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德国和日本的经济一样如日中天,为什么美国只割了日本韭菜,却没有收拾德国?

军武吐槽君



作为二战的两个战败国,德国和日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两个国家的国民普遍做事情都比较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两个国家都非常有集体主义精神,在创新方面都能做到极致。

在二战结束后,两个国家都出现了很多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但都能在60年代前后迅速崛起,成为两个经济强国。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两个国家的发展轨迹却呈现出了不同的态势,德国向左,日本向右,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美国和苏联展开军备竞赛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美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德国和日本恰恰相反,两个国家的军队建设都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压,这也让他们只能专心于经济发展。


在上世纪80年代,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但从这时起,日本人开始有点飘了。内心比较阴暗和自卑的日本人认为GDP已经排在了全球第二,很快就可以逆袭美国了。

日本人开始大量收购美国的房产和地产,高呼着要收购美国。其背后的意思就是,在二战中,日本没有战胜美国,现在要用美元把美国给收购了,曲线完成当年的战略。

当时美国的很多大厦都被日本人收购了,也有美国媒体高呼华尔街沦陷。在日本国内,房地产价格狂涨,很多拥有房产的日本人瞬间成为大富翁,开始走上了炒房之路。


日本人已经沉迷在收购美国的美梦中,这时美国人动手了。美国政府逼迫日本日元升值,日本的泡沫经济让房产价格狂跌,大量的中产阶级破产。

连带的整个社会经济出现低迷,以前购买的美国房地产基本上又全部吐出来了。愤怒的日本民众开始表达对政府的不满,导致了日本自民党第一次丧失了执政地位。虽然近些年日本自民党又重返执政,但这一次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社会的重创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

回头我们来看德国,德国的房价在最近的几十年涨幅非常小。传说在前些年曾经出现过一定程度的价格上扬,还是来自全球最知名的炒房团的贡献,但随后就受到了打压。


在德国,房产出售价格和出租价格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德国政府不允许随便炒房产,要求国民把心思放在科技创新上,依靠科技创新来增强国家经济的竞争力。

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美国同样对德国经济做出了对日本同样的政策调整,但德国经济基本上没有泡沫,始终保持了健康发展的态势。

在当时的一个重要节点就是美国政府和5个盟友国家签订了广场协议,要求通过美元贬值其他币别升值,来促进美国经济的增长,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同样的政策在不同的国家却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这跟中医治病差不多,同样的症状,给不同人开的药方不同。

在1998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德国和台湾的经济始终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没有出现像韩国和泰国那样的经济崩溃,就是因为两个经济体基本上都是以实业为主,没有太多的经济泡沫。

在98年的金融危机中,索罗斯利用自己的基金重创了泰国的经济,泰国人曾经发誓要弄死他。但索罗斯后来在拜访泰国的时候说:本质上是你们国家的经济出现了问题,我只是帮助你们找到了问题。

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日本的经济之所以被美国人割了韭菜,是因为他们自身的经济结构出现了问题。同样受到美国的打压,德国的经济基本上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华为的任正非曾经说过,当泰坦尼克号在一片高呼声中出发时,危险就已经埋下了苗头。日本的经济就是这样,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式管理风靡全球的时候,日本人开始认为自己可以当世界霸主了,危机就开始悄悄的降临。

当时日本的房产价格被炒作的连升了很多倍,很多中产阶级都把自己的收入用来炒房。最后在房产价格暴跌的时候,很多人都变成了千万负翁,一无所有,流浪街头。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美国人并不是不想割德国的韭菜,而是割不到。德国人原本就不种韭菜,不给你这样的机会。

佛教说,菩萨畏因,凡人畏果。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因比果重要。这句话非常富有人生哲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如此,对一个国家来说同样是如此。日本和德国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世俗轮回,报应不爽,无他。


新知传习阁


确实如此!那么,为什么美国割了日本却没有收拾德国呢?

美国之所以可以收拾日本,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日本是一个靠出口生存的国家。但日本生产的东西本身质量上并没有多少优势,替代品很多,美国通过逼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短短三年,日元就对美元升值一倍,使得原本“价廉”的日本产品失去了优势,很容易被其他地区的产品替代,比如“亚洲四小龙”,这对日本的打击非常大,直接使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那么,德国也被迫签订了《广场协议》,马克同样也对美元升值,为什么德国没有像日本一样被美国收拾呢?讲到这件事情,真是时也运也命也,主要是两个原因吧。

一、德国的经济结构和日本不同,虽然德国也是出口外向型国家。但德国工业体系号称“工厂的工厂”,德国专门出口高质量的机床、精密仪器和流水线等,这些东西只有德国的最好,是其他国家替代不了的,因此,虽然马克升值,但由于找不到替代品,还不得不买德国的,因此马克升值对德国经济的打击小了很多。

二、十分巧的是,就在《广场协议》签订四年后,1989年东德和西德统一了,东德原来比较穷,经济比西德差的远。这样一来,原来的东德就为德国提供了很多廉价劳动力,使得德国的企业降低了成本,结果就是更具竞争力。另外,东德由于落后,需要建非常多的基础设施,这使德国在扩大内需上大有文章所做,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东德,这也对德国经济保持稳定的增速大有裨益。


老罗侃史


美国和日本其实遭遇是相同的,只是日本做错了,而德国做对了。


日元和德国马克都被动大幅升值,导致出口和经济增速大幅下降


美国想割的韭菜,可不只是日本,同时也包括德国。1985年9月,广场协议签署方包括美国、日本、西德、法国、英国五个国家,其中西德和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最大,所以这次协议主要就是德国马克和日元要有序对美元升值。


广场协议后来确实得到了执行,日元和德国马克在1985~1987这3年时间,对美元升值幅度都在50%左右。比如德国马克从3.08升值到157,日元则是从250升值到128。从这一点来看,德国的情况并不比日本好。


货币大幅升值带来的直接坏处就是出口商品价格的大幅提高。如果定价方式不变,升值50%就意味着出口价格提高50%,这会大幅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这对德国和日本都是非常大的冲击,毕竟两个国家都是出口导向型的。比如德国实际GDP从1985年的3.5%迅速下降至1987年的0.5%,日本同期则从7.5%下降到了1.6%。(如下图示)。


如今,我们的GDP增速从8%、7%一路降到了现在的6.3%,大家都觉得情况变得非常艰难,而日本和德国当年的经济增速下滑更剧烈,可以想见他们当时有多痛苦。


日本和德国都经历了降息、房价上涨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广场协议之后(还有之后的卢浮宫协议),为了应对经济增速大幅下滑,日本央行开启了宽松政策。1985~1987年连续降息5次,日本累计降息250个基点;而德国同期累计降息150个基点,这表明德国的降息力度要低于日本——不要小看100个基点的差别,放到宏观经济这就是本质差异。


通常情况下,降息会助推资产价格上涨,并吸引国外热钱进入。其实德国和日本一样,也经历了地价的大幅上涨过程,只不过程度有差异:1985~1991年期间,德国的土地价格指数上涨了29%,而日本上涨了51%。日本涨幅明显高于德国,但也不至于到非常夸张的程度。楼市在涨,股市也跟着涨。以1984年作为基数,德国股市累计上涨250%左右,而日本股市上涨了350%左右。



所以,从股市和楼市看,其实德国和日本都有一定的泡沫,但日本显然更为严重。


德国的高明之处:严控货币政策宽松力度,且严格控制杠杆


可以看出,其实德国和日本面临的问题其实是相同的,其处理方法也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都降息),但是德国更高明的地方在于,它较好的控制了居民和企业的杠杆率,而日本则是完全失控了。


众所周知,德国是发达国家当中对金融行业最不敏感的国家,甚至整个国家有抑制金融的传统。这是德国历史的惨痛教训得来的:一战后的魏玛共和国创造了全世界通货膨胀的记录,二战后德国也经历过严重通货膨胀。所以德国的央行以及整个德国社会,都对通货膨胀有极其深刻的痛苦记忆,所以对于货币控制非常严。上文说了,德国的降息力度要远远低于日本,而且德国仅仅在降息周期后一年(即1988年)开始加息,并且将利息加到了1991年3月的7.47%(存款利率),及时的货币紧缩政策没有让德国的资产价格继续膨胀。


而日本呢,降息力度远远大于德国,而货币紧缩政策要迟钝得多,要到1989年才开始加息,这比德国整整晚了一年,而这一年可能带来本质上的差别。


降息也好,加息也好,影响的是所有人,但这样的调控还是很粗糙的,没有考虑到市场主体具体的情况——即杠杆率。天风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从1985年~1990年,日本和德国的杠杆率就出现了明显变化,无论是企业杠杆率还是居民部门杠杆率,日本都在快速上行,而德国却在下降!简单理解就是,虽然大家都降息了,但日本的企业和居民都在大举负债,买入资产,炒楼炒股票;而德国则是严格控制了货币供给的总闸门,严格限制了企业和居民借贷。


比如,1985年~1990年期间,日本企业部门杠杆率上升了30个百分点,达到了140%,而德国同期还在下降,美国保持温和上行(如下图示:3个国家非金融企业杠杆率)



同一时期,日本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了16个百分点,而德国下降了2.4个百分点,美国只上升了7个百分点。(如下图示,3个国家居民部门杠杆率)



德国的“天赋”:产业更合理,地缘更友好


除了对杠杆率的严格控制,相比日本,德国还有其他一些优势:一是产业结构,二是地缘关系。


日本和德国都是制造业和科技大国,但两者的产业结构并不完全一致。在日本,房产和金融是非常重要的行业,但在德国却不是,德国炒房基本没有前途,买股票也只能获得比较有限的回报,唯有做实体经济才是容易成功的。


同时,德国还有欧盟这个巨大的内部市场,欧盟的一体化和欧元统一货币的使用,更是给德国带来了日本绝不会有的优势:统一的欧洲市场让德国产品有了更多的销量;南欧国家低迷的经济又拉低了欧元汇率,为德国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德国不是没被割韭菜,德国是靠着更理智的货币政策(德国人深知货币不会创造价值)和独特的先天优势(运气),才渡过了这场难关。


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孔方财经


这个问题涉及到的问题必须放在当时的情况下来看,无论怎么样美国都不敢动德国,因为德国没有开放金融市场给美国,德国只相信实体经济,包括现在的德国也是如此。对于金融业的不感冒,使得德国经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小于其他国家。


而当年的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就是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经济却十分依赖于美国,主要是因为日本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而且也没有一个类似于欧盟的组织来为其提供市场。所以美国想要整日本,只要限制其同美国的贸易就行,然后再通过金融来进行割韭菜。

德国当年同样是发展的不错,并且势头一直不错,其实很大原因就是欧盟带来的福利。欧盟的成立使得德国拥有更多的技术和市场,并且美国当时同德国的贸易额并不大,这就使得美国无处下刀子。其实我国的经济就有很多德国经验在里面,例如一直不开放金融市场。



如今美国虽然来势汹汹,针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但是中国不是日本,我们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对外贸易已经仅仅是占GDP的14%,这就意味着贸易战最后反而会使得中国更加注重拉动内需。世界经济由美国做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崛起的中国将会制定更合理的贸易规则。


小司马迁论史


在90年代德国和日本的经济一样如日中天,为什么美国只割了日本韭菜,却没有收拾德国?原因是几个方面的:

一是日本当时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在追美国了,站在美国的立场上是绝对不能允许日本经济超过美国的,美国一定要想办法先把日本经济打压下去。

二是日本当时是太狂妄了,日本买下了美国许多地标建筑,日本号称要买下好莱坞,简直是想买下美国,这让美国人非常生气。

三是日本的汽车占据了美国大量的市场,导致美国自己生产的汽车不好卖,美国当时的汽车企业最恨日本汽车低价策略。四是日本人自己疯狂的炒房炒地,把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炒大,让美国看到了日本经济的问题,美国明白只要轻轻地把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捅破日本经济就垮掉了,于是美国人逼日元升值,等日元升值后卖空日元,做空日本股市,然后,捅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日本经济就崩溃了,当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就在地板上趴了三十年没有动。

美国也想收拾德国,可是德国人当时没有炒房炒地,德国的房地产没泡沫,美国想收拾德国无从下手,美国找不到做空德国股市,做空德国楼市,做空德国经济的任何方法,美国也就没有办法割德国的韭菜了。日本是自己给了美国机会让美国人趁机做空日本股市,捅破日本房地产泡沫,问题的根源是在日本当时的房地产泡沫太大。你在现实中遇到任何经济难题都可以加盟皓脉投融资联盟咨询。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创业的难题,生活的难题,企业发展难题,产业升级的难题,资本运作的难题,理财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60%GDP红线了解一下

两次世界大战将各国打的支离破碎,但美国利用二战早期中立大发战争财后,后期被迫参战收割胜利果实以及宽松的人才政策使其跃升为世界超级强国。有了江湖地位后,就需要想方设法的去维护。其中60%GDP红线就是美国维持其江湖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谁的GDP达到或超过美国GDP的60%,美国就要使手段弄谁。前苏联是第一个祭旗的,日本是第二个刀下鬼,今天的我们正因这个原因被美国发动贸易战。

之所以美国对同时期的日本动手而没有对德国动手,我们看一下我国改革开放时的世界各国GDP情况。从下图可以看出,日本的GDP是高于德国(西德)的,且逼近美国的60%GDP红线。这是美国选择动手日本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我们知道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占领军分成东西德两国,东德由前苏联控制,西德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控制。东西德就是两大阵营或是制度的样板房啊!显然西德发展的远比东德好,若美国对西德动手就是挖自己制度样板房的墙角。

所以,基于以上两点,美国必然会选择对日本动手。


柳小庆


俗话说得好:上帝要使人死亡,必先使其疯狂。

上个世纪的日本,非常疯狂,它是二战以后发展最快的国家。当时,日本产品充斥全球,日本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马路上充满着各种品牌的日本小汽车,很多地标建筑被日本人买下,日本人还扬言要买下整个美国。

对于美国,日本是买不下的,就算它有那么大的嘴,它也没有那么大的胃。不仅没买下,从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一路升值,持续走高,最后崩盘,进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到现在为止,整整低迷了三十年左右。

为什么当时的美国影响了日本的经济,割了日本的“韭菜”?却没有收拾德国?

日本当时太膨胀,实力太强劲,严重威胁美国

无需质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美国经济影响最大的就是日本,“日本制造”物美价廉,日本资本到处投资。

当时的日本相当膨胀,花14亿美元买下了美国地标建筑洛克菲勒中心,又买下了纽约帝国大厦,还买下了蒂芙尼大厦。

在当时每年的世界500强前十名中,日本企业常常达到五个席位。

当时的东京,成为了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房价更是高得吓人。日本股市,屡屡创造新高,民众对日本有着前所未有的信心。

(洛克菲勒中心)

日本越来越强,作为老大的美国,压力越来越大,怎么办?收拾它。

美国收拾日本的第一步,是签订《广场协议》,当时一起签字的还有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目的就是让美元贬值。无疑,美国人看得更远。

美元贬值,造成了美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增加,出口大国日本的产业开始受到影响,毕竟出口是拉动日本经济最重要的“一架马车”。

从1985年开始,日本经济开始发生变化,楼价飞升,股市继续创造新高,GDP离美国越来越近,“崩盘魔鬼”迈着轻盈的步伐来了,走得那么诡异。

所以,美国收拾日本,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日本对美国的威胁越来越大了。

日本其实是个“有缝的鸡蛋”

(东京)

关于金融危机,中国是碰到过的,最严重的,莫过于1997年,当时“美国对冲基金”索罗斯团队,发起了对中国香港的冲击,可惜,在中国的护盘下,他们没有成功。

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日本,没有前车之鉴,最终没有逃过美国游资的“坑”,坑的质量还很高,一坑就是二三十年。

其实,说白了,还是那句老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而当时的日本就是个有缝的鸡蛋。

从1985年后,随着美元的贬值,日元大幅升值,看起来,日本的GDP一天比一天高,日本人很激动。

日本的楼市,那时候疯了,到1989年时,日本东京的所有土地总价,比起美国一个国家的土地总价,都高了很多,而美国的国土面积,是东京的1.5万倍。这泡沫简直大得可怕。

几乎所有日本人心中,都有着一种信念:日本土地不会贬值,东京地价不会跌。日本人盲目乐观地认为,超越美国这第一大经济体,已经指日可待了。

看数据,也确实很厉害,1989年时,日本的GDP已经超过美国GDP一半还多,当时的美国GDP是5.64万亿美元,而日本的GDP是3.04万亿美元。

(日本股市)

日本人疯狂了,而美国的投资家们笑了,这是猎人即将获得猎物时愉快的笑声,是掩饰不住的笑声。

1990年,美国热钱看钱赚得差不多了,开始套现走人。因为不走,恐怕就走不了了,因为日本股市、楼市的泡沫已经大到随时要奔溃的境地。

游资们在泡沫破灭前,狠狠地割了把韭菜,然后逃之夭夭。而留下来的是日本人的“欲哭无泪”,楼市崩盘,股市崩盘,经济严重受挫。

美国人高兴了,兵不血刃,干掉了高速发展的日本,然后,他们可以喝着香槟,静看日本的蹒跚爬行,甚至看日本“爬一步,退两步”的尴尬。

美国人赢了,赚得盆满钵满,留给日本人的,就是无尽的悔恨,和痛彻心扉的总结。

但日本人还是顽强的,虽然被美国人暗算了,但并没有完全倒下,依然艰难前进。到今天,虽然日本的发展依然很慢,但是仗着高科技,仗着工业体系的强大,仍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脸上依然可以有尊严。目前,东京的平均房价,早已被北京、上海等超越,但是日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远超北京、上海。

总之,90年代初,美国人割了日本的韭菜,就是因为日本的泡沫很大,薄弱点较多。

美国没有收拾德国,是因为无处下手

其实,和日本一样,德国也被美国曾经的美元贬值造成了一点影响,但影响不是很大。当时,德国的主战场在欧洲,并开始走向亚洲,而日本的主战场在美国。所以,美元的贬值对德国影响有,但不是很大。

德国这个国家,其实很务实,他们很严谨,他们的楼市没有那么多泡沫,他们的股市也没有那么多泡沫。这个国家的人,对于房子的渴求并不大,没房可以租房,绝对不会硬性买房,丈母娘也没强烈的愿望。

更关键的是,德国的工业体系很扎实,他们可以发展的慢,但是,他们需要的是稳。目前,德国人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广受好评。

如果说“中国制造”代表着物美价廉的话,那么“德国制造”意味着高科技和可靠,所以德国的工业4.0比任何国家都走得更加扎实。

美国就是四处出击的狼,它绝对不会错过“割韭菜”的机会,就看有些国家给不给这样的机会。无疑,在德国这里,美国没看见能操作、获大利的点。

于是,美国收拾了九十年代初的日本,重创了97年的韩国,冲击了97年的泰国,当然,在香港这里,美国人是失败而归。

(美国投资家索罗斯和巴菲特)

整体来说,美国在九十年代初收拾了日本,而没有收拾德国,是因为:日本的威胁当时太大,日本的泡沫很多,而德国的经济漏洞相对较少。


蓝风破晓


《广场协议》究竟是什么鬼?

作为一个金融本科生,对《广场协议》简直是太熟悉了,几乎任何一个经济学的老师都会引用这个协议来讲述经济问题。

按照我们中国人阴谋论的出发点来看,1985年的《广场协议》是西方国家对日本割的一次韭菜,在日本崛起的路上进行的一次精心策划的经济阻击,最终导致日本进入“失落的十年”。

美国人狼子野心,如今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实际上是要让中国重走日本的老路。以我们中国人的警惕性来说,当然不能上这个当,亨,我们多傲娇啊!

实际上很多人根本没闹明白《广场协议》,也并不明白日本失落的十年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痛苦经历,在美国两次局部战争的带动下,已经经济扶持,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甚至一度超过了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这种跨度之大,并非常人所能理解,明明是战败国,短短二十年就又能再次崛起,实在是让人有些害怕,实际上还是当时的美国在和苏联的大国争霸中,花了太多的钱,当然日本的崛起对美国来说也并非坏事,日本从来都是美国产品的重要生产地,美国人的生活也并不会因为日本人过得好了,就变得不好了。

但是从80年代开始,美国财政赤字增加,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想要保持资本主义世界的继续稳定繁荣,就要让美元贬值,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因此美日英法德五国签订《广场协议》,目的就是让美元有序的贬值。

《广场协议》真的导致了日本的衰落吗?

在协议签订后的三年里,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日本成为当时世界最富有的国家,国民财富平白无故的增加了一倍,这种好事上哪找去。

实际上,日本当时是有些膨胀的,日本政府希望通过泡沫和通货膨胀来维持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不但不对这种过分投机进行打压,反而还降低利率,为泡沫加点料。

由于泡沫的存在,股市不断上升,据说当年东京房产的价值可以买下半个美国,实际上日本在美国的确购买了大量的楼盘。

然而,在1990年日本一脚急刹车踩破泡沫,来了一个头朝地的着陆,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日本进入长时间的经济低速增长。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看到别人不好过,比看到我们好过还要高兴,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嘲笑日本的愚蠢,实际上日本并非真的衰落,在当时的情况日本发生经济泡沫跟《广场协议》也不是绝对的关系,在一个国家的高速崛起中,有些路是绕不开的。

实际上,日本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也有一定的关系,以前中国是日本产品的重要出口地,而中国改革开放后,却逐渐成为世界最大产品出口国,也就是在抢日本人的饭碗,而日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并且用升值的日元到国外去建日资企业,也就是说,日本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虽然增长的慢,但是GNP(国民生产总值)却一直保持不错,老百姓过得好不好,还是要看GNP的。

中国在2009年才超越日本,但是到今天,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以我们的体量超过日本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令人骄傲的事情吧!

为什么美国没有割德国的韭菜?

在广场协议签订后,德国并未出现日本那样的经济泡沫,主要原因就是德国迅速采取措施提高利率,防止泡沫过大,尽管德国又再一次的勒紧了裤腰带,但是经济却平稳发展,再次期间,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更加确立了德国在欧洲的心中地位,在经济发展上,德国更看重对制造业的投资,避免像日本一样疯狂投机。

所以,即使美国想整德国,也没有下手的机会,当然,还是那个问题,都过得好好的不挺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整这个整那个呢?

当然,相对于日本来说,德国的经济发展也太过于平稳,日本现在依然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德国排名第四,按照目前这个速度,德国根本追不上日本。更加印证了,美国并没有割日本的韭菜。


史论纵横


美国也对德国采取了措施,不然现在世界第三经济体怎么会是日本而不是德国呢?要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德国的GDP一度是高于日本的,只是日本在世界刚刚进入电气化的时代里,借助电器工业优势火了一把而已。

广场协议直接打断了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发展。


美国的广场协议针对的是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还有一个就是德国了。德国和日本一样,也是一个从二战之后大力发展电子产业的国家,他们的西门子等企业曾经引领欧洲电器市场很多年,占据了广泛的市场份额,也导致了美国同类产品出口受阻,欧洲是二战之后主要的消费市场,美国为了限制德国的发展,不但在广场协议中采取了逼迫日元升值的手段,也同样采取了对德国马克的打压政策,德国经济也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日本经济经历的失落的十年,犹如一阵风暴,还未过去。


美国对于其他国家的GDP的规模,以及产业的高度一向非常敏感,总是担心其他国家的发展超过自己,并且占据自己的经济和市场份额,从而取代自己的霸主地位。当然,不可否认大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进是存在的,也是很难避免的,所以美国经常在其他国家的GDP达到自己的60%甚至更多之后对其采取争霸竞争手段,通过高压的经济政策和军事压力,逼迫对手妥协。

美国通过对日本经济的收割,完成了自己地位的巩固。


日本和德国这样的空有经济力量,却没有军事和政治力量的国家,在这种压力面前很快就会缴械投降,日本为此付出了长达20年的经济发展缓慢期,而德国如今也已经沦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苏联虽然有大国政治地位和军事力量,也曾经一度达到了美国GDP规模的68%,但是解体导致了冷战结束,苏联之后也再难有一个国家能够全方位的应对美国在各方面的压力了。

广场协议后日本的各项价值被挖空,股市狂跌,经济破灭。


如今,美国对东亚一些国家采取的贸易摩擦措施其实也是如此道理,只因为目前的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规模已经到了12万亿美元,而美国是18万亿美元,不仅超过了60%,还一路达到了美国GDP的75%,同时发展速度还要快得多,所以美国也不得不继续采取手段打压其他国家的发展,不过这一次,美国面对的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恐怕最终付出最大代价的,要是他们自己了。


海事先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好多人动不动就说美国搞霸权,把一切都归咎于美国推行霸权的结果。

其实,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被推翻是美国霸权的结果,巴拿马诺列加政权被推翻是美国霸权的结果,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是美国霸权的结果。这是无可反驳的事实,没有人抬杠。

可是要把日本经济衰退这笔账算在美国头上,那是抬举它了,持这种观点的人,不是天真就是外行。

美国除了在军事上推行霸权,用枪逼着你的时候无可选择,其它方面你都有很多选择,没有人逼你。就像美国打贸易战一样,美国人不进口你的产品,你也可以不买美国人的东西,它不敢出兵让你非买不可。

所以贸易壁垒也好,贸易战也罢,不合规则可以去WTO告它,它不服裁决的话,我们采取反制措施,没有人能拦得住;那种说美国毁了哪国经济的观点实在是幼稚的很,很搞笑。难道美国哪一天不存在了,人类就不过了?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的政府在贸易往来的时候,都想得到自己利益最大化,否则它不是卖国贼就是白痴,因为谁也不是慈善家。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采取的一切手段都是正常博弈,不要上纲上线、扣帽子。

美国霸权了,我可以跟别人做生意,全世界将近200个国家呢。

美国产品不卖给我们,可以买英国、日本、韩国、印度和越南的。

因此我们说,《广场协议》不是杀人的刀,如果是日本是傻子。签订条约的另外几个国家,英国、德国、法国人 也是傻子?


广场协议是互利互惠的协议,不是专门对哪国量身定制的,更不是为了灭掉日本起草的。

那么,被各国喷子们口诛笔伐的《广场协议》这个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它出台的背景又是什么?日本的经济到底得了什么病,一蹶不振那么多年呢?

一、广场协议出台的背景。

美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领跑者,但在90年代初期美国这台高速远转的列车出了故障。

主要表现就是美国跟西方小兄弟们的贸易都出现了大幅度的逆差,直接导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逐年增长,经济状况恶化,投资环境恶劣,长此以往,美国经济就会出现危机。


美国是西方世界的带头大哥,是西方小兄弟的主心骨和保护伞。老大出问题了,小兄弟们都心急如焚。如果美国倒下,苏联就会称霸世界,到时候谁也没有好果子吃,因为美国庞大的军队可以跟苏联抗衡,美国还负担着北约大部分军费,说啥也不能让美国经济出问题。

况且物极必反,贸易顺差也是双刃剑。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老是贸易顺差,长期逆差的国家会经济会出现衰退,可顺差的国家就会出现通胀。换句话说,美国经济真死了,美国人还有钱买他们的商品吗?

所以,在美国的倡议下,英、法、德、日积极响应,《广场协议》就这样出炉了。

二、《广场协议》是什么?

广场协议是在1985年9月下旬签署的,协议的核心就是美元贬值,


自1985年10月开始,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开始携手干预外汇市场汇率,在协议生效起两年里,美元对日元、西德马克贬值50%以上,对英镑和法郎贬值也在40%左右。

三、协议出现的后果。

美元贬值了,美国人买外国的东西贵了,美国百姓手头紧了,不得不盘算着过日子,没有必要买的东西就不买了,这样一来消费就拉低了。

而日、德、英、法的对美出口就下去了,日本对美国的出口下降了4%,德国也对美国出口也下降了3.5%,与此同时美国的贸易逆差也就减少了;但是美国进口这些国家的东西要付出更多的钱。


虽然这些国家的商品出口美国费劲了,但要这些国家想买美国产品就方便了,

为什么呢?便宜。

不光是买进口美国商品便宜,就是去美国买不动产也便宜好多,日本去美国到处购买洛克菲勒大厦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四、日本经济为什么衰退?

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起因及破裂。

日本经济从80年代初迎来经济高速增长期,被称为日本奇迹。

当时日本购买了美国几乎一半的国债,称为美国最大的债主;日本财团拥有的资金占纽交所交易量总的四分之一。

美国市场两成的半导体设备、三成的汽车和五成以上的机床,以及六成半以上电子产品都被日本占据了。


日本连年对美贸易顺差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海量的资金涌向楼市和股市,日资价格一路走高。国际资本也潮水般,固定资产价格顺势攀升。

日本央行敏锐地看到市场热度反常,为了保住控制通胀,采取措施给资本念起了紧箍咒。

那些在楼海、股海的弄潮儿,资金潮水一退,马上漏出裤衩,泡沫也随即破灭。1991年日本楼市价格下跌,经济危机到来了,日本全岛悲歌一片,那阵势不亚于广岛原子弹爆炸。

五、联邦德国为什么能独善其身?

同样签订了【广场协议】,同样货币升值50%,联邦德国为什么安然无恙?

制造业是联邦德国的经济基础,德国的楼市稳定,没有大量资本炒房。

联邦的德国银行长期保持低利率,它们的股市也保持稳定,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泡沫。


联邦德国的资金有个多年的习惯,那就是大量投向保险业。德意志民族比较理智,没有东方人那么感性,他们生来不愿意去冒险、去赌博。

因此,同样签订了《广场协议》,日本经济遭受重创,德国却独善其身。可以说,日本的经济衰退跟那个协议关系不大,即使没有那个协议,这个泡沫也会破裂,只不过破裂早了一些。

但泡沫破裂对精明的日本人来说并不是坏事,它让日本更早发现了自己身上的病灶,对症下药,早日康复。

日本泡沫破裂后,开始师德国之长,挖掉了房地产和股市的病根,不再以二者为经济腾飞的动力。权力把重心向制造业转移,脚踏实地发展起高科技产业和精工制造业。

日本人估计都不介意《广场协议》了,因为他们总是喜欢把坏事变成好事。真要他们表态,估计他们会用一个中国成语来回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