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為何被袁宏道封為“詩神”?

蘇東坡為何被袁宏道封為“詩神”?

蘇東坡為何被袁宏道封為“詩神”?

蘇軾詩,揮灑自如,清新剛健,一幟獨樹,被後人稱為詩神,是誰封的呢?

原來是明朝的大文豪袁宏道。

“韓、柳、元、白、歐,詩之聖也;蘇,詩之神也”。

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的說法是:

“坡公尤不可及,宏謬謂前無作者。而學語之士,乃以詩不唐、文不漢病之,何異責南威以脂粉,而唾西施之不能效顰乎”“宋人詩,長於格而短於韻,而其為文,密於持論而疏於用裁。然其中實有超秦漢而絕盛唐者”“宏甫選蘇公文甚妥,至於詩,百來得一。蘇公詩無一字不佳者。青蓮能虛,工部能實。青蓮惟一於虛,故目前每有遺景;工部惟一於實,故其詩能人而不能天,能大能化而不能神。蘇公之詩,出世入世,粗言細語,總歸玄奧,恍惚變怪,無非情實,蓋其才力既高,而學問識見,又迥出二公之上,故宜卓絕千古。至其遒不如杜,逸不如李,此自氣運使然,非才之過也”“蘇公詩高古不如老杜,而超脫變怪過之,有天地來,一人而已。僕嘗謂六朝無詩,陶公有詩趣,謝公有詩料,餘子碌碌,無足觀者。至李、杜而詩道始大。韓、柳、元、白、歐,詩之聖也;蘇,詩之神也。彼謂宋不如唐者,觀場之見耳,豈直真知詩何物哉”。

蘇東坡為何被袁宏道封為“詩神”?

可以隨便看兩首:

1、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不單單是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這首小詩激起人們無限的回味和深思,一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含蓄蘊藉,思致渺遠,讓人百讀不厭。

2、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杭州西湖的別名。後來的詩人為之擱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

袁宏道說詩“宋不如唐”,若看蘇軾的詩,真有一比。

蘇東坡為何被袁宏道封為“詩神”?

袁宏道之所以封蘇軾為詩神,確實是因為蘇的才華,蘇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

如此才華,讓後人驚歎莫及。

蘇東坡為何被袁宏道封為“詩神”?

袁宏道對蘇軾的敬仰,還有一個原因,

據《淨土聖賢錄》等書載:

蘇東坡的後身是明朝湖北省公安縣的袁宏道。袁家兄弟三人都中了進士,精於詩文,史稱“三袁”,是晚明文學界“公安派”的開創者和領袖之一。

袁宏道一生,悟性銳利,才華不凡,修行沉穩,埋頭辦道,少了蘇東坡的鋒芒畢露。因習禪無所獲後,開始由禪入淨。袁宏道著有《西方合論》一書。該書氣勢澎勃,融攝華嚴、天台諸宗妙行,歸趣淨土,受到了蓮池大師的高度讚賞,又被藕益大師收入《淨土十要》之中,成為淨宗的傳世論著。

袁宏道任吳縣縣令時,在任僅兩年,就使該縣大治,百姓大悅。後來官至郎中。袁宏道四十三歲那年因病歸鄉,數日後,在寺院裡無疾而終。他為官清廉,去世後,連棺材錢和眷屬回鄉的路費都是朋友們捐助和賣盡他的書畫幾硯湊的。

袁宏道開初只是生到極樂邊地疑城,但因其撰述《西方合論》的功德,很快從邊地出來,居住淨土。

後來袁宏道託夢其弟中道,帶弟弟夢遊極樂世界,成為一段佳話。

如此可知,袁宏道與蘇軾,惺惺相惜,實為一人而已。

免責聲明:名揚藝術娛樂圈平臺發佈的任何文本、圖片、圖形、音頻和視頻資料產權或版權均歸屬各自的創造者或業主。如果您擁有版權的信息資料顯示在了本平臺中,且你並不喜歡這樣,請與我們聯繫刪除,謝謝您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