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庄——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八百里莽莽太行,城南庄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纵然历史可追溯到夏商时期,然而在抗日战争前,它却鲜为人知。作为著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城南庄的名气远不如西柏坡,更无论圣地延安。然而,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历史绕不开城南庄: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便是从这里升起。

城南庄——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人民子弟兵”的诞生地

城南庄出名,自抗战肇始。南临胭脂河,北靠菩萨岭,依山傍水的城南庄风光秀丽。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如果说敌后抗战看华北,那么“华北抗战的心脏在城南庄。”只因,城南庄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

城南庄——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党中央做出了深入敌人后方,开展独立自主游击战的决定。当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宣告成立,成为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11月18日,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由山西五台县迁到阜平县,驻扎在胭脂河畔的城南庄,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针对日军对阜平的军事进攻,军区官兵发挥聪明才智,独创了雁翎队、地道战、地雷战等对敌作战方法。每次晋察冀军区及其机关为避日军锋芒转移到外线并粉碎日军的扫荡后,最终都会回到城南庄。

城南庄——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1937年11月18日聂荣臻司令员率领部队进驻阜平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代名词的“人民子弟兵”,就诞生在阜平。1939年5月,聂荣臻发布通令,嘉奖平山团是“捍卫民族、捍卫边区和捍卫家乡的优秀的平山子弟兵”。这是“子弟兵”一词首次用于称呼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1940年春到晋察冀考察之后,撰写了《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书中称颂道:“子弟兵是老百姓的儿子,坚决打鬼子的抗日部队的兄弟,是在晋察冀生了根儿的抗日军。”

城南庄——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华北抗战的堡垒

日军“少将”“中将”先后被击毙

城南庄闻名,更多是作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区司令部最重要的驻地,见证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城南庄——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1937年,晋察冀军区粉碎了敌人向北岳的八路进攻。1938年夏,晋察冀第四纵队配合冀东20万人大暴动,攻克了七座县城。1938年秋,晋察冀军区粉碎了日寇50000多人的“北围五合”的进攻,并一举击毙了敌后混成旅团长常冈宽治少将。1939年的冀中齐会战斗,毙伤日军27师团800余人,创造了平原歼灭战的成功范例。1939年11月3日开始的雁宿崖和黄土岭战斗,共歼灭日军1500余人,击毙了日军精锐独立混成旅中将阿部规秀。

城南庄——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聂荣臻、杨成武检阅黄土岭战斗胜利归来的八路军参战部队

黄土岭战斗是八路军继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信心。阿部规秀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在日本朝野引起巨大震动。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1940年8月20日,在百团大战中,晋察冀军区46个团参战,19万军民齐出动,彻底破坏了井陉煤矿和正太铁路,使日寇在华北的公路、铁路运输全面瘫痪,沉重地打击了日寇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就在这片孕育革命的土地,牺牲同样巨大。抗战时期,阜平县人口不足9万人,却有2万人参军参战,其中5000余人血洒疆场。

城南庄——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抗日模范根据地

孕育着“新中国的雏形”

某种程度上,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远不是一个普通的根据地那般简单。

保定抗战历史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冉白正告诉记者,在当时大大小小数十个抗日根据地中,为何毛泽东专门点名称赞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模范根据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不仅仅包含着军事力量,更包含着民主政治的建设,政权机构的改革,经济政策的规划,人民生活的改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各方面的内容。

城南庄——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在政权方面,遵照中央指示,1938年1月在阜平召开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了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作为边区政权的最高领导机构。

城南庄——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1940年阜平县人民选举出自己拥护的县长马叔乾

在基层选举方面,针对农民群众文盲多的现状,边区政府创造了“豆选”法,广大群众自己选干部,祖祖辈辈从未有过,极大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

在经济方面,晋察冀边区政府颁布的“减租减息单行条例”,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好评,并以此发动群众积极参加游击队。在当时生产运动的全力推动下,更加积极地改善了百姓生活

城南庄——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广大农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在统一战线方面,晋察冀边区政府是敌后第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机关。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晋察冀边区政府还专门颁布了《双十纲领》,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号召“全国各地,特别是敌后方其他各抗日根据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设施计划上,都应以它为最好的参考和借镜。”

此外,边区政府还努力打造廉洁政府,组织合作经济,建立各种合作社,由群众自愿集资合股,实行民主管理;加强财源建设,健全财政制度,成立边区银行,对日伪进行货币斗争。

城南庄——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卡尔逊来边区访问,聂荣臻与他交谈。

“它既是对一个旧社会的改造,又是对一个新社会的开创,具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雏形这样一个广泛而深刻的性质。”冉白正称,1940年实地考察后,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称赞晋察冀根据地为“新中国的雏形”。两次到晋察冀边区实地考察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埃文斯·卡尔逊也亲切称这里为“新中国的试管”。

“五一口号”发布

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1948年,为了适应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需要,党中央由陕北迁往河北。当年4月11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到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城南庄。

从入住到离开,毛泽东和党中央在城南庄只住了46天。短暂的一个多月,却让城南庄永远载入了新中国的历史。这里即发生了惊心动魄的历史一幕,又孕育出协商共和的伟大构想。


城南庄——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毛泽东正在起草“五一”劳动节口号

冉白正称,“五一口号”初稿产生后,毛泽东亲自作了重要修改:将原稿第5条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第23条“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万岁”被毛泽东删掉。第24条“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毛泽东将此条改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随着毛泽东亲手敲定著名的“五一口号”,人民政协的最初设想就此产生,建立新中国的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城南庄——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毛泽东在城南庄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史称“城南庄会议”。会议正式通过以“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重要内容的庆祝五一劳动节口号。

城南庄——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城南庄——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五一口号”发布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海外华人纷纷通电响应。李济深、郭沫若等55名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民主人士,在联合发表的《我们对时局的意见》中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

城南庄——建立新中国的信号弹从这里升起

某种程度上,“五一口号”第一次具体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它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公开自觉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揭开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的新篇章。

从城南庄发布的“五一口号”犹如一枚信号弹,吹响了新中国成立的号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