後,趙軍曾試圖從各隘口突圍,逃回邯鄲,然而被驍勇善戰的秦軍擊敗,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大地,秦軍將作為戰功的人頭堆在現在色頭村,頭顱堆積得像小山,血頭因此得名。

距長平之戰發生近一千年後,中國進入盛唐時期,曾任潞州別駕的唐玄宗李隆基故地重遊,他體察民情,慰問疾苦,賞賜百姓,一天,當他巡行至上黨南界的血頭村,發現此地名太血腥駭人,不禁撫今追昔,喟然長嘆。作為一代開明帝王,深知戰爭的血腥和殘酷,悲憫之心油然而生,他命人組織僧侶做道場超度亡靈,並將“血頭”改為“色頭”,這便是長子縣色頭村的來歷。

正是:人頭成山血淋淋,長平悲歌震古今。一將功成萬骨枯,幾位帝王有芳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