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長》為什麼被稱為電視劇中的第一?

白船


非常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前言:先不說《我的團長我的團》是否是國產電視劇第一,畢竟每個觀眾心中都有自己的最佳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確實是一部非常好看且成功的電視劇,我個人也非常喜歡這部電視劇,段奕宏和張譯都是我喜歡的演員。

《我的團長我的團》在我心中是和《亮劍》、《潛伏》等電視劇同等重要的,段奕宏在此劇中的表現讓我印象深刻,這個“其貌不揚”的男演員演繹出來的人物是那麼地震撼人心!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一部成功的正劇,此劇讓觀眾感受到了當年抗戰的不容易,此劇把當時的環境和時代特定的產物高度還原,所以此劇很容易引起觀眾的注意力,從而打動觀眾,進一步讓觀眾的心靈走進那個時代,貼合人物的內心。

張譯一直都是一位非常不錯的實力派男演員,他在此劇中的表現有目共睹,他在劇中飾演的是一位“小人物”,他把這個人物演繹得活靈活現,我認為《我的團長我的團》就是由一個個這樣的“小人物”匯聚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我的團長我的團》把當時抗戰的惡劣環境和中國軍民團結一致,不畏艱難的英勇精神高度還原,使觀眾非常自然地走進劇中,繼而引起共鳴,最終獲得了成功。自然而然地,《我的團長我的團》在很多觀眾心中地位很高。

抗戰不易,銘記先輩浴血奮戰的光輝歷史,讓我們以更加飽滿的鬥志投入到新的生活、新的時代!

我是萌嘗君品電影,非常願意和朋友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侵刪除。


萌嘗君品電影


為什麼稱第一?其實在此領域的電視劇我真的覺得沒有比團長拍的更真實、更傳神的一部了。

《團長》是一部野心非常大的劇,從導演到演員。我沒有見過國內哪部戰爭片有這麼大野心的,即使算上所有的國產劇和國產電影,也沒有幾部能匹敵上他的野心。

我說他野心很大,是因為想通過戰爭去刻畫人性的多了,但是我覺得很少有作品能有勇氣觸及《團長》的高度。它不僅僅關心戰爭中的人民肉體上所受的苦難,它關心戰爭給人帶來的精神上的苦難。

人存在的秘密不僅僅在於活著,而在於為什麼活著。《團長》想告訴我們的,可能就是人要為什麼活著。他在觀眾面前解剖每一個角色,讓你看他們的靈魂。這些靈魂沒有多高尚,多高貴,但是他們那樣真實那樣坦然地面對著你,會讓你覺得彷彿編劇在通過這些角色解剖你自己的靈魂。

其實認真講我覺得這部劇挺浪漫的。對現實的刻畫無可比擬,但是仍然有一個浪漫主義的內核。這部劇讓一群不被自己也不被他人尊重的人最後抱著信仰死去,讓你看到無數的死亡卻依然熱愛生命,他讓你笑也讓你痛苦,不僅讓角色痛苦也讓觀眾痛苦,但編劇是仁慈而慷慨的,他給了角色希望,也給了我們希望。


團長整部劇的演員們演的是真的好。我自己是先看的書,後補的劇。四集過後,我就覺得這部劇我追定了,演員們展現出來的東西和我原本基於文本對於這些角色的想象幾乎毫無二致。當然這部劇已經是十年以前,我覺得這十年下來演員的演技一定是進步的,從個人來看戲肯定是越演越好。但是從演員整體的演技水平來看,能跟團長的整體水平相提並論的作品這九年裡也不多。

每個角色都有靈魂。團長群戲多,平攤下來,每個人的戲份也沒多少。可是總共也沒幾句臺詞的餘治、崔勇、克虜伯,前十集就領了便當的要麻和康丫,從郝獸醫、唐基、煩了爹這樣的老一輩的角色到雷寶兒這樣的小孩子,每個人的演技都好到你不覺得他們是在演。我在別的作品裡沒能看到這樣大規模又這樣精緻的群戲。在很多作品裡你會覺得一個或者幾個演員撐起了整部戲,《團長》沒有。團長不會有任何一個角色顯得突兀,因為幾乎所有人演技都是在線的。你想挑一個人出來誇,挑不出來。所有人都特別的好。

演的好可能有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演員們本身敬業。張國強老師在南天門之前的篝火晚會上唱那首迷龍專屬BGM,你能聽出來他已經有點喘不上氣了。拍戲的時候七哥有挺嚴重的高原反應,但是你看那一段戲的時候你根本感覺不出來他有一點的懈怠,真的是一百二十分的投入。張譯拍完這部戲去別的劇組都不會正常走路了,拍著拍著就瘸了。

二是這一組演員之前拍過士兵突擊,有默契。

三是劇本和劇組用心。據說蘭曉龍寫團長的時候就是比著演員的性格和特質寫的,每一個角色的性格都是合情合理的,仔細揣摩過的,用了心的。我記得2009年剛開播的時候老段他們在節目上說,每一個人打鬥的動作都是經過設計,符合這個人性格和身份的。

我看《團長》的時候哭過,也笑過。我看別的劇也會笑也會哭,但是很多時候你哭完笑完之後,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團長》會讓你在哭的時候是真的壓抑、痛苦,呼吸不上來一樣的壓抑和痛苦;在笑的時候也是從心底裡往外地微笑。這是很多其他作品做不到的事情——別的劇希望你能被劇中的人物和情節吸引,而《團長》想要觸碰你的靈魂。


夜裡看到一條對於《團長》的評論,覺得很難過很憤怒,我覺得有必要在這裡說兩句:

一句是孟煩了自覺看不透龍文章,對迷龍說:”自己的命無價,別人的命也金貴,命不是這麼使的。“

一句是龍文章在法庭上說的:”我不認識該死的人。“

能寫出這樣一句話,是需要魄力的。能在一個軍旅劇裡說那些潰退到祖國西南邊陲、一事無成混吃等死,毫無一點正面形象的人不該死,他們的命也是珍貴的,編劇和導演是需要魄力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講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都怕死,沒有什麼人的生命不寶貴,兵渣子的生命也寶貴,這是人性。但是為了信仰,為了理想,為了249另一部《好傢伙》裡所提到的“我所見過的艱難的死和活”,你雖然退縮,雖然害怕,雖然像迷龍一樣有無數的牽掛,雖然像不辣一樣無比愛這個世界,雖然像蛇屁股一樣是個在長官面前膽小懦弱的普通人,雖然像獸醫一樣除了溫情什麼也給不出,雖然像孟煩了一樣明知道一將功成萬骨枯,明知道死亡可能換不來勝利,明知道上峰拿你當籌碼都是看得上你——但是你仍然願意放棄你的生命,但是仍然無數人願意放棄生命,要做失去頭顱卻屹立不倒的刑天。這才是《團長》的英雄主義。

這才說明你要為之奮鬥的東西有多珍貴。你苦苦尋求一個答案,但是沒有答案,也要做。你那麼熱愛生命,但是即使是死,也要做。

所以我才說《團長》這部劇野心大。這種精神內核不是一部43集的軍旅劇該有的。一群人藉著戰爭的外皮,想要探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莎士比亞曾經探討過的命題,他們拋出一個問題:

“誰該為一個民族200年來的苦難負責?”

沒有答案,他們不會心安理得,他們也不會讓觀眾心安理得。他們要所有看到這部劇的人都永世不得安寧。所有在那場戰爭中死去的人,活著的人,都永世不得安寧。

總有人爭論《團長》是不是國內最好的抗日劇。《團長》並不是單純的抗日劇,哪個維度定義的抗日劇有這個東西?我覺得單憑立意,《團長》對上目前絕大部分抗日劇,都是降維打擊。不要提亮劍沒拍出來的後半部,不引戰的認真講,即使後半部拍出來,亮劍和團長也不是在講同一件事情。全本亮劍算半部抗日劇,團長披了個抗日劇的皮,兩個都不算真正意義上在講戰爭。不能說誰好誰壞,沒有可比性。

我一直覺得我們沒有權利對《團長》中的任何一個角色進行道德批判。我不能,我不敢。他們真實,所以他們黑點很多:唐基和虞嘯卿死到臨頭不救援,孟瘸子做過逃兵還總揣測別人,迷龍做過連蒙帶騙的事,小書蟲的理想幼稚又不現實,阿譯給唐基打過小報告。你可以說他們做的不對,但如果你立足於道德高地,盡情地批判他們,覺得他們整個人陰暗、噁心、卑鄙、無恥——

那你儘可以把他們釘在恥辱柱上,我覺得每個角色都並不怕被釘在恥辱柱上。孟瘸子在沙盤推演之後講,證明自己有勇氣其實滿容易。證明自己高尚也一樣。祝你真的能夠做一個勇敢而高尚的人。


喳喳輝


我是先看的電視後看的書,是覺得電視拍得不錯才去找書看的。最近在二刷電視劇,除了覺得日常生活剪輯略緩慢之外,仍然覺得是一部內地至今無出其右的電視劇。

1. 忠實原著,幾乎是一句話一句話拍下來的。(個人覺得原著也是部被嚴重低估的小說)

2. 演員出彩,從主角到配角,幾乎沒有出戏的演員。以至於後來看書時,腦海中蹦出的每個形象就是電視劇裡的樣子

3. 配樂抓人,我很奇怪從豆瓣到知乎,很少有人談到裡面的配樂,事實上幾首主旋律,前期小號的那首,後期人聲的那首,都縈繞在心裡久久不散。

4. 戰爭場面,不說甩出所有國產電視劇幾條街了,就連很多國產電影都難望其項背。

“所以我就常想,說要有那麼一人,能一直帶著我們哥兒幾個,一塊兒往前衝,誰都不猜忌誰,多好啊。而如今,有這麼一個人了” ——《我的團長我的團》

渴望信任卻不得不相互猜疑,這是所有中國人的困境。不論在那時,還是現在。有這麼一本書,一部電視劇,期望不要永遠被埋沒。


書生阿濤


打破傳統的歷史可塑性,橫空出世的樸素價值觀,可能是最主要原因,也是影響我刷了四五遍,可能就是好劇經得住時間的沖洗,經久不衰。

劇中雖都是小眾人物,可是各個人演技都比較到位,至少沒有請一個小鮮肉去糟蹋這部劇。

北平小少爺孟煩了(張譯飾)、軍醫郝獸醫(羅京民飾)、湖南兵不辣(王大治飾)、上海軍官阿譯(王往飾)、東北佬迷龍(張國強飾)、團長龍文章(段宏亦飾) 豆餅、要麻、蛇屁股、康丫、川妹子陳小醉。

經典臺詞:1,才24歲,你就跟人比爛了。

2,英國鬼說,他們是死於狹隘和傲慢;中國鬼說他們死於聽天由命和漫不經心。

3,永遠不要在人前調侃你的理想,你為它付出的是生命。





阿喵電影院


戰爭類軍事題材電視劇在我國電視劇的歷史上也是佔據著很大一部分,抗日時期的種種故事被拍成了電視劇,有的好看,自然有的太玄幻不真實。八年抗戰多麼艱難,無數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有些電視劇拍成了手撕鬼子的神劇。要說軍事題材的經典神劇,那很多觀眾都將《我的團長我的團》放在心中的第一位,為什麼呢?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實力派演員,實力派演技,全程演技在線。《團長》的演員都有誰呢?段奕宏,張譯,張國強,李晨,這些演員相比於小鮮肉,更敬業,演技更強。高原上拍攝取景,演員們都是很敬業的,張國強當時高原反應很大,但是拍出來的戲卻是正常的。張譯投入角色,平常的時候走路都是瘸的。

二,劇組十分用心,在臺詞,和道具方面幾乎無可挑剔。電視劇中的道具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符合歷史的,無論是槍支彈藥還是行軍用車,都有理有據。臺詞考究,凸顯人物特色。《團長》中每位隊員自己對戰爭的理解都是獨到的,自己說出來的話都很好的符合了角色特性的設定。

三,劇情更真實。戰爭是殘酷的,一場戰爭下來幾乎都是血流滿地,血肉橫飛,傷員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這樣宏大的血腥場面很真實,就像是血戰鋼鋸嶺中的那樣,體現出戰爭的殘酷性質。《團長》在緬甸的一場有一場的戰爭,體現了真實的人物心裡,場景。可以說是非常好的一部電視了。

正因為具備這些條件《團長》才能被稱之為第一!


猜不透的撲克臉


非常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劇為什麼稱作電視劇中第一,我想有以下幾點可以說明!

第一,團長這部劇主要描述的是一群國民黨潰兵滯留禪達抗擊日寇的故事。

第二,團長劇中的每一位人物都是特色鮮明,代表著不一樣的人群,代表著各個層級最終匯聚到一起抗擊日寇。

第三,團長劇中委婉的道出了當年中國遠征軍作戰的艱辛和苦難。

第四,團長劇中的場景和臺詞讓人耳目一新,不拘一格的臺詞行文,讓人觀看不覺乏味。

第五,團長劇中每一個演員把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表演到了極致,哪怕是一絲絲情緒上的波動都表露無遺。

第六,團長劇中一群潰兵一群無組織無紀律的散兵遊勇,居然也能為了民族為了國家而犧牲,這是意外之喜也是意料之中,民族危亡時刻,每一個人都會犧牲小我。


以文為名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我的團長我的團》是2009年上映的,該片一經上映,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受到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而且這種好評,連續8年來一直沒有斷過,大家都說這部電視劇是抗日劇中的經典,目前來說還沒有一部電視劇能超過它,所以被譽為第一,他是實至名歸。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這部電視劇把真正戰爭裡的人,演成了人,而不是一些電視劇,把抗日的軍人演成了神,手撕鬼子,彈無虛發,如果是這樣,那抗日戰爭能用上14年嗎?看看《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電影裡的演員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衣衫不整,蓬頭垢面,甚至是大字不識,苟且度日,他們是人,是人就不會永遠崇高,是人就會犯錯,會迷失方向,會抱頭鼠竄,但他們依然是民族的脊樑,關鍵時候會只生死於不顧,奮戰到底。如果我們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個來自五湖四海的部隊,帶著各種方言,嬉笑謾罵,驚慌恐懼甚至哭泣。他最成功的部分,就是弱化了戰爭,而體現了人。

其次,是影片的真實,我敢說這是有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以來,最為真實的一部電視劇,接上面的話說,很少有一部電視劇,用這麼多的方言來完成,好像每部電視劇都用普通話,而這部劇沒有,因為他們真的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都帶著自己的故事來的,這體現出那段歷史的真實性,還有翻開歷史,緬甸抗戰,真有那麼悲催的一段歷史,中國遠征軍進緬甸作戰總兵力有二十萬,而大多以川軍為主,我回來了,1944年5月,遠征軍強渡怒江,在松山和日本軍隊對決,最後遠征軍攻下了松山,雖然取勝,卻傷亡了8000多名士兵,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而電視劇正是表現在松山這場對決戰中。所以電視劇是有歷史可循的。中國遠征軍禁免20餘萬,傷亡了7萬餘人,無數個抗日戰士,長眠他鄉,為國捐軀。正是這樣的真實,才讓這部電視劇如此感人和生動,而這真實表現在每一個人物的刻畫中,如果大家仔細看,每一個人物都蓬頭垢面,在一起吃力再現了那是軍人的樣子。

還有,在細節刻畫上,電視劇做到了極致,應該說電視劇的人物眾多,可每一個人物都稜角分明,有固執的,有愚鈍的,有詭譎的,可儘管這樣,他們心中卻都有個期盼,戰場的人就是盼望勝利,生活的人盼望幸福,他們絕望,他們掙扎,然後又希望。演員們的表演,無一例外的達到了極致,幾乎每個人都融入到角色裡,這可能是導演的功力,把每個人的演技都催出來了。這就是他們的臺詞特別經典,彷彿每一句話都是精雕細刻出來的。

種種這些,就是這部電視劇成為第一的主要原因,當然原因還有很多,由於篇幅的關係就不再多說了,如果有讀者不滿意,可以在評論區做個補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