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曾經說過:讓孩子玩,要不沒有未來!這話說的太懸了?

撰稿人:鏡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長圈裡開始盛傳一種教育理念:讓孩子玩,不然30後他們將找不到工作。還說,這句話是馬大俠說的。可也有人質疑啊,這話說的靠譜嗎?


名人曾經說過:讓孩子玩,要不沒有未來!這話說的太懸了?

讓孩子玩,我沒聽錯吧?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今天,你敢讓孩子放開了玩嗎?你家孩子玩,別人家孩子學,三十年後,真擔心找不到工作的是咱們這些只會玩的孩子。

當然,想要弄清楚馬大俠想要表達的真正的教育理念,我們還是要復原一下那次對話的原文:

如果我們繼續用以前教學的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強迫他們去背,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學會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因為他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時代。


名人曾經說過:讓孩子玩,要不沒有未來!這話說的太懸了?

你瞧瞧,這是多大的誤會啊。馬教主可沒忽悠家長們都去帶孩子“玩”,而是想要闡述自己的一個觀念,體驗比單純的背、記、算題更重要。那麼什麼是體驗呢?

體驗就是實踐,如果能讓我們的孩子在實踐中認識事物,體會感覺,加入自己的思考,那才是成長的目的。才能成就未來社會更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見,即便是我們把他的話翻譯成了玩,那這種“玩”的含義也不簡單。

1.“玩”獨立

沒見過風浪的孩子怎麼敢乘風遠航,沒見識過天空的孩子怎麼能盡情翱翔。所以,鼓勵孩子去“玩”把獨立。

比如自己設定規矩,自己選擇活動,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擔自己的應該承擔的責任。


名人曾經說過:讓孩子玩,要不沒有未來!這話說的太懸了?

這些內容“玩”好了,未來相比走到哪裡,父母都是不發愁的吧。而且這樣的孩子才更自信,更有掌控未來的慾望和資本。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2.“玩”創意

如果你的孩子屬於發散性思維,那恭喜你,當然,我知道作為寶媽你壓力一定巨大,因為發散新思維的孩子可能不太適應目前的體制內教學,但依舊呼籲家長要保護孩子這樣的思維方式,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保持自己的優勢,讓自己成為芸芸眾生裡的不同者。

而那些並非發散性思維的父母也不要著急,你可以陪著孩子多“玩”一些創意遊戲。竟可能的讓孩子們從僵化的思維方式成長為有想法,有創意,有奇思妙想的“小鬼頭”。


名人曾經說過:讓孩子玩,要不沒有未來!這話說的太懸了?


​3.“玩”交際

不會與人交往,在未來的社會是很難想象的。太多的規則要遵守,太多的合作要完成,太多的交流要去面對,太多的溝通很可能就是我們給變命運的開始。

看起來,沒有交際技巧和常識,不懂得管理自己情緒,情商很低的人,是很難把握住機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