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漳州平和蘆溪鎮,四面環山,309省道穿境而過,眼前群山蒼翠,雲浮藍天。出了省道拐進鄉間小路,行進2公里處遠聞流水潺潺,溪流成河,溪邊拐彎處立了塊大石頭,上書“蕉路”二字。這就是蕉路村,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繩武樓”就坐落在溪對岸,一座石墩橋連接兩岸。過了石墩橋,岸邊古榕蒼柏,一棵大榕樹立於橋頭,枝幹繁密,樹葉茂盛,廕庇溪岸。綠樹掩映下一座圓形土樓,體型寬大,夯土結實,遠處峰巒疊襯,藍天悠悠,白雲英英,“繩武樓”此時顯得分外妖嬈,央視《鄉土》欄目稱之為精美、精緻、端莊、賢淑的“天下第一美女樓”。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樓前用卵石鋪成大埕,現已作為村民文化休閒娛樂場所,還專門新搭了一座戲臺。如今溪兩岸的房屋都是新式混凝土結構建築,只有“繩武樓”孤獨的矗立其中,默默的承載著久遠的村史、族史。蕉路村為葉姓村莊,蘆溪是平和葉氏的發祥地,平和葉氏源於廈門同安葉氏,以佛嶺入閩始祖洙公十二世孫(郡馬公葉益之玄孫)正壽公為平和開基祖,屬春卿大四房二。元末年間隨父伯強公避亂謀生,先從同安遷東山葉厝,後遷漳浦白礁,之後又徙居南靖草坂(今靖城鎮),於元末明初從草坂經南靖船場鎮梧宅(亦稱牛宅)入居蘆溪田螺盂開基,為“蘆溪葉氏”一世祖。正壽公先娶邱九娘,續娶羅十娘,生四子:仁、義、禮(智)、信。長子均仁,字祖華,號時春,居蘆溪蕉坑;次子均義,字榮華,號長春,居楓林域(今鷺廈);三子均禮(智),字重華,號明春,居豐頭坂(今蘆豐);四子均信遷居西藍堡(今雲霄縣火田鎮西林村)。葉姓開基始祖正壽公衍派,以早期納稅戶為名曰時春、長春、明春,亦稱“蘆溪三春”。繁衍子孫26代。為了標誌三大房分支發祥地分別於招卿、楓林(楓林域)、豐頭坂各栽下一株榕樹(時春將榕樹栽於蕉坑圩。長春將榕樹栽于田寮,亦稱樹腳。明春將榕樹栽於豐頭坂,亦稱松樹腳)。榕樹迄今已有600多年,仍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蕉路應屬時春這一支,“繩武樓”為第十八世太學生葉處侯始建,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五朝,耗時一百多年。“繩武”取自《詩經·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繼承祖先業跡之意,古人“以孝治天下”,以親緣關係聚族而居的宗族共同體特別注重宗法延續、文化傳承,蕉路修有葉氏家廟,曰“招卿堂”,“繩武樓”祖堂亦供奉先祖“正壽公”。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建築佈局依然遵循著古代建築的風水觀念----陰陽、五行、八卦、元氣,前面臨水,後面有山,天、地、人和諧共生。“繩武樓”為內外兩環的圓形土樓,外徑43.8米,牆身厚一米,內環一層,72開間,青磚灰瓦,古樸典雅;外環三層,一二層與內環被等分為12個各有上下開間和一個天井的獨立單元,三層為環廊開間。樓內既有公共區間又有私密單元,規劃合理。門樓用青石立柱、造拱,門楣石雕花卉草木、人物,技藝精湛,栩栩如生。中間石匾“繩武樓”三個正楷大字,為樓主葉處侯親自題寫,筆鋒遒勁,功力深厚。晚清民國書畫名家葉肇基也是這個村的,可見葉氏家族書風朗朗,內環十二單元門口懸掛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勤、學、德、儉”也應證了這一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行為準則、道德規範,體現在一家一族的信守與傳延。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作為世界遺產福建土樓中最精緻的樓,最值得稱道的就是樓內的各種石雕、木雕、泥塑、壁畫,特別是木雕,富麗精工,美倫美奐,樓內木雕多達六百四十六處,散見於屏風、壁櫥、門窗、樓梯扶手上,既有人物花草、文字對聯,又有飛禽走獸、詩畫結合,動靜相宜,被專家稱為“木雕博物館”。相傳葉處侯建樓時,請來各地十多個雕刻師傅,歷經數十年精工打造,匠心獨運。樑柱、欄杆、欞格、門廊等各處被工匠師傅們精雕細琢出形態各異、寓意吉祥的花鳥魚蟲、詩書字畫等,寄託著人們希望家道平安、子孫昌盛、消災祛病的樸素情感。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因其精美、精緻被稱為“美女樓”,秀外慧中,滿身的精雕細琢,讓人一接觸就感受到審美的快感,周身瀰漫著藝術的芬芳。如今“繩武樓”像是一顆散落深山的明珠,一個“深在閨中人不識”的美女,淹沒在茫茫群山峻嶺之中,身處偏壤,孤掌難鳴。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樓後的果園裡種的是本地特產---柚子,此時已果滿枝頭,清香四溢。在這青山綠水間,有這樣一座精美絕倫的建築藝術精品“繩武樓”,實屬難得。青山雖然不改,歷史已滄桑鉅變。傳承文明,光耀後世!對歷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需要我們世世代代人的共同努力,溪水澤遠,恩惠未來,古今聖賢,“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也”。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繩武樓,土樓中的木雕藝術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