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堆集镇罗集村村民朱超、吕海凤夫妇:提起精气神 迈上致富路

秋季淮北,大地披金。9月21日,濉溪县双堆集镇罗集村东南村民组村民朱超、吕海凤夫妻,望着果实累累准备收获的花生,幸福的笑容写在脸上,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他家仅2.5亩花生销售和国家特种种植补贴,今年就可收入5000多元。

29年前,青年朱超在河北一家小煤窑打工时,经人介绍与小他6岁且身患肢体残疾的当地姑娘吕海凤结婚成家。在随后的16年里,煤矿潮湿的环境、超强的劳动,使朱超的身体一天天垮了下来,由于井下灰尘多还患上了矽肺病,只能靠着长期服药维持病情、减轻痛苦。后来,体力不支的他只有辞职,带着爱人和子女返回家乡。

一个是“药罐子”,一个是肢体残疾,这个家庭缺少劳动力不说,三个子女还要上学读书,破旧的房子还要修缮,靠着5亩承包地微薄的收入,入不敷出,家中的债台一天一天地高筑了起来。

2014年6月,经过申请、评议、审核、公示等程序,朱超的家庭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此一项项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让他鼓起了脱贫的勇气,看到了脱贫的希望。2016年,朱超和吕海凤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靠着坚强的意志、勤劳的双手、稳定的收入,他们的家庭光荣地脱了贫。

“这些年来,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里的扶贫干部,经常来俺家聊天,培育了俺人穷志不穷、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奋斗精神。”吕海凤介绍,今年她家的收入可理想了:国家特种种植补贴5000元,户贷入股分红3500元,智力扶贫1250元,残疾补助400元,企业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补贴2400元,在村里的扶贫产业园就业收入2.4万元,长子在外打工收入3万多元,次子今年上大学还享受国家的智力扶贫……

朱超说,去年他家免费安装了自来水,实施了户改厕,户户通硬化到了家门前,全家还免缴了城乡医保费个人部分。他说,只要贫困户都能鼓起精气神,党群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攻坚拔寨,就一定能如期实现稳定脱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