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死党遍布全国,嘉庆匆忙扳倒和珅,不怕其死党强烈反弹吗?

Seven_樂樂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驾崩,嘉庆帝亲政。随后,嘉庆帝宣布和珅十大罪状,直接就把这个权势滔天的权臣一举拿下。那么为什么嘉庆帝就不怕和珅一党的强烈反弹呢?

通过《清史稿》和研究了清朝的官制情况,我认为和珅一党不敢也不会强烈反弹的原因如下:


根据清代的官制来看,和珅虽然权势滔天,但是其角色只是皇帝的秘书而已,其权力也是来源于当朝皇帝。当皇帝更替后,其权力也会大打折扣。

清代的官制都是沿袭明朝,传至雍正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军机处,从此以后枢务都归军机处。清朝中后期开始,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但是军机处在办公场所和官员设置上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无品级和俸禄。军机处虽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但归根结底听命于皇帝,成为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

而且经过雍正一朝的改革后,封建集权远超前朝,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远远不是官僚集团所能比拟的。这时候的官僚地位远远落后于古代,权臣面对皇帝只能自称“奴才”。

所以归根结底,军机处的权力都是来源于皇权,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所有的权力都是来源于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当皇帝换了,以前的军机处大臣的权力也会大打折扣的。

所以面对如此的官制,面对空前强大的皇权,官员的势力就算再大,也几乎翻不起浪花,顶多是动荡一下而已。


嘉庆帝宣布只惩首恶,其余党羽不追究

为了不造成大规模的动荡和为了不引起和珅集团的拼死反弹,嘉庆帝宣布了只诛首恶,其余党羽不追究。这个决定从内部瓦解了和珅集团的凝聚力。

人都是自私的,当可以保护自身的利益后,基本上没有人会自取灭亡。

就好比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对于原来东宫的众人并没有赶尽杀绝,只是诛杀了一些首脑而已。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了其背后党羽的殊死反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当时和珅虽然权倾朝野,但是朝中还有另外三股不同是势力,和珅并未能掌控全局

当时朝中的四大势力分别是以阿桂为首的武官派、以刘墉为首的御史派、以钱沣为首的反对派和以和珅为首的贪官派。

所以和珅当时就算巨贾天下,但是未能同时整合朝野势力,其势力根基还不能很好的延伸至国家的各个权力部门,所以嘉庆就算扳倒他,也不怕时局会有多大的动荡。


以利相交利尽人散

和珅一党总归只是在贪污腐败方面比较在行,其势力都不能很好的掌握军政大权。而且和珅只是一味的贪财,并没有把他的财产用来笼络人心。

这样的交情并不稳固,所谓以利相交利尽人散。


和珅的弟弟和琳早逝,不能提供军事上的威慑

和珅的弟弟和琳骁勇善战,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等职位,在军中有很大的威望。乾隆六十年(1795年)赴贵州从福康安镇压石柳邓领导的苗民起义,次年福康安死,他代为主帅。可见和琳在军中的威望有多高,要是他不死,嘉庆帝也不敢轻易的动和珅。


历史权谋


乾隆活着的时候,对和珅可谓十分宠爱,和珅在朝廷上可谓是一手遮天,这时很多人都积极找和珅走后门,通过巴结贿赂和珅以此获得升迁。

由此可见和珅的死党是非常多的,背后势力也是非常强大,这一点嘉庆也是非常清楚。

诚然,中国古代皇权社会发展到清朝的时候,已经实现了高度集权,在清朝的时候大臣们不但需要跪着说话,而且还要自称奴隶,人格上已经完全矮化,不过尽管如此,如果一个大臣知道他即将被清算,内心也是及为惶恐的,再加上和珅死党众多,要是想搞出一些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的。



可是当时嘉庆还是不管不顾做了,那么谁给他得底气,让他不担心不利局面出面呢

事实上嘉庆还真的不担心。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嘉庆做了这几件事情


1:对和珅的党羽不进行追究,根据记载嘉庆搬倒和珅第二天就发布了谕旨“凡为和珅鉴举和推门者,概不追究,自己悔过,改过自新。”也就是说不追究你们攀附和珅一事,如果有问题自己找找,改过自新。

2:不对和珅的财产进行彻底调查,《清史稿》记载:“有言和珅家产尚有隐匿者,亦斥不问。”也就是说,有人认为,和珅贪污的财产并没有清理干净,还有很多藏匿的需要找出来。嘉庆表示不用再详细地清查了。

3:不连作和珅的家人亲人,就是指不论是和珅的儿子还是亲属都不追究责任。


正因为嘉庆的施行大范围的赦免政策,因为就算嘉庆搬倒了和珅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动荡。


lyw8986


其实真的不怕,因为清朝皇帝对于军权的掌握一直都比较紧。虽然和珅在乾隆一朝位高权重,富可敌国,但是在军权这一方面他真的是没有什么话语权。说的再难听一点,和珅只是乾隆皇帝的走狗,他深知他的权力和财富来自于哪里,他深知乾隆是个有能力的君主,对于乾隆他是没有一丝一毫反叛的心思的。而对于大清帝国的合法继承人嘉庆皇帝,即使和珅对他心有不满,也绝对不会有反叛之心,因为他知道以他一己之力来对抗整个国家,那无疑是以卵击石,他无论是在名望上还是财力以及军事实力上,都远远达不到自立为王的标准。

所以连和珅这样的当朝大佬都不敢有丝毫的反叛之心,而他的那些死党有哪个敢轻举妄动,后来的结果也证明了,别说他的死党强烈反弹了,就连个敢帮和珅说话,替他喊冤求情的人都没有,他们还怕嘉庆皇帝把他们也一起整治了呢。其实仔细想想和珅的那些所谓死党,不都是攀炎附势,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想着依靠着和珅的权力地位来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的势力小人,所以当和珅倒台之后,这些死党不就树倒猢狲散了。


所以嘉庆皇帝一上台扳倒和珅,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也就是嘉庆皇帝比较仁慈,也怕引起不必要的动荡因素,没有继续刨根问底,深挖到底,否则绝对可以把他们一网打尽,和珅的那些死党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我想嘉庆皇帝都没把他们当回事吧!


易祥好好说


不怕!

帝制时代推行的是“家天下”。我们常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家疆域内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归根结底都是皇帝的个人财产。皇帝是实际掌权者,(即使皇权旁落,皇帝本人仍是权力的象征,否则造反者也不会“挟天子以令诸侯”)官僚只不过是政令的施行者。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官员们会因为某种原因而出现“反弹”,即对皇帝采取敌视态度,甚至是采取报复行为么?基本不会!之所以说基本不会,是因为这种“反弹”行为还是存在的,即谋反。通过武力方式(如“安史之乱”)或和平方式(如“黄袍加身”)来试图踢开皇帝,自己登基。

如果官员们不想谋反的话,那就绝对不会出现所谓的“反弹”!虽然古代一些名臣,如魏征、包拯、海瑞等人敢于当面跟皇帝叫板,但归根结底还是出于忠君,是为皇帝做考虑,因此并不能称之为“反弹”。

明清时期皇权高度集中,朱元璋为削弱相权,干脆废除了宰相制度。朱棣即位后设内阁,满清入关后又设军机处来协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但无论内阁也好,军机处也罢,都并非正式的政府机构,而只是皇帝的个人“秘书处”。特别是清代的军机处,诸军机大臣只能完全按照皇帝的旨意来办事,而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在这样的体制下,你叫他们如何“反弹”?他们又怎么敢“反弹”?和珅倒台后,那些与他有牵连,暗中授受过贿赂的大臣,只怕撇得不干净,傻子才会为了他去跟皇帝理论。否则嘉庆倒很愿意再多抄几个贪官的家,来充盈一下国库。

不过,嘉庆在匆忙赐死和珅后倒真觉得有些不安。并不是担心大臣“反弹”,而是觉得操之过急,脸上不好意思了。之所以不好意思,一是因为和珅为乾隆宠臣,而乾隆刚死,尸骨未寒,未免被人暗中指责不孝;二是和珅并没有犯十恶不赦之罪。嘉庆虽然罗列了和珅“二十大罪状”,但大多都是无关痛痒的礼仪问题,且条目如此之多更反映了他的心虚。

既然如此,为什么嘉庆执意赐死和珅呢,请点击头像关注本博主关于“和珅在乾隆去世前有没有预料到嘉庆会对付他吗?如果预料到了,为什么没有任何动作?”这个问题的答案。


旧景Jiujing


我觉得和珅并不想谋反,所以拼命敛财,手里没兵权,就反不了,党羽再多也就是一群只会送礼拍马的墙头草,真正有本事,有能力的人不会去溜须拍马!


福田汽车无锡总经销


怕什么,树倒猢狲散,他们撇清关系还来不及呢,大难临头各自飞,嘉庆是皇帝,是天下共主,为什么要去和他作对呢?皇帝宽宏大量不做追究是万幸,能舍财免灾也不错,只要能活下来就行了。


奇怪的石子


可能嘉庆觉得自己是皇帝,依附皇权的人多于和珅党羽吧,再者可能想效仿康熙扳倒鳌拜那样


痴迷淡然人间不值


所谓“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般来说,前朝的权臣如果只手遮天,通常不会见容于新君,旧臣和新君之间一定会爆发一场牵扯朝廷上下的大乱斗。清朝权臣、宠臣和珅就和嘉庆皇帝就爆发了一场君臣斗。和珅在军机处盘桓日久,党羽遍布天下,要扳倒他谈何容易。嘉庆帝运筹帷幄,通过惊心动魄的十五天,兵不血刃地干掉了和珅,这种雷霆手段很值得后人玩味一番。


风雨前夕

公元1796年,嘉庆元年,乾隆皇帝把皇位禅让给嘉庆王颙琰,自己升为太上皇。虽然不称皇帝,但乾隆还掌握着朝政,凡军国大事、用人升迁贬损都要报奏给他。名义上国家改元嘉庆,但和乾隆朝差别不大,在此情况下,作为乾隆宠臣的和珅仍旧稳如泰山。

这时候的清廷看起来很古怪,叠床架屋,摇摇晃晃,表面上看尚且算个太平世道的尾巴,毕竟康雍乾三朝的底子还在,但嘉庆和和珅心里却十分清楚,大变革马上就要来临。

36岁的嘉庆帝把一切看在眼中,选择隐忍和谋局;受宠半生的和珅也清楚,自己最大的靠山是乾隆,一旦乾隆驾崩,自己肯定完蛋,所以他也要未雨绸缪。从那时起,二人的交手就开始了。

潜龙勿用

君臣斗中首先发难的是和珅,他极力阻止嘉庆培植自己的势力。嘉庆十分看重朱珪,朱珪时任广东巡抚,以前曾经作为帝师教导过嘉庆帝,他作为嘉庆帝的铁杆幕僚,作用巨大。和珅一直阻止朱珪进京,还向乾隆打小报告,说嘉庆和朱珪私交甚笃,影响朝廷稳定,不过乾隆一直没有理睬。后来和珅借故把朱珪调去安徽当巡抚,即便后来朱珪升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和珅不派遣新的安徽巡抚到任,故意让朱珪留任安徽,无法进京述职。作为后手,和珅还派遣自己的老师吴省兰潜伏在嘉庆身边,对外宣称帮助皇帝整理文字诗词,搞秘书工作,其实就是让吴省兰监视嘉庆帝。从人事调动上我们能看出,和珅的势力确实很大,权大欺主,不仅能随意安排一省的巡抚,还能往皇帝身旁安插眼线。嘉庆帝看在眼中,明白这时候轻举妄动并不明智,他效仿汉宣帝对霍光的态度——表面奉迎,暗中攒劲。当时有人批评和珅飞扬跋扈,嘉庆还会当面反驳,表示自己还要仰仗和珅治国,其他人不得非议。嘉庆做出一幅处处都依赖和珅的样子,经过长时间的麻痹,终于让和珅放松了警惕。

决战时刻

公元1799年2月7日,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驾崩,决战时刻来临。

先是长年装老避祸的刘墉上书,直言和珅贪赃枉法、只手遮天的罪状。嘉庆接到刘墉上书,并没有立刻发作,而是发布了两条命令:一、命和珅为首席治丧大臣,与睿亲王一起负责乾隆丧葬大礼;二、火速招朱珪回京。

正月初四,嘉庆发出圣谕,严厉斥责在南方平定白莲教起义的清军不忠,只想着养寇自重,冒领升赏,指桑骂槐地批评了和珅。然后以雷霆之速解除了和珅和福长安(福康安之弟,和珅党羽)的军机大臣职务,命令他们在宫中守灵,不得离开一步,实际上软禁了二人。

正月初五,得到和珅被困的消息,御史群臣纷纷上书,弹劾和珅种种罪状。

正月初六,得到群臣拥戴,嘉庆下令彻查和珅罪状。

正月初八,嘉庆拿出一份乾隆遗诏,制造出了扳倒和珅的法理基础。同时宣布将和珅逮捕入狱,命仪亲王永璇及大学士刘墉等人彻查此事。同日降旨架空军机处,所有上奏的文件直接向皇上奏报,军机处不得过手,各部大臣也不能将上奏内容提前告知军机处众人。

十一日,刘墉奏报朝廷,列陈和珅二十大罪状——欺君罔上、植党营私、擅权纳贿、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嘉庆下旨抄和珅家。

十三日,抄家完毕,搜得白银八亿两。不过,当时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如果数字属实,和珅受宠二十年,就贪了清廷十五年收入,这结论不足为信。有人经过计算田宅、现金,估算出和珅家产约在一千万两左右,这个数据比较可信。难怪时人都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正月十五,讨论关于和珅的最终审判,固伦和孝公主(乾隆第10女,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和刘墉一同建议,虽然和珅罪大恶极,但也为国家出过力,应赐其体面死法。

正月十六,直隶总督胡季堂上书,称和珅目无君上,实在是个无耻小人,建议凌迟。

正月十八,嘉庆下旨表示,和珅罪有应得,怎么处置都不过分,但考虑到他曾是首辅大臣,特赐他以白绫自尽。

后来,嘉庆又下旨,罪责只在和珅一人,除了和珅铁杆亲信,其他人不予追究。这个做法学习了当年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后,对东宫和齐王府既往不咎的做法,稳定了可能动荡的时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