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豬價再次開啟上漲模式 ,這次能漲多少?

經過9月的盤整態勢,進入10月份東北豬價大幅走高,呈現“階梯式”上漲。截止22日,東北經歷了兩次暴漲,分別出現在上旬和中下旬(16日-22日),而在上週短暫回調後,週末東北再次迎來了上漲,那麼這次漲幅能否超過前兩次?詳情如下:

東北豬價再次開啟上漲模式 ,這次能漲多少?

豬易數據監測顯示,10月10日東北生豬均價由1日的25.87元/公斤,漲至32.65元/公斤累計上漲6.78元/公斤,漲幅達26.2%;之後緩慢上漲一週;直至16日再次大幅走高,漲至22日的39.93元/公斤,累計漲幅在18.08元/公斤。隨後呈現下調走勢,10月25日跌至38.25元/公斤,跌幅為4.2%。但是週末再次出現上漲態勢,並且漲幅可觀。大部分地區在1.0元/公斤左右。截止10月27東北生豬均價39.33元/公斤,環比上漲52.14%,同比上漲307.56%。

從上圖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同期價格巨大的差距。

上漲的主要原因是豬源緊缺。

一方面是去年疫情較嚴重,導致目前生豬存欄出現斷檔期。同時,據東北養殖企業反映,東北散戶復養情況相對其他地區較樂觀,但是難以補充前期的缺口,而中大型養殖場復養較謹慎,多通過新建養殖場來擴大養殖規模,產能釋放仍需時日。另一方面是“商轉母”現象較普遍,商品代母豬的回交導致商品代生豬的出欄量短時下滑。再一方面是高價行情,使得養殖戶養大豬現象普遍,大部分出欄體重已漲至150公斤以上,部分規模場亦調高出欄體重至130公斤以上。

原料成本高漲直接拉漲肉價。而高價格對消費形成抑制作用,特別是經濟消費水平相對較低的東北地區,屠宰企業下游產品走貨速度緩慢。成本高企屠宰企業毛利多為負,屠宰量一降再降,開工率下滑明顯。

東北豬價再次開啟上漲模式 ,這次能漲多少?

從上圖可以看到,進入10月大部分東北屠企屠宰量呈現下滑走勢,並且有部分企業出現停工現象。豬易數據監測,截止10月27日瀋陽某屠企屠宰量環比下跌70%,同比下跌90%;哈爾濱某屠企環比下跌78.4%,同比下跌77.8%;長春某屠企環比下跌20.8%,同比下跌52.5%。

同時,由於遠距離運輸白條風險較大,導致西南、華南等高價區白條肉難以送往。多數發往北京、西北等周邊省份。部分企業有發蘇浙皖滬。但是東北白條與北方其他地區價差不是很大,外調競爭較激烈,走貨不暢,部分滯銷鮮品被迫入庫。整體來說,東北屠企的凍品庫存相對較高。

據部分屠企反映,目前收購仍然較困難,加之雖有補欄復產但由於生豬養殖週期較長,非瘟疫情風險仍大,存欄恢復尚需較長時間。因此生豬供應緊張狀況難有緩解。而需求端雖有縮減,但是縮減比例小於生豬供應縮減比例,價格或繼續上漲。但速度或減慢,預計此次均價或漲至22.0-22.2元/斤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