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談癌色變,得了晚期,去治療基本上傾家蕩產,如果你得了癌症你會怎麼做?

憶痛19693386


我爸癌症剛剛沒多久去世,不是打擊,我們盡力的去看不管怎麼樣,花再多的錢,也知道這個就是無底洞,到時也是人才兩空,但是我們沒有放棄。找好的醫院。也可能過度相信醫院,也可能過得的治療,人真的沒有抗住,也可能分期比較高,最後不行了,我們還盡力的去醫院搶救,最後還是離開了,我們也真的盡力了,癌症也沒有那麼可怕,好的治療方案,良好的心態,不敢說能看好,只能說延長更多的時間,認識的有幾年,十幾年的,還有更久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只做自己的亮亮


我晚期癌症患者,也曾想如果得了癌症就放棄治療,7年前宮頸癌晚期,醫生告訴我5年生存期50%,那時小孩還在讀書,老公也在小孩7歲時就去世了,只有努力治療,能陪伴孩子多一年是一年。2019年1月,因為久咳不好,去醫院檢查又發現轉移到肺了,現在已經做完7次化療,一次放療,希望自己加油,哪怕是隻有兩年的生存期,也要加油,在醫院看到很多病人,其實人真正到了生病,求生欲還是很強的。活著就能多陪年邁的父母,還沒成家立業的小孩久一點,再久一點。


燕274602143


癌症,有醫保的,同時參加大病醫保的,基本絕大部分入醫保的,不至於什麼家破人亡。再是人的生命最重要,家破了可以重建。人亡了,不可以復生。我有一個朋友家中3個人患癌。起中二位沒活幾年。現在一個朋友還活著。沒見他們家破人亡。生癌確實要付出一大筆錢。好在有醫保,只是處起多花點。現在平均每月只花二千左右。其他都是醫保承擔。這就是有醫保的好處。不至於什麼家破人亡。最多就是經濟有點緊而已。我這朋友還常外出旅遊。他也不是富翁,只是一般的退休工人。叫得兇的,我看肯定是不參加醫保與大病醫保的。這也是眼光斷淺,自找的。怨不得誰。發這種牢騷的,基本就是想把家中得癌症的人推向社會,推向政府,心裡不想承擔責任。最好是一,有社會承擔,而最好希望有癌症的家人早點死。至少保住家不破。絕對是自私的表現。


用戶59297049459


得了晚期,去治療基本上傾家蕩產。首先這個說法太絕對,所有不分具體情況的說法都註定是不合邏輯,也就註定是錯誤的。有的人還是會說,你們醫生就希望病人治。NO!我從來就要求病人要理性治療,量力而行,有所為,有所不為,反倒是不少病人或家屬不理性治療。下面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這個說法太絕對。


癌症晚期,有的人認為肯定治不好,這首先是錯的,有的癌症即便晚期也仍有治好的可能(當然不是一定,是說有這個機會可能),比如某些淋巴瘤,睪丸精原細胞瘤等惡性生殖細胞腫瘤。既然是有可能治好的,治療也就不是都無休無止的,到一定階段,治療就結束了,後面就是定期隨訪複查。當然,這期間也確實可能花很多錢,但治好了,以後可以賺,可以為家庭繼續作貢獻。


當然,更多的晚期癌症治不好,這又分不同情況。有的儘管治不好,但通過治療,有可能實現帶瘤較長期生存,這種情況由於治療沒有所謂真正的結束,最多是階段性的休息,想要儘量長時間帶瘤生存,經常性的治療是必要的,那這個花費是最大的,所以這種情況其實可能花錢是最多的,除非主動放棄,但放棄似乎又可惜,這個時候就得理性,量力而行了。


有的癌症晚期根本就沒有太有效的治療,生存時間也短,也就是說,即便想治,也效果不太好,過不了幾個月就離逝了,這種情況反而花錢不會太多,想花錢也沒這個機會,因為療效不好,不必要一直去抗腫瘤治療。當然,有的人就是要折騰,那是另一回事。


另外,所謂傾家蕩產,這是相對來說的,某種癌症的治療,同樣是花20萬,對有的人來說是傾家蕩產,對有的人來說倒也不至於是傾家蕩產,但有一定的壓力,會影響生活品質,有的人則並不費力,對他來說,20萬根本就不算什麼。可見,你不能不說癌症晚期,如果治療,基本都會傾家蕩產,得看是什麼病情,還得看當事人的經濟情況。


腫瘤專科醫生


首先,癌症晚期,情況自然不如早期,但晚期並非不可治癒。

而且你以為的晚期就是晚期嗎?何況很多醫生認定的晚期,也是可以治癒。以乳腺癌為例,根據全球最大的乳腺癌公益組織Susan G. Komen®報道,美國有15%乳腺癌轉移患者生存5年以上,甚至一些患者可以生存10-20年。另外,美國MD 安德森癌症中心2015年發表一項研究,對2003年-2005年的570名轉移性乳腺癌患者做了長達100個月的隨訪,其中有16%的患者經治療後均檢測不到癌症(NED)。此外,這些晚期癌症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竟然高達102個月(8.5年時間)。

其次,即便晚期癌症,很難達到治癒,但姑息治療也是可以縮小腫瘤

保持現狀不繼續惡化,達到延長生存期和較好生存質量的作用。因為很多晚期患者,還要面對癌痛,有些痛得在地上打滾,只有通過治療,才能緩解,也獲得生存的尊嚴。

第三,所謂的傾家蕩產是指多少?

每個人的傾家蕩產是不同的,也許有些人家裡只有兩千存款,假設這兩千能治癒癌症,也不值得傾家蕩產麼?當然,如果是超過普通人的承受能力,患者和家屬本人自然也會考量,醫生在多學科會診的時候,也會考慮到患者個人的承受能力,制定最適合最經濟讓患者獲益最大的方案。

所以,覺得是晚期,最好先進行多學科會診

進行癌症分期,醫生會根據患者健康狀況和經濟狀況,進行評估,制定最合適最經濟的方案。然後患者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再考慮是否繼續治療,而不是自己和家人“覺得晚期”、“覺得會傾家蕩產”,然後放棄治療。


頭髮醫生王禹


看見過一些癌症病人,說句實話,我沒見過一例被癌細胞殺死的病人。

我所見到的癌症病人,如果不治,也絕大多數都是身體機能衰竭造成的。很多時候,我個人認為遠不應該如此。

之所以這樣說,是我個人認為人體機能的調理與癌症的治療,是有相關性又有區別的兩個問題,人體機能衰竭並不足以說明完全是癌症細胞所為。可以導致人體機能衰竭的病因很多,甚至包含心理因素。

我也見過成功活下來的,而且身體更勝以往。患者肝癌,膝蓋骨膜磨損嚴重,不能長時間走路,經過治療現在活的很好,甚至可以爬山。

我個人認為,患病了並不可怕。適度對症治療就好。

患病了也沒必要害怕,心理健康很重要。



峰林海霧


首先我要糾正大家一個觀點,不是所有癌症到了晚期就很難控制甚至治癒了。比如癌症中的“恥辱”,甲狀腺癌就是典型,所以不要先悲觀。

首先通過各種渠道去找專家去複查,防止出錯(中國癌症前幾年誤診率30%的說法,絕不是空穴來風,尤其是醫療資源不平均的問題一直存在)。並和相關醫生醫生確認治療方案的費用,如果是可治癒的,費用還相對可控,為啥不治療?

如果不能治癒或者治癒費用太高

癌症的治療準確來說是控制,其實是有很多方法的,至少我們可以選擇我們能接受的方式來保證我們的生存質量。

單純的用傳統的化療和放療費用比用靶向藥低太多了。

化療還分為注射化療和口服藥物化療,而口服藥物的副作用相對較低,很多時候也能比較好的控制癌症,確保生存質量。

中醫目前官方沒有人認可中醫對癌症的治療作用,但輔助治療,控制癌症發展確是一直很認可的。

還有等等很多更具體的方案。選擇適合自己的,讓自己可控的有質量的活一段時間,來實現自己想做而沒有完成的事不是很好嗎。


營養海賊團


大家好 呵呵 我只是普通百姓 語言組織能力有限 只能說大白話 只是說我心裡話 我呢是在韓國打工 我在韓國有各種保險包括醫療保險 商業保險 今年三月五號做的腎癌切除術 共計花掉人民幣一萬二千塊 因為韓國有大病險 是國家給予補償 後期治療個人只要負擔醫療費的百分之十 但是目前也就是八月末我已經癌細胞轉移到骨頭裡了 呵呵,也就是九月份開始化療 我也就剩十個月的生命了 至於治療費很少 在國內我不知道 所以呢我還是按時接受治療 也許是為了活過幾天或者多活幾個月甚至幾年 那就更好了,也有人說化療或許死的提前 呵呵 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 怎麼去對待了 但是我心態好 沒有一點點的恐懼感 目前還是開心快樂的生活 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生活 至於需不需要繼續治療 其實無非就是治療費用問題 早死晚死都是一樣的 如果繼續治療也許可以延長生命呢 是嗎


走走道o瘋了


要死的明白,就要懂病懂醫懂藥。

有的人,連字都認不全,就勉為其難了。

癌症可怕,晚期的,發展很快,幾個月就結束了。但是癌症有許多種,有的部位比較特殊,只要沒有惡性轉移,切除也不要命,可以試試手術割除。

比如乳腺癌、宮頸癌、食管癌、結腸癌等等,快刀斬亂麻,切除後,依然健康的很,最後死的原因,不一定就是癌症。

有的癌細胞,在肝臟、肺部、骨髓、血液、顱骨內等等重要臟器,不能切除,或者手術後,基本沒有希望。只能聽天由命,與其花鉅額醫療費,還受罪,還不能保證有希望,不如找個中醫,保守治療,不行就到處走走,胡亂吃吃,把以前沒有吃過的東西,嚐個遍,沒有玩的地方,玩個遍,死而無憾!

如果沒有錢,也看不起醫生,只能回憶回憶美好的事情了,學習阿Q,畢竟有許多人,條件好,錢再多,也沒有看好,就當是宿命吧!


花菜種子


癌症之所以讓我們感到恐懼,因為它治療結果好壞的“不確定性”和治療花費巨大的“確定性”。人財兩空的結局給很多家庭的未來留下了一條黑暗的道路,但即便如此,在與它對抗的過程中,不計代價的捍衛生命,還是我們最終的選擇。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癌症患者艱難掙扎求生存的一角。代購仿製藥、自制原料藥、聽信各種“偏方”……有藥可用比"用的是什麼藥“更被患者重視。

但現在抗癌藥進入醫保,持續降價中、多個明星抗癌藥的慈善贈藥、參加臨床試驗這些方式都能減輕腫瘤患者的負擔。


與癌症的鬥爭是一個長期而又曲折的過程,各種抗癌新藥層出不窮,給越來越多的患者帶來新的機會和希望。積極的面對癌症,才能戰勝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