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肩打人,用胯走路

都說練以致用,只有知道怎麼用,練的時候方能有的放矢,不至於瞎摸亂撞走錯路。很多朋友之所以肯耐著性子站樁,無非是希望自己能籍此發力發得漂亮,敦實均整,爆炸穿透。而實際中卻往往看到站樁站了多年的人,發力的時候,落點還是飄的,空的。自身感覺力量很大,也很有震動,打在沙袋上或對手身上卻沒有效果,也即老話說的“力量綁在自己身上“(為拘魔所困)。

用肩打人,用胯走路

針對這種情況,今天講一個小要領:

打人的時候,要把你的肩膀頭擱在對方身上;

踢腿的時候,要把踢出那一側的胯骨,貼到打擊點上去;

走步的時候,要用骨盆走;

當然,上述是比喻,不是講傳統近身打法中的肩打和胯打,也不是真的讓大家坐在地上走路。這是針對多數人習慣梢節局部用力的錯誤定型,進行的一個糾偏。從拳術訓練的角度來說,也是可以幫助拳術修為和體認更上一個臺階的重要方法。

具體來說,中國傳統拳術的運動模式,是在肢體建立起剛性勢能的前提下,整體而動,手腳只是力量傳導的管道。這與拳擊中常見的通過蹬、轉、撞把拳頭拋出去的打法有所區別。站樁幫助我們把肢體的剛性結構建立起來,形成了自身整體爆發的“本錢”,我們在實戰中最關鍵的就是通過“找點”和“得點”,把我們的“本錢”通過接觸點給對手“過”過去。也就是以前的老拳師說的,我全都給你,乾乾淨淨的,自己一點都不留。給得越乾淨,這力就越像電一樣透進去,破壞對手的內部組織和臟器。那麼很多人身上有整勁的“本錢”,可是用不出去,手打出去是飄的,打到“點”上是滑的,這樣等於打了半天都是白費自己的氣力。就好像我們小時候體育課扔鉛球和實心球一樣,有些同學身上力量很大,但是全套動作做下來,力量到了手上就飄掉了,只有三分之一傳到球上,成績肯定不理想。

我們在自己練習的時候,找到點之後,先不要急於發力,先體會一下,比如這個點是條活魚,你的力有沒有吃住,有沒有鎖定。這個時候要打,不是光手摸上去了,而是要彷彿自己的肩膀頭都按在這個點上了,注意力不在手上,在肩膀上。這個時候一震動,把力量發出去,效果就會好得多。

用肩打人,用胯走路

兩手兩臂就好比兩杆大槍,我們用大槍的時候,槍是死的,重點在持槍的人,我們指望光靠抖槍花畫圈圈是不能把力量送出去的,要點在於接觸的瞬間,兩膀一較力,施受雙方形成完全剛性傳遞(此時感覺是零距離的),大槍透甲而入。當然,講的雖然是肩膀的力直接作用上去,這力還是從身上整體發生出來的,這樣就不需要再贅述了。大家自己可以多體會體會,開始的時候左右發力最容易體會,再體會下按,上挑,最後再體會正向前發力。空發體會熟練了之後,可以在沙袋和牆壁上體會。

用肩打人,用胯走路

還是需要慢慢做,一下一下做,重要是體會力量的傳導,自己感覺有沒有充分順暢地傳過去。練拳的人,是比繡花還要細心耐心的,練拳可不是像頭蠻牛一樣,不管不顧,亂打硬練,出一身躁汗就能練出功夫的。老祖宗傳的拳術如果是“強食靡角“那樣的蠻幹蠻練,早就可以扔進陰溝裡了。很多細微精深的地方,是我們帶著敬畏與沉靜,終生揣摩不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