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傳承人高兆華:我年紀也大了,只希望有人能傳承嶺南玉雕技藝

2018年10月24號,下午三點半左右,在廣州永慶坊入口處的"三雕一彩一繡"展覽廳既隆重又熱鬧。高兆華再次回憶起那一天,一連說了好幾個"激動",心情彷彿又回到那天下午,他得到了生命中最隆重的認可。

玉雕傳承人高兆華:我年紀也大了,只希望有人能傳承嶺南玉雕技藝

高兆華,南派玉雕領軍人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玉雕代表性傳承人。他從事玉雕工作50餘年,熟練掌握玉雕技法,因材施藝,不斷創出新花式,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如果你有印象,2010年亞運會開幕前,引起了全城矚目的一件價值3億的廣州玉雕作品《日月同輝》,便是高兆華帶領徒弟花了14000個小時雕刻而成的。

玉雕傳承人高兆華:我年紀也大了,只希望有人能傳承嶺南玉雕技藝

《日月同輝》中的"嫦娥"手上的兩根"鏈子",用的是傳統玉雕絕活中的"活環術"。"活環術"曾一度失傳,是高兆華讓這門絕技重現人間。

分配入行,玉雕求學艱難

1965年,16歲的高兆華首次接觸玉雕。

高兆華並不是學院派出身,早年也沒有接受過系統性的關於工藝美術的教育。為了學藝,他早早輟學進入南方玉雕廠工作,但後來又為了學好玉雕,回頭上夜課惡補文化知識。

高兆華說,當時在玉雕廠,老師傅們都很忙,我們這些學徒只能跟在身旁"偷師",一點一滴積累手藝。

玉雕傳承人高兆華:我年紀也大了,只希望有人能傳承嶺南玉雕技藝

回想當初求學的日子,高兆華頗有感慨。為了聽一節南方玉雕廠的工藝美術基礎知識講解課,他多次請求上課,甚至可以站在教室外旁聽,但最終還是被拒絕了。

高兆華因此十分重視現代年輕人的求學困境,他說,現在生活好了,孩子們決不能因為其他原因而失去學習的機會。

時至今日,高兆華不僅先後攻克了玉雕車制技術,改良創新花瓶、器皿、玉球支架、龍船、舫車、不倒翁等若干品種花式,更創辦了自己的玉雕藝術工作室。

他不請師傅,只開門授徒,只要年輕人願意學,都可以來。從高兆華的言語間,他對於傳承這門玉雕手藝的心實在太迫切了。

有價無市,玉雕浮沉匠人心

或許人人都以為玉雕價值連城,這些手藝人都風光無限。

其實不然,玉雕市場也經歷過有價無市的局面。高兆華最初進入玉雕廠時,社會進出口風氣正盛,外國友人來廣州都會選購一些小件玉雕。現在,南方玉雕廠已經名存實亡。

改革開放時期,一心想到大學學習的高兆華選擇離職深造。兩年後,他回到廣州做工作室。高兆華表示,辭職的決定是艱難的,但從不後悔。自立門戶雖然艱難,但給了他足夠自由的創作空間。

玉雕傳承人高兆華:我年紀也大了,只希望有人能傳承嶺南玉雕技藝

高兆華沒有急於投入市場,而是把心沉下來,開始研究精品玉雕。正所謂玉不雕不成器,裂紋、質地、色彩,玉雕的每一次刀落都可能發現新的變化,"因材施藝"成為玉雕師的必備技藝。

作品《麻姑獻壽》本來是想要雕成《鍾馗嫁妹》的,但實質上玉料並不允許。苦惱之際,高兆華藉由玉料本身的顏色以及紋理特點,雕刻成中國古代傳說《麻姑獻壽》。正因玉雕的獨特性,高兆華的作品往往都是"孤品"。

桃李滿門,從業者眾傳承人難得

高兆華說,玉雕行業不缺人,但是能夠真正傳承玉雕技藝的人卻很難得。面對快速發展的社會,人們都顯得有些急躁,難以沉下心來做雕刻。

"如果玉雕師都去做市場,做流行的小擺件,沒有機會製作大作品,就算這些絕技學會了,也會手藝生疏,然後失傳。"高兆華嘆了口氣,"玉雕傳承並非我個人所能完成的大事,即便現在我免費教學,也只是觸及表面而已。更重要的還是多方面通力合作,傳承人不在多,而在技藝學習的程度。"

玉雕傳承人高兆華:我年紀也大了,只希望有人能傳承嶺南玉雕技藝

在高兆華的工作室,已經走出2個省級大師,6個市級大師,3個高級工藝美術師,11個高級技師,門下任意一個徒弟所獲大小獎項均在30個以上。談到此,高兆華頗為自豪,他覺得自己多年來的努力並沒有浪費。

高兆華的女兒志不在此,他也並未強求。他說學習玉雕,最重要的,一是年輕,二是熱情。沒有對於玉雕的這份熱情,在枯燥的雕刻時間裡,是難以堅持下去的。

高兆華嘆息,"現在大部分年輕人只想出頭,我們老一輩的也無可奈何。。老實說我們年紀也大了,我真的是希望有後人能傳承我們嶺南玉雕的技藝。"

玉雕,雕的是匠人的心,而匠人的心要耐得住寂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