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市百日思考(四):科創板企業“硬科技”表現如何?

科創板自今年7月22日開市以來,到10月29日即將滿100天,科創板百天的平穩運行留給資本市場的經驗和思考還在路上。

科創板註冊制從制度設計到市場運行都給A股市場帶來全新的氣象。根據9月上旬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中提出的12個方面重點任務,第一條就是充分發揮科創板的試驗田作用。一是堅守科創板定位,優化審核與註冊銜接機制,保持改革定力;二是總結推廣科創板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穩步實施註冊制,完善市場基礎制度。

是總結,也是出發。在科創板開市百天的時間點上,總結科創板註冊制試驗田的成功和不足的經驗,並向其他板塊推廣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是下一步科創板的意義所在。因此,第一財經發起了一次科創板開市100天圓桌討論,邀請對科創板長期關注並有所思考的市場人士,回答我們關於科創板的百日經驗與未來方向的5個問題。

圓桌討論嘉賓分別是(排名不分先後):

1.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總裁 王承軍

2.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權益) 史博

3.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總監 丁魯明

4.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邵宇

5.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王涵

當然,我們的討論不僅限於此,11月20日第一財經科創大會將在北京萬達文華酒店舉行,本次會議的主題為“科技為擎 創贏未來”,大會將邀請交易所、行業協會、科創板企業、券商和投資機構,更深入地探討科創板和科創企業的未來。

圓桌問題四:科創板在挖掘“硬科技”企業方面表現如何?還有什麼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王承軍:

“硬科技”企業普遍存在研發週期長,研發難度大,研發風險高的特點,因此“硬科技”企業主要體現為股東人數眾多,主要以期權為激勵手段,持續的研發投入導致企業持續虧損,未分配利潤為負,政府補貼多等特點。科創板在制度設計時,充分考慮了上述特點,為“硬科技”企業的上市掃平了障礙。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一些關鍵領域,我們和發達國家還有差距。吸引外籍科技人才回國創業,並在科創板上市是一個比較好的制度安排。但由於一些關鍵領域限制外資進入,這些外籍人士無法直接持有科創企業的股份,給這些企業的上市帶來了實質性障礙。建議科創板在審核實踐中能夠充分考慮這樣一些企業的現實困難,允許VIE架構的科創型企業上市。

史博:首先我們定義硬科技不僅僅是指硬件公司,而是硬核科技公司,即不搞商業模式創新,不搞PPT創新,專注科技創新,專注核心產品的公司。從目前的的科創板再審企業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佔比約三成,其餘為半導體、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均是依靠科技創新來去驅動公司發展經營的公司。我們也看到申報材料的公司中,既有我國傳統強項行業(比如信息技術、新能源)的龍頭公司,也有追趕行業(半導體、高端裝備、新材料)的國內新興公司,一些行業隱形冠軍也紛紛出現在投資者的視野裡。

總體上科創板在挖掘硬科技企業方面表現是比較到位的。

從全球經濟發展的實踐看,戰略性、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壯大往往離不開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支撐。無論是美國的“FAAMG”(臉書、蘋果、亞馬遜、微軟、谷歌)還是我國的“BATJ”(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知名企業都與資本市場的支持密不可分。科創板註冊製成熟後,將帶動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並逐步推廣,我們相信未來一個市場化的市場將吸引大量優質公司上市,並切實支持新興行業發展。

邵宇:硬科技是有,但是它是不是夠“硬”,而且自主研發在這裡能夠佔多大比例更值得關注,因為未來自主可控、進口替代是大概率的一個方向。所以在這方面這樣一些企業是不是能夠滿足這樣的標準,而不是僅僅是普通的製造業,我覺得意義不大。而且因為科創板整體是定義在硬科技,所以它已經在篩選的時候把模式創新這類的排除在外了。

丁魯明:在挖掘“硬科技”企業方面,科創板審核環節做到了嚴格篩選,目前有多家企業由於主營是廣告或缺乏核心科技而被終止審核。後期的目標是在示範效應下,讓科創板成為符合條件的國內高科技企業上市首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