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坚守钓鱼城,儿子守卫常州,南宋末年这对英雄父子结局如何?

南宋末年,抗击蒙元入侵的战斗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志士,其中,就有守卫钓鱼城击毙蒙哥和守卫常州抗击伯颜的父子两代英雄:王坚、王安节。

这对父子命运如何?

且听小奔说来。

一、王坚守卫钓鱼城蒙哥殒命

钓鱼城的守将为王坚,原是南宋名将孟珙的部将。孟珙担任四川宣抚使时,王坚随军入蜀,后曾参加蜀帅余玠指挥的北伐汉中之役,战功卓著。

1254年,王坚被宋廷任命为兴元都统兼知合州,到任后动用合州所属的五个县十七万民夫再次完善城防,并在城内挖掘水池,并开井92眼。至此,四川边很多老百姓为了躲避兵乱来到这里,钓鱼城成为屏蔽重庆的军事重镇。

父亲坚守钓鱼城,儿子守卫常州,南宋末年这对英雄父子结局如何?

王坚还在钓鱼山的南北面各筑一条“一字城”伸至江面,城外还有两道一字城,一道从小东门通往嘉陵江心,一道从出奇门通道嘉陵江边。其作用在于阻碍城外敌军运动,同时城内守军又可通过外城墙运动至一字城墙拒敌,与外城墙形成夹角交叉攻击点。此外,王坚还在江边修建水师码头,经常在江上布置数百艘战船以加强对山城的警戒。

王坚的精心打造付出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就是这么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奇迹般地挡住了威震世界的蒙古大军长达半年之久。

父亲坚守钓鱼城,儿子守卫常州,南宋末年这对英雄父子结局如何?

城中军民同仇敌忾,士气高昂,就连远在临安的远在临安的宋理宗颁布诏书对王坚予以称赞:

婴城固守,百战弥厉,节义为蜀列城之冠。

父亲坚守钓鱼城,儿子守卫常州,南宋末年这对英雄父子结局如何?

但是南宋在挫败蒙哥灭宋的计划后,却再次刻意压制武将,推行所谓的“打算法”,最后,向士璧、杜庶、曹世雄等名将皆被夺官下狱,最后死于狱中。

在钓鱼城立下盖世奇功的王坚,也被罢兵权,调知和州,不久,王坚即抑郁而死。

此外,还逼反了刘整,这么一个改变南宋国运的人。

二、王坚之子王安节保卫常州殉国

1275年,蒙元大举侵犯南宋,沿江之下势如破竹,宋廷命姚訔为知常州,陈炤为通判,同时派浙西副都监王安节(抗击蒙哥汗的钓鱼城守将王坚之子)率军加强守城。

父亲坚守钓鱼城,儿子守卫常州,南宋末年这对英雄父子结局如何?

宋代的常州就是今天的武进,守将王安节是钓鱼城王坚的儿子,他守城也很有办法,常州城墙本身不太坚固,壕沟也不太深。王安节命人在城外竖起木栅栏和城墙形成夹城用以抵抗元军,城内护国寺长老也组织了五百名僧兵参与守城。

宋军还通过主动出击,半路设伏,内外夹击等手段歼灭了元军一半以上。

元军本来以为常州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但在王安节等人所组成的团队的带领下,元军前后围攻了两个月居然拿这块硬骨头毫无办法,久攻不克以后不得不逐渐增兵。

此时,溧水、溧阳,东坝(今南京高淳东)、广德、四安镇(今浙江安吉北)等地已先后被元军攻克,常州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父亲坚守钓鱼城,儿子守卫常州,南宋末年这对英雄父子结局如何?

可惜常州地形和钓鱼城无法比拟,在二十万优势蒙军的围攻以及蒙军主帅的亲自指挥下,常州最终被蒙军攻破。

常州知府姚訔冲上城头指挥将士拼死力战,英勇战死。僧人万安、莫谦之等举起“降魔”大旗,杀向南门,500僧人兵全部战死。

城破之后,王安节、陈炤、胡应炎等人率领军队继续与元军开展巷战,最终因寡不敌众,先后殉国。

王安节双手挥刀使得密不透风,先后杀死了几十名元军,最后力因为左腿被伤不能站立被俘获,元军将帅惊叹地问那个勇士是谁,并威胁他投降,他大声叱骂说,

“你们不知道守卫合州城的王节度使吗?那就是我的父亲,我怎么会背叛大宋辱没祖先的名声呢?”

于是也被杀害。

父亲坚守钓鱼城,儿子守卫常州,南宋末年这对英雄父子结局如何?

元军攻破常州后,伯颜愤恨城内军民的长期抵抗,下令屠城,常州军民被杀几尽,全城只有7人因为趴在桥下而幸免于难。

常州之战,参与进攻的元将均为不二之精锐,伯颜以下有右丞相阿塔海,代理枢密院的怀都,都元帅张拔都,进攻樊城“勇敢出诸军右”的完者都,还有在焦山战斗中“冒流矢沿流麈战八十里,身被数伤,裹伤殊死战”的昭勇大将军忽刺出和忽必烈尝识的管军总把百家奴,炮水手元帅张君佐。

还有叛将吕文焕、范文虎,也参加了进攻常州的战斗。

而参与防御的宋军仅仅是两万多没有作战经验的义兵和数千淮军,就是这样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英勇不屈的坚守常州长达两个月之久。

伯颜多年后对别人提到常州,也感叹地说,“纸城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