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嫡上位的雍正,勤勞節儉的工作狂人,死因卻是千古之謎

奪嫡上位的雍正,勤勞節儉的工作狂人,死因卻是千古之謎

清朝十二位帝王,似乎每個人都有故事;又因為離現代比較近,史料豐富,官方記載與民間傳說相互雜糅,站在不同的立場與角度,往往對同一個人同一個事件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對於清世宗胤禛,這一點似乎體現的更為明顯。

01

俗話說,水有源,樹有根。考究一個朝代,應該從它的“出身”談起。

大凡修史,掌握話語權的階級多有自我鍍金的心思。清朝並不例外,同樣大書特書美麗的起源故事。

相傳,恩古倫、正古倫、佛古倫三個仙女,在長白山東側布庫裡山下的布爾裡湖洗澡(懷疑是受七仙女的影響),剛準備上岸,有個神鵲(如何判斷出來的至今是謎)銜顆紅果放在佛古倫衣服上。出於好奇,她拿過來放到嘴裡,忽然果子進入肚腹,立刻有了身孕。不久,她產下一個奇男,長著一副貴相,出了孃胎便能說話。

佛古倫感覺使命完成,告訴兒子他以愛新覺羅①為姓,名叫布庫裡雍順,使命就是來平定亂國,匡扶天下,順流而下即是你的地盤。

說完,揮揮手,駕著五彩祥雲迴歸天上。兒子很聽話,乘舫到了下流,被相互仇殺的三個大戶認作老大,娶妻生子,定居長白山東俄朵裡城,國號滿州②。傳了數世,因為不善於治國理政,國人發生叛亂,本族遭受戕殺,只有幼子範察逃到荒野,為神鵲所救,隱姓埋名培養下一代,再數傳至清肇祖孟哥貼木兒。

後面的篇章,就很少用神話色彩來渲染,思考與敘述恢復了正常。

實際上,清朝祖先是被宋朝時蒙古帝國滅掉的金國後裔③,其部族為女真族。女真在遼代叫做女直,其稱呼在歷代均有變化④。內部幾經分化組合,至明朝時形成海西、建州、野人三個女真部落,因實力相當遂成鼎足之勢。

其中,建州女真為清朝正系,為突出根正苗紅的惟一性,清朝對記載海西與野人兩種女真的書籍多有損毀,後世很少了解。明朝時,在此設立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建州衛都指揮使阿哈出被永樂帝朱棣賜名李思誠,建州右衛是為了平衡權力而設,而建州左衛才是清朝正系。

建州左衛未命名前的領導人是前面提到的布庫裡雍順,曾被元朝封為合蘭府的萬戶。到了與阿哈出同時代的孟哥貼木兒接任時,元朝滅亡,該萬戶府既未列入明朝招降名單,也未頒發驗收合格證書,成了非法機構、非法組織,但他重視名號,仍然如此稱呼。

此時,高句麗恰好發生政變,大將李成桂篡位成功,更名李旦,順手將國名恢復為朝鮮。為了自身安全,孟哥貼木兒與其它兩個萬戶依附李姓政權尋求庇護,“入侍朝鮮。”看孟哥貼木兒表現不錯,李成桂兒子李芳遠授他上將軍職。

愉快的十年蜜月期過後,包藏禍心的孟哥貼木兒搶佔了朝鮮的空地孔州。朝鮮人腦回路極特殊,認為讓夷狄佔塊鳥不拉屎的地方,不是侵犯領土主權,而是對他們的流放,聽之任之!孟哥貼木兒乘虛定居,建立了相對穩定的根據地,明朝隨之於此建立左衛。可是不久,孟哥貼木兒被七姓野人所殺,二兒子童倉(褚宴)接手權杖,實際操盤手卻是他弟弟凡察。很快,孟哥貼木兒長子董山(充善)出場,三下五除二奪回了權力,明朝無奈將左衛分出部分設立右衛,由凡察掌管。但董山能力非凡,將三衛指揮權牢牢掌握到自己手中。

彼時的董山並不安分,當著明朝的官,還與朝鮮眉來眼去。土木堡之變後,實力劇增的他有了更大的野心,一方面強烈要求明朝在撫順開通馬市。隨著商品交換、流通,中原文化源源不斷輸出塞外,建州驟然開化、發達起來,邁出興盛的關鍵一步——從這個意義上講,滅明者,實明也!同時,安排大量族人入關憩宿于軍民之家,蒐集情報,扶植內奸。

奪嫡上位的雍正,勤勞節儉的工作狂人,死因卻是千古之謎

另一方面,他煽動、誘惑其它部族,侵掠明朝邊境。朝廷(明代宗)遣使招諭才稍稍收斂,歸還一些搶的東西。後來見上頭賞賜物品過薄,又糾集毛憐、海西諸夷經常來打劫,直到明朝派兵鎮壓,才老實點。為了自證清白,董山主動到京城述職,但態度輕慢,怕再留下禍患,明朝果斷將其處死。

其子妥羅被群眾擁立即位,死後傳其弟錫寶齋篇古。錫寶齋篇古再傳兒子福滿,任建州左衛指揮,為清興祖。興祖共有六個兒子,分居各地,稱為“六祖”,第四子名叫覺昌安,也叫叫場,居住於赫圖阿喇,為清景祖。覺昌安第四子名叫塔克世,也叫他失,為清顯祖。為了實現政治聯姻,景祖為顯祖娶了凡察後代王杲的女兒,又將長子禮敦的女兒,嫁給王杲的兒子阿臺。

正是詭異的姻親關係,最終推動了歷史的車輪。

明朝萬曆年間,羽翼漸豐的王杲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將遊擊④裴承祖誘殺並剖腹,連隨從也不放過統統滅了。明朝派遼東總兵寧遠伯李成梁討伐,王杲大敗後到海西女真避難,被其首領王臺當禮物送給明軍處死。

王杲之子阿臺逃亡至古勒城,準備死守。建州內部的陰謀家尼堪外蘭看準機會,聯絡李成梁引兵攻打阿臺。而一直與明朝暗通款曲的景祖、顯祖,積極充當嚮導,並混入城內勸說阿臺投降。哪知,阿臺反志彌堅。而李成梁見城池久攻不下,讓尼堪外蘭入城誘降。尼堪外蘭見到阿臺,說得天花亂墜,趁著對方麻痺乘夜放明軍進城,一陣砍殺後,又一把火燒死所有有生力量,包括景祖、顯祖。

為了安撫建州女真,明朝封顯祖兒子清太祖努爾哈赤為都督籤事。第二次朝貢後,又以其有管理女真人之功,封三十三歲的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極盡拉攏之能事,對他的一些出格舉動,也睜隻眼閉隻眼。

比如,接受以兩祖被誤殺前嫌而脅迫李成梁的事實,無情犧牲掉有功的尼堪外蘭。滅掉阿臺後,尼堪外蘭借明做大,迫使努爾哈赤歸附。但努爾哈赤太強,兼併了其它部落,明朝又不扶助尼堪外蘭,致使其威信盡失,被逼逃到邊境,明朝不僅不提供保護,還將他出賣給努爾哈赤。

再比如,放任其對幹部任職命令的巧取豪奪。明朝時,將用於敕封外藩、封贈六品以下官員及襲爵者的文書稱為敕命,加蓋玉璽,均有數量限制。努爾哈赤兼併建州、海西二族,敢將所有敕書據為己有,以官職數量優勢威懾別族。

還比如,海西女真錳骨孛羅對明朝忠心耿耿,凡有叛亂跡象第一時間通報,努爾哈赤特別畏懼他。錳骨孛羅與那林孛羅發生內戰,求救於明朝,守邊將士暮氣已深,以苟安為榮,竟然不回應。無奈錳骨孛羅以三子為質向努爾哈赤求助。努爾哈赤以支援為名,使詐突襲錳骨孛羅,明朝邊吏因循慣例,也不計較。

通過一系列試探,努爾哈赤看出明朝的妄自尊大、外強中乾,對中國有了輕視之心。萬曆二十七年,他停止嚮明朝進貢。萬曆四十四年,他乾脆甩開膀子單幹,建國號“大金”,年號“天命”。兩年後,以“七大恨”告天,誓師伐明。

自此,拉開了中國歷史上繼元朝之後,第二個由少數民族統治中國時期的序幕。

奪嫡上位的雍正,勤勞節儉的工作狂人,死因卻是千古之謎

02

在皇權爭霸賽中,清世宗胤禛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努爾哈赤與明朝死槓上後,開始向關內進攻。繼位的清太宗皇太極,巧設反間計,讓生性多疑的崇禎殺掉薊遼督師袁崇煥;松錦大戰⑤中,招降吳三桂的舅舅、前鋒總兵官祖大壽,以自己漂亮嫵媚的莊妃博爾濟吉特氏為釣餌,使薊遼總督洪承疇心甘情願俯首稱臣。砍掉明朝肱骨,他又藉助李自成起義軍與平西伯吳三桂的矛盾,讓吳三桂主動放清軍進入山海關,自己在瀋陽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清”。

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後,有功的莊妃所生第九子福臨即位,成為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年號“順治”,由叔父多爾袞攝政。七年後多爾袞去世,十四歲的順治開始親政,後來寵幸的董鄂妃香消玉殞,他傷心欲絕,皈依佛教準備出家避世不成,不久憂憤而死,時年二十四歲,遺詔傳位於第三子玄燁,即清聖祖,在位年號“康熙”。

我們通常所說的“康乾盛世”,首先就是從他開始的。這位在位六十一年的皇帝,金庸《鹿鼎記》裡智擒鰲拜的橋段,平定三藩的氣魄,統一臺灣的偉業,驅逐沙俄的膽謀,大破準噶爾的果敢,管理西藏的遠見,讓人敬佩,被後世學者尊為“千古一帝”。

這樣一位皇帝,仍然存在治國治家的死角。

其一為大興“文字獄”,比較著名的有《南山集》案。戴名世僅僅因為贊同方孝標給南明正名的觀點,結果就被斬首,家人好友等也被牽連為奴。還有莊廷鑨案、朱方旦案、王錫侯案,以及親政前顧命大臣們發起的《明史》案。

其二為接班人不明,導致骨肉相殘、政局動盪。康熙序齒兒子共二十四個,最初為悼念吳三桂叛亂時難產而死的第一任皇后、索尼孫女赫舍裡,改變滿人不立太子的習俗,確定二歲的二兒子、嫡長子胤礽為皇太子。哪知,庶長子胤禔不服,暗中請了一批蒙古喇嘛持咒誦經,以法術迷魅胤礽,使太子逐漸頑劣失常,終被康熙兩度廢除,自此未立太子。於是加上三、四、八、九、十、十三、十四阿哥,上演了一出“九子奪嫡”的大戲。

歷經一輪輪洗牌,進入年老多病康熙視野的是十四皇子胤禵,他帶兵出征屢立戰功,又深得軍民擁戴,空了十年的儲君之位似乎有了著落。

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四阿哥胤禛帶著一群身懷絕技的江湖人士,出現在京師。聽過單田芳評書《童林傳》的都知道,這是他結拜的十來個會飛簷走壁的頂尖綠林高手前來助陣。

胤禛先是入宮伺候老爹,煎湯熬藥好是殷勤,寸步不離左右,目的還是想弄清康熙是否立下遺詔,遺詔中的新皇帝是誰。康熙六十一年,例行的冬狩後,康熙從南苑回駐暢春園突感不舒服,知道大限不遠,準備安排後事,卻發現兒子、重臣均不在身邊,一下急昏過去。

奪嫡上位的雍正,勤勞節儉的工作狂人,死因卻是千古之謎

一切當然出於胤禛的安排,讓武林大咖們守住四門,誰能進來?利用間隙,他仔細搜索,終於找到了那份遺詔,上寫:“朕傳位十四子,即繼承大統。”一番商量,將“十”字改成“於”字(一說改為“第”字)。康熙醒來,知道被賣,扯下胸前一串念珠砸去,被胤禛接個正著,自己連怒帶氣沒過多久便升了天。胤禛隨即出宮,由隆科多等宣告百官,新的真命天子已經產生,有遺詔、有投賜的玉念珠,扶胤禛即位,是為清世宗,年號“雍正”。

雍正即位後,規定宮中文牘內凡是遇到數目字時,嚴令必須大寫,可能是對自己不講規矩、賊怕來賊心理的一種自我防禦。同時,想了個秘密立儲的妙法,親筆寫下儲君名字,密封藏於匣中,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與藏於內府的密旨對照勘驗,確定下屆老大。現在看,頗有掩耳盜鈴的意味。

客觀說,雍正又是歷史上少有的勤政愛民模範。他每天都用心於國家朝政,白天除了每日定時上朝,其餘時間接見臣工、批閱奏章、處理政事,從來不外出遊玩,甚至不像康熙一樣遵守祖制每年去木蘭圍場打獵,也不像乾隆一樣多次下江南遊玩,處處留情留墨。

特別是軍機處設立後,雍正幾乎每天都召見軍機大臣,共商軍政大事,有時一天之內,將三十一位官員分成十一批召見,真正做到了“今日事今日畢”。批閱奏摺更是殫精竭慮,每夜批閱奏摺到凌晨,黎明早早起床,從一生批閱了四萬餘件奏摺的強度來看,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工作狂。翻看雍正硃批奏摺,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從不會像乾隆那樣,只簡單的評價幾個字,差不多每篇奏摺他都會細細的評論,然後給出一些指導意見。比如,在鎮海將軍署福建巡撫毛文銓奏聞(臺灣)事折後批覆:“知道了。果地方上文武官弁根本不失,此等匪類亦何能為?不過自取誅戮耳。朕意惟以察吏治、整營伍為先,百凡務本為要,防匪猶屬第二義也。朕先批爾奏摺,可與高其倬同看。”其它幾百字上千字的批示都很常見,有的批覆比奏摺本身字數還多!綜合雍正在位十三年,在奏摺中寫下的批語字數達1000多萬字,平均每天8000多字,遣詞造句、加工潤色,專業作家做到都很難!

有如此嚴於律己的主子,臣子想偷奸取巧、搪塞懈怠都不可能,一掃康熙晚年的積弊、頹風,吏治澄清、統治穩定。

大概出於統治者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敬畏,或者出於對百姓內心由衷的愛戴,雍正“以黎民為中心”的思想比較強烈,在民生方面採取了許多良策善政。

在維護人的尊嚴方面,大搞懷柔,消除了一些賤民階級。如雍正元年夏四月戊辰,除了山西、陝西燕王朱棣奪位後不願附從的部分永操賤業教坊人的樂籍,改業為良。同年秋九月丙申,又除了紹興宋末降金的大將焦光瓚部隊,在元朝統一後被編為“怯憐戶”,明太祖定戶籍時又改名“丐戶”及與朱元璋爭天下失敗的陳友諒後人、部屬被編為“惰戶”的丐籍,給以自新之路⑥。在處理滿漢融合上,讓沒有恆產的八旗子弟移居熱河墾田,國家再也不白白養著他們,以減少漢人對滿族人的敵意;特別緻函直隸巡撫李維鈞,旗民雜處中不少旗民暴橫,讓他不必避忌旗、漢區別,畏懼王公勳戚,密奏以聞,秉公處理,不使他們享受特權。

此外,在處理災情方面,雍正毫不吝惜錢財。打開《清史稿》,在世宗本紀部分,時常見到“免直隸、江蘇、河南、浙江、廣東等省二十七州縣災賦有差。”根據各省的州縣災情,酌情免除賦稅,為民提供休養生息的機會。大臣範時繹上奏,希望批准太倉州屬的七條水道由士民自行修浚。雍正不答應,說百姓生計就是國計,不到國家財政吃緊的時候,不得動用民力。如今國庫充足,下撥些帑銀就夠了!

而人的性格,除了A面,自然還有B面。雍正雖然在人道主義精神大爆棚,但由於皇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加上本性多疑,暴虐無情、喜怒無常便表現得淋漓盡致。

奪嫡上位的雍正,勤勞節儉的工作狂人,死因卻是千古之謎

03

首先,雍正不遺餘力清除異己。所謂異己,包括所有雍正認為存在威脅的人,不論功臣,不論兄弟。

為此,他編織了嚴密的情報網,監控觸角的明崗暗哨遍佈各地各處。當時,京城流行打牌,狀元王雲錦元旦早朝後與親戚玩得正嗨,突然少了一張,只好停戰飲酒。第二天入朝,雍正問他昨天有什麼消遣,王雲錦如實回答,雍正聞言大喜,說他不欺暗室,真狀元也!順手從袖中掏了一張牌遞給他,王雲錦一看正是昨天丟失的那張!

如此發達的情報網絡,雍正想要琢磨哪個人,極其方便。

優先進入黑名單的,是年羹堯與隆科多。

據野史記載,雍正母親先與年羹堯私通,入宮八個月生下雍正,在他當阿哥的時候,兩人就走得相當近。電視劇還有這樣的情節:僕陪主占卜前任,算命人一搭雍正的脈,馬上跪下喊“萬歲”。為了保密,兩人就將其殺害。所以,後人都說雍正改詔篡位,計策出於年羹堯,事成後自己要當秦朝呂不韋。果然,他後來征戰西藏、平定青海,做了四川、陝西總督、撫遠大將軍、加封太保太傅,擢升漢人一等功。

隆科多則是雍正養母熙孝懿仁皇后之弟,在有清一代,是被皇帝公開以“舅舅”稱呼的獨一位。雍正篡位號外版本見《清史篡要》,說康熙臨死前,只有隆科多在旁邊,康熙用筆在其手上寫下“皇十四子”。隆科多一出門,見到雍正,順手將“十”字抹去,合理合法將他推上帝位。

這兩個傳說,都有點不靠譜。雍正的年貴妃,為年羹堯之妹,如果私通是真,她算雍正親姑姑,年羹堯再糊塗,也不至於放任兩人亂倫。而康熙在隆科多手上寫遺詔,顯然編造的成份更大。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兩人即使不是篡位的參與者,至少也是知情者。發生後面的結局,只能概括為:功高震主,易被猜忌;“你知道得太多了”,易被滅口。

於是,雍正藉口年羹堯祝賀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奏表中,故意將“朝乾夕惕”(白天猛勁幹活,晚上自省己過)寫成“朝惕夕乾”(白天擔憂害怕,晚上埋頭苦幹),是對皇帝的大不敬(中國封建時代十惡罪之六,可判絞刑),將其斷崖式從國級幹部貶為科員,削了太保頭銜,剝奪了一等公,廢黜為閒散旗員,旋即下獄,以廷臣商議定的九十二款罪名賜死,兒子年富斬立決,餘子充軍。翰林侍講錢名世寫詩頌揚年羹堯,被革其職銜,發回原籍。雍正親書“名教罪”懸其家門。日後每月初一十五,常州知府、武進知縣會到他家常州故居門前檢查該牌匾是否懸掛。

隆科多則徹底栽在河南巡撫田文鏡的紹興鄔師爺手中。他敏銳覺察到皇帝要整治隆科多,瞅準機會冒死參劾隆科多“挾勢貪贓”,正好吻合雍正的心思。雍正當機立斷,以四十一款重罪免了隆科多的死,但讓他“永遠禁錮”在康熙駕崩的暢春園外。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似乎是千年不變的定律。

接下來進入雍正射程的,是那些覬覦過皇位的手足同胞。他先將才望俱高的八阿哥允禩(避聖諱,胤改為允)冊封為碩廉親王,以示寬大,安撫人心。接著解了十四阿哥允禵大將軍之職,讓他去看守景陵,又將九阿哥允禟驅往西北邊塞西寧,遠離京畿。第二年,雍正又託辭“違旨在張家口居住”革了九阿哥的爵位,隨後以擅自買草、勾結洋人等罪名,把八阿哥、九阿哥革去宗籍,分別改名為“塞思黑”“阿其那”,滿語意謂“豬”“狗”。

這還不算,即使是豬狗,雍正也不想讓他們存在。一天深夜,無職無權的九阿哥正在讀書,一個勁裝大漢猛地揭簾而入,說老爺子(宮內人稱呼皇帝)問爺晚安!九阿哥知道性命不保,仰脖吃下對方遞來的藥粉,立刻悶聲倒地。翌日,太監發現室中空無一人,只有地面留下的一灘殷紅色的血水。八阿哥的命運同樣如此,憑空“消失了”,惹得內外輿論沸騰,都說皇帝獨創了一門功夫,叫“血滴子”。

隨後,劇情切換到了中國文人不願面對的浩劫:文字獄。

奪嫡上位的雍正,勤勞節儉的工作狂人,死因卻是千古之謎

在對持不同政見者要殘酷摧殘直至肉體消滅方面,雍正毫無保留地繼承了康熙的衣缽。

第一個搶到沙發的,是與年羹堯關係密切的禮部侍郎查嗣庭,他任江西正考官時出的試題為“維民所止”⑦。打小報告的人說,“維止”是取“雍正”二字去頭,該殺!查嗣庭罪獲戮屍,滿門抄斬,家族被株連者達幾十人。

另外一起事件的發起人,是個叫曾靜的湖南書生。他原居窮鄉僻壤,久仕不中,接觸了明末清初浙江文人呂留良的弟子嚴鴻逵、沈在寬等人,在其家中讀到呂的詩文著作,深為裡面的愛國精神所感染,腦門一熱想謀反。經過考察,派弟子張熙去遊說岳飛後代、川陝總督嶽鍾琪兵變,並詳述了雍正的十大罪狀,包含了“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懷疑、誅忠、好諛。”嶽鍾琪可不像祖先那樣深懷民族大義,假意讚許後騙出兩人口供,暗中將事件上報雍正,最後將曾靜、張熙兩人押送到北京,由朝廷處置。

在朝廷刑部審問下,曾靜表示磕頭悔過,寫作檢討性質的《歸仁錄》,極力頌揚皇帝。雍正為了表示寬仁,不但未殺曾、張二人,還敕詔收錄此案的檔案、皇帝旨諭,以及曾靜口供和《歸仁錄》,合成《大義覺迷錄》一書,駁斥傳統儒學認可的“華夷之辯”,兜售自己“一君萬民”的世界觀,同時逐條反駁被羅列的罪名。書刊印行,他要求全國公務員人手一冊觀覽知悉,認真研讀,寫出體會,還命曾靜到全國各地巡講,現身說出當朝天子的英明。

而對於呂留良等人,雍正以“罵我不要緊,但你罵了先帝就不行”為由,將呂留良在本朝任編修憂懼而死的兒子呂葆中一起開棺戮屍,另一子呂毅中斬立決,家屬或為奴,或流放。其弟子嚴鴻逵、沈在寬凌遲處死,家屬中十六歲以上男子皆斬立決,十五歲以下男及女眷,均為功臣家奴。其他沾邊的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受呂案影響,雍正認為“浙江士習敝壞,工為情挾”,下詔“停其鄉會試”,可憐一群寒窗苦讀十年的學子,兩年沒有考試的機會!

正所謂因果循環,報應輪迴。雍正十三年,皇帝仍然正常開始早朝,快快樂樂地返回宮內午休。哪知,午後大家剛剛起床,保和殿大學士,居內閣首輔的地位的鄂爾泰忽然被召入宮,外面喧傳皇帝暴崩。鄂爾泰情急中找匹劣馬,來不及放鞍子便跑,髀骨都被磨出血。入了宮,發現雍正的腦袋不見了!他在裡面組織處理亂攤子,三個晝夜水米未沾唇,最後做了個黃金腦袋,將雍正安葬。

據說,殺死雍正的,是呂留良案中逃生的孫女兒呂四娘,她發誓報仇後投到大俠甘鳳池門下,練就一身本領,乘機潛入大內摘了雍正的頭去祭奠親人。而雍正死後,繼位的乾隆弘曆帝立即公開翻案,判決曾靜、張熙二人凌遲處死,《大義覺迷錄》一書亦被禁。

注:

①多數學者認為,努爾哈赤部族本應姓“覺羅”,此姓為滿洲巨族。後加上的“愛新”兩字亦叫“夾溫”,夾溫疑為斡準二字雙聲互倒,而金國語斡準意為金,又作按春、按同,代表開始也代表金族後代或金貴,漢譯過來即成愛新。

②清·天嘏《滿清外史》:“滿洲”,由部族而借用名。女真開始建部時,由肅慎轉音而名為珠裡真,後訛為女真。爾後,逐漸名為珠甲。部族強大後,與西藏通好尋求支持,西藏喇嘛稱其為曼珠,代表吉祥。此後,部族以滿珠自名,漢譯時因為“洲”更像地名,就易“珠”為“洲”,稱為“滿洲”。

③民國·孟森《清朝前紀》:據《大明會典》卷一百零七社部六五東北夷條:“女真古肅慎地,在混同江東,開原城北。東濱海,西接兀良哈,南鄰朝鮮,為金餘孽。”

④官名。漢武帝時置遊擊將軍,統兵專征,職權頗重,東漢至唐沿置,唐、宋武散官中亦有遊擊將軍。明沿邊與要地駐軍有遊擊將軍,無品級,無定員,位次參將,明初多以功臣、外戚充任,分掌駐地防守應援。清綠營兵軍官有遊擊,秩從三品,位次參將,為將軍、督、撫、提、鎮分領營兵,也有充實各鎮軍官的。

⑤松錦大戰,又稱松錦之戰、松錦大會戰,由皇太極發動,明清雙方投入十幾萬大軍參戰,從公元1640年清軍圍困錦州城起,到公元1642年松山城被清軍攻陷,明軍主帥洪承疇被俘止,明朝傾盡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損失殆盡,只剩三萬殘軍跟隨吳三桂退守孤城寧遠,自此明朝再也沒有能力組織起對清軍的有效反擊。

⑥參見張大春《雍正的第一滴血》,寶文堂書店,1990年版。

⑦出自《詩經·玄鳥》。原文“邦畿千里,維民所止。”指都邑周邊千里遠,都是商民居住地。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