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郢都略古風

荊楚郢都略古風

深秋之季,江風雨冷,臨荊州城,古城箭樓,楚風尚存。

荊州是周朝時代楚國都城(古稱:郢都),荊楚文化是中華文化南支重要部分,其背景是商周文化的繼承,以及楚漢扼長江九省通衢交通重地,為物資流動和兵家必爭之地,加之漢文化與南方少數民族文化融合,實現了楚文化的豐富內容。

荊楚在中華民族歷史上,人才輩出,群星璀璨。據統計,竟有楚令尹孫叔敖、明萬曆朝首輔內閣張居正等宰相級大臣138位出身於荊楚。士大夫屈原更是一身忠烈外,更創楚辭於世,著有《九章》《天問》《離騷》《九問》等十七篇。楚辭是繼詩經後,中華文化又一部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的詩歌總集。

荊楚商周時已有青銅鑄造,東周時有絲綢紡織,楚繡、漆器、八音樂器名揚天下。楚樂器大致有:編鐘、磬、鼓、笙、竽、瑟、琴、箎、排簫等,八音為:金(編鐘、鐃、鉦、鐸)、石(編磬)、土(石釜)、革(懸鼓、手鼓)、絲(瑟、琴)、木(木鹿鼓)、匏(笙)、竹(竹相、排簫)。

荊楚郢都略古風

楚文化中的舞蹈源於祭祀宗教,後逐步在民間和宮廷發展演變,舞蹈重曲線流暢變化之美學,強調:修長細腰秀頸,體態輕盈娟秀,長髮飛舞,長袖拂面。

古代傳統文化是當代文化的源泉,離開傳統文化,當代文化會枯涸,會迷離。楚文化學問深遂,歷史悠久,其蘊藏的文化信息,其真容,深深吸引我們將一件件慢慢去看,去認識,去體驗它歷久不熄的光彩和永恆的魅力。

(一然/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