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典型 学先进 扬正气

威海文登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涌现出很多传奇式的战斗英雄,于得水就是其中之一。在革命生涯中,他出生入死,英勇善战,7次负重伤,13次受上级嘉奖。于得水的许多故事在胶东大地上广为流传,至今还令人津津乐道。

树典型 学先进 扬正气 | 传奇英雄——于得水

于得水原名于作海,1906年5月22日出生在葛家镇洛格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5岁时,他的父亲因为交不上租息,被县衙收监关押,祖父母、长兄及弟弟先后挨饿受冻而死。18岁那年,于得水开始拜师学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这让他在以后的军旅生涯中如虎添翼。

1933年春,于得水加入中国共产党,拉起十多人的武装,秘密活动于文登、牟平、海阳一带,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建立党的秘密联络站,并夺取地主和反动军警的武器。1934年3月,于得水任中共文登县委武装小组负责人,负责保卫县委、除奸、筹集党的活动经费。

树典型 学先进 扬正气 | 传奇英雄——于得水

树典型 学先进 扬正气 | 传奇英雄——于得水

原空军政治部副主任、高登之烈士之子高厚福告诉记者,于得水前辈曾负伤七八次,好多次都在他们家里养伤,他的爷爷和于得水前辈关系非常好。

1935年6月,于得水参加了“一一·四”暴动,任东路第三大队大队长,率领队伍两天一夜行程150公里,奇袭人和、黄山、高村、宋村等国民党镇公所、盐务局,缴获长短枪80多枝,大刀50多把,土枪30多枝,子弹2000多发。

“一一·四”暴动失败后,在艰苦的环境中,于得水率领仅存的30多人在昆嵛山区继续开展游击战,并在地势险峻的“老蜂窝”举办训练班,提高指战员的政治、军事素质。他带领游击队袭击国民党界石联庄会,奇袭垒于盐所......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孙亮平烈士之子孙利人说,老前辈们在那样劣势的情况下能够坚持同日本帝国主义作斗争,这种精神一定要继承下来。

1937年12月24日清晨,于得水率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员参加了天福山起义,在新成立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担任第一大队大队长,并成为攻打牟平县城的主力。

天福山起义后,于得水先后担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五支队六十三团团长、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十五团团长和东海指挥部副指挥、胶东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战斗足迹遍布胶东的山山水水。

建国后,于得水先后任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军区建筑委员会主任、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安徽省第三届政协常委等职。“文革”期间遭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迫害,1967年含冤去世,1979年2月19日获得平反昭雪。

树典型 学先进 扬正气 | 传奇英雄——于得水

树典型 学先进 扬正气 | 传奇英雄——于得水

作为胶东大地家喻户晓的传奇英雄,于得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出生入死,屡建奇功,为建立和发展胶东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著名作家冯德英的小说《苦菜花》和《山菊花》中于得海、于震海的原型都是于得水。著名艺术大师赖少其先生曾专门为于得水题写了诗句——从此骑鲸去,虽死亦鬼雄。

尽管血雨腥风的岁月已经远去,但是家乡人民以拥有于得水这样的英雄而自豪,他的故事将永远被历史铭记。新时期的文登儿女必将踏着英雄的足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