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文章帮你还原 1941 年日军入侵关岛的战事(下篇)

大家好,我是马利。

我今天继续来聊聊日军入侵关岛的战斗,如果你还没有了解关于关岛 20 世纪 40 年代之前的简史,推荐你阅读我的上一篇文章:

1941 年 12 月 10 日凌晨 4 点,关岛西海岸的寂静被瞬间打破。

两篇文章帮你还原 1941 年日军入侵关岛的战事(下篇)

四、速战速决:日军精锐部队突袭滩头并结束了战斗

1941 年 12 月 10 日凌晨 4 点,关岛首府阿加纳北部顿卡斯海滩(Dungcas Beach)的上空出现了不明的照明弹,接着日军舞鹤镇守府第二特别海军陆战队的第五中队向滩头发起猛攻。同时,日军第 144 联队的剩余部队分三大方向朝关岛袭来。其中第 144 联队的第二大队分别从北面的杜梦湾和东南面沿岸的塔拉佛佛湾(Talafofo Bay)登陆关岛;第三大队的登陆场则是从西南面的梅里佐地区(Merizo)进行两栖登陆。在所有日方的进攻部队中,海军陆战队突击的地点离首府阿加纳最近。

两篇文章帮你还原 1941 年日军入侵关岛的战事(下篇)

▲1941 年 12 月 10 日,日军登陆关岛之态势图。西海岸南北的夹击攻势并未得到真正应用,战斗以美军的主动投降而宣告结束。

图源: 美国海军陆战队官方战史

4 点 45 分,日方的海军陆战队与驻守于此的关岛保卫部队在阿加纳广场发生交火。因为关岛保卫部队的轻武器在火力上处于绝对劣势,所以日军将他们击退后,便快速地沿着关岛西海岸向南进发。他们推进到皮蒂之后,便直捣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苏美的营地。

从人数上来说,就算将关岛所有的美国驻军和当地部队全部集结起来,也只是勉强压过日方海军陆战队的人员数量。但是出乎美军意料之外的是,随即到来的第 144 联队的第二大队和第三大队已超过千人,而且日方的武器装备、后勤补给和士气皆碾压美军,因此美军在物理和心理上均没有任何胜算。

两篇文章帮你还原 1941 年日军入侵关岛的战事(下篇)

江崎孝坪(Kohei Ezaki)的宣传画作。画作中展现了南海支队中的第 144 联队登陆关岛的内容,但从真实历史出发,日方只有特别海军陆战队的士兵进行了决定性的战斗。江崎孝坪也是著名导演黑泽明(Akira Kurosawa)的导演作品《七武士》(Seven Samurai)的服装设计。

图源: 美国海军陆战队官方战史

官方编号: SC 301167

海军上校麦克米林在意识到自身的窘境后,便决定放弃抵抗,以免自己的部下和当地的军民遭受日方的毁灭性屠杀。当天早上 5 点 45 分,麦克米林向所有关岛美军下达停火命令。 15 分钟后,美军遂正式向日军投降。由于麦克米林的命令未能覆盖关岛全境,因此一些零星地抵抗在关岛的各地发生,不过截止到 10 日晚上,关岛上的所有抵抗已全部停止。至此,关岛成为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第一寸美国丢掉的土地。

在长达三天的战斗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共有 50 人的死伤,海军则有 8 人死亡。关岛的本土防卫部队则有 4 人死亡,22 人受伤。但如果从真正的陆上作战来统计的话,美国海军陆战队则有 5 名士兵阵亡,13 名士兵受伤,而日方总共只有 7 人伤亡。在武器装备方面,美军击落了一架日机,但是却损失了所有的海军舰艇。扫雷舰“企鹅”号和一艘鱼雷艇 YP-16 成功地被凿沉,油轮“罗伯特·巴恩斯”号和一艘鱼雷艇 YP-17 被日军俘获。虽然美军在投降之前引爆了弹药库,并烧毁了大量的航空燃料,但是日军也缴获了大量的美军卡车。

从 1941 年 12 月 10 日美军投降起,关岛便在日后两年半左右的时间中成为了日方的殖民地。日军除了将部分俘虏递送到亚洲的其它地方进行强迫劳动外,日方也动用了本土的原住民和美军战俘帮助他们修建机场。关于这些内容,我将在美军重返关岛的时候再作阐述。

两篇文章帮你还原 1941 年日军入侵关岛的战事(下篇)

▲1944 年 8 月 2 日,美军侦察机拍摄到的日军机场。日军在占领关岛之后的第一时间便在奥罗特半岛修建了军用机场,并快速地投入使用。没能撤走的女性除了护士外,也被迫加入了建筑机场的工人队伍。

图源: NHHC

官方编号: L40-11.07.01

其实严格来讲,美日双方在岛上只交火了一个小时左右,而且这次参与在阿加纳广场的战斗并不属于美军的主力。虽然美国海军陆战队确有参加,但是他们领导的是当地民兵。这些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部队,却碰到了日方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准备了数年的精锐部队,确实是运气不佳。关岛之战可以说是在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诸大战斗中,效率最高且颇为“克制”的战例。这里的“克制”是因为美国高层已经过早地看见了未来的结局,因此才及时地放弃抵抗,有助于减少军民的死伤。并不是马利不想展开,而是历史上发生在 1941 年关岛战役就是如此之短。如果把篇幅故意拉长,其实就是在结构上扭曲了历史,我可担不起这个罪过啊。

两篇文章帮你还原 1941 年日军入侵关岛的战事(下篇)

五、拒绝妥协:美国海军士兵临战逃脱日军的追捕

在二战之后,部分历史学家开始质疑麦克米林的决策。他们认为,既然麦克米林知道日方在人员数量、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等方面碾压美国的驻军,那他为什么还要指挥部队进行战斗,在造成了部分伤亡后才打算投降呢?有人认为是麦克米林不想被人扣上逃兵和怯战的帽子,所以才象征性地进行了小规模抵抗,既能减少伤亡,又不会被人所诟病。

两篇文章帮你还原 1941 年日军入侵关岛的战事(下篇)

▲1941 年 12 月 10 日,日军进攻关岛的大致路线(图中沿海白色箭头)。日军海军陆战队在图中左下方的沿海登陆,随即在一小时内迅速地推进至图中右方。

图源: 美国海军陆战队官方战史

但不论怎么说,当日方的特别海军陆战队在 1941 年 12 月 10 日早晨迫使美军停火投降之时,美军中的某些士兵表达了他们的不满。在日军以武力手段从美国手中拿到关岛管辖权的时候,美军中的 6 位士兵拒绝投降。他们逃离了人口密集区而转入丛林,打算进行长期的斗争。这 6 位士兵分别是:来自“企鹅”号的克朗普(L.L. Krump)约翰逊(C.B. Johnson),以及来自阿加纳美国海军通信处的亚博隆斯基(A. Yabolonsky)泰森(Al.J. Tyson)琼斯(L.W. Jones)以及特维德(George R. Tweed)

特维德、泰森和另外一位当地的查莫罗人韦森特·格瓦拉(Vicente Guevara)共同搭乘了特维德的车辆逃离。格瓦拉在中途下车与他的家人团聚后,特维德和泰森便弃车遁入了丛林之中。他们两人被一位当地的农夫

弗朗西斯科·奥戈(Francisco Ogo)所救,之后他们俩便在另一位当地农夫的农场中遇到了其余 4 名美军士兵。之后的几天中,当地的查莫罗人给他们提供了食物和淡水,但是他们的生存境遇却愈加艰难,因为日本人开始了扫荡。

由于逃亡的美军士兵经常在查莫罗人的农场之间互相穿梭,因此日本驻军对他们的活动早有耳闻。查莫罗人不小心走漏风声后,日军便派出了了扫荡队伍。扫荡队伍由多达 200 名查莫罗人组成,日军通过死亡威胁把他们当做炮灰,而自己却走在队伍后面。然而,类似扫荡的最终结果并不理想,因为队伍的动静太大,美国人往往就早在很远的地方听见了队伍行走的脚步声而数次淡出了日军的视野。

面对这样的情况,日军开始大幅逮捕查莫罗人,使用刺刀进行逼供,但许多当地土著顽强不屈,被砍了头后也绝不供出美军的藏身地点。部分查莫罗人在日军强大的心理震慑下选择了妥协,从最初好心地劝说美国人投降,到最后直言不讳地出卖美军。这些原住民在经历了长期的内心斗争和日军的非人折磨后,仍然选择了服软。如此一来,除了特维德之外的其他 5 名美军士兵相继在一年之中被日军找到并处决。

两篇文章帮你还原 1941 年日军入侵关岛的战事(下篇)

▲曼能贡山谷(Manenggon Valley)的照片。1944 年美军反攻关岛之前,日方动员了关岛上几乎所有的查莫罗战俘,进行了长距离行军。不管男女老少,不给饮食和水源,这次行军可以算是日军在关岛上犯下的战争罪行的一个缩影。在这之前,日军通过威逼利诱,收买了大量查莫罗人为其服务。

图源: Guampedia

不过艰难且幸运的是,特维德最终活了下来。

两篇文章帮你还原 1941 年日军入侵关岛的战事(下篇)

六、韬光养晦:特维德两年半的隐居生活

特维德为什么能活下来?这件事儿除了有运气的成分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查莫罗人的积极配合和大力协助,但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少数查莫罗人的守口如瓶。在长达两年半的“隐居生活”中,特维德转移的地点成了两位数,但是数百查莫罗人因为特维德“逍遥法外”,从而成为了日本驻军盯梢的对象。在具体讲述他的故事之前,请允许我简单地介绍一下特维德的背景。

特维德在 1902 年 7 月 2 日出生,1922 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在服役期间,他主要负责无线电通讯这一技术领域。他在战前被派遣到了关岛的海军部门,担任当地无线电通讯处的通信兵。1940 年他的家属从当地返回美国本土后,他就一直在关岛服役。在日军入侵关岛之时,特维德虽不具备大量的实战经验,但至少也已经 39 岁了。年长的特维德显然比其他士兵更为老道。

两篇文章帮你还原 1941 年日军入侵关岛的战事(下篇)

乔治·雷·特维德(George Ray Tweed),生于 1902 年 月 2 日,1989 年 1 月 16 日死于意外车祸。他是唯一一位在日占关岛期间,未被日方逮捕和处决的美军士兵。

图源: stationhypo.com

在逃难期间,查莫罗人给他提供了一部发电机以及一台收音机。在日军占领关岛的 4 个月内,特维德通过收听美国的广播新闻,逐渐延续了当地的报纸:关岛之鹰(The Guam Eagle)。由于他本人能力和时间有限,又必须躲避日军的搜索,因此新版本的报纸每份就只有一页纸的内容。他自己誊写了 5 份报纸,并让报纸的复件在当地原住民中广泛传播。特维德预计美军最迟会在 6 周之后尝试夺回关岛,但他并未料到事态的发展会如此缓慢。尽管日军一直没有搜到特维德下落,但是出版报纸和传播报纸的风险不容小视。比如,其中有一位查莫罗人名叫本·潘格利南(Ben Pangelinan),他在给当地另外一名原住民杰奎因·利姆提亚科(Joaquin Limtiaco)传递报纸时,正碰上日军的搜捕。潘格利南情急之下,便将“非法的”报纸迅速冲入了马桶的下水道中才躲过了一劫。类似紧急的瞬间还有很多,而这也是特维德频繁在原住民的农场间转移的原因之一。

两篇文章帮你还原 1941 年日军入侵关岛的战事(下篇)

▲1947 年 2 月的“关岛回声”报纸(Guam Echo)。“关岛回声”的前身是“关岛之鹰”(Guam Eagle),是美国海军在 20 世纪 30 年代出版的官方报纸,然而所谓的“关岛之鹰”,其实是当地巨大的飞行蟑螂,具有遍布范围广、威胁指数高的特点。

图源: Guampedia

1942 年 10 月,特维德被当地的两位查莫罗人转移到了另一位原住民的住处。这位原住民的名字叫做

阿泰戈•伊戈(Artego Yigo),他给特维德提供了一处异常隐秘的洞穴。特维德并不知道,这一处狭小的洞穴陪他度过了一年半的时间,直到美军在 1944 年 7 月反攻关岛之时,特维德才离开了这一住处。阿泰戈•伊戈在这一年半的关岛日占时期,近乎无偿地给特维德提供食物。特维德有一次为寻找收音机,不得不离开洞穴外出,但是他在除此之外的大部分时间中都一直待在这个清幽的住处。阿泰戈•伊戈行事非常谨慎,除了他的父亲、妻子和弟弟知晓特维德的存在之外,其余任何人(包括他的朋友以及送特维德到来的查莫罗人)都不了解特维德的真正下落。日军在特维德逃亡期间,一直在派遣部队参与搜捕。他们毒打了大约上百名查莫罗人,而被折磨的原住民中,有些是真的不知道,有些则迅速或者逐渐地成为了日本人的走狗,比如之前我提到的利姆提亚科就在 1944 年成为了劝降的“积极分子”。

两篇文章帮你还原 1941 年日军入侵关岛的战事(下篇)

▲1942 年 10 月~1944 年 7 月,特维德就一直待在隐秘的洞穴中。该图为“海景房”入口的美丽景色。

图源: Guampedia

有一天,利姆提亚科带着日本人交给他的任务来到了阿泰戈的住处。利姆提亚科欺骗阿泰戈,说日本人已经知道了特维德的藏身处,他希望阿泰戈能够“见好就收”。聪明的阿泰戈拖延时间,等利姆提亚科再去找他时,他已经把全部的家人转移到了特维德的洞穴,但是他们发现特维德已经离开了住处,并留下了一张字条,因为现在局势的天平已经导向了另一方。关于之后发生的故事,我将会在未来写到美军重返关岛时,再次揭开特维德离去的面纱。

两篇文章帮你还原 1941 年日军入侵关岛的战事(下篇)

非常感谢你阅读这篇文章,关于 1941 年关岛战役的主体部分,这篇文章就算是收尾了。我将从下一篇文章开始,讲述日军入侵威克岛的战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