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德上載,天光下臨,天地陰陽之用就是地理作法的依據

上篇文章寫了天星,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日月五星,形麗於天。更深一層次就是講天象,引證地理挨星的妙用。

紫微垣居天之中,為天之中樞。中央即中樞,法天象地,中通人事。洛書中五立極,臨制四方。二五妙合,抽爻換象,皆源於中樞。

地德上載,天光下臨,天地陰陽之用就是地理作法的依據

天樞猶如五十陰陽二氣發端之所。二十八宿列於周天為經,金木水火土五星列於黃、赤道之間為緯。有宮垣,有經緯,天象即定。

天象定,人事亦然。地理之挨星,法天象地。星以貪巨祿文武破輔弼來命名,是根據洛書九數八卦的代名詞。實際上是八卦之一索二索三索,陰陽交媾之結晶。

地德上載,天光下臨,天地陰陽之用就是地理作法的依據

天地自然陰陽交媾之氣,長中少之六子,運斡流通於四極,三才化育,就在九數和八卦的範圍。始於此,終於此,終於復始,循環無端,消長靡定,天地人三才合一之道。

史上以挨星名義的說法,不一而足。有左挨右挨入中順逆挨的,有從向上坐山挨排而去的,有以羅經上紅黑字分陰陽順逆挨的,通通叫挨星,不勝枚舉。

真正的挨星,就是上篇文章中的經文:紫微天極,太乙之垣,君臨四正,南面而治,天市東宮,少微四掖,太微南垣,旁照四極,四七為經,五德為緯,運斡坤輿,垂光乾紀,七政樞機,流通終始。

所謂的“御”,就是進奉於天子。“掖”就是從旁幫扶協助。載而行就叫“輿”。明白了上面法天象地之意。三垣列宿,千古不易,天體旋轉,三垣七政,統一施政,憑藉三男三女,隨氣司政。

所以《青囊奧語》也好,《天玉經》也好,就是圍繞天象這段話來展開。有了天象的認識,具體在地理中要怎麼理解和使用,這就是緊接著的下一段經文了。

地德上載,天光下臨,陰用陽朝,陽用陰應,陰陽相見,福祿永貞,陰陽相乘,禍咎踵門,天之所臨,地之所盛,形止氣蓄,萬物化生,氣感而應,鬼福及人。

地德上載,天光下臨,就是講有形之物了,跟上卷無形無質陰陽之氣不同。有光則有物,有物才能載。地之所以成形而能載,是因為天光下臨的功勞。

地德上載,天光下臨,天地陰陽之用就是地理作法的依據

光是陽氣可見之形,形不離氣,氣不離形。現在物理證明,可見光是一段電磁波的能量,可見是因為大氣層的影響。我們能看到五顏六色,是物體對不同頻段光輻射吸收而導致。

地理上認為,先有氣而後成形,形不離氣,氣不離形,這是根本。重理氣而輕巒頭,貴陰而賤陽者,都是不明天地自然之陰陽,自然之形氣。

形氣二者不能分離,陰無陽不朝,陽無陰不應。也是說,體無用不驗,用無體不靈。但是大多數地理師沒有明白真正的體用。干支原理,八卦原理,就是要從先天八卦之體,後天洛書九氣之用出發。

真正的相見、相乘,就是形氣合一。所以《青囊序》中,才會用“看、察、認、望”等字眼。這就說明一定跟形分不開。周公相陰陽則觀流泉,重用實字,地理也屬物理,重物質。相之道,在於物體。

如果無物質,如何能相見?無物質,如何看相乘?有形之象,才可見身見乘。相見則吉,中和之氣。相乘,太過而不及之義,乘屬乖戾之象,所以主兇。

形合而時合者,相見。形合而時未至者,福祿延遲。形不合而時雖至,或者時未至,都是相乘。時未至則禍遲,時既至則咎速。

上面所說形氣合一之理,實在是天地人三才一貫之理。所以下句才有,天光下臨,地之所盛,形止氣蓄,萬物化生的語句。

形止氣蓄,就是相地最難能可貴的。也就是葬乘生氣。氣蓄之所,就是生氣會聚之地。得此地而葬先人遺骨。氣感而應,而與子孫息息相通,自能陰靈致福,親安則子安。

《青囊經》中卷最後一句是: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須而成一體,此之謂化機。這句話總結了化機的宗旨。輕清之氣天成象,而後有重濁之地氣而成形。

天地相對,就是陰陽相配。形之相對,就是氣之相配。所以地理作法,要處處相對,重視相配。地師就是觀山水之陰陽。

上下相須成一體,男女相須而成夫婦。陰陽配合,出於自然。玄空之雌雄,出於天成。不是人力可以改變。研究陰陽,當然先要懂得《青囊經》中的陰陽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