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为何不选赵云守街亭偏偏选马谡?

帝艾外


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时,曾经提示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可是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似乎忘记了刘备的交代,在第一次北伐时还让马谡去守街亭这个军事要道,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选赵云而选马谡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蜀汉在经历了夷陵之战后,人才严重凋零,等到了第一次北伐时,当时的五虎上将就只剩下了赵云一个,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诸葛亮的心中,马谡的位置,从刘备框定的后备人才向前推移到了第一线人才的位置。而在选择守街亭的主将时,本该最能胜任这个位置的赵云和魏延两人,一个被安排去了在斜谷道布置疑兵,佯攻敌军,拖住曹真;另一个则在守卫汉中要地。所以说当时诸葛亮身边几乎没有更合适的人可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才冒险地启用马谡。

其次,马谡素有才名,也一直深得诸葛亮的喜爱,在蜀汉后期人才缺乏的情况下,诸葛亮也一直想把他当做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当时还未招降姜维)。其实马谡本身的资质是不错的,刘备去世的时候,马谡还不到35岁,成长空间不小。马谡被刘备从荆州带到四川后,仅当过绵竹、成都县令和越隽太守,从未与闻过军事,更没有领兵作战的实践。应该说,这是个偏才,只具备宏观的战略知识,体察不到军事活动的细微之处,更没有亲临战事的心理锻炼。但是诸葛亮还是对马谡的才能太信任了,同时也想让自己的爱将借此关键一战建功服众,日后好付之重托。所以在马谡请令的时候,诸葛亮没有拒绝,而是向他讲了此战的重要性,再加上马谡又立了军令状,这就更加增加了诸葛亮的放心程度。然而,诸葛亮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他的老对手司马懿亲自率二十万大军争夺街亭,别说马谡的两万五千人,就是换了魏延赵云等大将带领全军出战,也不一定是司马父子的对手。


汉时明月


为中兴汉室,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是诸葛亮北伐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最成功的一次。曹魏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伪降汉,整个陇西地区眼看就要拿下,关中震动,魏明帝曹睿都不得不亲自来长安坐镇。

可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诸葛亮部署的马谡被曹魏大将张郃击败,丢了战略交通要地街亭,导致大批军队死亡,影响了整个形势逆转。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得率军民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返回蜀汉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自贬为右将军,诸葛亮也因用人自误,饱受后代的批评,让马谡驻守街亭也成为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错误。

那么问题回来了,街亭作为北伐的战略要地,在北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乎到北伐的命运,以及三国后阶段的局势走向,如此至关重要的地方,诸葛亮为什么要派马谡驻守街亭?而不用赵云或者魏延驻守呢?

其中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马谡并非等闲之辈,选他驻守街亭是经过考虑后才决定的。选举镇守街亭的人时,马谡主动请缨,要镇守街亭。而马谡在诸葛亮心中算是有勇有谋之人,早些年随着诸葛亮和刘备东征西讨,也建立过一些战功,对诸葛亮也唯命是从,他会贯彻诸葛亮的命令,坚守街亭不出战,而且马谡曾在多次重大决策当中提过重要意见,诸葛亮也比较器重他,所以就派遣他去镇守街亭。

二,第一次北伐赵云的责任是疑兵牵制,作战部署上,赵云和邓芝两人出兵斜谷,牵制曹真的主力,诸葛亮才能出祁山。要说赵云为什么不能跟诸葛亮出祁山,其实很简单,一,赵云年事已高,早些年东征西战,作为蜀中唯一的大将,诸葛亮不忍心让赵云那么辛苦劳累;二赵云在蜀中没有什么依靠的人,赵云想当大将军跟随诸葛亮作战受到许多人反对;三,斜谷佯攻作战,目的是牵制住曹真的主力,好让诸葛亮顺利出祁山,赵云作为蜀国能力最高的将领,而且是诸葛亮的亲信,赵云出现在斜谷,曹真以为诸葛亮是从斜谷出来,肯定会奋力抵抗,所以诸葛亮才能顺利出祁山。而且当时街亭属于后方,诸葛亮不可能大材小用,让赵云驻守吧。

至于诸葛亮为什么不让魏延驻守街亭,这个问题就更简单了,魏延是诸葛亮的前军大将军,在作战的最前沿,离街亭有一千多里,更加无法支援街亭了。



钟律璐方


我是历史话光年,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以致后世太多人怀疑诸葛亮用马谡是战术的失败。今天我们来详细分析下诸葛亮用马谡守街亭的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派系之争越演越烈,诸葛亮不得已而为之。

自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之后,蜀汉政权远远不是如三国演义中一团和气。南中叛乱、派系之争可谓是内忧外患。诸葛亮接手的蜀汉,其实就是一个烂摊子,以刘备识人之能,托孤诸葛亮也说明此种情况下也只有诸葛亮能控制局面。

其实,截止到刘备病逝为止,蜀汉中真正属于刘备的嫡系已十去七八,算上诸葛亮在内也仅剩下他与赵云及嫡系的后辈了。就算勉强把荆州派也计算在内,其实也就荆州派和跟随刘备白手起家的嫡系们才是真正支持北伐曹魏、匡扶汉室的。

至于其他派系,自黄权、法正之后,无非都是一群打酱油的。即便是荆州派系,到诸葛亮北伐时期也是人才不济,诸葛亮必须要培养新人。

有人说是诸葛亮导致了蜀汉后期无人可用的局面。那真是高估诸葛亮了,益州疲敝,百姓生活尚且困难,还得维持蜀汉军费,可想而知百姓有多苦。益州地主、财团也得看心情才会卖诸葛亮面子,诸葛亮能把各方势力治理的不闹翻天就相当不错了。益州人才挖掘也得先过了地主、豪绅这一关的。

益州人难用,嫡系无人可用,也只有荆州派可以在关键时候任由诸葛亮调遣,毕竟诸葛亮也算是荆州派老大。然而此时此刻,荆州可用之人也唯有马氏了。

第二,街亭防守战术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在用马谡的问题上,诸葛亮是经过深思的。从平定南中的用兵情况来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用兵总数不会超过三万。然而就是在三万人当中,赵云、邓芝在斜谷的疑兵分走了近三分之一,毕竟是去吸引曹魏西防的主力曹真的五万大军。

守街亭是为了给诸葛亮争取时间收取广魏、陇西二郡,面对此二郡的顽抗,诸葛亮也需要很多人马,所以分兵马谡的也不会超过一万人。当然诸葛亮为了确保街亭防守万无一失,将由南中夷人组建的无当飞军也交给了王平统领,辅助马谡守街亭。

在说曹魏,快马奔袭五日可到街亭支援。但如此援兵,必定风尘仆仆、疲惫不堪。以擅长山地作战的无当飞军配合马谡步兵,以逸待劳,守卫街亭可说是万无一失。问题就出在了将帅不和,以马谡的才高气傲必定对王平这个曹魏投降过来的人存有偏见。

把王平替换成其他人,马谡必定不会一意孤行。试想,假如你是马谡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想法:王平一个投降过来的来,嘲笑整天跟随诸葛亮左右的马谡,那马谡心理肯定不舒服,吹下牛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丞相打仗还要和我商议呢!”。这对三十八岁已是中年的马谡来说,要点面子反击一下也合情合理,所以说街亭之战战术没问题,将帅不和才是关键。

第三,在战略上,诸葛亮就没想第一次北伐有大的收获。

从战略上来说,街亭失守导致广魏、陇西二郡未能成功夺取,第一次北伐失败,那么即便街亭防守成功夺取了二郡,占领了凉州又能怎么样?一直守街亭,还是过秦岭取雍州?

三秦之地雍城才是核心,当年韩信也是袭取雍城,使章邯不能回兵,只能向东而去。换句话说,如果章邯回兵雍城,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战,这是韩信还定三秦战役中最高明的之处。

而今,诸葛亮即便取了凉州,雍州也是难以越过的,毕竟以雍州防御凉州实在是太容易了。当年项羽让章邯都雍州,就是因为雍州是三秦的核心,不破雍州,其他地方即便攻占也是用处不大。

既然第一次北伐是趁曹魏不备,那诸葛亮为什么要大老远的跑到陇西,真的想翻过秦岭吗?当然不是,第一次北伐整个战役都是一场疑兵之战,重在将曹真的西防主力分散。曹真西防兵力都聚集在斜谷,那从斜谷出兵是肯定不可能成功,即便是从子午谷也没用的,毕竟斜谷与子午谷相距太近了。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还都洛阳。翻越秦岭跑到洛阳去?诸葛亮还没那么傻。给曹真西防一种错觉,我诸葛亮可能会从任何地方出兵,逼迫曹真不得不分散兵力防守,这才能为诸葛亮之后的北伐创造机会。

我是历史话光年,欢迎阅读我的文章,喜欢请点击关注,与你一起分享不同视角的五千年文明史。谢谢点赞。


历史话光年


书上写的是孔明嫌赵云年事已高,怕动摇一世英名。其实孔明心里还是把和马谡的关系放在第一位的,哎!归根到底赵云是刘备的人,刘备托孤是让赵云看守刘禅,其实既是怕有人谋害,也同时防着有人篡权。这就是说赵云防的人也有孔明,而无论他反不反。这就在他二人之间树立了隔阂。马谡是完全孔明的人,而孔明虽然忠于刘备,但是他也要考虑在自己百年之后谁来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北伐的事业,这同时也是刘备的事业。他肯定首选马谡,当然他心里默认即便赵云年高,也将就能胜任的事实。而马谡没有实际的军功,这是孔明力推马谡的又一个原因。他考虑这些,认可的前提事实就是马谡像赵云一样,比较稳当不会有大的闪失。哈哈!谁想马谡一离开孔明就本相暴露,原来是个不听话又自作聪明的蠢货。孔明看到地形图本后,一定想,靠,原来马谡真是太操蛋了!


浩浩和汤汤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为何不选赵子龙守街亭偏偏选马谡。街坊民间常言道事后诸葛亮,遗憾对每个人都存在。什么事都理想化,那不是真实生活那是童话。当初白帝城刘备托孤与孔明谈论帐下文武大众特别提到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凭借孔明对马谡的长期共事与了解,马谡也却有军事理论才能,把守街亭选用马谡不足为怪。从《三国演义》作者谋篇布局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必须失败,预示着六出祁都不可能成功。失败要找一替罪羊,最合适的是马谡,正好与刘备提醒相呼应。选用赵子龙将军不确当,赵云一生无败绩,人称常胜将军,人到老年岂能留有污点。文艺作品追求的是故事情节迭宕起伏,震撼人心,情理之中,预料之外。


心吾700


公元228年,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的遗志北伐中原。这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这次北伐出其不意开始就让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这只是刚开始在没有魏军的足够准备下取得战果,为了迎击曹魏的反扑,诸葛亮决定要人驻守街亭阻挡曹魏的军队。这时候人选上出了分歧,手下的人都建议诸葛亮让魏延,吴懿等人为先锋,而诸葛亮最后力排众议选择了未曾带过兵的马谡,结果大家都知道马谡兵败被斩。



为什么不派老将赵云呢,此时赵云被诸葛亮派做疑军攻取郿县,一时半会儿也无法抽调回来,如果派赵云那么就会牵扯到临阵换将的问题。就算不选择赵云为什么不听建议选择魏延,吴懿等人呢?魏延一直镇守汉中带兵经验丰富还是镇北将军,吴懿是领兵将领,历任讨逆将军,护军和关中都督。个人觉得可能当时马谡急于建功,而马谡一直待在诸葛亮身边学习和帮助诸葛亮出谋划策,在征南中的时候诸葛亮就待着马谡,也听取了马谡的很多建议。此时有一个大的机会摆在马谡面前,肯定会努力争取,而诸葛亮此时也给与了一定的支持。他们两人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不过诸葛亮深知街亭的重要性,所以派了王平为副将协助马谡,又派了魏延等人在周围接应马谡。哪只马谡到了街亭不听诸葛亮的调度,上山据守,被张郃截取了水道。但是马谡熟读兵书,不可能不了解兵法,但是马谡确实可能疏忽了当时的环境,所以最终导致打败。

前有赵括纸上谈兵,后又马谡大意失街亭,早在刘备病逝之前就对诸葛亮说过,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而诸葛亮在关键时刻却忘记了刘备的遗言,街亭之失其实不仅仅是马谡的大意也是诸葛亮的大意,可能诸葛亮太信任马谡了,有可能确实马谡想立功竭力争取诸葛亮的信任。不管如何最后都导致街亭失守,离攻取中原最好的一次机会失去了。


想名字脑壳痛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个必然趋势。仔细研究的人就会发现,失街亭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长年累月的战争,人民不愿意打仗了。年年战骨埋荒外,有多少家庭失去了劳力?有多少孩子没有了父亲?有多少妻子失去了丈夫?


时尚我说


其实诸葛亮调不动赵云,又怕赵云功大过他,夺兵权。一个字怕,才用马


T66382945


这可是蜀国最重要的战略失策,要是能够守得住坚持的话,估计再这样继续下去,诸葛亮就可以真正的打败魏国,从长安直入,夺得天下。但是诸葛亮忘记了刘备你死前说的话,不可以用这个人,可是诸葛亮偏偏想要用它,结果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都是他不听刘备的话。

要是换一个人重新来过的话,结局会不会好一点呢?当时最好的人选应该就是赵云魏延,还有一个王平他们三个人才是最好的,但是诸葛亮不能用他们。都是因为诸葛亮自己有自己的理由,所以才不会这样子的。

那我们下面来看一下到底是有哪些理由。

赵云有更重要的任务,不能够去

在攻打魏国的过程中,如果五虎将只剩下赵云这一个老将了,他和诸葛亮都是老一辈的人,他们两个之间也是一个革命友谊,但是最后诸葛亮也没有选择用赵云,是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任务。

虽然选择街亭这个地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赵云这样的大将还是要去别的地方镇守,在前线和魏国军队抗争,因为他就像军中的定海神针一样。这个有点为难了诸葛亮,蜀国的人才已经被刘备耗尽了,在东吴的那一把火可是烧了800里,刘备最后也死了。

要是多一点人才的话,可能最后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诸葛亮一个人坚持也是非常辛苦的。他唯一能够依靠的就只有赵云,他要把赵云放在前面,才能够震慑魏国的军队,然后只能够再去想别的人了。

诸葛亮不相信魏延,所以不用他

至于诸葛亮为什么不用魏延呢?魏延不光是打仗也非常厉害,而且谋略也是10分的突出,有这么丰富的战争经验,但是就是不用魏延。其实就是诸葛亮对魏延不放心从他见到魏延的第1天起就以为魏延有反骨,可能以后会对他产生祸害。

其实诸葛亮当初是可以成功的,就是要采用魏延的方法,出奇兵才可以制胜。就凭蜀国那一点实力的话,要是魏国不和蜀国交锋的话,诸葛亮再怎么有办法也不能够取得胜利。

但是诸葛亮选择了最安稳的方法,但是这个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可惜的是最后诸葛亮仍然也没有成功,最后把自己活活给耗死了,将所有的重任都拖在自己的肩上,这也是为难了诸葛亮。

还有一个王平,诸葛亮不知道能不能行,所以没有用。

其实还是有一个人才的,但是诸葛亮是不敢用的,因为他也没有经过实战。这个人是王平,在蜀国的阵营里也是非常突出的,可是和我马谡相比的话,诸葛亮更加喜欢马谡。马谡可是和诸葛亮一起当同事这么多年,其实诸葛亮一直把马谡当做自己的徒弟。

要是选择一个自己的人的话,可能会比较方便一点,而且马谡都这么厉害,对于军事谋略是非常厉害的。诸葛亮他才不会相信刘备所说的那样的话,在这样情况就选择马谡吧,反正马谡也想要表现自己,有这层关系在,诸葛亮自然也只好同意了。是马谡可是苦苦的哀求着诸葛亮,甚至愿意立下军令状,话都到了这份上,诸葛亮还能拒绝吗?

其实这些原因都反映了一个事实,诸葛亮真的是没有人可以用了,只能选择一个谋士来当将军可想而知,诸葛亮是多么艰辛啊。当年有蜀国五虎将在的时候,是多么荣耀的那一刻。可惜这一刻是多么寒酸,产生了天大的差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