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屬於泉州的民謠,許多人在等它“火”起來

有一首屬於泉州的民謠,許多人在等它“火”起來

六七年前,左近在花巷租了個房子。他在這裡看季節更替,看早晨的街道擠滿了陽光裡上學的孩子。

住在這條巷子裡的他寫下了一首歌,一首屬於泉州的民謠。

往後有些穿梭在泉州的人,會時不時看到這個理工科男拿著一把吉他,在小型音樂會上淺唱著這首歌,關於花巷的歌。

《花巷的春天》

花巷像個孩子 在我醒來時候啼哭不止

早晨的街道擠滿了陽光裡 上學的孩子

我和我愛的人 就住在這條巷子的裡面

不大的房間 在月亮下面 鄰居的嘮叨聲伴我入眠

嗚……花巷的春天 是你看我的眼睛

總是在人們都沉睡後 你還在路燈下等著我

嗚……花巷的春天 是一段沉默的影片

上演著來去匆匆的人們 忙碌著日出到黃昏

花巷已上了年紀 疲憊的牆上寫滿了皺紋

春雨過後的青石板路 倒映著你安詳的容顏

而門外的那棵大樹 是不是和我一樣孤獨

站在人來人去 擁擠的時光裡 任憑歲月雕刻著她的身體

嗚……花巷的春天 是你看我的眼睛

總是在人們都沉睡後 你還在路燈下等著我

嗚……花巷的春天 是一段沉默的影片

上演著來去匆匆的人們 忙碌著日出到黃昏

是誰還等著未歸的人

每年的音樂會上,他就靠在牆邊彈著吉他,朋友或素不相識前來的觀眾安靜地聽著一曲曲訴說,聽著這個城市裡相似的生活片段。

有人說,因為有這樣的人存在,讓自己覺得不再孤獨。也有人說,這樣的演出讓自己喝掉了桌上好幾瓶酒。

更是有個網友喜歡這首歌,好幾年前便在網上前排佔座留言。

他說:“火了記得告訴我。”

有一首属于泉州的民谣,许多人在等它“火”起来

烏雲

參加泉州本土原創音樂大賽“聽鯉的聲音”後,左近出現在第一場海選現場。

在小西埕來來往往的人群中,他抱著吉他唱了《花巷的春天》,最終直接晉級到決賽。

有一首属于泉州的民谣,许多人在等它“火”起来

臺下的觀眾有的第一次聽到這首歌,互相說著喜歡。電視臺將他錄成片段,也在網上播放著。有些對泉州音樂圈稍有了解的人也談論著他,和背後的那首歌曲。

每唱一次,相遇在古城裡的人心便被撩撥一次。

在泉州音樂圈,認識左近的人其實不在少數。2000年後,他曾經在大學裡就與同村的朋友組了一支“新窮人樂隊”,成員們混跡在校園與酒吧,那時他們二十來歲,玩搖滾的、熱烈的。

音樂逐漸擴充了他的圈子。後來他認識了光頭、鴨子,三個同樣熱愛音樂的人,結識於正當年少。

二十幾年來,他們各自做自己的音樂,寫自己的歌。

有一首属于泉州的民谣,许多人在等它“火”起来

對他們三個人而言,音樂風格或許不盡相同,相同的卻是大家都“把泉州寫進去,把理解和困惑寫進去,把悲傷和喜悅寫進去,把不安和坦然也寫了進去。”

最終在一個傍晚,四十不惑的三個人有了想擁有一張CD的念頭。在過往的原創中,每人選了三首作品,最終集在一張CD裡,做出來。

彷彿年輕的理想出版了,《烏雲》誕生。

左近說起他們的組合名字與專輯名字,都取得有如現狀,在泉州做音樂的他們,猶如“烏雲”嘛,尚待守得雲開見月明。

有一首属于泉州的民谣,许多人在等它“火”起来

彈琴 寫詩 換酒錢

做原創音樂是很難養活自己的。它需要一個良性的循環:音樂人專注在創作上,推出新的作品;作品推出後需要專業的推廣渠道,最終將成本回收。

在泉州,推廣是原創音樂的困境。即使是到福建各大酒吧巡演,砍掉食宿費用,所剩收入寥寥無幾。

年輕時大家都有想過出去闖。左近說起過去,總有一個階段是奮不顧身的,“會特別想以此為生”。

有一首属于泉州的民谣,许多人在等它“火”起来

後來呢,也不算失望,只不過大家都身體力行地試過,發現現實就是這樣:它還是無法營生。於是寫歌成了一個動作,一個出口,一種表達方式,根植在熱愛音樂的身體裡。

關於生活,想說的都被左近寫進了歌裡。在日常工作結束之餘,他扎進自己的簡易工作室。五樓的書桌對著窗臺,左邊是書櫃裡堆滿的書籍,身後摞了幾把吉他。

他在這裡記錄生活的感觸,寫最接近自己想說的話。不再是年輕時的“為賦新詞強說愁”。

他自己寫《花巷的春天》、寫《愛人》、寫《霍亂時期的愛情》。也與光頭、鴨子合唱《小理想》,唱“等我老了,要住在海邊,養一條大狗,租一條小船”。

每年擇一處地點,三個人便舉辦一場小型音樂會,彈琴寫詩換酒錢。他說,像個彙報演出似的。

每人唱上五首歌,夾雜著兩三首新歌,固定的彙報演出倒也成了他們走下去的動力。

有一首属于泉州的民谣,许多人在等它“火”起来

青春無悔

談到久遠的事情,左近愛說,“年輕的事情有點忘掉啦”。他更珍惜當下的生活,即使對於音樂,生活也是更重要的,“創作來源於生活”。

他說寫歌沒什麼好停下的。他也認為,即使專職做音樂,未必做得比現在好。

大學畢業、當老師、遠赴新疆與杭州讀研、回泉州工作,所有的路都是自己走的。“沒有那麼多為什麼”,選擇了便一頭扎進去。

唯有音樂,他用了很平淡的形容,“音樂是平常生活中帶來的東西”,卻一直在做下去。

有一首属于泉州的民谣,许多人在等它“火”起来

或許是從大學的那場迎新晚會上,他看到有人在臺上彈吉他,後來自己也組了樂隊;也或許是聽到竇唯的歌、聽到老狼、高曉松、許巍的歌,聽到《黑夢》、《青春無悔》,“還有這樣的歌?”音樂在他生命裡算啟蒙了。

後來,玩音樂的、寫詩的、畫畫的,一群泉州的文藝青年經常聚攏在狀元街的“在路上”酒吧。

他們在那裡邊玩邊唱,也在那裡欣賞過還未火起來的“痛仰”、“聲音玩具”、周雲蓬,他們的原創音樂。

時間會沉澱出經典,最終好的歌曲留到了現在。仍然被他們在焦慮、奔忙的生活之外想起。

以及那顆做音樂的心,從未敗在腳下的日子裡。它們即使最終沒有熬成轟轟烈烈的理想,也成了人生中不得不做的事。

“聽鯉的聲音”,讓這座古城的原創音樂有機會在人聲鼎沸處流淌出來。

左近的氣質與他寫的歌其實很像,淡淡的,他說,若是可以,在這座生活的城市裡不斷地做音樂,便是他所向往的生活了。

END

這是由鯉城區人民政府、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報社主辦,中共鯉城區委宣傳部、共青團鯉城區委員會承辦,泉州市萬科企業有限公司聯合承辦,中共鯉城區委人才辦、鯉城區文旅局、鯉城區文旅集團、鯉城區文聯、泉州市音樂家協會、鯉城區青年商會協辦的“聽鯉的聲音——本土原創音樂大賽”。

第二場海選將於明天(週五)舉行

時間:10月18日19:30

地點:開元盛世廣場一樓中庭

萬科作為房地產行業的先行者到國內領先的“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自2006年進入閩南地區,以人民的美好生活為己任,同音樂人們一起為唱響美好生活喝彩。

有一首属于泉州的民谣,许多人在等它“火”起来

泉州古城,我們在找“九連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