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出来混不能太在意面子,厚脸皮才是人生一帆风顺的通行证

“面子”这一词汇的由来现在已经很难考证清楚,但中国人好面子这一事实却是源远流长,由来已久。可以说,最好面子,又最为面子所累,是中国人追求面子的基本状况。

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集体主义”一直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它从根本上确立了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和立足,必须依靠他人来认定。而“面子”最能体现这种精神,因而成为了中国人各种社会关系的核心内容。

鬼谷子:出来混不能太在意面子,厚脸皮才是人生一帆风顺的通行证

对于古人而言,面子实在太重要了。而在21世纪的今天,竞争愈来愈激烈,过于注重面子却很难成大器,不妨脸皮厚一些。

长期以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面厚一直是一个贬义性词汇。大概除了恋爱中女性的娇嗔(曰:“你的脸皮可真厚”)外,它总是用于责备、斥责、嘲讽甚至是对骂的场合。中国人总是忌讳谈到这个词,忌讳在别人和自己身上运用这个词,也总是标榜自己对这一个词的厌恶以示区别,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深入地探讨和领会“面厚”与“不要脸”的真正内涵和根本区别。

鬼谷子:出来混不能太在意面子,厚脸皮才是人生一帆风顺的通行证

因此,要想正确评价一个人,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夸大也不宜缩小。决不能把“面厚”与“不要脸”混同起来。

在我们正确理解了“面厚”与“不要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之后,就应当摆脱先前的困惑与烦恼,树立脸皮应该厚一点儿的观念,决心做一个心理素质过硬的脸皮健康的人。

面厚是人勇敢自信的表现,是心胸开阔,心理健康的体现,是智慧蓄谋的标志,更是人生一帆风顺的通行证。

鬼谷子:出来混不能太在意面子,厚脸皮才是人生一帆风顺的通行证

如果一个人长着一副厚脸皮,他就能够自我肯定、自我平衡,而不必去依赖“面子”来支撑人生的骨架。通过许多案例的分析,我们认为,面厚至少包含了以下的价值,这些价值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和事业的成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面厚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现代心理学已证明了这一点。脸皮的产生是源于外界的压力和刺激。这些压力和刺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需的。如果缺乏这些压力和刺激,那么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就会受到影响,出现智力迟钝和人格偏离。但是,如果这些刺激或压力过于频繁、强烈,而一个人又不能在心理上做出适当的反应,就会破坏人的心理和生理平衡,危及健康,危害人的社会交往。

鬼谷子:出来混不能太在意面子,厚脸皮才是人生一帆风顺的通行证

(2)面厚是勇敢坚强的表现

面厚者,一般心理承受力都比较强,对别人的批评和指责都能勇敢面对,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也会表现的非常冷静,他们何以能够如此?

原因就在于他们依靠自我肯定来实现心理平衡,外界的评论与打击只能对他们造成冲击,但却不能动摇其自认为正确的价值。所以,当他们丢面子时,总表现出某种出奇的忍耐精神,决不会张皇失措,更不会痛哭流涕或一触即跳。

鬼谷子:出来混不能太在意面子,厚脸皮才是人生一帆风顺的通行证

(3)面厚是心胸开阔的表现

面厚者,自我平衡能力强,所以便能经受得住各种各样的外部刺激,对之作出合理的解释,保证稳定平和的心绪。他们总是不拘泥于“面子”上的一得一失,而是从大处着眼来理解事物发生和发展的本质与规律。

因此,在对待挫折与失败上,表现出一种看得开、望得远、想得通、丢得下、耐得住的思想境界。而这种包容性正是心胸开阔的表现。凡心胸开阔者,胜则不骄败则不馁,及至荣辱不兴之境,则必能有所作为。

鬼谷子:出来混不能太在意面子,厚脸皮才是人生一帆风顺的通行证

(4)面厚是充满自信的表现

面厚者总是高度评价自己,对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有着充分的肯定与认识,这样,别人的议论或评说便只能成为他认识自我的一种参考,而绝对无法替代其自己的判断。因此,他们对于别人的冷遇、攻击或辱骂总能保持一种冷静的审视,自信像一道厚厚的墙可以防止其心灵由此而受到伤害。

所以,面厚者甚至可以在“没有面子”的环境下长期生活,从容不迫。因为他们的心灵是高度自治的,他们不需要依靠从外界获取的能量来保证自我心理上的正常运转,他们只靠自信。

鬼谷子:出来混不能太在意面子,厚脸皮才是人生一帆风顺的通行证

(5)面厚还是有智谋的表现

面薄者,以“面子”之大小有无来衡量事物,其标准是纯伦理型的;而面厚者,以结果之成败得失来衡量事物,其标准是务实型的。

大凡有智谋者,面必厚,因为他自知玄机,对事情发展的良好结局充满自信,所以他们可以忍受一切,包括“最没面子”的情形。而面厚者,也往往是良谋在胸或“满肚子的鬼点子”,自有一套自认为佳的生存哲学和处世法则。

鬼谷子:出来混不能太在意面子,厚脸皮才是人生一帆风顺的通行证

在《三国演义》中,曾有一出“孔明骂死王朗”的好戏,这其实就是一场心理战,考察的是一个人的脸皮功夫。

那是在公元227年,孔明兵出祁山,曹真率兵迎战,二军对垒于祁山之前。在决战前,双方先来了个“骂阵”。先是王朗策马阵前,向孔明劝降,他说:“你通达天命,亦识时务,为何要毫无理由地挑起战争?要知道,天命有变,帝位更新,归于有德之士,这是大自然颠扑不破的道理……”接着便大赞曹操一番,指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还是快快归顺大魏吧。王朗也是能言善辩之士,他以理劝诱,使蜀军兵将不觉动容。

鬼谷子:出来混不能太在意面子,厚脸皮才是人生一帆风顺的通行证

参谋马谡认为,王朗不过是效法从前季布大骂汉高祖,试图以气势破敌。王朗讲罢,孔明却哈哈大笑,朗声斥道:“你原是汉朝元老,我还以为有什么高见值得洗耳聆听,没想到,说出来的却全是混账话……此次,我奉君命出兵,旨在讨伐逆贼,大义分明,日月可鉴。

你胆敢站在阵前,厚颜无耻地大说天命如何,简直是荒谬透顶。你这个皓首匹夫,白须叛贼,想必即将奔赴冥府。到时候,你有何面目,见汉朝二十四帝?!你且快快滚到一边,派出别人来一决胜负吧。丑恶如你,哪有在此撒野的资格?!”孔明刚说完,王朗就口吐鲜血,落于马下,当场毙命。

鬼谷子:出来混不能太在意面子,厚脸皮才是人生一帆风顺的通行证

王朗是被气死的,也可以说是由于面子丢得太大而死,更可以说是由于脸皮太薄而死。王朗脸皮之所以薄,是因为他不自信,虽然他也讲人应顺应历史的规律而行事,但他在骨子里更害怕“叛臣逆子”这个恶名,一旦被别人揭了伤疤,说到痛处,便羞恨交加,失去自我平衡的能力,导致猝死,而孔明之所以能够面对斥责而依然镇定众容,则在于他的自信,因为他相信自己的选择,也相信自己可以智取王朗,刀不血刃而震碎敌胆。

由此可见,自信与否不仅可以决定面之厚薄,还可以决定事情之成败。可以说,没有自信面便厚不起来,而面厚者必有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