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敛财,取之有“道”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敛财,取之有“道”

乾隆十五年(1750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父亲常保在和珅九岁时亦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保护和珅、和琳两兄弟才能免于被赶出家门。和珅后考上咸安宫,和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通读四书五经。更得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喜爱。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十八岁的和珅娶直隶总督冯英廉之孙女冯氏。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和珅参加科举,但名落孙山。后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被授三等侍卫,被挑选为补粘杆处侍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十三岁的和珅由于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终于做了乾隆的仪仗队的侍从。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和珅在清朝的外交事务担任重要职位,英特使马戛尔尼对和珅的外交十分赞赏。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为政清廉,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并用贿赂、迫害、恐吓、暴力、绑架等方式笼络地方势力、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成为后人所称权倾天下、富可敌国的“贪官之王”、“贪污之王”。和珅亦同时是18世纪世界首富,超越了同时期的梅耶·罗斯柴尔德。以嘉庆帝、监察御史钱沣、大学士刘墉、翰林院编修范衷、军机大臣王杰、户部尚书董诰和礼部侍郎朱圭为代表的朝中清议力量,曾多次弹劾和珅,但和珅均能化险为夷。

虽然贪污是他的最大的过错,但他的才华还是应该得到认可。有人将他与刘墉和纪晓岚并列为清乾隆时期三大中堂。虽然刘墉和纪晓岚均未入军机处,但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纪晓岚官至协办大学士(从一品),按职级标准而言,称为中堂是合理的。《清史稿》说“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故称为刘、纪为中堂还可以,宰相则不沾边了。他虽然聚敛,但他确实善于理财。前几任都因办不到,而被罢职。之后,由于要花钱办事,所以,还得靠和珅来弄钱。

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刚刚驾崩,曾经红极一时的和珅就栽了。

嘉庆皇帝下旨对和珅进行抄家,得到了一份抄家清单。

这份抄家清单收入《和珅犯罪全案档》,如今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和珅敛财,取之有“道”

和珅抄家清单有些什么东西呢?

首先是房屋,和珅拥有一份庞大的房产,和珅府所有的正屋、偏房、花园、杂房加起来,一共513间(所)。

和珅死后,嘉庆皇帝因为妹妹和孝公主的原因,没有将和珅府没收。

当和孝公主死后,朝廷才将和珅府赏赐给庆亲王永璘。

后来几经转折,落到恭亲王奕訢手中,成为恭亲王府。

恭王府规模宏大,布局讲究,气派非凡,占地达到6万平方米,拥有30多处各式建筑群落。

我们从恭王府的规模,就可以想象当年和珅府的情形。

其次是金银财宝。清朝时期没有银行,和珅还是习惯于直接把金银财宝藏在家里。

经过清点,和珅家里计有赤金元宝100个、白银元宝100个、生金沙2万余两、赤金580万两;元宝银940万两、白银583万两、苏元银3154600两、洋钱5.8万元、制钱1500串(折银一千五百两)。

第三是各类文物珠宝。

和珅附庸风雅,还写得一手不错的诗歌。

他家里收有不少珍贵的文物。

其中,有一座汉朝铜鼎。

铜鼎是商周以来的一种重要礼器,被视为镇国之宝和传国之宝,一般人根本就没有资格拥有铜鼎,否则,分分钟面临人头落地的风险。

此外,和珅家里还藏有一批难得一见的宋砚、端砚。以及大自鸣钟10架、小自鸣钟300余架、洋表280余个。

和珅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让人瞠目结舌。

什么高三尺六寸的珊瑚树啊,什么每颗重二两的大东珠啊,什么红宝石、蓝宝石啊,什么珍珠玛瑙啊,在和珅那些珠光宝气的珠宝面前毫无存在感。

直到220多个用赤金打造的吐盂出现,才让人眼前一亮。

吐盂是什么玩意儿?

就是以前家家户户都有的痰盂,供主客吐痰用的。

当年乾隆皇帝南下视察工作,有人为了讨好他,用镂银丝装饰了一个痰盂,放在行宫里。

你要知道,康乾时期黄金比较稀少,连乾隆皇帝都舍不得用,和珅一出手就是最好的黄金!

当然,我们不得不说,和珅还是很有投资理念的。

他被抄家时,拥有75座当铺、42座银号、15座古玩铺等。毫无疑问,这些产业源源不断地将银子输送进和珅的钱包。

此外,和珅还拥有8000余顷田地,约等于53万平方米。

这是什么概念呢?

相当于74个标准足球场、大半个故宫。

总体而言,这份抄家清单共值银约2亿6千400万两。

和珅敛财,取之有“道”

和珅敛财,取之有“道”

历朝历代只要是官就有花不完的钱,玩不完的女人,清朝也不例外,清朝最大的贪官和坤靠权力获得了巨大的收入。权势靠财富来彰显,安乐也需要金钱支撑,由此而踏上贪贿敛财的道路,是合乎逻辑的。

借职务与权力顺手牵羊。由和珅一手倡导设立的议罪银制度,本身就是乾隆和珅君臣的私人小金库,在乾隆皇帝那里,也许自以为这个小金库悉数归他,旁人不敢过问的那个密记处,和珅只是替他看管钱财的一条警犬;警犬不这么认为,和珅把大块的骨头和精肉神不知鬼不觉地都叼到了自家院子。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和珅兼任崇文门税务一职,这个肥缺有两条道儿可以捞钱,一靠减免外地官员、客商进京缴纳的税银数额获取好处,二借代为朝廷变卖抄没王公大臣家产从中渔利。和珅把持这个位置数年,后来由他儿子丰绅殷德接掌,管家刘全参与管理,这里实际上就是和府的一个钱袋子。

因为有乾隆的特别信任,和珅又会把事情办得让皇帝满意气派,凡老太后和皇帝的寿诞宴庆、下江南的车驾用品采买准备以及避暑山庄等重大工程的改扩建,这些都成了和珅趁机捞取大量钱财的渠道。

拿乾隆八十岁的寿辰为例,整个庆典所涉及的规模设置、场馆建造、寿宴用品采办及王公大臣、巨贾富豪和各级官吏的进献礼金,统统掌握在和珅一人手中,而实际花费仅用去一半,另一半自然入了和声囊中;八十岁的皇帝沉浸在亿万兆民万寿无疆的祝福声中,精明的和珅挑灯清点到手的万两黄金暗自狂喜。

构筑堆积财富的金字塔。权钱交易在今天仍充当着社会生活游戏的重要角色,两百年前的封建王朝里则更是绝对的主角,“清正廉洁”一直以来就是竖立在婊子家门前街口的牌坊,是愚弄和欺骗老百姓的幌子。

权力的金字塔骨子里就是金钱堆积起的金字塔,层层盘剥贪贿转而层层上贡邀宠固位,是官场千年不变的传统剧目,偶尔被砍掉的几个脑袋,不过是投错了主子、枉费了钱财的蠢货替罪羊而已。凭借乾隆的信赖,和珅稳稳地陪天子坐在金字塔尖上,脚下的塔身无须费多大功夫即可建成,自有大小喽啰们慌不迭地添砖加瓦。

和珅敛财,取之有“道”

和珅的这座金山,文武兼备、上下贯通、角色齐全,既不乏朝廷大员、封疆大吏,更拥有一大帮地方官吏,那时节,这伙人唯恐和大人这里见不着自己的一张嘴脸。

和珅后来案发,能指名道姓的就有:广西巡抚钱度,四川总督阿尔泰,陕甘总督勒尔谨,浙江巡抚王亶望,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副省长)于易简,两淮盐政征瑞,江西巡抚郝硕,湖南布政使郑源寿、恒文,浙江巡抚福崧,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建,直隶总督杨景泰,两广与闽浙总督富勒浑、伍拉纳,云贵总督鄂辉、富纲,陕西巡抚秦承恩,河南巡抚毕沅。上述均堪称和珅财富大厦的顶梁柱。

最具讽刺意味是,当年和珅亲自查办治罪的两广与云贵总督李侍尧,事后不久也做了和珅贪腐网中的干将。“反贪”原来是“行贪受贿”的绝佳途径,有几个苍头能弄明白这其中的奥妙!形象地来表述和珅个人财富聚敛的话,和府就是大清乾隆朝的“中央银行”。

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四十九岁

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嘉庆帝派大臣前往和珅囚禁处所,“赏赐”他白绫一条,令其自尽。

此时和珅一看到白绫,知道死期已至。他对自己惨淡经营一生,家业富比皇室,到头来落得个如此悲惨下场,不禁万分慨叹。这一次自己锒铛入狱,身陷囹圄,尝到了凄凉、冷清、饥饿、刑罚、痛苦等苦辣滋味。特别是正月十五日,正值元宵佳节,和珅自然而然想到往年家中欢欢喜喜,自己在众人侍奉下悠然自得、尽情享乐的情景,提笔作了题名为《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的诗:

“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可怜此月夜,分外照愁人。思与更俱永,恩随节共新。圣明幽隐烛,缧绁有孤臣。”

从上述两首诗中可以得知,和珅已经预感到自己的余生时间不会太长了,末日即将来临,伤感前事,发出几声悲鸣。他至死执迷不悟,觉得自己满身是才,“怀才误此身”,表现出一种“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无可奈何心情。

和珅看到白绫后,又提笔写下了一首绝命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

赋诗完毕,和珅拿起白绫套在自己的脖子上,悬梁自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终年49岁。

但他留下的这首绝命诗,却耗尽了无数史家特别是附会者的心血。

人们把此诗集中在和珅的前身和后身上,说和珅的前身是乾隆宠爱的妃子马佳氏,而后身便是世所不齿的慈禧太后。

大意是和珅为了报仇,而化为女身来惑乱清朝,而要说惑乱清朝最巨的莫过于慈禧太后了。

所以,众口相传,和珅是投胎变成慈禧太后了。

自和珅死后,对其绝命诗的各种解释附会无不朝此方向发展,最终都是为了把和珅变成慈禧。

这些说法虽属痴人说梦,但却也反映出人们对和珅以及后来的慈禧太后的憎恶。

和珅敛财,取之有“道”

~度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