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排雷”,“解禁雷”可當試金石

紅週刊 張俊鳴

本週有多隻次新股因為巨量限售股解禁或即將解禁,對股價形成較大的壓力,甚至出現連續“一”字跌停的走勢。雖然有公司在股價大跌之後發佈公告,稱23家限售股解禁股東“短期內不減持”,佔限售股解禁數七成以上,但限售股解禁對部分公司的股價造成重大沖擊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對投資者來說,躲避“解禁雷”迫在眉睫,如果不小心踩上,年內的收益可能全部歸零,甚至出現虧損。

“解禁雷”相對好判斷

相比突發消息的“消息雷”、財報預減預虧的“財報雷”,“解禁雷”其實相對好判斷,因為限售股解禁的時間、數量都是公開透明的信息,在許多財經網站、行情軟件上也都有披露,投資者從相關渠道獲得消息,針對手中持股和計劃買入的股票進行“排雷”,並不是太困難的事情。

事實上,許多限售股解禁比例較高的股票,在正式解禁前股價經常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甚至形成明顯的頭部,比同期大盤調整的幅度要大,顯示有部分細心“排雷”的投資者在撤退。如果投資者能將解禁時間結合技術面來觀察,“排雷”的勝算無疑會大很多。

當然,限售股解禁只是為套現創造了可能,套現行為是否會出現是另一回事。如果限售股解禁但沒有股東套現的行為,自然不會對股價形成打壓。特別是許多大型央企,大股東拋售手中持股需要有嚴格的審批流程,套現願望並不強烈,限售股解禁更多隻是“視覺衝擊”而不會構成實質性的拋壓。

此外,如果解禁之前股價已經出現明顯下跌“擠泡沫”,估值處於比較低的水平,限售股解禁之後套現的慾望也會明顯減弱,甚至不排除尋求“市值管理”,階段性做高股價以利於更高價格套現的可能。

即使限售股解禁的套現行為真的出現了,也未必會對股價造成向下牽引。如果市場上有足夠的承接盤來頂住套現拋壓,甚至不排除會出現“利空出盡是利好”的逆轉走勢。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前面所說的股價超跌、價值低估直接降低套現慾望之外,也和市場整體的流動性密切相關。最直接的觀察指標,就是市場的整體成交量。如果市場整體在上升週期,成交持續放大,增量資金不斷進場,那麼限售股解禁的壓力也會被系統性的上漲消化大半,甚至成為一些資金“批發式建倉”的快捷方式。


五招“排雷”,“解禁雷”可當試金石


五方面入手排除“解禁雷”

因此,投資者雖然要積極排除“解禁雷”,但也不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而應當結合限售股解禁的公司本身和市場的整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筆者建議可從五方面入手:

1.限售股解禁佔流通股的比例。一般來說,佔比越高對股價的衝擊越大,流通股增加之後理論上需要更多資金來承接,才能維持原先的股價;

2.解禁股股東的構成。如果解禁股分散在多個持有者手上,則套現的可能性越大,特別是近年上市的新股中包含創投機構,其資金性質和運作模式決定了套現概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3.解禁前一年股價的走勢。如果在解禁前一年,相關個股的股價出現一波明顯的上漲,漲幅遠超同期大盤和行業內其他個股,那麼套現壓力就越大。即使限售股解禁沒有馬上套現,原先參與炒作的場內資金也很容易因為“高處不勝寒”而提前出逃、兌現盈利;

4.解禁時的相對估值。估值的高低,可以和行業內平均水平,尤其是已經全流通很久的公司進行對比,如果顯著高出這兩者的數值,則需要高度警惕;

5.解禁前後市場的整體情況。如果股指整體處於下降通道,或者成交持續低迷,那麼市場的承接力量就會比較薄弱,解禁時出現調整的概率也就比較大。

此外,第一次解禁的“新手”,股價承受的壓力也會比已經多次解禁的“老司機”要大。其中的原因在於A股存在明顯的“炒新”現象,剛上市的新股被大幅炒高,股價很容易出現一定程度的泡沫,在上市1年之後限售股第一次解禁,衝擊力也會比較大。而隨著流通股比例的增加,股價逐漸迴歸行業正常水平,對解禁股的承受能力也會隨之增強。

比如,2016年上市的第一創業,在2017年5月上市週年首次面臨限售股解禁衝擊時,股價就出現了大跌,甚至有連續3個“一”字跌停;而在今年5月份第二次限售股解禁時,對股價的衝擊就小了許多,基本和大盤及證券板塊的漲跌同步(見附圖)。因此,對於新股上市週年的第一次限售股解禁,投資者需要重點“排雷”,密切關注這一時段股價大幅波動的風險。

五招“排雷”,“解禁雷”可當試金石

除了“排雷”之外,限售股的解禁上市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充當股價的試金石。特別是在股指下跌或橫盤整理的階段,能頂住大比例限售股解禁衝擊的公司,可能存在價值低估的情形,或者相關利益方有意維護、做高股價,等待日後價格更合適的時候再套現的可能。今年5-9月大盤箱體整理過程中,限售股解禁比例佔原流通股50%以上,市盈率小於25倍且股價在低位走穩向上的公司,是筆者重點觀察的對象,如振華股份、三角輪胎、地素時尚、四方科技、世名科技、華寶股份等。微信添加小韭菜好友, ID:hzkxmt 獲取更多行業研究研報及市場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