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基金定投,不同的收益,忽视了什么?

不少投资者都曾在股票市场上过印象深刻的投资课,苦于“成绩不佳”,转向了基金市场。怀揣着希望,股民成了基民,更做好了“躺赢”的准备。

其中不乏“朝圣者”,在各类文章的熏陶下,选择了所谓的巴菲特式投资——基金定投。定投是个好习惯,不过人比人,就很尴尬,有人红了,有人绿了。

冷静一下,为什么会有人不赚钱?这其中忽略了什么?是否对于定投存在误区?

为什么同样做定投,你赚不了钱?

同样的基金定投,不同的收益,忽视了什么?

一、 宽基、窄基选错了,路就难行

首先来看一只基金:

同样的基金定投,不同的收益,忽视了什么?

从基金类型来看,这是一只股票型基金,挂钩的是中证高端设备制造指数,也就是说这是一只行业股指。

行业股指挂钩行业板块,其涨跌就取决于行业的表现。行业的表现往往需要有能够支撑其成为热点的利好消息,例如获得政策扶持,或者一项新技术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亦或赶上了时代发展的列车,躺在风口。

但是行业终归会有优胜劣汰,特别是现在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旦出现相反的利空消息,那么对不起,暴跌如期而至。

归结来说,行业题材的指数基金,由于只投资某一行业,而行业内的股票相关性太强,面对突发情况的对冲能力太弱,风险相对高。

而基金定投的理念是在分散风险的情况下取得市场平均收益率,所以行业指数并不是一个适合定投的指数。

同样的基金定投,不同的收益,忽视了什么?

那么选取什么股指才是合适的定投股指呢?

显然,行业覆盖面广,能够降低相关性,在面对风险时不至于一起暴跌,而是能够很好的对冲,收益互补,取得长期的稳定收益率。

这里就要涉及到一个概念,宽基和窄基。

所谓的宽基是指成分股范围广、流动性强,通常没有明确的行业特征。

最典型的就是:沪深300,中证100,中证500,中证800等。

相反的,成分股相关性过高,有明显的行业特征称为窄基。

二、贵在坚持,转牛即走

指数基金是定投,被称为傻瓜式操作,设定好金额、时间,等到牛市全部赎回,就能赚钱。很多人会疑惑股市大跌,开始定投,也能赚钱吗?是的!

都知道基金定投走的是微笑曲线,就如图中所示。

同样的基金定投,不同的收益,忽视了什么?

我们假设一下,比如老王把自己每月的工资省出1500元做基金Z的定投。

在A点基金净值为1.5的时候第一期定投发生,老王的1500元拥有了基金A的1000份额。之后市场发生波动,基金净值一直下跌,从A点的1.5一路跌到C点1.3,这个期间老王又先后产生了2次定投,分别在1.4净值时候获得1500/1.4=1071.43份额,在1.3净值时候获得1153.85份额。此时老王一共投入4500元,获得了1000+1071.43+1153.85=3225.28份额,平均每一份份额成本为4500/3225.28=1.395。

一波下跌之后,市场趋于稳定并且开始回升,一路又攀升到D点的1.5净值。期间老王又以1.3的净值定投4次,1.4的净值定投一次,1.5的净值定投1次。

这段行情中老王一共获得了:(1500/1.5)×2+(1500/1.4)×2+(1500/1.3)×5=9912.09份额,基金总额为9912.09×1.5=14868.135元总共投入1500×9=13500元,收益率为10.13%。

答案显示:只要股市回到当初的起投点,就会有正收益,可为什么有人在行情下跌后定投却亏损呢?

没坚持住,时间还没到就出走。

基金定投走得是长期投资,最基本的条件是持续投资到下一波牛市。可绝大部分投资者很难真正坚持,特别是在所持有的基金出于下跌行情,更加无法忍耐,往往是在骂声中割弃。

从理论上来讲,只要坚持,除非下一个牛市不存在,不然坚持定投总有收益!如果没有,要么你没坚持到牛市,要么就是没按照定投的方式走。

同样的基金定投,不同的收益,忽视了什么?

三、闲钱投资

定投是走长期路线,对资金的使用期限要求较高。但是生活中总会有突发事件,谁也说不准哪天就会突然需要大笔资金。如果你将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定投,此时就面临不得不将定投赎回的情况,倘若此时,股市并没有回到最初的投资点,那么你的定投很可能还是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

因此一定要记住,定投不是梭哈,切勿把所有资金做定投。定投使用的资金必须是闲钱,是生活备用金之外的资金,而且不宜大量,避免提前赎回的尴尬。

看完文章知道了基金定投的3个影响因素了没?觉得有用,点个关注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