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條理性障礙”,家長不要心急,善用“四象法則”可輕鬆應對

在生活中,孩子的有些行為常常讓家長們感到非常的頭疼:

  • (1) 總是把自己的衣服隨意丟棄,在穿衣服的時候,就大喊:"媽媽。我的衣服擱哪裡了。"
  • (2) 算數學題的時候,今天剛把公式背過了,卻做不對這道題。
  • (3) 作業量就那麼多,孩子往往拖延三、四個小時才能完成。

孩子的這些行為就表現了他們在做事情時,缺乏相應的條理性。一個不具備條理性的孩子,哪怕是再怎麼聰明,他們也無法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最終導致做這些事情的效率低。

想要做真正重要的事情,卻缺乏合理有效的時間,最終未能達成心願,遠離本該屬於自己的成就。

孩子“條理性障礙”,家長不要心急,善用“四象法則”可輕鬆應對

對此,著名學者格林•艾薇也在她的研究中,提出了"條理性障礙"一詞,正是由於孩子這種行為上所表現的缺乏條理性的混亂,從而導致了孩子心理上的"條理性障礙"。

孩子存在"條理性障礙"的3種表現

1. 說話缺乏邏輯性

通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說話的時候,都會帶有一定的邏輯順序,並且這個邏輯順序中往往會強調一些比較重要的信息點。但是,孩子如果存在有"條理性障礙"時,就會導致他們在說話時,缺乏邏輯性。

鄰居家小王的孩子,七歲的健健在說話時,就缺乏邏輯性。昨天小王跟我談起,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學校藝術節,健健的班級在三天前就舉辦了一場小型的班級才藝展示活動。為了瞭解到活動的詳情,小王就詢問了一下孩子班級舉辦活動的項目類型與活動流程。

健健本來是不想開口的,在小王的一再詢問下,健健就跟他講了起來。他在聽健健講述的時候,慢慢的開始就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漸漸在講述的過程中,語速總是非常的慢,說話也是有一句沒一句的,說出的話在語言組織上也缺乏一定的邏輯性:"媽媽,我今天,班級裡,不是,弄個活動,那什麼叫,展示......"

孩子“條理性障礙”,家長不要心急,善用“四象法則”可輕鬆應對

小王聽著孩子的講述,慢慢的就發現:孩子在語言上的表述是存在著一定問題的,在語言上是缺乏相應的邏輯性的。

像健健這樣的孩子,就是在語言方面缺乏一定的邏輯性,從而導致在說話時存在"條理性障礙",講話時磕磕絆絆,往往抓不住要點,通常弄得自己滿頭大汗,家長一頭霧水。

2. 注意力容易分散

存在"條理性障礙"的孩子通常在注意力上無法做到集中,容易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擾而產生分散的情況。

(1) 孩子正在寫著作業,聽見了樓下有孩子的吵鬧聲,就忍不住丟下筆去下樓找其他孩子玩耍。

(2) 孩子發現客廳裡的電視正在播放著動畫片,他就放下了正在吃飯的碗筷,坐在那裡看了起來。

孩子“條理性障礙”,家長不要心急,善用“四象法則”可輕鬆應對

正是因為孩子存在有"條理性障礙",所以他在做一件事情上就會缺乏一個明確的計劃安排,就會導致他在一件事上,做不到注意力完全投入,從而使得他們會即刻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做別的。

3. 做事情缺乏次序

原中科院院士葉篤正老先生曾經說過:"人類活動應該有序,這一點現在看來是毋庸置疑!"

可見,做事情具有一定的次序才是應該的。不過,很多孩子卻在做事情上面缺乏一定的次序,從而導致完成這件事情的效率與效果上都非常的低。

八歲的琪琪,在做作業時,總是會磨磨唧唧,有家長陪著還好一些,可以指導她該如何的去寫作業。但是,家長一忙的話,琪琪的作業往往就會完成的特別糟糕,她每次晚上在做作業的時候也不按照一定的順序去做,結果每次在做完之後,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做了哪些題,導致經常出現作業做錯或者漏做,這就是缺乏次序的表現。

孩子“條理性障礙”,家長不要心急,善用“四象法則”可輕鬆應對

琪琪這種做事情缺乏一定次序的情況,正是由於存在"條理性障礙"所導致的,從而表現出了做作業缺乏次序的情況。

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存在有"條理性障礙"

1. 家長的過高期望

許多家長會把孩子的期望看的很高,既要讓孩子完成這個,也要讓孩子完成那個。往往就會導致孩子出現選擇性困難,不知道應當要先完成哪個才是正確的,孩子經常因此而感動特別苦惱。

"爸爸讓我去趕緊完成作業,我是應該先去完成學校老師所佈置的作業,還是應該先去完成補習班所佈置的作業,這真的讓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孩子就會在這種選擇困難中,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孩子“條理性障礙”,家長不要心急,善用“四象法則”可輕鬆應對

國外的科學家就曾做過一項研究:孩子在8-16歲的這個年齡段,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控制行為與條理性思維的前額葉皮層,都沒有發育完善,遠遠沒有邏輯思維那部分發育的好。

從這也能看出,孩子的過高期望會導致孩子出現"條理性障礙"的情況出現。

2. 家長的不當指令

心裡學家福斯特•柯林將喜歡干預孩子行為舉止的家長,稱作"直升機父母",這類父母通常會像直升機一樣在孩子的上空盤旋,並不斷地通過螺旋槳向孩子發出"嗡嗡嗡"的指令。這種指令就通常會導致孩子受到家長的制約而做事情。

(1) 讓孩子必須要按照規定的時間,去完成作業。

(2) 讓孩子上學前,收拾書包的動作要快一些。

家長們常常會覺得自己做事情是具有條理性的,只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指示去做事情,就不會出現問題。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家長的這種行為反而會抹殺掉孩子自己對於條理性探索的途徑,從而導致孩子出現"條理性障礙"。

如何教會孩子利用"四象法則"來處理事情

1.什麼是"四象法則"

"四象法則"指的是把所有應該做的事情,分成四種不同的類型,在四個象限裡面,分別填上重要緊急、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緊急的。

這個法則,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能夠對孩子改變"條理性障礙"上提供行之有效的幫助,讓孩子逐漸的建立起條理感,使得做事情的效率出現顯著提高。

孩子“條理性障礙”,家長不要心急,善用“四象法則”可輕鬆應對

2."四象法則"怎樣讓孩子處理好事情

我們可以根據"四象法則"的定義,來幫助孩子處理好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情。

(1) 第一象限的事情,比較緊迫與重要,讓孩子優先來進行處理。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生理需要是人們最基本的需要。而像吃飯、穿衣等行為都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生理需要,是需要孩子放在第一象限的。

(2) 第二象限的事情,屬於不緊急但是非常重要的,如:孩子的期末考試,就需要孩子細化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來完成,從而達到。

(3) 第三象限的事情,被稱為緊急但不重要,如:帶孩子去參觀博物館,就屬於這一類型的,可以放到週末再帶孩子去做。

(4) 第四象限的事情,我們可以定為孩子每天的娛樂活動,可以讓孩子勞累的時候,來適度娛樂輕鬆一下。

孩子“條理性障礙”,家長不要心急,善用“四象法則”可輕鬆應對

通過利用"四象法則"進行有效的劃分,就能夠有效的幫助孩子處理好事情了。

當孩子出現"條理性障礙"時,家長們不妨試試"四象法則",會很快具有顯著效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