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狂魔”仅80秒遭KO,不服输,后称其为战术性倒地,裁判背锅

“太极狂魔”仅80秒遭KO,不服输,后称其为战术性倒地,裁判背锅

“太极狂魔”宋德财仅80秒KO后,事后发表声明,声称自己倒地不起 是战术性倒地,并且裁判误会了。表示不服输


宋德财。今年44岁,身高1米77,体重80公斤,是民间太极教练,绰号为太极狂魔

“太极狂魔”仅80秒遭KO,不服输,后称其为战术性倒地,裁判背锅

陈锦云。来自广州雄狮拳馆的"阿虎",身高1米75,体重66公斤,是散打世界冠军、国家队长姜春鹏的高徒,也是七次搏击冠军得主。

“太极狂魔”仅80秒遭KO,不服输,后称其为战术性倒地,裁判背锅

陈锦云

宋德财与陈锦云于广东江门,一场名为“崇武英雄世界自由搏击城市巡回赛江门站”的比赛当中,对决PK。

但被称为“太极狂魔”的宋德财,80秒就遭搏击拳手阿虎残暴KO。


事后他接受采访声称,

我是战术倒地,并且调整呼吸。裁判认为我受伤太严重,终止了比赛,我还可以继续打,裁判误会我了。

“太极狂魔”仅80秒遭KO,不服输,后称其为战术性倒地,裁判背锅

“太极狂魔”仅80秒遭KO,不服输,后称其为战术性倒地,裁判背锅

“太极狂魔”仅80秒遭KO,不服输,后称其为战术性倒地,裁判背锅

比赛中,

宋财徳与阿虎的较量中,宋德财一开始就显示出不敢主动进攻的样子,阿虎示意让他攻击自己。

“太极狂魔”仅80秒遭KO,不服输,后称其为战术性倒地,裁判背锅

在持续了几秒钟之后,宋德财终于开始进攻,一个正蹬腿踢出,

“太极狂魔”仅80秒遭KO,不服输,后称其为战术性倒地,裁判背锅

自己却重心不稳摔倒在地!

“太极狂魔”仅80秒遭KO,不服输,后称其为战术性倒地,裁判背锅

在随后的较量中,更是惨不忍睹

“太极狂魔”仅80秒遭KO,不服输,后称其为战术性倒地,裁判背锅

“太极狂魔”仅80秒遭KO,不服输,后称其为战术性倒地,裁判背锅

最后,比赛中,阿虎一记重拳,打到了“太极狂魔“宋德财的腹部,

宋财徳倒地不起,表现出很疼痛的样子,

“太极狂魔”仅80秒遭KO,不服输,后称其为战术性倒地,裁判背锅

但随后称其行为为,战术性倒地

“太极狂魔”仅80秒遭KO,不服输,后称其为战术性倒地,裁判背锅

然后,场裁开始读秒,太极大师宋德财没有第一时间站起来,后来读到 8 的时候,他突然起身,看样子还有继续比赛的能力,但是他还是选择了放弃,

“太极狂魔”仅80秒遭KO,不服输,后称其为战术性倒地,裁判背锅

就这样,在比赛进行到80秒的时候,被阿虎KO出局。


总结,从比赛来看, 宋德财虽被称为“太极狂魔”,但是未免也太菜了。基本功都没有,根本和阿虎不是一个较量水平,可以说,如果阿虎要争取快速赢下比赛,要想在1分钟内打倒他,是很有可能的。

比赛后,宋德财评价这次结果,

“太极狂魔”仅80秒遭KO,不服输,后称其为战术性倒地,裁判背锅

不得不说,宋德财真是输了比赛,还输人。


但是,话说,太极拳真的不符合实战吗?

太极拳师被打败的新闻在这几年可不少,

其中,有“雷公太极”之称的魏雷,被王知亮打败后,留下了眼泪哭着承认太极拳只适合健身,它再不是为了打斗而生存。

“太极狂魔”仅80秒遭KO,不服输,后称其为战术性倒地,裁判背锅

太极拳真的不符合实战吗?

很遗憾,是的,从太极拳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原本就不高的实战性格逐步衰减,到如今的强调养生,过少地强调它的实战性,这是一个历史过程。

  • 太极拳是如何从强调实战,走向”养生性格“的?

就太极拳的技术体系而言,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所录拳法内容

  • (以下称其为“戚氏长拳”) 、
  • 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拳法
  • 杨氏太极拳
  • 现代太极拳

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 戚氏长拳,

戚继光对长拳有着明确的定性:“此艺不甚预于兵, 能有余力, 则亦武门所当习……于是以此为诸篇之末第十四。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 然活动手足, 惯勤肢体, 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

在戚继光的眼中, 拳法实际上不太适合用于军队, 特别是对战斗而言, 拳法的作用几乎就像是鸡肋一根。

一开始,戚氏长拳的作用是,在战争的间隙,可以用它来作为锻炼士兵身体并作为武术基础的价值及功能。

可谓是“初学入艺之门也””。

  • 陈氏拳法,

明末军人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王廷,将戚氏长拳融入了发明的陈氏拳法中总共32式的戚氏长拳中有29式流入到了陈氏拳法中有了这二者明确的“血缘”关系以及各自所具有的时代背景, 可以推测, 连处在战争之中最需要强调武术的实战性时而出现的戚氏长拳的性格都是“活动手足、惯勤肢体”为主。

而且加之,作为明末军人的王廷对清王朝必须显示非常从顺的态度;在他“欠官粮早完, 要私债即还”的处事态度的指引下, 陈氏拳法的实战性格实际上不可能有更大的凸显。

陈氏一族在拳理中对呼吸的重视等来看, 陈氏武术具有较为明显的养生性格。

但同时, 由于陈家沟所处地区在当时来说属于穷乡僻壤, 正是山贼横行之所, 加上断断续续的战乱 (如李闯王起义过程中就曾兵袭陈家沟) , 这使得陈氏武术必须保留一定的实战性格。

因此, 陈氏拳法实际上一直以来具有实战和养生的两面性。

  • 杨式拳法

杨露蝉至杨澄甫 (1883-1936) 祖孙三代的革新, 陈氏拳法中的实战性格受到抑制、而其养生性格则得到了大的发展。这一点在杨振基的记述中得到了证实:曾祖父 (杨露禅) 刚开始练拳的时候, 目的就是为了克敌制胜、防身自卫, 直到他中年时都还以此训示儿孙。然而到北京传拳后逐渐发现太极拳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能, 于是开始以此来强健人们的身体。曾祖父对太极拳的认识有了社会性的变化。屈国锋认为杨氏太极拳养生性格的最终凸显, 使其确立了作为养生武术代表的地位。

  • 现代太极拳

太极拳从家族或地区性质的传播转为政府引导全国性普及开展的传播是现代太极拳的开始, 其代表就是1956年24式简化太极拳, 以及其后88式、48式太极拳的制定与普及等。众所周知, 在新中国建国伊始的年代, 百废待兴的中国最需要人民的健康, 而落后的医疗卫生事业难以承担起健康事业的全部重任, 因此通过体育运动的参与而获取健康 (低成本、高回收) 这条路子就被作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辅助性政策措施而加以推广。太极拳就是这个政策性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从当时这一政策的目的性可以看出, 从24式太极拳及88式、48式太极拳是以养生性格明显的杨氏太极拳作为脚本改变而出的技术渊源也可以看出, 获取健康、养生就是现代太极拳主要性格特征。

总而言之:

从太极拳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 太极拳经历了一个从戚氏长拳到陈氏拳法、再到杨氏太极拳及现代太极拳的发展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 其原本就不高的实战性格逐步衰减, 到杨氏太极拳时已经确立了养生为主的性格特征, 其后更成为了我国人民锻炼身体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太极拳实战性就没有价值了吗?

太极拳的技击能力不可否认,

当初,杨露禅在北京以太极拳技称雄,被冠以“杨无敌"之名的时候,北京武行强手如林,八卦掌、形意拳、传统摔跤等各武术门派都是人才济济,杨露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北京“扬名立万”,并使太极拳从此得到极大的发展。

后来的杨班侯等人与各门派高手较技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现代的像冯志强、王培生、陈家沟“四大金刚”、陈庆州等.等都有其人轶事,

只是练太极者众,能技击者少,实是因为练操者众,练拳者少;练操易而练拳难,教操者众而教拳者少。

任何事物都要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否则就不进则退。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有些东西是不能丢掉的。

太极拳的功能过去是“以武打天下”,演变到如今以“健身祛病"的养生性格为主,这是历史前进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如果一味地发展其 养生性格 而不敢谈其技击功能,那它就不叫“拳”而应该称之为“操”了。现代社会,练习太极拳的人,多是出于爱好或者是为了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一边要维持生计,一边练着拳,真正以太极拳为生的人是极少数,即便是立志以太极拳为事业的人,也不一定都具有上场格斗的技能。

太极拳技击现状的尴尬,也暴露出整个传统武术的软肋....宋徳财就是一个例子


太极拳自诞生那天起就为中国武术人所重视, 太极拳以其实用的技击与健身效果于一身, 也因此才得以流传至今。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太极拳已由过去单一的竞技搏击转变为一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健康的武术运动项目, 与此同时太极拳也在对全中国甚至全人类的健康与进步做贡献。


不认真说事儿,认真科普,你们的关注和点赞是我的动力,谢谢。

参考文献:

[1]屈国锋,王建华,高嵘,贾齐.论太极拳的养生性格特征——从太极拳的实战性谈起[J].中华武术(研究),2011,1(02):47-49+54.

[2]于志钧.中国传统武术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81-283.

[3]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编.太极拳技击在军事格斗中的运用研究.武术研究 (第二集) [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48-155.

[4]唐豪, 顾留馨.太极拳的研究[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3-4.

[5] 笠尾恭二.中国武術史大観[M].福昌堂译.1994:327-330,

[6] 王宗岳等.《太极拳谱.太极拳十大要论》[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245-266.

[7]靳周祥.关于太极拳技击的思考[J].焦作大学学报,2009,23(04):112-1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