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裡流淌著歲月滄桑,你最喜歡哪一首二胡獨奏?

星151226


音樂對於生活是很好的療傷劑,不同的樂器產生不同的共鳴,中國之傳統樂器二胡,流傳下來很多的金典名曲,各人喜好不一。

有一個關係很好的男同事,拉的一手的好二胡,據說師承中國三大名派之一大師弟子,經常與一幫票友切磋,去年到退休年齡,卻遇到小10歲的愛人癌症去世,人一下消沉許多,整日的拉琴,引起整單元的人投訴,因為其拉的“二泉映月”確實催人淚下幹腸寸斷。

不過時間慢慢撫平創傷,讓人忘了痛苦,唯一難忘的還是縈繞耳畔的樂聲......



蠻荒漫記


我最喜歡阿炳的二胡《二泉映月》。我喜歡的理由:

一,《二泉映月》是阿炳二胡名曲。

我們都知道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是我國著名的民間音樂,作曲家是民間音樂家華彥鈞,也叫阿炳。這首音樂在20世紀50年代初由由音樂家楊蔭瀏先生根據阿炳的演奏,錄音記譜整理,灌製成唱片後很快風靡全國。成為了深受人們喜愛的二胡音樂。

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作曲家華彥鈞正是一位盲人,他在作品中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以及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顯示了中國二胡藝術的獨特魅力,也使得拓寬了二胡藝術的表現力。

阿炳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了戲劇的一生。


他生平唯一留存下來的影像,只有一張日偽統治無錫時期“良民證”上的標準照。也正是這一張照片,讓人看到了真實的阿炳。

阿炳的父親華清和是無錫城中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據說會演奏各種樂曲,技藝高
超。他的母親吳阿芬是秦家的二少奶奶,讀過私塾,學過書法、繪畫和女紅等。

她過門短短半年,秦家二少爺就因為癆病死了,隨後公婆也死了。為了辦法事,便請了雷尊殿的道士。在眾多的法事活動中,吳阿芬和華清和產生了感情,後來便有了華彥均,也就是後來的阿炳。

要知道在那個封建的年代,並且是一個大戶人家,還是一個年紀輕輕的寡婦,世俗的社會怎麼能夠容忍,她在外面偷人。於是孩子一生一下不,便被送到華清鄉下的親戚家裡寄養。她的母親也族人逼迫自殺了,所以阿炳從小便是一個沒有母親的孩子。

華彥鈞8歲時,回到父親華清和身邊,在雷尊殿裡當了一名小道士。華清和非常疼愛他,用畢生所學來精心栽培和養育這個名譽上是徒弟,實際上是兒子的小道士。小道士不負師父的期望,在音樂上極有天賦,又刻苦努力,很快就成了演奏能手。



華彥鈞21歲時,在師父臨死前,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這私生子的身世給他的內心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以至於後來他放任自流,過上了花天酒地、吃喝嫖賭的生活。華清和把雷尊殿傳給了阿炳,那時雷尊殿的香火很旺,所以阿炳很有錢,又有才,就特別招那些風塵女子喜歡。於是他夜夜笙歌,不顧惜自己的,漸漸地染上了梅毒。

後來梅毒發作,阿炳的眼睛也就瞎了。

由於眼睛瞎了,雷尊殿也被別人奪去了。

至此,阿炳開始了苦難的生活。現在人們說到瞎子阿炳時,總是說他是民間藝人,聽起來好像很體面,但實際上,他就是一個乞丐。

最後他和寡婦董彩娣結婚後,每天由董彩娣帶著他去無錫惠山一帶,坐在馬路邊。

聽人說他演奏曲子,董彩娣收錢,一天乞討下來,經常連填飽肚了都不夠,夫妻倆常常一天只吃兩頓飯。

後來,阿炳的鄰家少年在就讀的大學裡偶然拉了一曲阿炳教他的曲子,被中央音樂學院的楊蔭瀏教授聽見了。

阿炳於是,楊教授在那個鄰家少年的牽線搭橋下,見到了阿炳。可那時的阿炳已經貧病交加,狀態大不如從前了,所以錄下《二泉映月》等幾首曲子時,並非是阿炳拉得最好的時候。楊教授因為帶的磁帶不多,就只錄下了幾首,本想下次再來錄的。可沒過多久的下次,當他們再來時,阿炳和董彩娣都已經不在了。

阿炳也正是這樣,結束了自己戲劇性的一生

二,《二泉映月》演奏全過程:除了引子和尾聲外,共分了六個段落,即主題和它的五次變奏。

引子(以四拍組成的短小音調作為開端,以一個下行音階式短句,發出了一聲飽含辛酸的嘆息。二胡以輕微的聲音,低沉含蓄內在的音色,把聽眾引入到音樂所描寫的意境中。喬建中先生認為:“對阿炳來說,這一聲長嘆不是偶然發出來的,應該說他一生受盡了苦難在57歲時有這樣一個機會發出來這樣一種嘆息。”“這是引子,就這麼一句。但是這個引子我覺得它是所有我們聽到的民間音樂作品裡邊,應該是最精彩的引子之一。”

第一段。樂曲進入第一主題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區進行,低沉壓抑,音域不寬,曲調線以平穩的級進為主,稍有起伏,表現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鬱悶之情;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對比鮮明,利用不斷向上的旋律衝擊和多變的節奏,表現了作者對舊社會的控訴,也體現了他不甘屈服的個性。

此後的五個


段落是圍繞著第一段兩個主題的五次變奏:它通過句幅的擴充和減縮,並結合曲調音域的上升和下降,表達出音樂的漸次發展和推進。主題變奏隨著旋律的發展時而深沉,時而激昂,時而悲壯,時而傲然,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與痛苦,不平與怨憤。

尾聲。最後一段由揚到抑,音調婉轉下行,進入低音區,到了尾聲部分結束在輕奏的不完全終止上,好像無限的惆悵與感嘆,聲音更加柔和,節奏更加舒緩而趨於平靜,給人以意猶未盡的感受。

阿炳原為無錫城區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句頭吳地小山歌、長篇敘事歌、灘簧、說因果和絲竹樂等鄉土音樂的薰陶,對音樂非常喜愛。在父親的教習下,他十六七歲便學會了結構繁複、技法多變的梵音,吹、拉、彈、打、唱、念樣樣精通,並能正式參加道教法事音樂的演奏活動。年過而立之後,阿炳的境遇急轉直下。


先是因染上吸食鴉片等惡習導致生活潦倒,隨後患上眼疾,雙目相繼失明,再到後來便流落街頭賣藝,生活十分貧困。

底層的生活讓他歷盡了人世的艱辛,飽嘗了舊社會的辛酸屈辱。但才藝出眾的阿炳,經常通過拉二胡、彈琵琶、說新聞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恨情仇,通過音樂揭露當時的黑暗。他把自己對痛苦生活的感受通過音樂反映出來,產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傾聽《二泉映月》是暢快的,融入其中後,便真的感知了它的愈久彌珍,回味悠長。在這憂傷而又意境深邃的樂曲中,不僅流露出傷感愴然的情緒和昂揚憤慨之情,而且寄託了阿炳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

全曲將主題進行時而沉靜,時而躁動的變奏,使得整首曲子時而深沉,時而激揚,同時隨著音樂本身娓娓道來的陳述、引申和展開,使阿炳所要表達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發,深刻地展開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痛,不平與怨憤,同時也表達了他內心的一種豁達以及對生命的深刻體驗。


《二泉映月》由阿炳所創,也由他親自演奏。阿炳的演奏技藝是他二胡藝術成就中的重要部分,他的二胡演奏細膩深刻、瀟灑磅礴、蒼勁有力、剛柔相濟、感人至深,他民間音樂修養廣博,演奏技巧精湛高超,在當時無人能出其右。

在演奏該曲時,他運用二胡的五個把位,並配合多種弓法的力度變化,在變奏中起伏跌宕,情景交融,將意境展現得無比深刻,具有很強的抒情性。

阿炳:看不見的黑夜,是因為穿行在黑夜之中。聽不見苦難,是因為置身在苦難之中。一把二胡道盡人生的滄桑。二根細弦,訴盡命運的淒涼。你那把血淚斑斑的胡琴,淒冷而不絕望。憂傷而不瘋狂。從《二泉映月》中,我聽到了不屈的抗爭,觸摸到堅持的靈魂。


王松林


我最喜歡一個人待著聽閔惠芬演奏的二胡曲“江河水”,那悲慘的歲月,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想到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我們國家擁有今天的繁榮富強,人民生活在這幸福的年代,感謝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感謝偉大的領袖毛主席。


couhengwen悠悠歲月


無可厚非,肯定是華彥鈞老先生的《二泉映月》,本人最欣賞的版本是旅日二胡演奏家賈鵬芳的演奏作品,網易雲音樂平臺有收藏,聽賈鵬芳老師的演奏版本,能更深刻的體會到那種民不聊生的動盪年代,給人們帶來的悽苦生活.....

除此之外,賈老師的其他作品也很不錯,如《樹影婆娑》《寧月》《睡蓮》《不說話》《張飛散花》《孔明無常》《島唄》等等。


窮音樂


二胡的音律優美淒涼委婉,耐人尋味,能真正表達我們的內心和各種心情,這也是民族音樂的魅力,從小就比較喜歡二泉映月,江河水,賽馬等經典民曲,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需要一代又一代音樂人不斷去傳承,這樣中國的民族音樂才能在世界舞臺上更加絢麗多彩!


凌歌飛揚


二泉映月,個人理解應當是大氣魄大場面講訴歷史社會中大眾的吶喊。漢宮秋月則是表現封建社會中,婦女人性被壓抑被扭曲而幽怨的抗爭。

我喜歡這兩首二胡曲。


志學9


我最喜歡聽的二胡曲是阿炳的《二泉映月》和閔惠芬演奏的《江河水》,這兩首二胡曲都是反映生活在社會底層人民對舊社會的控訴和撕心裂肺的吶喊,音律優美流暢如泣如訴,表現出淒涼悲鳴哀怨憤怒抗爭以及無奈的複雜心情。另一方面這兩首二胡曲也是難度係數很大的二胡曲,對弓法指法節奏要求很高,所以也是目前二胡十級考試必考曲目。


孤雁37476901


當然是《二泉映月》,這裡有作者無盡的人生坎坷,也有世態炎涼,有對世事的無奈,也有歲月的滄桑,有情緒的憤恨,也有內心的悲涼。這裡有人生的起伏跌宕,也有天地的喜怒無常。它融入了太多的人生經歷,也充滿著最豐富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