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帝王一個人就可以影響書法史的發展?

書法的傳承與發展與歷代帝王的推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對於這一點,今天就給大家深入分析一番。

為何帝王一個人就可以影響書法史的發展?

帝王對書法發展的巨大影響

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詳細敘述帝王對書法的影響。

1、在距今約3000多年前的商朝,書寫成為一種普遍的行為,其中甲骨文和青銅銘文是其中的代表。而這些行為多為官方巫術占卜及祭拜神靈的活動,會書寫的人都是官方專職人員,是他們在使用並傳承書法。

為何帝王一個人就可以影響書法史的發展?

石鼓文

2、商周時期輝煌的青銅銘文基本不可能在民間產生,沒有官方的強大行政力量,人民基本不會去製作那些需要耗費巨大人力物力且沒有實際意義的青銅器上的。帝王和官方力量推動青銅銘文的發展。

3、在東漢,帝王對書法的推動作用很明顯,張懷灌在《書斷》中記載:

漢元帝時史游作《急救章》,……,後漢北海敬王劉穆善草書,光武器之,明帝為太子,尤見親倖,甚愛其法。及穆臨病,明帝令為草書尺牘十餘首,此其創開草書之先也。至建初中,杜度善草,見稱於章帝,上貴其跡,詔使草書上事。魏文帝亦令劉廣通草書上事。蓋因章奏,後世謂之章草。

其中張懷灌指出,漢元帝、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魏文帝都推崇並提拔那些善草書(今稱章草)者,《急救章》是古代章草的範本,對東漢的書法教育有著很大影響,是當時兒童的學書識字範本,這都是在元帝時期創作並推廣的。

為何帝王一個人就可以影響書法史的發展?

4、在南北朝時期,梁朝梁武帝對王羲之書聖的地位建立有著巨大的影響。梁武帝是第一位大力推崇王羲之書法的人,他命人編寫《千字文》,並以王羲之字跡編撰成冊,隨後,王羲之又在唐太宗的推動下,名聲大振。

由此可見,在書法傳承、書法教育、書法普及、書法風格等方面帝王對書法都有巨大的影響力。

為何帝王個人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

在分析帝王為何對書法能產生如此影響力時,我們需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書法本身的優勢屬性,二是帝王個人權力地位的作用。

一、書法本身的優勢屬性

1、治理國家的需要

從商代開始,帝王本身就需要以文字作為文化載體,來統一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制定一些政策,管理不同的地區,用教育來提高國民的文化水平,教化民眾,並且通過宗教文化來說服倡導某種思想,商、周帝王通過宗教巫術神學統一思想,秦以後通過儒家統一思想,這些都有利於帝王管理國家、鞏固權力,文字便成為最重要的載體,因此書法必然成為帝王最重要的統治工具。

2、藝術審美的需要

書法發展至漢代後,審美便成為自覺行為,一手漂亮的書法是可以讓人賞析悅目的,其後的帝王中,善書者不少,漢章帝、梁武帝、李世民、宋徽宗、康熙等都是好手,書法這一門藝術已經成為他們的政務之外最重要娛樂方式。最典型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的業餘時間大多花在書法上,比如張彥遠《法書要錄》記載:

至十八年二月十七日,召三品以上,賜宴於玄武門,太宗橾筆作飛白書,眾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競取。 散騎常侍劉泊登 御床引手,然後得之。其不得者,鹹稱泊登御床,罪當 死,請以付法。太宗笑曰:“昔聞婕好辭輦,今見常侍登床”。

這裡就記載了李世民作書與群臣嬉鬧娛樂之事。

書法正因為有了這兩點優勢屬性,才讓歷代帝王有巨大動力去推動書法的發展。

為何帝王一個人就可以影響書法史的發展?

二、帝王個人的權力地位

中國古代封建專制是以帝王為核心的專制制度,權力和地位都是至高無上的,他們的任何決定都會影響國家的運轉情況。

1、集中力量辦大事

無論是商周時期以舉國之力開展的青銅製造,還是秦始皇命編撰規範隸書等都是以官僚集團作為強大的後盾,以方便執行的浩大工程,這有點像我們現在認同的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一樣,帝王可以充分發揮其權利來搞大事,像《急就章》、《千字文》、《萬歲通天帖》、《淳化閣帖》、《蘭亭序》雙鉤填墨本(下真跡一等的模本,最耗時的摹拓方法)都是以皇帝的旨意集中力量辦大事,將真跡摹刻多個版本以供世人臨摹學習,如宋代《淳化閣帖》普及了書法教育,引導了帖學的學書潮流,這些都對中華文明的傳承以及書法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為何帝王一個人就可以影響書法史的發展?

淳化閣帖

2、為書家提供待遇優厚的權利地位

社會上的一些書法人才因為帝王的重視而受到重用,善書者可以得到相應的權利和地位,進入待遇優厚的官僚集團,比如那些專門從事寫字抄書、書法教育的職業,這是人們學習書法的巨大誘惑,並且優厚的待遇讓士大夫門有更多的業餘時間進行書法創作。

為什古代普通老百姓很難產生書法大家?就是因為他們沒能進入官僚集團,沒有多餘的業餘時間,沒有機會接觸高端書法人群。隨著時間的推移,書法人群必然在以帝王為核心的官僚體制下越來越龐大。

3、匯聚高端書法圈

書法的發展與進步、個人書法的成長都離不開交流與切磋,閉門造車是不行的。

帝王身邊往往能集齊社會上眾多書法高手,讓所有高端的善書人群匯聚在一起,交流切磋,相互促進,唐代書法的輝煌就跟帝王李世民的推動有這個很大的關係,初唐四傑中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都是李世民麾下書法大家,而且他們都有師承關係,歐陽詢和虞世南都是褚遂良的老師,這樣的交流就產生的風格的多樣性,造就了唐朝書法的百花齊放。

為何帝王一個人就可以影響書法史的發展?

4、影響時代書風

毫不誇張的說,帝王以其自身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口味能影響時代書風。譬如,王羲之書聖的地位就與梁武帝、李世民的大力推崇有很大關係;在宋代,皇帝推崇的淳化閣帖影響了時代潮流,使帖學蔚然成風;又如清朝康熙時期,據記載:

聖祖嘗召(沈荃)入內殿賜坐,論古今書法。······上(康熙)或自作大書,命題其後。嘗於御前臨米海嶽帖,上見其筆禿,取鳳管一,親吮毫以授公。······。

上自元公巨卿碑版之文,下至遐陬荒徼琳宮梵宇,爭得公書以為榮。以是公名動天下,與趙承旨、董文敏相埒

(註釋:遐陬,邊遠一隅;荒徼,荒遠的邊域;琳宮,道觀殿堂;梵宇,佛寺。)

康熙個人非常喜歡董其昌書法,沈荃因善董其昌書法而被重要,群臣上下,上至王宮大臣,下至黎民百姓,董書盛行。

為何帝王一個人就可以影響書法史的發展?

由此看出,帝王可以通過其手中的權利地位,集中力量辦大事,為書家提供優厚的待遇,匯聚高端人才,影響時代的書法風格。不算大師的帝王就可以憑藉一己之力,影響書法的發展

結語

帝王,這一特殊身份,使得其在書法史上有著特殊的作用,書法自誕生起就與帝王及其附屬官僚集團有著緊密的聯繫,一方面,帝王需要書法來滿足國家及其個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帝王的個人決策都能在書法教育、書法普及、書法風格、書法創新等方面對書法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