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传承人高兆华:我年纪也大了,只希望有人能传承岭南玉雕技艺

2018年10月24号,下午三点半左右,在广州永庆坊入口处的"三雕一彩一绣"展览厅既隆重又热闹。高兆华再次回忆起那一天,一连说了好几个"激动",心情仿佛又回到那天下午,他得到了生命中最隆重的认可。

玉雕传承人高兆华:我年纪也大了,只希望有人能传承岭南玉雕技艺

高兆华,南派玉雕领军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他从事玉雕工作50余年,熟练掌握玉雕技法,因材施艺,不断创出新花式,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如果你有印象,2010年亚运会开幕前,引起了全城瞩目的一件价值3亿的广州玉雕作品《日月同辉》,便是高兆华带领徒弟花了14000个小时雕刻而成的。

玉雕传承人高兆华:我年纪也大了,只希望有人能传承岭南玉雕技艺

《日月同辉》中的"嫦娥"手上的两根"链子",用的是传统玉雕绝活中的"活环术"。"活环术"曾一度失传,是高兆华让这门绝技重现人间。

分配入行,玉雕求学艰难

1965年,16岁的高兆华首次接触玉雕。

高兆华并不是学院派出身,早年也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关于工艺美术的教育。为了学艺,他早早辍学进入南方玉雕厂工作,但后来又为了学好玉雕,回头上夜课恶补文化知识。

高兆华说,当时在玉雕厂,老师傅们都很忙,我们这些学徒只能跟在身旁"偷师",一点一滴积累手艺。

玉雕传承人高兆华:我年纪也大了,只希望有人能传承岭南玉雕技艺

回想当初求学的日子,高兆华颇有感慨。为了听一节南方玉雕厂的工艺美术基础知识讲解课,他多次请求上课,甚至可以站在教室外旁听,但最终还是被拒绝了。

高兆华因此十分重视现代年轻人的求学困境,他说,现在生活好了,孩子们决不能因为其他原因而失去学习的机会。

时至今日,高兆华不仅先后攻克了玉雕车制技术,改良创新花瓶、器皿、玉球支架、龙船、舫车、不倒翁等若干品种花式,更创办了自己的玉雕艺术工作室。

他不请师傅,只开门授徒,只要年轻人愿意学,都可以来。从高兆华的言语间,他对于传承这门玉雕手艺的心实在太迫切了。

有价无市,玉雕浮沉匠人心

或许人人都以为玉雕价值连城,这些手艺人都风光无限。

其实不然,玉雕市场也经历过有价无市的局面。高兆华最初进入玉雕厂时,社会进出口风气正盛,外国友人来广州都会选购一些小件玉雕。现在,南方玉雕厂已经名存实亡。

改革开放时期,一心想到大学学习的高兆华选择离职深造。两年后,他回到广州做工作室。高兆华表示,辞职的决定是艰难的,但从不后悔。自立门户虽然艰难,但给了他足够自由的创作空间。

玉雕传承人高兆华:我年纪也大了,只希望有人能传承岭南玉雕技艺

高兆华没有急于投入市场,而是把心沉下来,开始研究精品玉雕。正所谓玉不雕不成器,裂纹、质地、色彩,玉雕的每一次刀落都可能发现新的变化,"因材施艺"成为玉雕师的必备技艺。

作品《麻姑献寿》本来是想要雕成《钟馗嫁妹》的,但实质上玉料并不允许。苦恼之际,高兆华借由玉料本身的颜色以及纹理特点,雕刻成中国古代传说《麻姑献寿》。正因玉雕的独特性,高兆华的作品往往都是"孤品"。

桃李满门,从业者众传承人难得

高兆华说,玉雕行业不缺人,但是能够真正传承玉雕技艺的人却很难得。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都显得有些急躁,难以沉下心来做雕刻。

"如果玉雕师都去做市场,做流行的小摆件,没有机会制作大作品,就算这些绝技学会了,也会手艺生疏,然后失传。"高兆华叹了口气,"玉雕传承并非我个人所能完成的大事,即便现在我免费教学,也只是触及表面而已。更重要的还是多方面通力合作,传承人不在多,而在技艺学习的程度。"

玉雕传承人高兆华:我年纪也大了,只希望有人能传承岭南玉雕技艺

在高兆华的工作室,已经走出2个省级大师,6个市级大师,3个高级工艺美术师,11个高级技师,门下任意一个徒弟所获大小奖项均在30个以上。谈到此,高兆华颇为自豪,他觉得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并没有浪费。

高兆华的女儿志不在此,他也并未强求。他说学习玉雕,最重要的,一是年轻,二是热情。没有对于玉雕的这份热情,在枯燥的雕刻时间里,是难以坚持下去的。

高兆华叹息,"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只想出头,我们老一辈的也无可奈何。。老实说我们年纪也大了,我真的是希望有后人能传承我们岭南玉雕的技艺。"

玉雕,雕的是匠人的心,而匠人的心要耐得住寂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