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區塊鏈”提速食業發展 第二屆中國品牌食品發展高峰論壇舉辦

(本報記者 章 玉)伴隨著中國食品行業的飛速發展,中國食品品牌競爭加劇。隨著消費升級的不斷演變以及5G時代的到來,食品行業發展前景更加廣闊。10月22日,以“國家品牌,5G新食代”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品牌食品發展高峰論壇在天津舉行。論壇旨在推動食品行業積極塑造品牌,講好品牌故事,打造新時代下的國家品牌食品形象。論壇由中國副食流通協會主辦,華夏酒報、國家品牌食品週刊、中國酒業新聞網承辦。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會長何繼紅在致辭中指出:“5G智能化物聯網時代,將進一步倒逼企業轉型以適應宏觀環境的變化,推動智能化加工設備的研發和生產以及5G科技的新應用場景,加快食品業高速發展的腳步。對於整個食品行業而言,5G技術的應用必將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為中國品牌建設和培育提供有力支撐。”


“5G+區塊鏈”提速食業發展 第二屆中國品牌食品發展高峰論壇舉辦


數據顯示,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預期年增長7%左右,到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有可能突破15萬億元,在全國工業體系中保持最高佔比。對此,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總編輯韓文友表示,這正說明了食品工業在整個工業體系當中的重要地位。

在5G時代下,食品行業的品牌建設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創新研究院院長張良指出,5G時代是網聯網的時代,意味著營銷信息加速,網絡營銷或將成為未來發展的基礎。在這一基礎上,虛擬營銷將會變得尤為重要,在場景設計上,沒有了延遲桎梏的場景建設將會更加豐富多樣,並根據客戶需要進行場景賦能。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學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江蘇智信追溯研究院副院長郭炳輝看來,5G將帶來萬物互聯的新時代,智能傳感器或將帶來1千億鏈接,使得智慧化工廠和社區結合起來。此外,隨著5G的發展,機器人生產線將成為可能。

可以說,5G技術的應用將為各行各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更加廣闊的場景。對此,中國副食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高海偉指出,5G時代的到來,對於食品領域最大的改變可能在於信息化和溯源兩個方面。此外,信息量劇增、第三方誠信體系建立等,都將為中國食品行業的發展帶來更好的變化。浪潮集團副總裁龐松濤指出,“5G+區塊鏈”的模式,讓食品全產業鏈數據更及時、更可信,同時也帶來了產業數字化發展。“質量鏈+5G”將實現供應鏈各個節點的快速協同和智慧管理,並實現與產業、企業的跨領域結合,從而實現多業態共生。

對於食品企業尤其是傳統食品企業來說,智能化科技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北京二鍋頭集團早在3年前,就開始了智能化建設,依託網絡,構建起安全生產、智能化管理、技術創新等完善的全體系管理,保證了生產、運輸、運營的全鏈條的安全生產。“在傳統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的當下,酒業新科技也應順應時代潮流。”北京二鍋頭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政軍說,近年來,北京二鍋頭在加強品質管理的同時,也在順應用戶消費需求變化,不斷探索產品品質和品牌創新。當前,實體經濟發展迎來智能化、數字化的新浪潮,科技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北京二鍋頭公司正在整個鏈條進行全體系安全升級建設,就是看到未來5G科技對行業和企業的革新帶來的巨大機遇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以“科技賦能新食代”為主題的圓桌論壇上,北京恆慧通肉類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鹿菊榮、河南省南街村(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保傑、北京巖博酒類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緒豪、成都小龍坎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高級銷售經理李曉春等企業嘉賓參與對話,並就各自領域闡述了科技變革時代背景下,食品企業如何應對科技升級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鏈接

全球逾百家企業推出工業互聯網平臺

作為近年來工業領域的熱詞之一,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全新工業生態、關鍵基礎設施和新型應用模式,核心是通過人、機、物的全面互聯,實現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進而推動形成全新的工業生產製造和服務體系。

2012年,通用電氣(GE)率先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GE董事會主席兼CEO傑夫·伊梅爾將其解釋為“從機器上捕獲數據,並將有價值的思想反饋給客戶。”

儘管是新生事物,但工業互聯網在誕生之後迅速成為各國重塑製造業競爭優勢的重點領域。美國、德國、日本等主要工業國均從政策支持、經費資助、企業實踐等多維度持續深化工業互聯網發展。短短几年時間,國際上已經有超過150家企業推出了工業互聯網平臺。

“5G的高速率、低時延、海量連接等優勢特性能夠更好滿足工業互聯網的網絡需求,顯著增強工業互聯網產業供給能力,為工業互聯網跨越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中國工業升級迎來難得機遇

我國既是製造大國,又是網絡大國,擁有全球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備、規模最大的製造業以及創新活躍的互聯網產業,在工業互聯網統籌推進、融合創新方面具備更廣泛的基礎。我國有著數量眾多的工業企業主體,且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發展的需求迫切,意味著即使在細分領域工業互聯網也容易突破起始規模(或最小經濟規模)的制約,從而為新模式新業態快速發展壯大提供必需的市場土壤,實現市場需求牽引下的良性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透露,根據相關測算,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將達到4800億元,為國民經濟帶來近2萬億元的增長。

中國工業互聯網行穩致遠

工業互聯網是一項前沿性、綜合性、高度複雜的系統工程,面臨多產業、多學科、多領域的跨界融合創新,對企業和產業的綜合能力要求極高,需要政府引導、業界深耕、資本澆灌,其建設和發展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會是一場持久戰和攻堅戰。

近年來,我國相關部門先後出了臺《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指南》等一系列相關文件。這一系列指導性文件的出臺,將成為我國工業互聯網實現健康發展的重要引領。專家認為,只有找到適合中國國情和符合市場需求的路徑,中國工業互聯網才能行穩致遠。

(文章轉載於“中國食品報網 www.cnfood.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