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必須瞭解的7個問題

一、什麼是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以胃黏膜固有腺體萎縮為病變特徵的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佔慢性胃炎的10%~20%。

慢性萎縮性胃炎,必須瞭解的7個問題

該病多見於中老年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主要表現為食慾減退、噁心、噯氣、燒心,上腹持續或間斷性脹滿或隱痛,少數患者可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貧血等情況。

慢性萎縮性胃炎分自身免疫性(A型)和多灶萎縮性(B型)兩種,胃鏡檢查和胃黏膜活檢是最為可靠的診斷方法。

二、萎縮性胃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萎縮性胃炎可能沒有症狀。

有些朋友認為,萎縮性胃炎屬於比較嚴重的胃病,自然會有比較明顯的不適症狀。

其實不然,患者的症狀與胃鏡檢查所見和病理結果並不成正比。也就是說,無明顯症狀的患者可能患有較嚴重的萎縮性胃炎;相反,有顯著不適症狀者未必會有胃黏膜萎縮。

萎縮性胃炎症狀不典型。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表現不僅缺乏特異性,而且與病變程度並不完全一致。臨床上,有些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可無明顯症狀。

但大多數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脹痛、鈍痛或脹滿、痞悶,尤以食後為甚,食慾缺乏、噁心、噯氣、便秘或腹瀉等症狀。

嚴重者可有消瘦、貧血、脆甲、舌炎或舌乳頭萎縮,少數胃黏膜糜爛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其中A型萎縮性胃炎併發惡性貧血在我國少見。

心口疼痛、隱痛、脹痛是萎縮性胃炎的首要症狀,重者可有劇痛或絞痛。

根據觀察,多數患者疼痛部位在兩肋、後背、胸、腹部,有按壓痛或深壓不適、上腹脹滿、胸悶、噯氣或胸口堵塞、胸悶症狀比上腹疼痛頑固。

其次是不想吃飯或吃不下飯,心口脹滿或消化不良,脹氣、有響聲(腸鳴),氣排不出去,加上反酸燒心或嘈雜不適,經常睡眠不好,身體疲乏無力,萎縮性胃炎伴膽汁反流者,出現口苦、口乾,有胃熱者,舌苔黃厚膩,口有臭味,噁心、頭暈、乏力、消瘦,有時出現惡性貧血,面色微黃或白等。

慢性萎縮性胃炎,必須瞭解的7個問題

三、萎縮性胃炎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嗎?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生主要與胃內攻擊因子與防禦修復因子的失衡有關。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主要的攻擊因子。

現已證實,80%以上的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多數胃炎中,Hp在胃內分佈與炎症分佈相一致;

長期感染幽門螺桿菌明顯增加了患者胃黏膜發生萎縮和腸化的機會。

此外,自身免疫、胃十二指腸反流,以及一些外源因素,如酗酒、服用某些解熱鎮痛藥物、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均可導致胃黏膜損傷。

四、萎縮性胃炎會癌變嗎?癌變概率有多大?

慢性萎縮性胃炎,必須瞭解的7個問題

目前認為,絕大多數慢性萎縮性胃炎預後良好,僅少數會癌變(多數研究發現癌變率不超過3%)。

有一點值得注意:一旦胃黏膜出現不典型增生,癌變機會明顯增加。

有學者報道,75%的胃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如果不加任何處理,將在8個月內進展為早期胃癌。

“腸化生”範圍越廣越危險!

胃黏膜萎縮在組織學上有兩種類型:

一是化生性萎縮,即腸上皮化生(腸化)或假幽門腺化生;

二是非化生性萎縮,即單純萎縮。

腸化的分型尚未統一,一般分為完全性小腸化生、不完全性小腸化生、完全性大腸化生和不完全性大腸化生四種亞型。

過去,學術界認為不完全性大腸化生髮生胃癌的危險性較大,但目前更強調重視腸化生的範圍,即腸化生分佈範圍越廣,發生胃癌的危險性越高。

慢性萎縮性胃炎,必須瞭解的7個問題

五、定期隨訪很重要

為了監視病變的動態變化,萎縮性胃炎病人應定期複查胃鏡。

  • 不伴胃黏膜腸化和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可1~2年做一次內鏡和病理檢查;
  • 活檢發現有中重度萎縮伴腸化的患者可1年左右隨訪一次;
  • 伴胃黏膜輕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可根據內鏡和臨床情況縮短至每半年隨訪一次;
  • 重度不典型增生者需立即複查胃鏡,必要時需接受手術治療或內鏡下局部治療。
慢性萎縮性胃炎,必須瞭解的7個問題

六、異型增生要注意

萎縮性胃炎到了異型增生的階段,可以說李癌只有一步之遙了,要特別警惕。

一般認為到了這個階段,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逆轉的可能性都不大,我們做的就是能維持現狀就行。

而且要遵醫囑定期隨訪,一旦進展,就立即處理。

此時可分為三個階段:輕度、中度和重度。

在輕中度要通過胃鏡+病理活檢密切觀察,一旦出現重度異型增生,要立即內鏡下ESD切除。

這裡解釋一下,有的報告為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上皮內瘤變,意思大概差不多;

上皮內瘤變包括低級別和高級別,前者指的是輕中度的異型增生,後者指的是重度異型增生。

慢性萎縮性胃炎,必須瞭解的7個問題

1.去除致病因素:

不論病因如何,所有患者均應戒菸、忌酒,避免使用損害胃黏膜的藥物,避免食用對胃黏膜有刺激性的食物和飲品,如過酸、過甜、過鹹、辛辣、過熱、過冷食物,以及濃茶、咖啡等,飲食宜規律,少吃油炸、煙燻、醃製食物,不食腐爛變質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2.根除幽門螺桿菌(Hp):

有助於逆轉胃黏膜萎縮和腸化。一旦發現萎縮,一般都要根除Hp,如果在輕度腸化、輕度異型增生的節點根除,有希望實現逆轉。

3.補充維生素A、E、C和微量元素硒:

可降低發生胃癌的危險性。微量元素硒對預防胃癌有一定作用,但過量應用(如3200微克/日,持續1年)則有一定的肝、腎毒性,其合適的劑量與療程,尚待進一步研究。

4.補充葉酸:

研究證實,具較高葉酸水平者發生賁門癌和非賁門胃癌的概率是低葉酸水平人群的27%和33%。葉酸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10年研究和應用證實,葉酸可改善組織學狀態,使胃癌發生率明顯低於對照組。

5.多喝綠茶、多吃大蒜:

富含茶多酚的綠茶可降低萎縮性胃炎發展為胃癌的危險性。大蒜素可減少Hp感染引起的萎縮性胃炎的胃癌發生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