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有什么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虫虫课堂


围棋起源于中国,又称为烂柯、坐隐、手谈、忘忧等。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至今已有4000余年历史,堪称棋之鼻祖。然而关于围棋的起源众说纷纭,不仅有这一记载,另外西晋张华《博物志》、春秋时期《左传》等典籍均有记载,但无论是哪一出处,都证明了围棋历史之久远,是中华古人的智慧结晶。

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国粹,是古人遗留下的宝贵财富。古人云:棋有天地方圆之象,阴阳动静之理,星辰分布之序,风雷变化之机,春秋生杀之权,山河表里之势,世道之升降,人事之盛衰。它集儒、道、释文化精华于一身,每一位围棋人,身临“棋”境,皆可观心自省,让一代又一代人为之着迷。

围棋中有哲学:攻与守、得与失、进与退、取与舍……时时刻刻根据局势的变化而变化;围棋中有人生,俗称棋如人生,不得贪胜、舍小就大、逢危须弃、彼强自保、势孤求和……围棋十诀中哪一句不是折射出人生?

围棋中有军事,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敌我各有加于对方的两种包围,大体上好似下围棋一样,敌对于我,我对于敌之战役和战斗的作战好似吃子,敌之据点和我之游击根据地则好似做眼。在这个‘做眼’的问题上,表示了敌后游击战争根据地之战略作用的重要性。”

围棋还能教书育人。少年强则中国强,当今少年出生优渥,受到良好教育,但他们精神脆弱,抗压力不足,动辄放弃甚至轻生,从而毁掉一个家庭。倘若让他们自小去社会大课堂接受教育,这既无可操作性,同时一旦失败,付出的成本代价过高。而围棋可以给他们培养抗压力,直面失败,从一次次失败中爬起。这样他们在面对考试、就业、恋爱等人生重大关口时不至于轻易冲动而铸下不可逆的大错。这也是围棋有胜负魅力所在,也是其有别于琴、书、画而能走向世界各地、被世界广为接纳的原由。


聂卫平


围棋有什么文化内涵?

对于围棋,一般人们认识不同,或以为雕虫小技,属于休闲娱乐,或以为体育项目,只是竞艺比智。不过,以我亲身体会,围棋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充满辩证思维和人生哲理,确实是一门精深学问,国家理应将其列入普及教育。

我幼时调皮爱动,对什么都好奇,谁也管不住,经常闯祸,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大约小学三年级时,一次偶然机会学下围棋,参加市里比赛得了名次,被选入业余少体校培养,还参加过全国比赛,与李立三,聂卫平和武宫正树也下过棋。说来也怪,自从爱上这一活动,我一反常态,学会了安静,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性格潜移默化,简直变了一个人,身上渐渐有了文气。动与静乃生命平衡要素,修身养性所必需,当然要出于主动才行,被动接受适得其反。后来我从事翻译和写作,经常通宵达旦,坐功就是那时修练而成,一生受益非浅。

围棋不同于象棋,棋盘空空如也,颇似混沌世界,黑白子形色阴阳,对局有如创世纪,开天辟地,演变永无止境,任由想象力纵横捭阖。而象棋则无此博大空间,棋盘预先布子定格,棋子又分三六九等,死后不能复活,一切变化局限在套路中。通过学习围棋,我觉得自己成长有了飞跃,主要是判断力提高了,视野更为开阔,即对人生有了自信和抱负,开始追求理想和上进。

可以说,围棋就是研究死活问题,探讨生死之道,每步棋都决定着命运走向,演绎着对与错,需要不断纠正结果,恰如漫长人生和大千世界。因此,逻辑推理贯穿始终,看一步者为初学者,看十步者为入门者,看一百步者方为高手,此乃技胜一筹之诀窍。人活一口气,其实是指一呼一吸两个过程,缺一即死,这与围棋上做活如出一辙,亦即必须做出两只眼,留下一张一弛两口气方能成立,少一口气就是死棋,真是天人合一也。我还记得围棋十诀,当时理解不深,仅囿于技术层面,而现在回头一看,原来皆是人生哲理,构成自己世界观一部分,指引着走过之路: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

另外,下围棋可增强记忆力,健脑益智,这一点对青少年尤为重要。初学时,我要把无数定式和手筋记在心里,对局完后必须复盘研究,到了后来,连睡觉时满脑子都是黑白子,你一步,我一步,白天不管下过多少盘,都能一步不差地复原出来。正是通过这种锻炼,我至今脑子好使,过目不忘,依然保持着旺盛工作精力。我想,以上点滴经验或许有用,能启发更多孩子热爱这门国粹,从中体验人生智慧。


刘黎亭


有趣的围棋文化,不会下棋也爱它

前面棋圣聂老已谈过围棋中有智慧、哲学、军事、教育,我读来受益匪浅,也激发了我这名围棋爱好小菜鸟对此问题的拓展思考。于是我决定来分享在读书中发现的“有趣的”围棋文化。

围棋的诗意

围棋,是古代文化人的“琴棋书画诗酒花”七大雅事之一。围棋之雅,不仅在棋盘之内,还在棋盘之外。我相信很多围棋爱好者都喜欢这首古诗:

《约客》

宋代·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里我要推荐一本有诗意的围棋书,徐润周著《围棋纪事诗》,下图就是我自己珍藏的这本书。

作者徐润周先生(1899年~1984年)专注于围棋史的研究,这本书把古今中外围棋史料、掌故、轶闻等用七言诗的方式展现,称得上是一部围棋诗史。比如开篇就是一首诗:

棋局初型出半坡,彩陶文物共摩挲;

六千年史分明现,习俗风情并网罗。



围棋的二次元文化

这里我要推荐的是大名鼎鼎的日本漫画书《棋魂》,也有同名动画片,,日本棋院亲自参与监制,在日本从2001年开始播放。《棋魂》对当年日本围棋人口的增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吸引了许多青少年读者。


有女如玉书中寻


围棋文化所表现的精神内涵,主要是道家精神,其间有和禅理相通的地方,这就是与中国文化暗合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