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身死,蜀国灭亡,看”隆中对”战略的最终失败

诸葛亮身死,蜀国灭亡,看”隆中对”战略的最终失败

在历史上,四川是一个奇特的地方,它物资富裕,地理封闭,是争霸天下优秀的后勤基地。但历史又告诉我们,任何人如果只想凭借四川的天险守成,不想扩张,就必然会越来越弱小,最终被吞并。诸葛亮显然也知道四川的危险,丢掉了荆州,如果不思进取,一味防守,最终连四川也是守不住的。一旦敌人从北方或者东方攻入腹地,必然引起巨大的灾难。

诸葛亮身死,蜀国灭亡,看”隆中对”战略的最终失败

诸葛亮雕像

为了避免蜀汉的衰落,诸葛亮试图在狭隘的空间里重新找到一条收复中原的道路。于是,“隆中对”战略就有了修改版:在失去荆州后,利用仅剩的左臂——汉中——重新制订北伐计划。汉中本来是“隆中对”战略中较为弱势的一钳,路途遥远,远离曹魏的核心区域,曹操将此区域称为“鸡肋”。在正常情况下,汉中是作为与荆州的策动存在的,如今主要攻击点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策动点。这个计划由于缺乏荆州的钳形配合,显得困难重重又软弱无力,连年兴师动众却收获有限。

诸葛亮身死,蜀国灭亡,看”隆中对”战略的最终失败

汉中华阳古城

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进行了最后一次准备周密的北伐。在前几次北伐中,由于粮草问题无法解决,每一次的最后,诸葛亮都不得不饮恨退兵。加上吴蜀之间缺乏配合,每一次都给魏国留下了单独行动,只针对一翼的机会。诸葛亮在来日无多的情况下,决定集中全部兵力,做最后一次尝试。这次北伐经过了三年的准备。为了对曹魏造成双重打击,诸葛亮联合东吴,从东西双方,对魏国形成钳形攻势。孙权率领的中路大军主攻巢淝通道,主攻点在合肥。陆逊、诸葛瑾率领的西路进攻南襄隘道的襄阳。孙韶、张承从扬州走邗沟进攻徐州。

诸葛亮身死,蜀国灭亡,看”隆中对”战略的最终失败

孙权雕像

蜀国则采取了新的进攻策略:屯田。在三国时期,曹魏很早就使用了屯田作为解决后勤的方法,而蜀汉却一直没有加以采用,直到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才想到了屯田。由于屯田的需要,蜀军抛弃了不适合屯田的祁山道,选择了更加直接的褒斜道。关中的渭河流域土地肥沃,如果大军不在山区纠缠,而是快速跃进,进入关中平原,在渭河流域寻找到一个前进基地,以这个基地为核心进行屯田,就可以较少依靠翻越秦岭的后勤系统,直接从当地获得粮草。为了快速进入关中,褒斜道比起遥远的祁山道要便捷得多。

诸葛亮身死,蜀国灭亡,看”隆中对”战略的最终失败

关中平原梯田

这个战略迅速取得了成功。诸葛亮大军通过了褒斜道,在道口以北的渭河岸边,一个叫五丈原的地方找到了扎营的基地。五丈原位于渭河南岸,现在的陕西省岐山县境内。这个土台东、西、北三面均为悬崖陡坡,北部宽约一公里,南北长二点五公里,是理想的扎营之地。以五丈原为基地,还可以迅速将渭河上游与长安的联系切断。由于诸葛亮占据了五丈原,魏军就很难再西进援助陇右的守军,蜀军却可以分兵将陇右的魏军城池各个击破,再从陇山而下,将宝鸡一带的平原攻克。如果能够完成这一步任务,那么五丈原以西就成了蜀国的领土,这不啻又一个小汉中。由于居于渭河上游,随时可以顺流而下打击长安。宝鸡一带土地肥沃,可以耕种生产粮食,在未来,蜀军就不用每次花费巨大人力来解决粮食问题了。

诸葛亮身死,蜀国灭亡,看”隆中对”战略的最终失败

蜀国军事重地遗址

当蜀军战略顺利推进时,魏国西部将领郭淮却领悟到了蜀军的威胁,劝说司马懿在五丈原以西二十几里,在渭河北岸的北原扎营。这样,诸葛亮从五丈原向西进军,必然遭遇到北原的抵抗,要想打通西路,必须首先消灭北原的守军。而要向东进军,又碰到了司马懿的抵抗。诸葛亮的战略就由于北原的存在而打了折扣。但蜀军的计划仍然在推进之中。诸葛亮一方面绕过北原,先行争取打通陇山道和陈仓道,另一方面迅速展开屯田工作,力图将粮食问题本地化。

诸葛亮身死,蜀国灭亡,看”隆中对”战略的最终失败

诸葛亮雕像

如果诸葛亮有足够的时间,将五丈原打造成前进基地,那么未来的局势仍然可以有所作为,但这次决定成败的却是最自然的因素——人的寿命。由于操劳过度,诸葛亮的身体垮了。司马懿最先料到了诸葛亮的身体状况,当诸葛亮派遣使者到魏营时,他询问诸葛亮的饮食起居和工作情况,得出结论:蜀国丞相的工作强度太大,不会支撑太久。

司马懿坚壁清野,绝不与蜀军硬战,而是等待蜀军内部的变化。即便诸葛亮给他送来女人的衣服,都无法逼迫他出战。司马懿的坚守终于换来了收获。当年八月,诸葛亮由于积劳成疾,死在了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蜀国撤军,一并协同作战的吴国也被魏国击败。南方反攻北方的高潮过去了。

诸葛亮身死,蜀国灭亡,看”隆中对”战略的最终失败

司马懿雕像

诸葛亮的死亡让他精心设计的“隆中对”战略彻底失败。这个战略从开始提出,显得那么天才,与张竑的江东战略一道,为南方反攻北方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江东战略与“隆中对”战略互相影响,北方一家独大,南方却双雄并立,蜀、吴每一方都无法做到集中南方所有资源与北方一战。具体到“隆中对”战略,在孙权占领荆州之后,已经变得遥不可及,只剩下残肢断臂与最艰险的道路。

诸葛亮身死,蜀国灭亡,看”隆中对”战略的最终失败

孙权雕像

总结

诸葛亮拖着疲惫的身躯不肯认输,屡次北伐却徒劳无功。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战略更新,更具有了实际操作性,却随着他的死亡被人遗弃。如果更抽象一点儿,可以说,四川虽然是富庶之地,但由于它的偏僻位置和单一的道路,使得它无法担当起统一全国的重任。诸葛亮给四川加上了荆州和两湖盆地,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机动性。但两湖盆地与四川盆地之间的崇山峻岭,却注定了四川与两湖无法兼得。从这个意义上,也许东吴击败关羽获得荆州,并非是那么偶然,而是宿命使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