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上李淵赦免了王世充卻殺了竇建德?

大侃歷史


事實上,王世充雖然被赦免了,但他最後依然被李淵弄死了。

王世充跟竇建德一起被押進長安後,李淵對這位跟他分庭抗禮的王老弟很不感冒,一見面就列舉了其罪狀,接下來就準備直接拉到菜市口。關鍵時刻,王世充發揮臨危不亂的特長,連忙請出了李世民,表示投降之日,你家愛子已經許諾我不死。

想了一會,李淵認可了這個訴求,免去了王世充的死罪,將其貶為庶人,搬到四川居住。

雖然從皇帝直降為老百姓,落差有點大,但總算保住了性命。

於是,擦擦額頭的汗,王世充準備入蜀,那塊地主也是養老的好地方,王世充準備以後喝喝茶打打牌過餘生了。

這樣的生活也算夕陽無限好了,但王世充還是高估了李淵的仁慈,李淵先生要殺一個人,並不一定要在菜市場動手。

行至雍州,護衛的人遲遲不到,王世充只好在廨舍等待。剛準備休息,外面就衝進來數員大漢,號稱皇上有新的敕令。

這就開玩笑了,都走到半路了,那還有什麼敕令,難不成李淵要變卦不成。再一看傳令的人,王世充嚇出一身冷汗,拔腿就跑。

前來傳令的是定州刺史獨孤修。他跟王世充有一些不得不說的過節。

在洛陽時,王世充平定過一起叛亂,叛亂者司隸大夫獨孤機因為跟唐軍私通被斬殺。獨孤修就是獨孤機之弟。

剛跑到門口,王世充的腦袋滾落在地,這位崇尚暴力的人最終亡於暴力。

當然,這是一起突發事件,完全是獨孤修尋仇報復,跟李淵是沒什麼關係的,奇怪的是,殺人者獨孤修並沒有按大唐律法處置,只是免職了事。雖然史書沒有記載,但推測一下,等事情過去,獨孤刺史復出也是遲早的事。

另外的消息是,李淵竟然發現王世充的兄弟們準備造反。這就奇怪了,兵馬全無,就靠雙拳兩腳的,只怕連個縣衙都衝不進去,這造得是哪門子反?

李淵對這個案件相當重視,馬上批覆立刻查處,沒多久,案件明瞭、事實清楚、情節嚴重,必須從重處罰。於是,王世充的兄弟馬上去見了王世充本人。

搞了這麼一大圈,王世充還是滿門抄斬了。正是君要你死,怎麼也得死。

說起來,李淵這事情辦得不太講究,但王世充先生,你命苦也不能怨唐朝政府,當年你在洛陽大開殺戒,現在也算一報還一報吧。

真正有資格喊冤的是竇建德。

論起來,竇建德是個厚道人,他曾經在交戰中俘虜過唐朝的公主王爺,還有徐世勣的父親,但最終,他都釋放了對方。

按照戰俘平等對待的原則,竇建德也有不死的理由。但李淵連轉彎的餘地都不給,直接將竇建德送上了刑場。

當然,現在戰事快結束了,留著竇建德這樣能打能殺的人實在不利於建設一個和諧的大唐朝,但如果仔細分析一下,便會發現竇建德被迅速斬殺的根源大概在李世民身上。

經過洛陽一戰,李世民的翅膀越發硬了,而且這個兒子太會拉擾人。降一個李密,瓦崗的軍將個個跟著他跑,打一個薛舉,西秦的猛將被他招攬了,劉武周敗了,李世民的身邊又多了一個尉遲敬德。要是讓他再收編一下竇建德的山東兵馬,哪裡還管得住?

於是,為了李家父子的平衡,竇建德只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是一個不公平的判決。李唐馬上就要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

最後,給大家快讀一下隋唐這段歷史。


1.苦情的楊家父子

說起唐朝,當然不得不提隋朝,隋朝的楊堅是千古一帝。不但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南北朝這個炒雞混亂的時代,還確立了科舉、三省六部這些後人用了一千多年,但就是沒交使用費的制度。論地位,往前推,只有秦始皇達到了這樣的高度。往後推……還是別推了。

他的兒子楊廣當然也是很牛的一人,開運河、徵突厥、建東部等等。但是有一點,他們父子搞得太過了。

打個比方,他們父子乾的事情,相當於漢朝劉邦+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乾的事情。人家漢朝四代走完的路,楊堅父子兩代人就想完成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著茶葉蛋。濃縮的不一定是精華,膨脹起來才能變成大油條。

這麼多大工程一上馬,隋朝立馬消化不良,也沒有太極藿香正氣可以吃(此外應有廣告費),所以,那年楊廣仁兄跑到東北那疙瘩打一個叫高句麗的二愣小子時,國內就集體暴走了。

這樣一搞,大隋朝就完蛋了。後面楊廣得到了一個煬字,史書對他進行了大量的批判,其實楊廣壞就壞在只傳了二世,傳個五百年,楊廣就是李世民。

而說起暴走第一人,還不是李家,而是一個叫楊玄感的人。


大鬍子楊玄感

在楊廣在前線幹得熱火朝天時,楊玄感在後方拆夥造反了。他為什麼要反呢?這是世仇,他的父親叫楊素,是楊廣當年爭太子之位的重要謀臣。因為參與太深,就犯了官場第一罪:你知道的太多了。

有一回,楊廣跟楊素吃飯,楊素吃完就得病,得病就去世。一點也沒給隋朝政府添麻煩。

偏偏楊廣這個人老是說實話,看到楊素的兒子們,動不動就甩出一句:楊素要不是死,你們楊家肯定要抄個滿門才比較合適吧。

這就太欺負人了,楊玄感一琢磨,遲早你要弄死我家,不如我來弄死你。所以趁著楊廣北征,乾脆在後面反了。

創業之後,他找了一個合夥人:李密。

李密這個人是個聰明人,也是大隋朝的貴族,早年是楊廣的侍衛,因為長得跟崑崙奴一樣,黑不溜瞅,上班的時候又左看右看,所以楊廣讓他下崗了。下崗了之後,他四處溜達拜師學藝,牛角掛書說的就是這位哥們了。後面,結識了楊素,跟楊玄感當然也成了鐵哥們。

大哥造反,李密馬上過來共襄盛舉。併為楊玄感送出了上中下三計。

上計:擁兵北上,把楊廣堵在遼東,只要撐一個月,楊廣必亡,你打敗了楊廣,到時回師,天下必必定望風而降。

中計:搶關中,進長安,住楊廣的家,讓楊廣無家可住 。

下計:圖方便,可以就近攻洛陽。

李密溫馨提示產:洛陽已經有防備,只怕攻不下來,攻不下來,我們就得完蛋。

楊玄感一拍腦袋:我看你這個下計明明就是上計吧,走,攻洛陽去。

這麼一搞,楊玄感一點沒有懸念的就仆街了,李密則當了俘虜。


天才李密

押送途中,李密偷個空,跑路了,一跑就來到一處山寨:瓦崗。

隋唐的演義小說裡,總是把李密寫得不堪,一個小白臉啥都不是。其實不對,李密才是瓦崗之神,是李密把瓦崗從一個區域性反政府武裝帶到了全國性的大公司。

唯一的問題是在李密上山之前,瓦崗是有老大的。老大叫翟讓,這位仁兄以前是個押司類的公務員,犯了點事,乾脆上山了。大概就是宋江這一類的,理想也是宋江式的,招個安就最好了。

區別是梁山只有宋江,而瓦崗有李密。

李密一來,就改變了山寨的方針,要從小打小鬧變為大打大鬧,要奪取糧倉,搶關中。他們差一點成功了,只是被本家兄弟李淵搶了先。


4.

論起來,李淵家跟楊廣家還是親戚,他們的媽媽都可以追溯到一個超級岳父身上:獨孤信。這位老帥哥生了三個女兒,一個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一個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后,還有一個是唐國公李昞之妻。李昞就是唐高祖李淵的父親。有意思的是,都是一個女婿搶另一個女婿的江山。

最後勝出的是李淵。論輩份,李淵是楊廣的表哥,據說因為長得很像領導的樣,所以出去時,有人老是想跟他合影,所以,真正的領導楊廣老是想弄死他。好在,李淵同志裝得一手好低調,最終騙得了楊廣的勝利,被分配到了太原這個最容易搞割據得天下的地方。

我們知道,四川容易搞割據,但不容易得天下。太原退而成王,進可成帝。

李淵就帶著他的老婆孩子到了太原,當然這裡面有李二李世民同志。後面因為出了玄武門這件事,唐朝教科書就不太老實,老是說李二很早就特別牛了,比他哥李建成牛,比他爸李淵牛。其實不是這麼一回事,一個拿叉猹少年能牛到哪裡去?

牛的只可能是我們老司機李淵啊。其實,我們老說日本的教科學亂寫,其實中國也是的。宇宙同一理,大家要理解,粉飾、掩蓋、篡改、抹黑都有的。

天下鬧革命潮時,李淵是在太原當政府軍,鎮壓農民或者非農民起義軍,反正趁著機會招兵買馬,觀看局勢。在西北那塊,三分應付,七分發展。漸漸地,楊廣也覺得不對勁了,派了人去太原追究李淵的責任。這個時候,楊廣正在揚州度過人生最後一段。

李淵一看就反了,大唐教科書又老寫李二世民多麼英明,多麼牛叉,在起義的過程中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在李淵猶豫不決時是如何當機立斷。看史書,感覺要不是李二,就沒唐朝了。其實也不是的,李二頂多就算一個二線主角吧。主角還是我們李淵同志,原因大家也懂的。

要注意突出偉光正的二世皇帝,一代目只好委屈一下。

總而言之,李淵在太原也反了,值得一提,李家發家也有點不那麼光彩的事情,為了借兵,跟突厥結了盟,按現在的思維,就是你丫拿隋朝的工資,受隋朝的賞,不但造反,還引外人。

但打江山就是這樣的啊。

李家一出太原,那就是猛虎下山,山下全是猴子輩的,很快老李家就衝進了長安。恰好這個時候,楊廣被兵變弄死了,那李淵就勉為其難當了皇帝嘍。當然天下還有很多搶生意的,比如瓦崗。


5.

瓦崗不是被李淵打敗的,他們是敗在了王世充的手上。

王世充是靠著平定楊玄感們發家的,他原本是一個小小的宮監。楊廣搬到揚州後,他能夠近距離親密接觸皇帝,從而躋身一流軍閥,楊廣把招來的江淮兵都交給王世充,這一群江淮兵戰鬥力是很強的,擅長使䂎。

而王世充能夠成為一線爭霸者,是因為他戰勝了李密。

說起來,李密也是很悲劇的一個人,跟著楊玄感,楊玄感不聽他的,他一個貴族最終卻要帶著瓦崗一幫草莽英雄玩。

想搶長安,長安被李淵後發先至。回過頭想搶洛陽,洛陽卻被王世充佔了。

這一下,他成了肉夾饃。李淵同志一句話:李兄,你還是江湖大哥,我服你。

李密長安也不好搶了,只好回過頭來打洛陽。

打李淵,李密沒把握,但打王世充,李密還是有信心的,如果他的瓦崗齊心的話。

遺憾的是,瓦崗火併了。

老寨主翟讓雖然讓出了頭把交椅,但老是擺出一付前任大哥的樣子,動不動就是沒有我翟讓,那有什麼李密?

這就不是團結山寨乾的事情了,忍了很久,李密終於忍無可忍,請翟讓吃飯,酒席上就把翟讓幹掉了。

幹掉了翟讓,李密卻沒有成為真正的老大,在一次跟王世充的交戰中,瓦崗的翟讓派系紛紛反水,比如李世勣、單雄信等人,瓦崗分崩瓦解。李密逃到了長安掛靠,過了兩天鬱悶日子,想著逃跑東山再起,果斷被李淵弄死。

接下來,就是李淵對王世充了。軍事總指揮是李世民。


6.

李世民三大戰功,一是西邊打敗了甘肅的薛舉薛仁果父子,二是打敗了北邊的劉武周。最重要的當然是戰勝了盤據洛陽的王世充。

論實力,打敗李密已經是王世充的上限了。這位仁兄也沒有什麼個人魅力。招降了一些瓦崗好漢,結果沒兩天人家就跑了。程咬金、秦瓊這些打著打著,就在戰場上倒戈了。這些人過去後,當然成了李世民的私將,收藏進了秦王府,成為後面玄武門的主力。

王世充要想跟李世民鬥,唯一的指望是聯合山東的竇建德。


7.厚道的竇建德

隋末唐初的起義者中,最無辜的大概是竇建德了,這位山東大哥原本是位普通吃瓜地主,大概相當於村治保主任的樣子,平時家裡有屋又有田,絕對想當大隋朝的好國民,但天下大亂,想當好人太難了。

因為幫助了一個朋友,竇建德被官府定性為通匪,全家被殺。就此走了反隋的道路。因為講義氣,夠膽量,很快成為山東的霸主。

一看李唐家有點清檯的意思,竇建德只好跟王世充弱弱聯合,共同對抗李世民。當然,英明偉大的李世民同志在牛口一戰,以少勝多,大敗竇建德,王世充最終就沒什麼希望了。

竇建德、王世充、李世民的三國殺最終以李世民勝出而告終。

天下的英雄收拾得差不多,接下來當然要搞內鬥了。

8.

李家內鬥這個事情呢,其實是李家分工的後遺症。拿下長安後,李家分了分工,老大李建成是太子,坐鎮長安。老二李世民比較好動,喜歡打架,那就出去帶兵,老三李元吉看著不讓人放心,就留守太原老家。

打著打著,就發現有點不平衡了,老二李世民戰功太大,而且打一個地方就收一大堆男人到自己家裡。家裡的人才比朝中的人才還要多。老大李建成又是一個糯米糰子,啥事都好商量,漸漸就成了一個擺設。老三李元吉則是一個生瓜蛋子,連個太原也守不住。

這樣一來,就把李世民給突出來了。但李世民畢竟是老二啊,李建成才是太子。

於是,老司機李淵開始想辦法搞平衡,漸漸地以後帶兵也不讓李世民去了。後面山東劉黑閥反叛,李淵就不讓李世民去,讓李建成去。跟突厥感情破裂,也是讓李元吉出馬。

玄武門那年,突厥來犯,李世民做好了出征的準備,可沒想到,老爺子點了李元吉的將。

李元吉這位兄弟,也是一位很有想法的兄弟,他跟李建成說,到出兵之時,趁李世民出來送我們,我們弄死李世民, 然後揮兵回宮,父皇還不把皇帝傳給你?

當然,這後面還有一個計劃,李元吉沒說,就是弄死李世民後,順便弄死李建成。

李建成說,好啊好啊,以後我當了皇帝,就封你當皇太弟,以後你接班。

這當然也是智障忽悠傻子的。

所以說,這三兄弟個個身懷鬼胎,最後,有實力的勝出。

李元吉李建成這邊一動,李世民就知道了,他甩出大殺招:作風問題。告發李建成跟皇帝的妃子發生並保持了不正當的男女關係。

李淵老司機一下炸開了,前朝楊堅就是這樣死的,老子也攤上這樣的事?

所以,李淵表示明天你們三兄弟一起來開個會,我們討論這個事情,把事情說清楚了。

結果第二天大清早的,李世民帶著兵馬先進宮,控制住了李淵,又收買了玄武門的守將,把李建成李元吉放進來,來了一個關門打狗,弄死了這兩位。這就是史上的玄武門之變啦。

隋末唐初就是這點事,現在親清楚了嗎?

歡迎大家 關注我的頭條號腦洞歷史觀,一起打開腦洞看歷史。


腦洞歷史觀


李淵之所以赦免王世充,是因為王世充投降時跟李世民達成了協議。



李世民跟王世充打了快兩年,王世充堅守孤城,把李世民耗的夠嗆,大多數部下和李淵都要求李世民班師回朝,李世民頂住各方面壓力堅持作戰,最終取得勝利。擒獲竇建德後,王世充只好投降,但不是無條件投降,而是要李世民保住自己一條命。李世民為了儘快進入洛陽,就跟王世充作了妥協,答應了王世充的要求。到了長安,李淵說,本來你是死罪,但是秦王答應了留你一命,我也不能讓他失信,就留你一命。後來李淵又授意手下將王世充殺死了。



至於竇建德,純屬自己找死。李世民跟王世充打的好好的,竇建德千里迢迢給王世充出頭,李世民跟他好話說盡,他不聽,結果被李世民擒獲。對於這種上門送死的貨,李世民當然毫不客氣,所以李淵二話不說就把他殺了。因為竇建德沒有跟李世民談條件的本錢。



其實這兩貨都被殺了,只不過李淵殺王世充拐了個彎而已。


唐風宋月


武德四年(621),夏王竇建德為了幫助鄭帝王世充抵抗秦王李世民率領的唐軍,親自帶兵攻打虎牢關,結果兵敗被俘,被押往長安處死,而他援救的對象王世充卻得到了李淵的赦免。

口碑較好的竇建德被殺,而名聲甚壞的亂臣賊子王世充卻僥倖逃得一命(後來也被可能是李淵主使的仇家之子所殺),確實啟人疑竇。

而且考慮到竇建德之前對被俘的李淵親妹同安公主、李淵堂弟李神通、李勣的父親李蓋(即徐蓋)、魏徵等人也都沒有殺害,李淵似乎更應該投桃報李而不是直接殺死。

之前有解釋認為這是因為李世民答應過王世充可以活命,對竇建德卻沒有承諾,因此李淵是為了讓兒子的諾言兌現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這當然不失為理由,但不是深層的原因。

其實,問題的答案或許正在於,竇建德因為為人仁厚,在河朔一帶深孚眾望,他本人被俘後,如果不殺他,會有人以他為號召繼續與唐王朝做對,反過來,殺之則可以絕河北之望,夏王既已不存,夏王的部屬自然星散。

李淵很可能是出於這樣的考量,事實上,當時夏國的左僕射齊善行、右僕射裴矩、行臺曹旦與竇建德的妻子已經帶領夏國的官員屬吏向唐朝方面奉上印章投降,並敬獻其控制的土地,這時再一殺竇建德,也就塵埃落定了。

可是正因為李淵將竇建德斬首,後又強徵竇建德舊將到長安,反而激起了強烈的反彈,竇建德舊部劉黑闥起兵反唐,半年時候就基本重新佔領了當初竇建德原有的地盤。

之後河北地區又幾次易手,給唐朝方面添了很多麻煩,包括唐中期以後河北一直“不服王化”,也與這有一定關聯;至於祭祀竇建德的竇王廟一直在大名存在,也說明了竇建德深遠的影響力。

因此,李淵此舉可能是過於草率了。


談古論金


竇建德死得不冤,王世充鑽了空子。

隨著隋末動盪逐漸被李淵,竇建德,王世充等人下來,當時的局勢形成了以李淵(唐)、竇建德(夏)、王世充(鄭)的三足鼎立的形勢。

武德三年李世民率領唐軍攻擊王世充,這時候的王世充已經由於內部統治的腐敗而日益衰弱,而且又搞非常恐怖的白色統治,如果有人膽敢背叛他,那麼這個人的同事、朋友、鄰居都要因為連坐之法被殺。

所以 一時間搞的人心惶惶,又因為遇上收成不好,王世充管轄的地區餓死了很多人,就連王世充自己的兩個大臣尚書郎盧君業和郭子高都給餓死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王世充的軍隊在李世民的攻擊下肯定是潰不成軍。

且不說這些士兵早已餓的沒有戰鬥力,王世充實施的恐怖統治也早已讓自己眾叛親離。所以李世民並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就順利的進軍到了洛陽,基本上就是很順利的一路把王世充的軍隊給招降了。

而這時候王世充還打算和李世民談判,既然能談那就談吧,李世民也沒有拒絕。兩人各自帶著軍隊在洛陽城外的洛水那裡隔水而談,王世充希望自己割據而治,但是被李世民拒絕了。

不甘心的王世充決心再掙扎一下,於是就派自己的侄子和內史令長孫安世去向竇建德求救。而另一方面,當竇建德的謀臣劉斌聽說李世民正在攻打王世充。

於是就勸說竇建德:現在天下已經是三足鼎立之勢,李世民打敗了王世充,肯定就會來打我們。王世充被打敗我們就危險了,這叫唇亡齒寒,所以不如去援救王世充,保持現在的局勢。如果能把唐軍打敗,我們還能西入關中,奪取長安。

竇建德一聽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策略,有點三國時期吳蜀聯盟對抗曹操的意思,恰好這時候王世充派來的使者過來求援,竇建德就滿口答應下來。

其實按理說竇建德這樣的考慮並沒有問題,劉斌給出的建議也沒有毛病,李世民擊敗王世充後肯定要過來攻打他。問題就出在竇建德的軍隊戰鬥力不如李世民,只能說實力不允許。

當時有個祭酒書生凌敬曾經建議竇建德北上黃河,偷襲唐軍的後方,這樣一來洛陽的包圍也就自動解除了。但是當時王世充的內史令長孫安世以為這樣一來洛陽就危險了。

所以就私下裡賄賂竇建德的武將,希望他們反對這個策略,而是把部隊開到洛陽。結果因為武將們的反對,竇建德原本打算採取這個策略的也最終選擇了放棄,從另一方面暴露了竇建德身邊真的沒有什麼出色的謀士。

當時連竇建德的妻子曹氏也勸說他採取這條策略,但是大男子主義的竇建德並沒有採納,反而認為她多管閒事。錯過這次機會後,竇建德把大部分開到死汜水邊,在哪裡和唐軍擺開了決戰的姿態。

結果在那裡被李世民的軍隊擊敗,自己也被李世民活捉,當時李世民還很憤怒的問竇建德:我明明是討伐王世充,你進來跟著瞎摻和什麼?

竇建德也很有自知之明的說:我今天不來攻打你,明天就是你來攻打我。

李世民一聽說的也很有道理,但並沒有立刻殺掉他,而是抓著他到洛陽城外示眾,又把王世充的使臣長孫安世放回到洛陽城裡勸降。

王世充一看大勢已去,只好帶著屬下出城投降,李世民一舉平定了兩大武裝集團,帶著這兩個武裝頭子回了長安城。竇建德在長安街頭被斬首。

而王世充被帶到長安後,先是被李淵臭罵了一頓,原本是要殺他的,但是王世充對李淵說:我固然死有餘辜,但是你的愛子李世民已經答應不殺我了。

這時候李世民剛打了大勝仗,李淵也不好不給他這個面子,於是就沒有殺王世充。而是把他流放到了巴蜀之地,但是王世充還沒出發時,先是被囚禁在長安附近的雍州。

幾天之後,來了幾個人聲稱帶著李淵的聖旨去見了王世充,結果剛一見面王世充就被亂刀殺死。後來才查明幕後主使是定州刺史獨孤修德。

這個獨孤修德的父親早年是王世充的部下,因為打算投降李唐被發現,所以就被王世充給殺了,所以獨孤修德這也算是為父報仇了。


圍爐談史


那是因為王世充投降了李世民,李世民許諾讓王世充不死。

王世充被抓到長安城的時候,唐高祖李淵說他的種種罪行,但是王世充回答說:“算我的罪過,那當然該殺,但是陛下的愛子李世民許諾讓我不死。”於是唐高祖就放過了王世充。

世充對曰:"計臣之罪,誠不容誅,但陛下愛子秦王許臣不死。"高祖乃釋之。

但是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好事,王世充表面上被唐高祖遷徙到蜀地,但是再要出發的時候,被仇人定州刺史獨孤修所殺。王世充的兒子王玄應和兄長王世偉等人在流放路上路謀叛,最後全部被殺。


人者仁義也


小編的觀點是,李淵心中的該殺之人和不該殺的人,和我們平民百姓的心中不一樣。

竇建德和王世充成為一地梟雄的方式,走的過程完全不一樣。

王世充貴族子弟出身,隋煬帝在世,他就是不小的官了,隋煬帝駕幸揚州,沿途王世充就出了好大的力了。疏通河道,找縴夫,浪費了很大的人力,物力。

也因此,王世充還升職了,最後還是東都洛陽的留守,天下大亂,隋煬帝被殺,他也另立了隋煬帝的一個兒子為帝,作為傀儡,成為一方割據勢力。

他走的過程和李淵一樣,一個成了,一個敗了。

竇建德,草根出身,但是在四里八鄉,豪俠仗義,急人所難,名聲特別好。

如果你有困難,向他借錢,借耕牛,竇建德一定會扶危濟困。

正是因為竇建德名聲太好了,所以他一朝揭杆造反,跟他的人和滾雪球一樣,勢力越來越大了。他成功的可能性遠比王世充要大。

而且,竇建德為人比較仁義,他抓住過李唐宗室李神通,也俘獲過蕭後,但都是以禮相待,一個送還李淵,另一個送到突厥隋煬帝的妹妹義成公主那裡。

據說那時蕭後半老徐娘,丰韻猶存,但是竇建德本不好色,只愛糟糠妻曹氏,這個在三妻四妾的古人中十分之罕見。

但是,也就因為如此,李淵才要殺死竇建德,因為竇建德的人設比自己還要好,僅憑不好色這一點就遠超自己了。

而王世充的人設特別差,沒有民望不說,就連手下也留不住。驍勇善戰的秦瓊和程知節(原名程咬金,投奔李世民後改名知節)原來在李密手下,曾一度投奔王世充,但是王世充沒遠見,好猜忌,就轉投了李世民。

因為王世充對李唐天下威脅不大,即使復叛也不能成事,所以流放四川了。

加上李淵也是給秦王面子,因為李世民曾經答應,只要王世充獻出洛陽城並投誠,就饒他一家人的命。

當然,王世充被仇家所殺,下場仍然不好。




南雷霆峰


原因很簡單,第一,王世充和李淵一樣,都是門閥貴族,而竇建德就不同了,他是寒門,代表的平民。第二,竇建德雖然政治覺悟不高,但他有優秀的粉絲團和良好的名聲。

階級觀念嚴苛的古代,出身不同,當然要區別對待

先說王世充,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流行門閥、貴族、世家,一直持續到隋、初唐年間。門閥貴族不僅有經濟能力,還有涉及政治權利,皇帝不過是更大一些的門閥。帝位的爭奪也是門閥貴族間政治權利的爭奪,比如王世充和李唐。

即使爭奪再厲害,李淵再怎麼握緊拳頭想殺王世充,為了得到其他門閥的支持,保留自己的體面,他都要赦免王世充。可是,臥榻之側豈榮他人酣睡,王世充雖然沒被處死,但結局比竇建德好不了多少,在有心人的安排下,很快就被仇殺了。


再看竇建德,家族世代務農,初次步入社會是在大業7年,成為了隋朝低級軍官。但基礎這麼薄弱的竇建德居然成功起兵反隋了,還自立夏王,成就了隋末名列前茅的割據勢力之一。

平民竇建德稱帝,身為貴族的李淵怎麼能容忍,對他來說,竇建德就像是黃巾軍張角、黃巢一樣的(竊國賊般)存在。如果對竇建德用懷柔政策,就等同於鼓勵平民造反了,對於初定天下的李淵來說相當不恰當,所以殺竇建德是利大於弊的。


建德、仁杲以匹夫,銑以縣令,忽乘喪亂。遂欲竊聖人之大寶以自居,則張角、黃巢之等匹,尤不可長之亂,而無可原之情矣。–––王夫之《讀通鑑論》

竇建德有一群鐵桿粉絲團,放虎歸山必將後患無窮

還記得那個讓項羽悔得腸子都青了的《鴻門宴》裡,亞父范增對項羽說:“劉邦那老頭子在山東的時候貪財又好色,現在入關了,不搶財也不劫色,看來在拉攏民心,野心很大啊,找個機會殺了吧”。

這個情形也很符合李淵和竇建德。因為竇建德來自底層,能夠體諒軍民之苦掙得人心。比如他用自己所有財物救濟別人,和士兵們一起勞動;攻城勝利後得到的財物,都是分給各個將領,自己一件不要;到聊城後,成百上千的漂亮宮女都被他遣散等等。

牽前車之鑑啊,李淵怎麼能不殺他,還要除之後快。事實證明,竇建德死了都還有麻煩,後來的劉黑闥還打著給他報仇的旗號居然能夠一呼百應,雖然也被太宗滅了。說明竇建德影響力還是不錯的。只恨碰見李世民啊。


小總結

歷來上位者都會想盡辦法維護自己的權利,李淵怎麼能夠例外。只是礙於顏面,王世充不能明著被除掉,而竇建德的死還可以做文章,用以“殺雞儆猴”,如此而已。


妙趣看歷史


李淵建唐,是踩著無數起義軍首領的鮮血登上大統的,他對敵首的處理,基本上都是處死的下場。但正如題主所說的,對王世充是一個例外。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另一個問題,就是李淵為何不採取懷柔政策,一展大唐之廣闊的胸襟,以仁義昭示天下英豪,而是一概捉而殺之。其實,道理並不負責,一句話就是四個字:

”以絕後患“。原因如下:

一、草莽英雄,利益為上

隋末亂世割據,這些勢力的頭目大多是出身草莽、亡命之徒。爭富貴不擇手段,為目的反覆無常。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朱粲投降李淵後又投靠王世充;李密投靠李淵後也再叛。這種事情讓李淵防不勝防,身心俱疲。李淵明白了一個道理,亂世之雄毫無信義,不殺之,只會給他們再次崛起的平臺。

二、殺伐戡亂,贏得民心

這些四處冒起的集團勢力與李淵的隊伍截然不同,土匪習氣盛行,大部分人是勾結一幫江湖好漢,善於打家劫舍,往往趁亂而起,就四處劫掠,老百姓最為厭惡痛恨。徹底消滅他們乃是民心所願,萬民所想。

三、斬草除根,永訣後患

這些義軍首領,有的人善於維護地方安定,在地區也有一定的威望,比如竇建德,在河北一帶就呼聲甚高。這種在當地開始建立威信的領袖,儘快殺掉也是好的選擇,留著他遲早也是隱患,因為他有一些黨羽,一旦有機會逃回去,就會東山再起。

四、以血還血,震懾四方

亂世出英雄,政權初定,唯有嚴厲鎮壓出頭者,才能殺一儆百。這時候懷柔的作用比起殺伐差很多,亂世之中,人人都想分得一杯羹,屠刀和帶血的人頭就是最好的警告。

此種狀態之下,竇建德之流當然必死無疑!但王世充卻被倖免,只是流放,這也是李淵出於政治鬥爭的需要。

因為,當時李淵面臨兩類強敵,一類是以李密、王世充為代表的貴族階層領袖;一類則是竇建德、薛仁杲為代表的平民出身的階層。這兩類人,在李淵的心目中是不一樣的。

王世充、李密等人與李淵本屬於一類,都是軍功貴族階層。因此,李密最初投降被封爵,復叛之後被殺。王世充作為最晚的敗軍之將雖然沒有了與李淵討價還價的本錢,但身份尊貴,免於一死則是很正常的事情,這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政治的產物,魏晉以來門閥之間相互更替,改朝換代,十分常見,皇帝也不過就是大一點的門閥。所以,這一類人起兵,往往被人理解和尊重,失敗了也不過就是犯了錯誤,不至於身首異處。

而竇建德就是一節平頭百姓,雖然聲望頗高,群眾基礎好,但平民造反,成則為王,敗則為寇,死就是最終的結局。對於這樣的階層叛逆,如果不嚴厲制裁,則無異於鼓勵平民作亂,這對於唐初的秩序穩定危害更大。

綜上,竇建德被殺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如果王世充被殺,李淵將失去部分門閥士族的支持,得不償失,李淵是不會冒失而為的。不過王世充終究逃不過死亡的陰影,成為豪強許多年,虎落平陽被犬欺,也屬正常。是否李淵唆使,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凱哥說史


志淺兵寡王世充

對於想當皇帝的人來說,他越容不得別人當皇帝,而王世充遠非那塊料,為了博得英明神武與不計前嫌的威名,所以李淵假惺惺的饒了王世充一命!

於是上書陳事,日有數百,世充皆躬自省覽,殷勤慰勞。好行小惠,下至軍營騎士,皆飾辭以誘之。當時有識者見其心口相違,頗以懷貳。——《舊唐書》

據史書記載,王世充是個沽名釣譽之人!於洛陽奉楊侗為帝之後,特意在城門張貼法令讓士農工商提意貝,沒過多久其案頭的文書就堆積如山,此時面對無關切身利益又影響甚大的事情他均釆而納之,對於傷筋動骨的問題則是充耳不聞。此舉盡顯他道貌岸然的虛偽,頓時讓許多想投奔他的人掉頭轉向!

令西朝堂受抑屈,東朝堂受直諫。於是獻書上事,日有數百,條疏既煩,省覽難遍,數日後不復更出。——《舊唐書》

公元621年,王世充鳩殺了隋恭帝楊侗,建立國號為鄭定都洛陽。即位之初還是挺雄心勃勃的,在西朝堂處理平反冤案等事情,於東朝堂接受文武大臣的建議等不同意見。時間一長其虎頭蛇尾的本性就暴露無遺,面對每日上百條的書信,越看越棘手,越辦越心煩,堅持幾日之後就閉門不出。如此與群臣離心離德,導致鄭國的上下終現裂隙!

五月,世充禮部尚書裴仁基及其子左輔大將軍行儼、尚書左丞宇文儒童等數十人謀誅世充,復尊立侗。事洩,皆見害,夷其三族。三年二月,世充殿中監豆盧達來降。世充見眾心日離,乃嚴刑峻制,家一人逃者,無少長皆坐為戮,父子、兄弟、夫妻許其相告而免之。又令五家相保,有全家叛去而鄰人不覺者,誅及四鄰。殺人相繼,其逃亡益甚。至於樵採之人,出入皆有限數,公私窘急,皆不聊生。又以宮城為大獄,意有所忌,即收系其人及家屬於宮中。又每使諸將出外,亦收其親屬質於宮內。囚者相次,不減萬口,既艱食,餒死者日數十人。——《舊唐書》

都說開國之初,應是一片新氣象。可王世充的鄭國實在讓人難以恭維!首先忠心隋朝的裴仁基父子、宇文儒童陰謀光復隋朝神器,結果被王世充知曉而夷滅三族;其次殿中侍衛盧達不堪忍受王世充的喜怒無常投奔了竇建德,不思反省卻用連坐法來禁錮人心;最後每逢大戰在即,調兵遣將的同時將出徵之人的妻兒老小當作人質扣於宮內,打贏了萬事大吉輸了則妻兒老小盡亡!

正是因為王世充的目光短淺,罪行罄竹難書,所以對李淵的皇權夠不成威脅,再加上李世民曾許諾放他一馬,所以城破國亡之後苟延殘喘了幾日,可惜的是多行不義必自斃,最後為仇人獨孤修德所殺!

將多民向竇建德

與王世充相比,竇建德是讓李淵不寒而慄的人,首先他是一個樂善好施之人,其次是一個滿腹經綸之人,其帝王之志不輸李淵,所以被抓之後立即處決,其中究竟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請看下文!

嘗有鄉人喪親,家貧無以葬,時建德耕于田中,聞而嘆息,遽輟耕牛,往給喪事,由是大為鄉黨所稱。初,為里長,犯法亡去,會赦得歸。父卒,送葬者千餘人,凡有所贈,皆讓而不受。——《舊唐書》

都曉得陳勝年輕的時候,是以幫別人耕地為生,而竇建德也有相同的經歷!那一天驕陽似火,竇建德正在田間地頭揚鞭驅使耕牛耙地,眼看著就要幹完吃午飯了,突然聽到村頭哀樂之聲響起,正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時,一起幹活的鄉鄰說道:“這是村前頭的那戶人家出殯,他家也是可憐,雖然與鄰為善,卻命不長久!”

聽完一起幹活之人的話後,竇建德才猛然想起自己曾受過這家的恩惠,於是二話不說的朝村前頭跑去,剛推開搖搖欲墜的大門,才發現死者僅是以草蓆包裹,連雙腳都露在外面。心生憐憫的竇建德見此情景不禁潸然淚下,將那頭耕牛賣了換錢買棺材裝殮死者,面對慷慨解囊之舉,鄉民們都是豎大拇指,其後竇建德父親去世,大家都是出錢出力,有的送雞蛋,有的贈桌椅,還有的家境寬裕給銀兩,對於這些竇建德都一一拒絕,從此他的樂善好施之名威震八方!說完竇建德的信義,下面討論下他的謀略!

十三年正月,築壇場於河間樂壽界中,自稱長樂王,年號丁丑,署置官屬。七月,隋遣右翊衛將軍薛世雄率兵三萬來討之,至河間城南,營於七裡井。建德聞世雄至,選精兵數千人伏河間南界澤中,悉拔諸城偽遁,雲亡入豆子?中。世雄以為建德畏己,乃不設備。建德覘知之,自率敢死士一千人襲擊世雄。會雲霧晝晦,兩軍不辨,隋軍大潰,自相踏藉,死者萬餘,世雄以數百騎而遁,餘軍悉陷。於是建德進攻河間,頻戰不下。其後城中食盡,又聞煬帝被弒,郡丞王琮率士吏發喪,建德遣使吊之,琮因使者請降,建德退舍具饌以待焉。琮率官屬素服面縛詣軍門,建德親解其縛,與言隋亡之事,琮俯伏裴哀,建德亦為之泣。諸賊帥或進言曰;“琮拒我久,殺傷甚眾,計窮方出,今請烹之。”建德曰:“此義士也。方加擢用,以勵事君者,安可殺之!往在泊中共為小盜,容可恣意殺人,今欲安百姓以定天下,何得害忠良乎?”因令軍中曰:“先與王琮有隙者,今敢動搖,罪三族。”即日授琮瀛州刺史。始都樂壽,號曰金城宮,自是郡縣多下之。——《舊唐書》

經過一系列的南征北戰,終於有了一塊安身立命的地方!隋煬帝大業十三年,竇建德於河間長樂自立為長樂王,組建各級衙門官署保境安民!同年七月,怒不可遏的隋煬帝楊廣派遣右翊衛將軍薛世雄率三萬精銳在河間城南的七里井安營紮寨,謀略出眾的竇建德跟薛世雄準備了誘敵深入與聚而殲之的大禮包。首先是選三千以一當十的勇健埋伏在河間南邊的湖泊中,然後丟掉所有的城池逃遁遠方。邊跑邊丟掉輜重,給薛世雄留下一潰千里的假象。不知曉真假的薛世雄變放鬆了戒備,當天夜裡正在奮筆疾書的向隋煬帝報功的時候,營帳外喊殺聲大作,遠遠看見迎風飄揚的竇字大旗朝自己本來,心知中計的薛世雄顧不上臉面先跑了再說。

後來被困於江都(今揚州)的隋煬帝,在丞相宇文化及的威逼下懸樑自盡。頗識大體的竇建德派遣使者前去河間弔唁隋煬帝的亡靈,河間縣丞見竇建德是個忠義之人便投降了自己。有遠見的人畢竟少,當時很多大將都勸竇建德除掉縣丞以絕後患,原以為必死無疑的縣丞看到竇建德右手連擺數下,語重聲長對他們說:“過去是各為其主,所以他拼死拒我於城外,如今隋煬帝已死他披麻戴孝後,他為城中百姓投降我是個敢作敢為的人,殺了著實可惜!”當時很多城池的守將都是群龍無首,皆在觀望竇建德是否為英明的主子,當河間縣丞不僅沒丟掉性命,反而被提拔為瀛洲刺史的消息不脛而走,於是都望風而降擁有了河北的大片土地及人口,並建都於樂壽為金城宮。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竇建德與李淵是同道中人,只是上天更眷顧李淵而已,竇建德被殺後,其手下大將劉武周又騷擾大唐數年,由此可以看出竇建德不得不殺,不然李淵的皇位坐不穩,反觀王世充是個貪圖享樂之輩,留他一命也掀不起大浪,而且還可以將李淵的心胸寬廣的名聲傳之四海。


惜緣小歷史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王世充、竇建德,還有李淵,這三個人可以說是隋朝末年實力最強大的割據實力,當然還有一個李密,只不過李密這廝靠奪取瓦崗政權,曇花一現而已。起初李淵的實力並不強大,雖然他佔據了關中,但和佔據洛陽的王世充相比,還略顯不足,稍微比河北的竇建德強大一些,畢竟李淵起兵比較晚。

可即使如此,最終奪取天下卻是李淵。面對這兩個曾經的對手,李淵的做法卻大相徑庭。那些曾經跟他作對的,甚至是投降過來的割據首領,他基本上都殺了,即使是李密投降,甚至還將自己女兒嫁給他,也絲毫沒有動搖李淵殺李密之心。不過,在這些人當中,只有一個人逃過了此劫,他就是洛陽王世充。洛陽一戰,王世充戰敗,最後被流放。

那麼為何會有不同的待遇?

這就要跟古代門閥政治掛鉤了。在隋末,李淵面對的敵人大概分為兩種:一種就是像李密、王世充這種出身貴族的,另一種則是寒門起家,比如河北的竇建德和西北的薛仁杲。別看他們都是同是起兵的,但最終的待遇卻是不同的。王世充雖然是個胡人,但畢竟堂堂正正軍功貴族之後,李密就不用說了,其先祖是北魏的八柱國之一,雖然家族落寞,但其世家大族出身是無法改變。對於這類人,李淵是特別歡迎的,畢竟李淵和他們是同一類人,嚴懲他們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有人就問了,那李密是咋回事?其實是他自作自受,自從被王世充打敗後,李密無路可走,只能投靠李淵,只不過他野心不死,娶了公主,也沒有放棄另立山頭,以致於最後復叛而死。

至於竇建德這類人,屬於寒門出身,雖然竇建德在當地很有錢,算得上是一個豪族,但在李淵李密這種世家大族眼裡,就不是一回事兒。骨子裡,李淵就不是很待見竇建德,說白了皇帝只是另一種門閥,只是稍微大一些。

如此說來,竇建德的死是必然的,門閥之見,本來就是一個無頭路。除非是寒門奪取天下,倒是能改變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