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实行教师“退出机制”,对教师影响大吗?

小不温柔


全国各地都缺老师,特别是县份乡镇上,老师又不好干,待遇也不高不低,除了低学历的来抢这个位置,谁来?目前要做的应该是取消职称,让一线教师看到希望,提高待遇,就会有更多优秀人才从教!


丶小了灰了兔


我觉得所谓的“退出机制”是非常科学的,是对学生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对那些成天混日子的老师是一种很好的制约手段,让所谓的“铁饭碗”变成随时可以变动的“移动饭碗”。



总所周知,教室行业通过招教或者特岗考试成为一名真正的在编教师。由于工作比较稳定,永远都不会失业,让很多人都挣着抢这份工作。“只进不出”的性质让很多别有用心的老师扰乱了这个职业的秩序,让很多同学不能很好的接受教育。这也是网络上为什么出现很多对老师不满之声的原因。



我一个同事,担任一所乡镇的七年级地理老师。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他从来不在乎教师的工资,上课更是我行我素,迟到早退现象经常发生。虽然校长找他谈过几次话,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学校没有任何权利开除他。后来他干脆不来学校了,找了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代他上课,他自己出去做生意了,每个月一样领取工资,除了给别人的代课费,他依旧可以剩下一部分。



“退出机制”就能有效的治理一部分违反校规校纪的老师。一旦查出收取红包,私自有偿补课等严重情况立马开除老师队伍。碰到教育质量低下,学生反应极差的老师,也一样清理出教师队伍,能够有效的打造和谐高效的教育环境。打破了教师行业“只进不出”的用人常规。



所以“退出机制”如果真能实施,我是完全赞成的,一方面促进了教师的教育积极性,让那些混日子的老师尽早清除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公平性。更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任,能够让教育更加有效果,学生的成绩更加优秀。


星期久看点


中小学教师实行教师“退出机制”,对教育环境影响非常大,这种竞争机制的引进不应从基层做起,而是要从管理层做起。

教师虽属于事业编制,属于传统行业中的“铁饭碗”。但在组织群体类属于弱势群体,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地区和学校整体氛围高度相关,一个业绩平平的合格老师在衡水中学去上课,教学成绩差不到那里去,但换到整体教学质量差的乡镇级学校,教学质量再好,也无法与省市级重点中学比。

决定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教师虽然是重要因数之一,但教学环境、学风、校风、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家长的支持度、社会环境等因素是教师无法控制的。

而对上述因素有较大影响的教育中基层领导的胜任力起重要作用,因此引入教师退出机制,先应引入校长、教育局长、等行政分管领导的退出机制,还权于教师,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古道明雪儿001


目前,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是,学校硬件高大上了,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严重下降了!

高中以下,各类学校男教师越来越少,有的初中小学几乎全部是女老师,更别说幼儿园了。

基本待遇低、社会地位低,教师无法安心执教,导致当今当教师不是一个能养家并有尊严的好职业,忙、累、清苦,理想目标不明伴随整个人生,所以没有多少优秀的年轻人特别是男青年愿意进入,教师队伍知识水平和基本素质都急剧下降,低素质教师做的垃圾事情不时曝光,再被只为吸引眼球的媒体和无良家长、网民无限放大,进一步恶化了教师队伍的师道尊严的形象,毒化了人们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认知!有真才实学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青年更加不愿意进入这样一个行业,在职的部分优秀人才,在不断转行或辞职,由此逐步大大降低了整体一线师资水平!

看看近些年都是些什么样的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很多不入流的甚至垃圾大学的“大学毕业生”排队报考教师资格证就明白了。

让培养下一代的教师队伍如此衰落下去,中华民族还能一代更比一代强吗?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呼吁,“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我们再穷也不能穷老师”。

只有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办好良好的教育。

中小学教师行业准入门槛应提高,基本待遇要优厚,才能吸引优秀青年进入,基本工资根据教龄、学历、“德能勤绩”等(积分终身制)综合评价决定。

学校通过评估设岗审批,因岗设人,全员竞聘,岗位津贴超过基本工资,多劳多得。

引入竞争机制,让在岗人员有了危机感,主观能动性才会大大激发,最起码,学校里的怠惰现象会大大减少。

教师职业成为了“香饽饽”,整体素质水平提高了,社会地位自然就会提高,教育内部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例外旁观者


近年来,教育部一直试行教师”退出机制“。

所谓“退出机制”实则是为了打破教师职业“只进不出”的“铁饭碗”状态,一方面“能者上,庸者下”,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促进教师职业队伍的流动,让教师队伍变得更有生机和活力。

目前试行“退出机制”的方式有三种:

一、相当于“末位淘汰制”,即对长年教学成绩不好,或者师德师风有问题的教师进行“淘汰制度”。

二、通过五年一考核,重新注册教师资格证,考核不合格的,将撤销该老师的教师资格。

这种退出机制难在如果考核上,如果是一纸成绩定论,但考试很难反应一个老师的工作状态和教学能力。如果看日常考核总结,又因难以量化教师工作中的隐形成绩而造成异议,同时因没有统一的标准又怕滋生F败。

三、提前退休制度,即让无法从事一线繁重教学任务的老师,提前退休回家休养,这样既尊重了在教学工作岗位奉献终身的老教师合法权益,又能空出岗位,为学校补充新鲜血液。

“末位淘汰制”在某些私立学校一直无形的存在,私立学校会给长年教学成绩不少的教师安排尽可能少的课时,一旦课时少,工资就低,这部分老师就会主动辞职。但是在公立学校目前试行的并不多,原因在于:

1、一所学校的老师教学水平相当,基本在教学成绩上没有“常胜将军”即使有差异大的时候,大多也是在学生分班造成的,教学成绩低的老师换一届学生也有可能成绩优秀。因此,很难因一时的教学成绩排在末位而淘汰谁。

2、末位淘汰制,还造成有些老师拼命挤占学习课外时间,拖堂,搞“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成绩,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3、末位淘汰制,造成师生压力太大,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4、对于严重缺乏老师的经济欠发达地方,同样无法执行——招都招不来,何谈“末位退出制”?

拿小徐老师所在地来说,农村乡镇中小学,还存在一大批代课教师,在编教师供不应求,又何谈让这些相对专业的老师退出呢?2013年至2016年我地实行过一段,中学教师中教学成绩多年较差的老师被淘汰到小学任教,2016年之后,这种退出机制也就不了了之了,真正受影响的老师很少很少。

提前退休制度的执行比较顺利,在甘肃、宁夏等已执行多年,拿宁夏来说,近几年来,已经为6155名教师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腾出的编制全部用于补充年轻教师。

同时,这项提前退休式的“退出”制度,得到了很多教师的响应,很多老师正企盼着这一退出机制早日执行,能让一些身体有疾病,不能胜任教学任务的老教师及时离开教师队伍,并且吸引更多的优秀年轻教师加入到甚层教育浪潮中来。

那么,推进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后,对中小学教师有什么影响呢?<strong>

首先,影响一定是有的,退出机制打破了教育行业的“铁饭碗”,老师们为了防止自己被淘汰, 一定会让自己工作积极起来。但是至于,这种“退出机制”将会影响老师工作上的哪些方面?这还要看具体的考核办法。

目前,从我国的教育改革方向来看,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更断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引进更多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打破老一套死板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做一个师德高尚的,让学生喜欢的好老师。相信末来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会在如果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上下功夫,从而引领的教师队伍不断精进自己的教学和德行。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虽好,但在执行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运作还不成熟,特别是“末位淘汰制度”利弊同时存在,不可轻易执行。另一方面年迈的老教师因胜任不了教学任务,或者因个人身体原因等,可以申请提前退出这一制度,还是值得大范围推广的。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先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方可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老师吸引力,吸引优秀人才发展基层教育,那时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指尖教育帝国


中小学教师如果实行教师“退出机制”,将对现有教师队伍形成重大冲击?


现有教师队伍比较稳定,教师队伍素质整体较高,现在的老师基本没有低学历的民办教师了。

现在的老师大多都是改革开放后的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开始都是国家包分配当上的老师,后来一般都是经过考试进入教师队伍。



这期间,一些农村的民办教师,通过考核或者进修转为公办教师,他们这部分人大都已经退休或者临近退休,占比不大。如果在中小学教师实行教师“退出机制”,对整体的教师队伍,还是有重大影响的!


1、中小学教师实行教师“退出机制”,势必一部分教师要脱离教师队伍,这部分教师如何安排?有没有配套措施?是直接安排下岗(失业)?还是安排在学校后勤?如果夫妻两个都是教师,同时下岗怎么办?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出台一个合理有效的政策,再也不希望出现国营企业下岗职工没有人管的状况,现在很多国营企业下岗职工由于年龄原因,面临找不到工作,交不上养老保险的情况,希望这种情况不要出现教师队伍中。


2、中小学教师实行教师“退出机制”,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一些老教师,老教师由于年龄比较大,学习能力下降,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影响。

而且老教师由于多年劳累,积劳成疾,大多身体或多或少有一点毛病,这些都可能对老教师造成影响。



年轻教师也有老了的一天,如果他们现在看到老教师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最后又离开了教师岗位,到老了也没有合理安置,这些对年轻老师的心理也能造成不利影响,他们也不能安心教学。


总之,在没有制定妥善安排“退出教师”的配套政策下,就不要盲目在中学生教师实行教师“退出机制”,这样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更好的为义务教育服务。


多顺的时光


教师实行退出机制,对教师和学校的影响都很大,正反面都存在。

积极方面:

一是打破了铁饭碗,教不好学生将面临退出风险。这样,一些教师会钻研课程,因材施教,搞好教学教研工作,对整体的教学水平提升是有益的。

二是教师内部营造了比学赶超的竞争格局,落后可能面临“下课”。这样,教师的工作将不再是枯燥无味,流水线的上课,竞争的引入倒逼教师创新。

三是实行退出意味着有考核,意味着收入也将与考核结果挂钩。多劳多得,绩效为导向的薪酬机制将行为可能,一部分教师有机会获得高收入。

消极方面:

一是缺少了安全保障,教师会唯绩效论,而忽视学生。这样,对教师的成长是不利的,也可能会违背教育的初衷,所以,如果设计退出机制,这些系统问题都要考虑全面。

二是短期内将面临大量教师离职,造成教师队伍人员短缺。这需要事先做好后备教师的补充。

三是一些后进教师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反正要被退出的,他们可能消极怠工,等待被辞,这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个人情况不同的教师,对其影响自然不同。无论机制如何变化,我们本着与时俱进的态度,做好自己的本份,面临的困难或不幸将会减少。


爱分享的陆先生


中小学教师实行教师“退出机制”,其实就是引入竞争机制,对教师影响非常大。

教师属于事业编制,属于传统行业中的“铁饭碗”。考上教师岗位,虽然大富大贵的机会渺茫,但是,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再加上寒暑假休息时间长,教师这个职业也比较受人尊敬,整体来看,是个不错的职业。

然而,由于是“铁饭碗”,只要不犯严重的过错,一般都不会被开除教师岗位。再加上目前中小学不留级、不排名、不比升学率,极个别老师在教学岗位上“混日子”,引起家长们的不满,给教师信息带来了负面影响。引入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可以让那些师德有亏、不适合留在教学岗位上的老师退出教师队伍,把位置留给那些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

此外,中小学教师实行教师“退出机制”,动摇了“铁饭碗”的地位。既然做得不好,就有可能保不住饭碗,作为老师,就会多花时间和精力放在教研教学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管理水平,把自己打造成教学能手、学科名师。从这个角度来看,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

最后一点,教师岗位之所以吸引人,其工作岗位的稳定性是一大亮点。尤其是在边远农村,如果在教学岗位上干着干着,一不小心就下岗了,再重新就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要在不稳定的工作中留住人才,只有提高福利待遇。如果真正实施中小学教师的退出机制,估计在师资待遇这方面会有所提高。对于那些教学岗位上能力比较突出的老师来说,是一件好事。


咋考


退出机制无非想引入竞争,但是对教育来说,竞争的标准是什么?是考试成绩吗?唯分数论?师德?不体罚学生?不补课?让学生,家长打分的那种?真正操作起来会很难!其实有一种办法可以改善教育状况,那就是引进高质量人才,不是说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吗?那就引进人才啊!提高教师待遇,让高质量人才愿意进入这个职业领域,如果优秀人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必然会推高这个行业的准入门槛,那些不称职的自然就无法进来。教师整体素质自然就会提高,教育的质量自然也会提高!不然,没有优秀人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也不过是瘸子里面选冠军罢了!就如同在中国足球俱乐部选国家队球员一样,到了国际赛场还是不入流!你就是解散了它,下一波人还是那样!解雇的教练也够组成一支国家队了吧?看到希望了吗?这不,开始归化巴西人了!教育如果不能从根本做起,任何折腾都于事无补!百年大计也就只能是说说而已!


月上柳梢54


在中小学阶段,实行教师”退出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老师中确实混进了数量不少的“师渣”,把他们清退,这对净化教师行业的会有影响,所以,我支持教师实行”退出机制“。但是如何实施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总体而言,现在实行中小学教师的”退出机制“的条件并不成熟。

一、什么样的老师应该被”退出“?

有人说实行中小学教师的”退出机制“就是”末尾淘汰制“,我并不认同,因为这对于老师是十分残忍的,而且是不公平的。比如一个年轻教师,刚刚登上讲台,经验不足,有可能被末位淘汰,这合理吗?再比如一些老教师,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快退休时被淘汰,这合理吗?有些小学科,人数很少,如果实行”末位淘汰制“,是不是很快就没有人了?

所以,教学成绩不是衡量教师是否退出的标准,那么,什么才是标准呢?

我认为应该是师德!中小学老师,业务能力还是次要的,师德才是主要的,因为一个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遇到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对他的一生非常重要,如果遇到一些道德败坏,师德沦丧的老师,不仅学习成绩会很差,一生也会留下心理阴影。

那些虐待学生的老师,比如拿棍子打学生100多下的老师,比如长期辱骂羞辱学生的老师等等,这样的”师渣“还是存在的。

除此之外,还有这么一些老师,刚考上编制,就想进办法逃离教学岗位,年纪轻轻就开始到后勤混日子,这样的老师如果想上后勤可以,取消编制,改成临时工,我相信学校也不会这么缺老师。

既然师德是老师退出的标准,那么这种退出就对老师影响不大,因为绝大多数老师不会受此影响,而那些品质不好的老师,会被约束,也会被清退。

二、教师的退出,应该由谁说了算?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是学校领导说了算,会不会就成了给领导的”尚方宝剑“,就成了老师头上的”紧箍咒“,领导会不会动不动就会以这个要挟老师?这就很难说了。

另外,”师德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一旦以此为标准,老师的执教会很麻烦,比如五莲二中的杨老师,因为学生逃课打了学生,这算不算师德问题?如果算师德问题,会不会导致老师不敢管学生,人人自保的情况?

三、教师引进”退出机制“,必须和提高教师待遇联系起来

现在很多人想当老师,是因为老师工作稳定,旱涝保收,但是,教师待遇导致了很难吸引优秀人才从教。

如果教师中引入了”退出机制“,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如果待遇跟不上,优秀人才想当老师的就更少了。

所以,如果工资待遇没有大幅度提升,再引进教师”退出机制“,这对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综上所述,教师退出机制很有必要,但是业务能力不应该成为标准,起码不应该是唯一标准,那些师德败坏的老师,才是应该被清退的。清退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执行?教师待遇低,要求高的话,会阻止优秀人才从教,这些因素的制约,让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很难短期内实行。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