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网2019#利用“滴滴行骗”,骗子无孔不入

“滴滴行骗”:“滴”的一声,傻子就到!

1

六月的深圳,已经骄阳似火。

比深圳骄阳还火的,是位于深圳北部某大厦的“我爱微点金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爱微点”)。公司下辖的行政、研发、销售、运营、客服、企合(企业合作)六个部门130多名员工连续开启“996”模式,不断刷新月度业绩。


#净网2019#利用“滴滴行骗”,骗子无孔不入


随着业绩井喷,公司也引起各种投资者的关注,估值行情也是水涨船高,已先后完成了天使轮、A轮融资。

公司大股东贺某某正在给合作伙伴们描绘着美好前景:2020年前完成C轮融资,争取估值过百亿;2021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争取打造成国内金融科技第一股!上市后的第一个小目标是市值迈进百亿美元。


#净网2019#利用“滴滴行骗”,骗子无孔不入



2

然而,这一切在2019年6月13日嘎然而止。

广西某地警方联合深圳警方直接将“我爱微点”“一锅端”了。

原来,今年以来,广西某地警方接到大量的贷款类诈骗案件,这些被骗者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曾使用过“我爱微点”开发的各类贷款APP,通过深度挖掘,一条从收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并给诈骗分子精准施骗提供服务的产业链逐渐浮出水面。

警方从后台获得的数据显示,仅2018年就有3600多人(背后是诈骗团伙或网贷公司),通过某一个支付平台就充值了1000多万,随着2019年业务暴涨,保守估计月收入就已经超过200万。

以每个潜在贷款用户的精准信息平均标价20元计,每月就有超过10万名潜在贷款人的个人信息在各个诈骗团伙间“裸奔”,以诈骗的成功率10%计,每月就有超过1万人被骗,以每人被骗1万元计,每个通过“我爱微点”注册的用户被骗金额就超过1亿元!

(每月被骗金额=(200万/20元)*10%*1万元=1亿元)

可以说,“我爱微点”虽然不直接行骗,但把详尽的潜在贷款人信息出售给诈骗团伙,等于给诈骗黑伙提供了实施精准诈骗的“钥匙”,大大提高了诈骗的效率和成功率。

3

从企业注册登记资料看,“我爱微点”成立于2015年5月26日,也就意味着这家公司已经存活了3年多的时间。


#净网2019#利用“滴滴行骗”,骗子无孔不入


这3年多的时间,要祸害多少人,为什么现在才打掉?

其实,该公司日常运营,表面上看主要是为了给网贷公司、P2P公司获客引流,貌似合法合规。

最关键的是,这个市场还非常之大。

2014年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由于门槛低、收益高,各种阿猫阿狗全闻到“钱味”,纷纷开设网贷公司、P2P平台,但“韭菜”毕竟有限,去哪儿找贷款人呢?

于是,广告轰炸、校园拉人头、熟人传销等各种套路都用上了,据说最高峰期各类网贷平台的获客成本高达3000元/每人。

“我爱微点”成立初期正是看中了其中的巨大市场,以解决各大网贷公司获客难、获客贵、获客质量低的痛点为己任,以有偿服务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技术优势为网贷公司源源不断地引入优质流量。当然,也给自己赚得盆满钵满。

但随着国家打击“套路贷”、清理整顿各类违规P2P,这个炙手可热的市场一下子降温了。

怎么办?难道手握这么多精准的潜在贷款人信息,却要烂在自己手里吗?

当然不是,网贷公司不要,诈骗团伙要呀!对于诈骗团伙来说,这么多优质的“韭菜”,再多也不嫌多呀,于是,“我爱微点”就全面开启了“滴滴行骗”的全新商业模式。

4

那么,“我爱微点”的具体商业模式是什么呢?

第一步,摆“口袋阵”

“我爱微点”自己开发了近十款贷款类APP,比如“贷款吧”“闪电借钱花”“简单借款”“手机分期”“微点金融”“借钱易”“借花花”等贷款平台,并通过技术和人工手段进行大面积推广。但这些贷款类APP存在的目的不是真的要从事借贷业务,而是为了获取客户的信息,像“口袋”一样把客户信息收上来。


#净网2019#利用“滴滴行骗”,骗子无孔不入


第二步,搭建售卖平台

前面几款贷款类APP的“迷魂阵”完全是给“韭菜”度身定制了。

现在说重点了,他们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金融微店”APP,这个就是贩卖信息的平台,前端各类贷款类APP收集到的公民精准信息就是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易变现的。这个平台就是给骗子度身定制的。

具体变现模式是采取会员制,根据充值金额的不同,共分5种会员,分别是钻石、铂金、黄金、青铜、以及体验会员。钻石会员首次要充值18000元,拥有最高权限,可以对想要购买的个人信息进行精准筛选,比如:给我来一盘“有工作”“25-35岁”“在深圳”“男性”的“韭菜”来。

获得会员资格后,每次购买信息还要付金币(一个金币等于一元钱),公民的个人信息根据鲜活程度价格也会有很大不同,当天的新鲜“韭菜”每条信息80-100金币,一天以上打5折,半个月以上打1折。

某个“韭菜”的信息被成功出售后,就不会再出现在待卖信息栏里,保证不会“一房多卖”,绝对骗亦有道!

第三步,开创“滴滴行骗”模式

这个模式的核心是在B2C(公司对个人)的基础上,开创性的发展了C2C(个人对个人)模式。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会员(骗子),如果你手上有多余的“韭菜”信息用不完,或者这批“韭菜”不是你的菜,你可以把信息甩到平台上来,待价而沽,让大家来抢,抢得快、出价高者得,而“金融微店”只收交易的手续费。

这模式是不是跟交通高峰期“滴滴打车”一样一样的呢?


#净网2019#利用“滴滴行骗”,骗子无孔不入



5

“我爱微点”被警方端掉了,“韭菜”们是不是可以安枕无忧了呢?

错!“我爱微点”只不过是众多出售个人信息公司中的一家而已。

笑屎人的是,至今在某个查询平台上,“我爱微点”在“同行分析”的结果上还显示是全国范围内的“优秀企业”

那么,“终结诈骗”就想问问,那些标志“偏低”、“中等”的企业长得什么样子?日子过得还好吗?被警方关注了吗?


#净网2019#利用“滴滴行骗”,骗子无孔不入


再看看“我爱微点”的切入时间。

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我爱微点”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2011年就有类似的企业存在,此后,在2018年达到顶峰,2019年才有所下滑,而且,每年开设、新增的类似公司都是数以十万计。


#净网2019#利用“滴滴行骗”,骗子无孔不入


再看看同类企业在全国的分布图,你可以发现,除了新疆之外,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同类企业几乎遍布神州的每一个角落,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2018年以来,贷款类诈骗一直高居各类骗局的榜首了。


#净网2019#利用“滴滴行骗”,骗子无孔不入


“韭菜”们,希望你像捂紧自己的钱包一样,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净网2019#利用“滴滴行骗”,骗子无孔不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