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辦喜事時,客人隨禮200元全家都去吃,為何主家還很高興?

棒奔霸


大家好,我是千里走鄉村。因為我在農村長大,對農村比較瞭解。


一、農村辦酒席的目的。

1、婚喪嫁娶必備項目之一。在農村,婚喪嫁娶都需要擺酒席,宴請鄉鄰和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特別是喪事,無論主家是否願意,都需要操辦一番。一是感謝鄉鄰的幫忙,二是招待前來弔唁的親朋。

2、顯示自己的實力。在農村辦酒席,攀比之風非常嚴重。每一家辦酒席都有人指指點點。說這個菜不好吃,那個菜不好吃。甚至還在總的花費上攀比,看看誰的硬菜多,誰的總花費多。花費越多的人,說明在村裡越有錢,越有地位,越受人尊敬。

3、跟著要辦。過去在農村都是婚喪嫁娶辦酒席,最多再加滿月酒和老人壽宴。現在不一樣了農村建新房,安大門,需要辦一個安門酒,住進去了,要辦一個進火酒,孩子上大學,要辦一個升學酒,等等,辦酒席的種類多了。如果村裡有人辦了酒席,你不辦,村裡人會說你沒有能力辦酒席;如果你跟著辦酒席,之後的人都要跟著辦酒席。而且辦得要比前一家的好,才更有面子。

二、辦酒的花費。在農村,辦酒席的總花費,要比城市的總花費少很多。而且在農村辦酒席,不像城市裡,只吃一餐。在農村辦酒席一般都有兩餐正席。比如娶媳婦,但是親朋好友昨天下午就到了,晚餐必須安排好,可以比第二天的正席稍微差一點,但絕對不能含糊。在我們村,現在隨禮都是100元。大家都互相幫忙,幾乎全家都會去吃飯。每家都一樣,大家都不吃虧。但是總有小氣的人,他們選擇在孩子們去上學的時候辦酒席,就沒有那麼多小孩,加上現在年輕人都去外地打工,平時不會回來。所以相對於春節期間辦酒席,平時的花費要少很多。

三、來者都是客。在農村辦酒席,一般都是按照帖子邀請親朋好友,大家也是受邀請再去。作為主人家,不管是受邀前來的,還是沒有受邀主動前來的,他們都會歡迎。還有村裡的各種人員,只要他們來,主人家都會歡迎。畢竟在農村,抬頭不見低頭,一定要營造一種團結和氣的場面。再者,能到主人家吃飯也是給主人家面子,相同的酒席,桌數越多越有面子,所以不管是隨禮多少,來幾個人,主人家都會熱情招待。

所以,如果去農村參加酒席,一定要給足主人家面子。


千里走鄉村


農村辦喜事時,客人隨禮200元全家都去吃,為何主家還很高興?現在距離春節越來越近了,村裡各種酒席也漸漸多了起來,過個三天兩頭不是這家辦酒就是那家辦酒席。在農村人們都喜歡趁年底辦酒,這樣可以圖個熱鬧,二來年底了農民大都回家了,辦酒席可以多一個幫手。



在我們廣西農村,在村裡辦酒席也是像主人家說的隨禮兩百,而且關係一般的隨禮一百都行。辦酒席前一天,人們就會提前預算要購買的酒菜以及準備的桌子、凳子、鍋頭等等,最後由主人家或者主人家親戚到街上購買,最後村裡的男女老少就會前來幫忙,婦女洗菜、切配,男人準備柴火、炒菜等等。



農村人大都比較熱情,現在能在村裡辦酒席的家庭其實條件都是不錯的,按照我們這邊的風俗,如果在村裡辦酒席都要吃個兩三天,而且也像題主說的人們隨禮200元,一家老小都來吃。這個是沒有什麼的,既然主人家能主動邀請別人前來,那麼主人家就不會在乎這點錢,而隨禮也只是禮尚往來的一種形式,而不是在乎錢多少。



如果一些農村主人家人緣不好的,即使辦酒席也不會有多少人前來,這會讓主人家很尷尬,這樣的事在我們那裡也發生過。記得我們隔壁村就是有一家人紅白喜事從來不參與,後來到了自己家親人去世,很多人都沒有去他們家幫忙,看著主人家可憐的樣子,即心疼又憤恨。所以人生在世,做好自己,不要斤斤計較,要樂於助人。

關於上面這個話題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留言,一起探討。


鄉村波比


在我們廣東,主家辦喜事,客人隨禮,都是很隨意的。你只要給個小紅包,然後人過來吃飯就好,而且來的人越多,主人家會覺得越有面子。有喜事,辦酒席,本來圖的就是熱鬧喜慶,而不是客人的份子錢。

像廣東佛山順德,那裡吃酒席,主人家更是一分錢都不收。把紅包接過來,然後又還回去。如果客人,硬是把紅包塞給主人家,東家還會不高興的。

在東家看來,我請你來是為了熱鬧,吃酒席的。你能來吃我酒席,這已經是給我東家面子了。而且多幾個人來,更熱鬧,我更加有面子。那我還怎麼好意思拿你紅包呢?

如果你硬塞東家紅包,那就是你看不上東家的意思了。以後,咋們的感情就要生分了啊。

在親朋好友中,除了近親和自家兄弟外,那些遠親和朋友的,都不太會一家人來吃酒席的。大多都是派一個代表過來湊個數的。

現在大家的生活變好了,對於大魚大肉在自己家都已經吃膩,不會像過去那樣為了吃一頓好的而全家去吃酒席了。

在農村,去吃酒席,路程比較遠,農村路又不好走。而且去吃酒席要的時間又長。不像城市,只是吃一頓飯,一兩個小時就走人。

一般農村的酒席都是一去,就要去一整天的。年輕人們,都是不太願意去的。平時家裡有肉吃有酒喝,不太會為了一頓吃的,而浪費自己一天時間的。

我發現,在農村裡,去吃酒席的,都是老一輩的多,他們是不得不去。不去會傷面子和感情,所以老一輩的,才派個代表去參加酒席的。

像近親和自家兄弟,他們就是因為和你家熟,和你家親,有血脈關係,才會一家人很歡喜地來吃酒席的。

而且,像那些近親,如舅舅家,姑姑家的,他們一家人來吃酒席時,給的紅包一般是到場的親朋好友中,比較多的。

以現在的物價,除非一些真得家庭情況不好的,才會給一兩百塊。這種情況下,作為東家的,都會體諒的。

別說他們已經盡力給紅包了。要是給一塊錢紅包,東家也不會介意的。畢竟這是自己的血脈至親。

就像,你舅舅來你家吃飯,需要給錢嗎?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說,東家看到那些只給一點份子錢,而全家來吃酒席的客人,不會不高興,還會很歡喜。


村哥小凡


農村辦喜事時,客人隨禮200元全家都去吃,為何主人家還很高興?

農村有句老話是專門針對隨禮這事說的:多來多往,少來少往。意思是你現在隨禮給人家多少,將來人家得按照這個給你往回趕,所以,對於隨禮這事,農民覺得隨意就好。

辦喜事本來就是快樂的事情,農村人喜歡熱鬧,越是喜事越盼著熱鬧,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親朋好友左鄰右舍,能夠攜兒帶女來參加喜事的,都是給面子的人,事主當然開心。


悠然把隨禮這個事情好好跟大家叨叨叨叨,隨禮又叫趕人情,比如說鄰居家裡有事,需要去參加,去了得也隨禮,到咱家有事時,鄰居自然會隨禮回來,這就叫做趕人情。

趕人情這事在農村應該說還是蠻被重視的,無論紅白喜事,都要派一個信的過的人當天現場收禮金,並且記下隨禮人的名字和禮金的數目,到時候主人家會依據這個隨禮單往後趕人情。

農村辦喜事,都會提前給客人們下通知,在集市上看到當面說也好,電話通知也罷,都會在告訴完什麼喜事、喜事日期後,順帶著囑咐一句:一定要全家一起來!!

因此,喜事那天的客人數是按照通知到的客人全家計算的,然後根據人數定喜宴,到了喜事當天自然是看到全家都來才開心呢,不然喜宴空了桌多浪費和尷尬啊!

隨禮200是個普通數目,不多也不少,是最近這兩年剛提起來的數字,以前都是100元,普通關係都會送這個數目的隨禮,事主將來會依據記著的禮金數目往回趕人情。

當然,農村也有個別奇葩人物,比如十年前他們家裡有喜事時是隨禮100元,現在人家家裡有喜事了,他們從隨禮單上看到是100,便會趕人情還禮金100元。

不過這樣的人少,也挺讓人討厭的,他們不考慮錢幣升值問題,就怕自己吃了虧,是農村裡最讓人討厭的死腦筋,一根弦,這樣的人家人緣一般都不好。

喜事事主在當日,如果看到客人攜全家老少來,會非常開心的,因為他們覺得客人來的越多就是越給自己面子。隨禮200元是當下禮金最基本的數目,禮金還是那句話:多來多往,少來少往。


悠然見東山


農村辦喜事時,客人隨禮200元全家都去吃,為何主家還很高興?

各地辦喜事的習俗不一樣,這隨禮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像咱們老家和湖南交界,我姐就嫁去了湖南,這兩地相隔不到百里,這辦喜事隨份子錢差別就特別大,我姐那辦喜事,對主家來說,只有虧沒有賺,客人隨禮大多200,也不算少,但回禮重,一般頭天晚上吃一餐,第二天中午還有一餐,每次都要給客人回禮,少說要60,這樣一算,等於客人只來了80,要再算上拖家帶口的,只有虧沒得賺。

隨禮回禮這是一點,還有一點,我姐那一帶,酒席的菜十分的豐富,不管什麼菜,都是用盆來算的,並不是當地人吃的多,而都是打包的,菜一桌就人手發袋子了,打包用,吃完倒是省了撿菜的事。

主家本就沒打算辦個酒席還得靠接份子錢發家致富,在當地的習俗,辦酒席就是給大家熱鬧的,街坊鄰居都一樣,習俗也一樣,所以,像來200全家都去吃的,是很正常的事,畢竟回禮重啊,主家也不會因為這個不高興,因為大家擺酒都一樣的。

似乎是這麼個理,我姐那的人,特別喜歡多生,家裡的孩子越多越好,似乎不用錢養一樣,我姐就生了三個。

可百里之外,咱們村這一帶那就完全不一樣了,主家辦酒席就很精打細算,菜上的很豐富,但量不一定夠,你筷子稍微慢點,可能都不夠分一塊,當地更沒有打包的習慣,吃完也就走了,剩下的菜,主家會撿菜分類,給家裡的親人們一人分一點。

精打細算體現在哪裡呢?主家發出去邀請函後,會粗略的計算一下人數,預計好桌數,接份子錢的時候,心裡也會很在意,似乎感情的深厚此時都在紅包裡了,你要是來200全家人來吃,你要不是幫主家幹活的,多半事後遭人口舌,被認為貪小便宜,不懂事。

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很少有人隨禮200,就全家去吃飯的,全家去吃飯的,都是幫著做事的,又隨禮又幫著幹活,主家哪有不開心的呢?


農人解說


農村辦喜事時,客人隨禮200元全家都去吃,為何主家還很高興?

首先,農村裡辦酒席就是圖個熱鬧。在農村裡一般是一些比較重大的事情才辦酒席的,而紅喜事的話則主要是老人過大壽、子女結婚,或者是家中喬遷,而近些年如果子女考上了大學也是會舉辦酒席的。白喜事,那是無法避免的,每個人都會有這一天。而在辦酒席的時候,無論是紅喜事還是白喜事,圖的就是一個熱鬧。尤其是紅喜事,就是要讓親朋好友們聚在一起,大家共同慶祝。因此自然是來人越多就越熱鬧了。只要把所有前來的人招呼好了,把喜事辦得熱鬧,那即便是自己虧一點,也是無所謂的。因為在農村裡,大家都是很在乎聲譽的,都想要被人稱讚,而不想辦個喜事,還被人說閒話。

其次,辦酒席時主人家並不在意禮金多少。雖然近些年,農村裡辦酒席的時候隨禮的金額是有所上漲了,一般都是要一百起步了,關係好一點的普遍都是兩百,而血緣關係親近的,走得比較親密的那就是四五百了,甚至還有些上千元。但是,在農村裡辦酒席隨禮,只要在正常範圍以內,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隨禮這個是禮尚往來,別人來得多,你去得也多,並不是說只收不進的。何況還有一點,在農村裡絕大多數人家辦酒席都不是為了掙錢的,不能說虧錢了就不辦,只有極少數人才會想著辦酒席來斂財。

最後,全家去吃的多數是關係好的親戚。像關係一般的朋友、村裡人,是很少全家去吃的。而一家人來參加酒席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關係比較好的親戚。而親戚之間一起來,這樣不僅顯得重視,而且還順帶走了親戚。讓主人家看到他們一家人都來了,也是非常高興的。因為在農村裡走親戚,都是很喜歡帶著小孩子一起來的,這樣人多也是非常熱鬧的。在農夫所在的村裡,有些人家裡辦酒席了,還會特意邀請親朋好友們一家大小全部到訪,有的人沒來,甚至還會開車去接他們一起過來,這一點農夫就感覺非常好。

其實,現在農村裡辦酒席,多數的目的還是為了熱鬧,而要想熱鬧自然是人越多越好。在農村裡辦酒席,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家裡做,場地大,再多的人也能坐得下,而且辦酒席的成本也要相對低一些,多幾個人也多不了多少錢。所以客人隨禮200,全家人都去吃,這並不是什麼稀奇事,這也是農村人情味的一種體現。


農夫也瘋狂


農村辦喜事時,客人隨禮200全家都去吃,為何主人還很高興?

記得我太爺爺前年過九十大壽的那天早晨,家裡來了很多很多的客人,甚至有一些人連我都不認識。當時我父親早早的就在學校旁邊的農家樂裡預訂了八桌的酒席,本來以為八桌就已經差不多足夠了。結果那天中午吃飯的時候才發現八桌酒席還是遠遠的不夠,後來沒有辦法只好又增加了三桌酒席。


後來爺爺說這就是我們那邊的一種習俗,每逢家裡辦喜事的時候總是希望兩邊的親戚朋友來的越多越好,最好是一家幾口人全部都來。其實這是對主人家的一種尊重與肯定,讓主人家感覺到特別的有面子。如果你家辦喜事的時候來的客人非常的多,那就說明你家在當地混的還不錯,算是個有頭有臉人物顯得非常的有面子。

說到份子錢我們那邊可能和大家有所不同。一般家裡辦喜事親戚朋友最低都是五百、六百甚至上千上萬的都有。同村的那些隔壁鄰居可能包的份子錢會少一點,但至少也在兩百或兩百以上。如果少於這個數目的話大家都感覺拿不出手,感覺一點面子都沒有。



職業農民小強的故事


之所以叫喜事,就是要熱熱鬧鬧的。現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豐富了,根本不怕多幾桌客人。隨禮多少沒太大關係,反正禮尚往來。關鍵的關鍵是辦好桌度卻沒人來吃,那是最丟面的。在我們村有一家,母親滿八十大壽,兄弟五個織辦了五十桌酒席,當天好多遠親近鄰都沒去,十五桌都沒坐滿。他家妹子就在那哭著數落她幾個哥哥,看你們兒子孫子的在外面混得還風風光光的,咋就沒人來呢,平時五十一百的咋就不去隨個禮呀?


不黑不水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馬上就要到農曆新年了,每年到這個時候村裡面辦喜事的都特別多,去年這個時候本人老家的親戚中有兩個兄弟要結婚,還有舅舅家一位表妹結婚,想想去年的臘月真的是非常忙。

現在農村辦喜事一般都會放在臘月裡,雖然天氣很冷,但是人多,特別的熱鬧,辦喜事都是提前兩三天開始準備,我們這邊都是先要請自己家的鄰里們吃上一頓,因為結婚這幾天全要靠鄰里們幫忙。結婚頭一天還要請朋友,結婚當天自然是最忙的。在農村一家辦事真的是鄰里都來幫忙,特別熱鬧。如果不放在臘月辦喜事,村裡的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孩子們都在上學,幫忙的人少,來的客人也少,辦喜事也就是圖個熱鬧喜慶,這樣一來反而顯得冷清了。自然大家也都喜歡將喜事選在臘月裡辦。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都提高了,農村的禮金現在也比以前高了不少,像本人老家這邊一般關係比較遠的禮金都是在50、100元,關係比較好的一般都是200靠上。這一般還都是一些年齡比較大的親戚之間的禮金,而一些年輕人之間的走禮金額就要更大一些,普遍都在500左右。不過辦喜事主家並不是說貪圖多少的禮金,最關鍵的還是情誼,能來的說明都是有情誼的,再說了“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次我辦事你封多少禮金,下次你辦事我也會同樣的給你封多少,所以說錢的多少並不能夠代表什麼。

其次就是去的人的多少,上面已經提到了現在很多農村在辦喜事的時候大多都會選擇在春節前這段時間辦,為的就是人多熱鬧,所以說來得人越多,越熱鬧,主家才會越高興,也顯得主家比較會辦事,朋友多,場面大,這樣在村裡面也比較有面子。

其實話說回來,大家現在的生活條件都好了,200塊錢並不算多,很多人外出吃一頓飯就要花上不少錢。而且現在大家都比較愛面子,如果明明知道關係比較一般,很少會有帶著全家人全部都來的,一般都是帶個孩子去。

而全家都去的這種一般都是和主家關係特別親近的親戚,有時候親戚之間關係非常親近,但是常年因為工作等原因無法聚齊,很多都是湊著大的事情才能夠聚齊,這樣的情況下能夠全家都去,主家自然是十分高興的。(三)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小編記得小時候在農村最高興的事情莫過於跟著爺爺奶奶一起去“坐席”了(南方一帶對參加農村宴席的俗稱)。村裡街坊哪家辦喜事,村裡親戚朋友只要在家的都會一起去,大人們在一旁準備宴席忙得不亦樂乎,小朋友們則聚在一起嘻笑打鬧,勝似過年。。。

小編漸漸長大懂事以後才知道村裡辦喜事去“坐席”是要“禮金”的,也叫隨禮。一般一家人都會參加,由一家之主把禮金送上,對方還會將名字、禮金數目登記好,以備主家以後好“還禮”。

那麼為什麼農村喜宴客人帶著全家去隨一份禮,主家還很高興呢?

一、“人越多越熱鬧”;

農村裡辦喜事向來圖的就是一個熱鬧、喜慶,人越多當然越好,就著熱鬧開心的氛圍,村裡老少都聚在一起,與其說是某一家辦的喜宴,不如說是在開一個大家庭派對。

二、“倍有面子”;

農村人辦喜事除了圖一個熱鬧,主家往往還有一個"面子"上的問題。就是誰家辦喜事,如果家裡是“高朋客滿”,說明這家人在當地的聲望較高,這樣主家面上也有光,所以看到客人能一家人都過來當然很開心了。



三、“關係親密”;

通常在農村裡辦喜事,客人隨同的人來的越多,說明和主家關係越親密,主人家心裡會覺得對方是帶著滿滿的誠意和祝福過來祝賀的, 那麼下次對方家辦喜事時主人家也會攜同家人一起前往,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們之間的感情變得更深厚了。

以上就是對農村辦喜事客人全家都去參加而主家還很高興的幾點看法,其實重點並不是客人隨了多少禮,這也不是半喜宴的目的,而是客人能夠帶著家人來一起分享這份喜悅,並對主人家送去最真摯的祝福。

歡迎關注頭條號:灣塘谷,專家為你解答更多三農的相關內容。歡迎進入灣塘谷頭條店鋪選取特色農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