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鑼發佈首個商業街垃圾分類自律公約

 10月22日,一場由交道口街道主辦的以“垃圾分類有你有我,志願服務扮靚南鑼”為主題的環境美化挑戰賽在南鑼鼓巷火熱舉行。活動上,遊客通過參與花式垃圾分類可獲得紀念品和打折卡,並感受到南鑼鼓巷實行垃圾分類1個月以來發生的質變。記者 王慧雯

“垃圾分類指導員”助遊客分類

當天上午10時,位於南鑼鼓巷南口的垃圾分類宣傳站吸引了許多遊客“圍觀”。在志願者講解下,遊客楊女士一家與活動吉祥物“南鑼娃娃”合影,並將合影和“垃圾分類有你有我,志願服務扮靚南鑼”的宣傳口號發到朋友圈,而後獲得“非遺”剪紙紀念品。

楊女士說:“以前只知道居民區在開展垃圾分類,沒想到現在景區也開始垃圾分類了,真‘新鮮’。”

南鑼鼓巷商會會長徐巖介紹,早在一個月以前,南鑼鼓巷就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在主街上共設置8組分類垃圾桶,包括廚餘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類。每天11時30分至13時30分和17時30分至19時30分的就餐高峰時段,有2至3名垃圾分類指導員會在分類垃圾桶旁幫助和指導遊客進行垃圾分類。

活動上,遊客王女士就體驗了一回當“垃圾分類指導員”,她說:“以前我還覺得自己挺懂垃圾分類的,可在指導遊客分類的時候,就有好幾次分錯了,還是專業的指導員幫忙指正了。”

徐巖說:“垃圾分類指導員都是由商戶員工自願報名擔任,並經過專業的垃圾分類指導培訓後再上崗。”

發佈首個垃圾分類自律公約

據瞭解,南鑼鼓巷平均每天人流量在8萬左右,每日產生垃圾量為40車,平均每車300公斤。

為了從根源上提高垃圾分類準確率,南鑼鼓巷推出了《南鑼鼓巷商戶垃圾分類自律公約》,這是全國首個特色商業街的垃圾分類自律公約。

該公約共有12條,內容包括要求所有商戶必須按規定配備垃圾分類設備設施;必須對員工進行垃圾分類培訓,並有義務幫助遊客進行垃圾分類指導;倡導商戶儘量實現垃圾減量化,要定時投放垃圾,不能有遺漏、遺灑造成的二次汙染;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做好“門前三包”等。

記者注意到,南鑼鼓巷的每家餐飲企業都在店鋪的顯著位置懸掛了“量身定製”的“垃圾分類提示牌”。

在一家簡餐店內,記者看到遊客就餐區的牆面上掛著“垃圾分類提示牌”,上面詳細標註著爆肚碗屬於可回收垃圾,骨骼內臟、剩菜剩飯等屬於餐廚垃圾,廢電池屬於有害垃圾,鴨捲紙、一次性餐具等屬於其他垃圾。而另一家飲品店的提示牌有所不同,上面標明瓜果皮、果醬屬於廚餘垃圾,吸管、塑料杯、塑料瓶等屬於其他垃圾。

徐巖介紹,南鑼鼓巷共有166家商戶,其中餐飲企業有50餘家。除了以公約形式要求商戶嚴格自律,南鑼鼓巷商會還會安排人員輪崗值班,每日不定時在街面巡查,檢查並監督商戶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情況,垃圾分類指導員上崗和履責情況以及街面環境衛生情況。

交道口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立足於建設歷史文化精華區的整體要求,通過黨建引領,政府主導,發動轄區單位、南鑼鼓巷商戶、社區志願者和廣大遊客多元參與,開展為期1個月的挑戰賽活動。街道將利用宣傳、引導和志願服務等多種方式方法,打造獨具南鑼鼓巷魅力的歷史文化花園街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