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祕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1974年初春,位於驪山北麓的西楊村,一場初春農閒時節例常進行的打井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與往年打的小口井不同,今年要打一眼直徑三米的大號井。於是,大家拿出了當年大躍進時的勁頭兒。

“鐵钁頭、二斤半,一挖挖到水晶殿,龍王見了直打顫。就作揖,就許願,繳水,繳水,我照辦。”村民們唱著民歌,掄著鐵钁頭,一連大幹了三天,順利的挖開了耕層後,他們又挖到了一層堅硬的紅土。

村民們並不知道,這地層深處不可思議的紅土,竟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人之作,更不知道,他們一钁一钁地挖出了人類文明史的一個世界奇蹟。

經過了80多萬個日夜的等待,第一尊秦俑終於衝破厚重的積澱,破土而出,傲然重現兩千多年前的帝國軍人的英武風采。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 秦始皇陵兵馬俑近景

接著,在村民還當這只是個古廟中的“瓦盆爺”而不以為然時,又是一大堆的陶俑碎片,和一束束帶著綠色鏽斑的青銅箭鏃,連同3個弩機破土而出。

一連挖出多個陶俑,並同時發現了鋪地的青磚之後,村民們望著地上殘破的俑片,才終於感到了蹊蹺和詫異,可能事關重大。

於是,他們立即停止了工程,向縣文化館做廠彙報。

經過兩個多月的初步清理和修復,縣文化館的負責人認定,這可能是秦代的大型陶俑。

1975年7月,《陝西日報》和《人民日報》相繼將發現秦代陶俑的消息公之於世。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親筆批示:“建議請國家文物局與陝西省委商議,迅速採取措施,妥善保護好這一重點文物。”

一開始,考古學家們以為發現的是普通的秦代陶俑,隨著挖掘的進程深入,專家們發現,陶俑區似乎大得沒有邊際。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秦始皇陵兵馬俑

直到這時,考古專家才激動地意識到,自己眼前的是什麼級別的國寶。

橫空出世的帝國近衛軍團

現今,已發掘的兵馬俑佔地兩萬多平方米,相當於三十個足球場的大小。但是,相比於整個秦始皇陵的規模,兵馬俑只是一個很小的部分。

而且,兵馬俑還遠未發掘完畢,秦始皇陵更是紋絲未動。整個皇陵的面積、還有多少驚人的陪葬品,我們還不能瞭解。

儘管如此,已發現的八千多人傭和馬傭,依然能夠組成了一隻頗具規模的武裝部隊。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 秦始皇陵兵馬俑——戰車

這些兵馬俑是對秦始皇的近衛軍團1:1的精確複製,從盔甲到武器,甚至每一個士兵的容貌表情都各不相同。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 容貌各不相同的兵馬俑

除了形象逼真的人傭,整個兵馬俑的佈局更是按照秦帝國的軍隊陣容佈置。所以,史學家們可以按照兵馬俑的佈局,重現當年所向披靡的秦軍陣容:

  • 衝鋒的主力是戰車部隊,是戰車輔以步兵。這是因為戰車不夠靈活,側翼和後面的弱點容易受到攻擊,所以要配備步兵輔助作戰。
  • 軍陣的前鋒和兩翼是弓弩手。弓弩手負責在戰車主力交鋒的第一波遠程攻擊,以及對側翼的保護。
  • 軍陣的最後方是騎兵。因為戰國時期還沒發明馬鐙,所以騎兵的殺傷力有限,不能作為軍陣的主力,而是利用其靈活機動的優勢進行騷擾、偵查、警戒、通信任務。
  • 近戰的主力是重步兵。這些步兵永遠完善的裝備,持有短兵器,長兵器,相互掩護,交錯排列。

兩千多年前,秦始皇正是憑藉這一隻只裝備精良的強大軍隊,橫掃諸侯,統一了六國。

從“王”到“皇帝”

完成了統一的大業,秦王嬴政第一個行動就是要求群臣想出一個有別於王的稱號,好突出他作為唯一統治者的新地位。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 秦始皇

根據群臣的建議,嬴政採用了“皇”字,和他自己選擇的“帝”字結合。由此,一個代表世間最高權力的新名詞誕生了:“皇帝”。

通過郡縣制,秦始皇將帝國的每一塊土地,通過複雜的官僚系統掌握在自己手裡。從此,不在有諸侯分封土地,君王可以把自己的權力觸角伸向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 分封制和郡縣制的組織架構

很可惜,當時秦始皇並不知道地球是圓的,也不知道海洋深處還有其他的大洲。他只知道中原是天下最文明富庶的地方,帝國周邊的地區,不是太冷就是太熱、不是沙漠就是高山、或者是一望無際的大海。總之,沒有一處適合人類生活。

對於秦始皇來說,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已經征服了人類所有的文明世界。作為王來說,他已經完成開疆拓土的使命,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鞏固自己的勝利果實,享受獨裁者的無尚權力。

統一了中國後,為了避免龐大的帝國軍團沒有用武之地,於是,秦始皇將目光投向了帝國的邊境。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春秋戰國時期,今天的兩廣地區被稱為“越”的少數民族統治。和北方的匈奴不同,“越”沒有統一的領導,也沒有強大的騎兵,對中原文明根本就無法構成威脅。

但是,這些地區在秦始皇眼中,是理所應當納入帝國版圖的土地,不是說你弱小,不攻擊我,我就不打你了。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 秦朝疆域圖

秦始皇揮師南下,一舉打到今天廣東、廣西地區,並且在這些地區設立郡縣,移民。從此以後,今天的兩廣地區就都被納入中國版圖了。

“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

說道古代中國邊境問題,就繞不開北方的遊牧民族。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北方的匈奴趁著各國忙於抗秦,無力顧及,佔領了燕趙的大量土地。秦始皇派蒙恬將匈奴趕回草原深處,然後在邊境修築長城。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秦長城遺址

修長城的目的,一個是阻攔敵人,另一個就是作為便捷的軍事通道。

匈奴騎兵的優勢是機動性強,可以集中兵力對農耕帝國的防守薄弱點進行攻擊。崇山峻嶺上的長城可以抵消匈奴騎兵的機動性優勢,提高防守的機動性。

因為,匈奴打不下一個目標後,必須繞過山才能攻擊下一個目標,防守的士兵可以從長城上快速換防,這樣就降低了防守的人員成本。

郡縣制的意義

司馬遷在《史記》中常說“國除為郡”,嬴政並沒有將諸侯國的土地分封,而是將諸侯國除名,劃分成郡。

郡縣制,這今天看起來很正常的制度,在當時卻是千古未有的顛覆前人之舉。

一個叫淳于越的大臣就跳出來反對:“現在,誅滅六國已經很久了,但是皇帝並沒有將土地分封給子孫和有功之臣,將來出現晉國六卿篡位的事情,又有誰會拯救國家呢?”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 秦朝博士淳于越

於是,嬴政下令對淳于越的建議進行討論。結果,大臣們大多數都認為這個建議有道理。

這時候,丞相李斯站了出來,說:“師古(淳于越遵從古人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想法,郡縣制是順應今天的制度,分封制導致的諸侯混戰對天下無一利”。

李斯的話在嬴政心中佔了上風,嬴政將全國劃分為36個郡,由自己任命的官僚去管理。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 秦朝疆域圖

郡縣制的官僚系統讓大秦帝國的政治上形成統一,帝國擁有了空前的組織能力和效率。

秦始皇憑什麼能夠統一文化?

在秦國統一六國之前,諸侯國各自為政,各國的計量單位、文字寫法都不統一。這使得各國間貿易和文化上交流十分困難,這當然是統一的大國不能忍的。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 不同的度量衡

春秋戰國時期,文字和度量衡之所以難以統一,是因為分封制下的貴族們,在自己的封地上用自己的文字和度量衡有很多好處:因為跟君主的文字和度量衡有所區別,所以君主摸不清自己的底細,這就有助於鞏固自己的權力。

所以,在秦搞郡縣制之前,各地根本不可能組織起來貴族們去統一文字和度量衡。

因此,度量衡和文字的統一併不是官僚系統能夠建立的前提,而是官僚系統初步形成後的結果。而後,度量衡和文字的統一讓官僚系統更具有組織效率。

古代的道路都是土路,下雨後土路會被車壓出很深的車轍印跡,久而久之,經過風吹日曬就會形成兩道又深又硬的車轍。古代的馬車走在壓好的車轍裡,會很省力。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 | 車同軌

因為這個原因,一個地區的馬車匠都會把車軸造成一個長度。這就是“閉門造車”的典故,意思是知道車軸的長度,就算關起門來造車也沒問題。今天“閉門造車”卻是相反的意思,指關起門做事,不考慮現實。

“車同軌”後還要“書同文”。

統一文字的意義不止是“讀書寫字方便了”這麼簡單,它還對中國的長期統一作出了巨大貢獻。

文字的一致性造就了統一的文化,這解決了說著不同方言的地區文化上交流的障礙,避免了各種方言發展出不同的語言和文字。因為,語言的分裂必然會造成文化的分裂,文化一旦分裂,要想統一就太難了。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 戰國時各國文字寫法不同

歐洲林立的國家,很多國家的語言都源自日耳曼語,但是長期的分裂導致日耳曼語分裂出德語、英語等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語言又發展出文字和文化,日久天長就難以統一了。

這就是為什麼,在秦朝後的兩千多年裡,中國即便分裂成多個小國,最後也會形成統一。因為,絕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他們讀的書、寫的字都是一樣的,華夏九州應該是一個整體。

統一文字,就是為了統一知識分子的思想,進一步統一國家的意識形態。

知識分子是國家的精英,是社會輿論的製造者。萬一他們想不該想的事,說不該說的話,質疑皇帝獨裁的合法性,並且得到了天下人的認同,那統治者的權力大廈就會被動搖。

於是,秦始皇欽定了法家思想為正統意識形態。

這並不令人意外,秦靠法家崛起,權相李斯又是法家代表人物,更重要的是,法家的刑法治國思想,是皇帝的最簡單順手的獨裁工具。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 秦相李斯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法家思想主張“輕罪重罰”,就是一個字“狠”,用嚴刑峻法威懾老百姓,讓其行為合乎倫理規範。

其實,秦朝之後朝代的皇帝,在意識形態的統一上,跟秦始皇的區別就在於,他們為法家治國的思想傳了一層儒家“禮教治國”的外衣。所謂“儒表法裡”,就是一套組合拳。

秦始皇之所以被掛上法家暴君的名號,是因為漢朝以後,儒家成為正統。所以,後世儒生就要不遺餘力的攻擊法家,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 “焚書坑儒”

“焚書”是為了推行郡縣制,焚燬支持分封制的儒家書籍。“坑儒”殺的四百多人多是一些坑蒙拐騙的“方士”,以及與秦朝作對的典型。天下儒生千千萬萬,秦始皇這一次“坑儒”並不能斷了儒家的血脈。

不成熟的帝國和始皇帝

一個人如果太順了,難免會剛愎自用。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后,秦始皇過於自信,結果步子就邁大了。

秦始皇北伐匈奴、修長城,南征百越,將大量的囚徒和百姓遷到帝國邊境。另外,為了提高運輸效率,還開鑿運河和修路,每一項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 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秦始皇每攻下一國就在咸陽仿造該國宮殿。秦始皇的宮殿,不僅在質量上空前絕後,在數量上,後世帝王也難以望其項背。

據統計,僅僅咸陽附近,秦始皇就修了二百七十座宮殿。這還不能令秦始皇滿意,他又傾全國之力修了規模和奢華程度都是史無前例的阿房宮和秦始皇陵,作為他身前和身後的棲息之所。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雄偉的阿房宮

為了尋得長生不死的仙藥,秦始皇重金組織方士,出海尋仙。自己又先後五次全國巡遊,所到之處都要修馬路,建行宮。

在古代,這些事兒耗費的民力可不是一星半點兒。嬴政在位時期,每年服勞役的人都在二百萬人以上,有數年徵發的勞役超過三百萬。

根據史學家范文瀾先生估算統計,秦國統一後全國人口有2000萬,去除一半兒的女性,在去除老幼病殘和士兵,基本上全國所有的壯年男子都被秦始皇拉去當苦力了。

老幼病殘也未必能夠倖免,這麼多工程,負責監督工程的官僚們也要吃喝拉撒,所以,養活他們的重任都落在了剩下的老幼病殘身上。

因此,秦朝的人頭稅、田賦約是戰國時期六國的二十倍,天下富戶盡亡。

經過秦始皇無盡的壓榨,老百姓們被逼入了絕境。“等死,死國可乎?”——等死,還不如造反呢!在大澤鄉,走在戍邊路上的陳勝和吳廣揭竿而起,舉起了反秦的大旗。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 陳勝吳廣起義

當全國的百姓都被逼到絕境的時候,大澤鄉起義,在全國範圍內颳起了一陣反秦之火,反秦大旗所到之處,都是響應的聲音。

決定戰爭勝負的最關鍵因素,是綜合國力。當秦始皇將國力消耗殆盡的時候,不斷增長的叛軍實力一旦超過了帝國日漸衰落的國力,帝國滅亡就成為必然了。

就這樣,大秦帝國在兩年內就滅亡了。

秦國之所以能夠橫掃六國,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商鞅、李斯等人以法家思想實行的改革政策。擁有了先進的政策之後,秦國的國力逐漸超越其他六國,才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秦朝建立的郡縣制官僚系統,讓秦始皇擁有了空前的權力,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我們讀歷史都知道,中國大部分的朝代,皇帝的權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有相當一部分掌握在官僚系統中。之所以這麼分配權力,保證了政權的穩定性。

皇帝是人,有可能是個賢君,也有可能是笨蛋。而官僚系統是由多人組成的,按照法律和制度的慣性運轉,相對更加穩定。用官僚系統制衡皇權,能夠保證國家不會出現大亂子。

明朝萬曆皇帝多年不上朝,國家也能正常運轉,就是得益於這套官僚系統。這都是史學家在歷史中,不斷總結前朝得失,反覆嘗試來的。

但是,秦始皇作為第一個皇帝,沒有前車之鑑可供參考,他的官僚系統也是剛剛建立,還遠不成熟。秦始皇也就想不到,為了國家的穩定要節制自己手中的權力,自己怎麼痛快怎麼來。郡縣制的官僚系統也並不完善,在舊六國地區受到排斥,只能通過嚴刑峻法來鎮壓。

兵馬俑掩蓋不了的秘密:“不成熟”的帝國與“幼稚”的始皇帝

圖| 秦始皇被後世樹立為“暴政”的典範

就這樣,大秦帝國的一套“不成熟”的官僚系統和一個“不成熟”的始皇帝,一起用權力將勝利的果實揮霍過度。最終,帝國大廈被權力反噬,最終分崩離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