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视周礼的鲁国,为啥反对周礼的基础,分封制度

最重视周礼的鲁国,为啥反对周礼的基础,分封制度

最重视周礼的鲁国,为啥反对周礼的基础,分封制度

《史记》中的马屁98

阿元

接下来咱们看看,古代中国是如何形成最为彻底的专制集权统治的。

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原因,最高统治者对远一点的地区无从管理;也可能是国家形成的最初阶段,最高统治者不知道权力能带来多大的利益和多大的危害,所以开始权力架构是分封。早期的分封几乎等于彻底的分权,诸侯和周王朝之间有着名义上的上下关系,但诸侯相当于承包人,只要上交一些承包费(贡品),你的地盘你就可以做主了。

把权力都承包出去之后,周天王(相当于皇帝)很快就发现不对了,承包人也就是各路诸候,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强大。拜年(朝)也不来了,礼(贡)也不送了。有些强大的承包者,开始不听话,更有甚者自立为王,比如说早期的楚、吴、越,后来的战国七雄,摆明车马与周王朝分庭抗礼。

等到了春秋时期,原本周王朝的承包人(诸侯),已经翻身奴隶把歌唱,逐渐成了自己国家的真正主人。这些承包人(诸侯)是彻底分权(分封)的受益人,周天王是受害者。其中一部分承包人(诸侯)对分封(彻底分权)的害处有充分的认识,开始收权;另一部分没有充分认识,或者是诸侯国内的被分封的小一号诸侯,已经有了较大的实力,权己收不回来了,结果又和周天王一样成了受害者。

认识到分权害处的早期典型,大家可能想不到,是鲁。鲁是最重视周礼的国家,分封制度是周礼的基础,鲁咋能反对分权开始集权呢?人家孔子做出了合理解释,叫恢复君主的权威,让鲁国符合君君臣臣的礼制。这也是儒家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咋说咋有理,总能把他们认为对的东西,找出所谓的合理解释,再成功把你变成被批判的对象。

比如说分封,那是符合周礼,所以是最科学、最合理的管理制度。当分封产生的,强大了的臣子与君主开始对抗之后,削藩又成了非常的必要。为啥呢?君君臣臣啊,你因为分封强大了,不把君主放在眼里了,不收拾你收拾谁呢?

进入春秋时期,鲁国的执政权力落到了三家大贵族,即鲁国卿大夫孟氏、叔孙氏和季氏手里。由于这三家大贵族都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

于是,终鲁国在春秋的历史,就是鲁君从三桓手中收权的历史。这个过程中孔子还为鲁君出了个馊主意,让三桓把自己家封地的城墙都给拆了,这样鲁君就能把他们给灭了。可惜三桓不是笨蛋,孔子的阴谋也没有得逞。到了战国时代,鲁君经过近四百年不懈的斗争,终于把国家权力集中到了君主手中,但长期的内耗也使鲁国没有了实力。权力刚刚收回不长时间,就被齐国给灭了。

对分封,也就是彻底的分权的害处,没有充分认识;或者诸侯已经认识到了分封的危害,但是诸侯国内的被分封的小一号诸侯,已经有了较大的实力,权己收不回来了,结果又和周天王一样成了受害者的,著名的是晋国和齐国。

春秋时期曾经最为强大的晋国,因为内部的分封,先是被国内的六个大家族所控制,六个家族又变成四个。这四个小诸侯中的智氏觉得自己实力强大,想把老赵家给吞了,结果反而被赵、魏、韩三家反噬,晋国也被分成了赵魏韩三个国家。另一个至为强大的诸侯姜姓齐国,被它所分封的,强大起来的田家变成了田(陈,完成篡位过程的田完也叫陈完)姓齐国。

春秋时期,其实就是一个从彻底的分权,也就是分封到逐步集权的过程。率先完成这一过程,或者说没有分封程度不那么严重的国家,在激烈的兼并、斗争过程中生存了下来,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

其中,中央集权最为彻底、最为成功的,是秦国。

虽然许多人认为,秦的强大,是因为秦以军功论英雄,割下敌人的脑袋就能换爵位、换土地。《战国策》中说,这是一支虎狼之师,他们胳膊下夹着俘虏、身上挂着人头,追杀逃跑的对手。

这绝对是种误解。提几个问题就可以知道,秦军是不可能按战场上,战士在进行时割下的,敌人人头的数量来计算军功的。

第一,秦军的弓弩兵数量极多,他们的功劳如何计算。从理论上说,他们不可能割到敌人脑袋的,那谁还当弓弩兵呢?

第二,从秦兵马俑中可以看出,秦军的主要兵器是戈、矛、铍等长兵器,适合切割的刀根本没有,剑也不多。那我们要问了,一个拿看长达六米多长兵器的秦军,是如何割首级的呢?

第三,当时的战争起码是一万人以上的战斗,在人挤人、人挨人的战场上,你弯下腰割首级,和找死有啥区别呢?

实际上,秦军是根据整个战役首级总数,再加上你所处的战场位置来划分军功的。

按《商君书·境内篇》记载,秦国军官的功劳是根据指标完成情况来定的,比如“百将”这种军官,麾下有一百个士兵,每次攻城,他都得想法设法让手下的兵完成杀敌三十三人的作战指标。这一指标完成了,那么好,百将进爵一级;如果没有完成,打百将三十军棍。,秦国军队里都有会计,负责给每个士兵上缴的人头数建立台帐,台帐建完一汇总,军官们有没有完成作战指标也就一清二楚了。

人头台帐建好以后,一定要写成大布告,在全军公示三天,在三天当中,只要有任何一位士兵或者军官对统计结果持有异议,都可以直接向将军投诉,将军下令核查,发现有弄虚作假现象,处罚责任人,奖励举报人。公示结束后,将军把没有异议的台帐上报给朝廷,朝廷根据台帐,分别给立功将士籍贯所在地的县官下文,让县官们去给立功将士进爵,并给其家人分地分房分奴隶以及安排工作。

正是因为秦军作战是按敌人脑袋总数来计算的,结果让多数秦国将士都成了疯子,每次攻破城池,他们都大肆屠杀,不但杀守军,也杀百姓,不但杀成年男子,也杀妇女和儿童,连襁褓里的婴儿都不放过,见了就是一刀砍下,拿着血淋淋的小脑袋去找会计报功,惨无人道到了极点。您翻翻《史记·秦本纪》,里头记载的秦昭襄王十四年发生的一场战争,“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这场战役中,韩、魏联军加一块儿也不过十几万,秦军居然能砍下二十四万颗人头,不用问,平民的人头占了一半。《史记·鲁仲连列传》注引中有一句记载:“秦人每战胜,(敌方)老弱妇人皆死。”说明这帮秦兵为了多上交一颗人头,不惜上演一场又一场古典的南京大屠杀。

说秦不是因为战士在战场上砍了首级就升官发财,所以整个国家瞬间强大的另一个理由是,这种办法不是秦独有的东西。比如说战国时代的齐国军队,也是凭敌人的脑袋论功劳的,但没有看到齐军天下无敌,齐国最终也没有统一天下。

事实上,秦国是靠对分封制度彻底的改革,依靠权力的绝对集中,逐步强大起来并一统全国的。

奖励军功,非军功不得封爵。宗室、贵戚凡是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不能享受贵族特权。这是事实上对分封制的废除。

“废井田,开阡陌”,是对先前分封的清算。仔细琢磨一下,和打土豪分田地差不多。把原先分封的土地收归国有,但不是平均而是按军功重新发放。

设立县制,土地拥有者不再拥有土地的治理权力,由君主派官员治理。

这三条是对分封制度的彻底颠覆。通过这三条改革措施,秦国完成了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的华丽转身。这种转变和对中央集权的坚持,让秦国成为战国时代,唯一一个可以集中全国力量,发动及应对战争的诸侯,并最终统一了中国。

古代中国从周王朝的分封,也就是分散权力;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开始集权,到秦王朝彻底地中央集权的过程,也是一个最高统治者与既得利益集团残酷、血腥斗争的过程。

这种斗争的残酷和血腥在商鞅变法的过程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商鞅变法都是一件挺容易的事情。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做好了变法的一切准备。怕大家不信啊,就在城门口竖根棍,说有人抬走,就赏五十金。大家是真不信,太多的官说话都跟放某种气似的,谁当真不是个二傻吗?这时一个二傻子扛起棍就走,晃了一圈回来后,商鞅立马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通过这件事,得到了大家的信任,推行的新法谁也不敢不听,变法大获成功。

但事实哪里有这么简单。事实上,商鞅变法受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极力抵制。据刘歆说,商鞅“一日临渭而论(处决)囚七百余人,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于天地”。

杀的这些人都是什么呢?会不会都是犯了法的小老百姓呢?不会。

最重视周礼的鲁国,为啥反对周礼的基础,分封制度

关注《历史有坑请注意》,《中的马屁》,长篇连载,每日更新,精彩无限。

真心建议大家关注下《历史有坑请注意》,因为是连载,所以很多内容很难在一章内说明白,不看上下文,就是一头雾水。更何况阿元还会有更多的精采内容上线,《爆笑三国》为您解读说阿斗到底是不是个笨蛋?诸葛亮是个阴谋家还是个伟大的统帅?刘备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关羽是高大尚的英雄,还是道德低下的混蛋?是诸葛亮还是刘备干掉的关羽等等迷题;如何教育孩子,阿元与您交流陪伴孩子成长的感受。

《历史有坑请注意》,欢迎您的光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