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年级现象(27) 注重孩子的阅读

关注三年级现象(27) 注重孩子的阅读

有这样一个案例:

丁老师班里一共有40个学生,这次期末考语文95分以上的学生一共有13人。

她拿出学生期末成绩登记册,随便找了两个语文成绩低于85分的学生。这两个学生其他功课的成绩也一般,其中一个学生的成绩都是七八十分;另一个学生有两门功课的成绩是90分以上,语文成绩最差,80分多一点。

丁老师说,在学生期末成绩出来前,她就预感到这两个学生的语文成绩不会很好。"我是从一年级开始带这个班的,我比较注重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这两个学生的阅读量太少了。"

丁老师从电脑里翻出一个文档,是一年级时期记录的"阅读存折",里面记录着每个学生每天的阅读量,还有每月班级的阅读排行榜。

丁老师指出的这两个学生,阅读量非常少,与阅读量最高的学生比,只有十分之一。

"到了三年级,语文学科的难度肯定是增加了,对学生独立思考的要求提高了。比如阅读理解这样的题目,原来学生可以在文内找一找,现在要求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动脑筋分析。"丁老师说,平时阅读量少的学生,理解力就跟不上,有时候题目还来不及做。

阅读量大的学生,即使是零起点进来的,成绩也不会差。丁老师班上有个学生,进来时拼音四声都不懂,没认几个字,但他喜欢阅读,有空就看书,很静得下心来。这次期末考试,他的语文成绩是96分。

的确是这样,孩子进入三年级以后,考试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内知识,重点逐渐由"拼音""字词"向"文章理解"过渡,而且多是对文章段落或通篇的理解,这就需要孩子有足够的阅读积累,平时多读课外书。

阅读量少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容易滑坡。

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引导技巧有相当大的关系,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幼小的启萌心灵,也就是说孩子的模仿力特强。因此,一个爱读书的父母是不用担心培养出不爱读书的孩子的,如果一个父母连自己都不爱看书,一味地坐在沙发上玩手机、看电视,却不停的催促孩子去看书,那么孩子就不可能唯命是从,也不可能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的。以前孩子放学后很不喜欢读书,非常贪玩,做完作业,不是看动画片,就是玩手机、电脑,对看书没有一点兴趣。

人常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个榜样看。因此,我们下班回家后除做饭外,其他啥事都不干,特别是不看电视,不玩手机,摊开书或报纸看上半个小时,有时和孩子同读一本书,边读边给他解释某个词句或某一成语的意思,这样慢慢引导,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逐渐提高了孩子的阅读能力。现在孩子已养成了每晚坚持自觉看书半个小时,一般晚上8—9点之间,看完书后才自由活动,或看会儿电视或玩会儿手机。看书已成了他学习语文的必修课。

合理引导 逐步上路

幼儿和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孩子年纪还小,好奇、好动,缺乏耐心是很正常的。在读书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办法完全专心,可能会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

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干涉。因为,在这一阶段,只要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这类表现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在这一阶段,家长的过多干涉,反而会导致孩子对阅读产生反感心理。

到了小学三年级,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最合适的方法就是默读。

默读是不出声地阅读,只用视觉扫视文字来理解内容,省去了发声器官的活动,不用考虑停顿、重音、声调、节奏等。基本的默读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三不三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划。眼到。眼睛离书距离要适当,保证一行字都在视觉范围内。眼皮要少眨动,最好看完一句或几句才眨动一次。要一句一句地读。心到。眼睛看到哪,脑子就想到哪。一边默读,一边提出"为什么"的问题,或者带着问题来进行阅读,通过"读"和"思"领会文章的内容。手到。提起笔来,边读、边画、边写,学会圈点。画什么,画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重点内容,佳词妙句。写什么,写自己的看法、疑问。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就能掌握默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陪伴阅读 培养兴趣

要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父母喜欢阅读,经常在孩子面前阅读,孩子才会渐渐对阅读产生兴趣。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有三方面的小技巧,我觉得值得分享给大家:

1、陪孩子找书

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选出符合他们兴趣的书籍。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等色彩丰富的书籍。

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给孩子选书,一旦孩子发现所读的书并不喜欢,可能就会从此失去阅读的兴趣。

最推荐的地方当然是去图书馆和书店。让孩子自己去书架上找书,看看封面翻翻内页,看到喜欢的当场就可以坐下来看完,看不完的就借回家。无论是从图书馆还是书店被孩子"找"回来的书,其阅读指数基本上都是100%。

2、陪孩子读书

亲子阅读,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不二法门,也是大人消灭屯书的良机。

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找书,有的时候难免会"挑食、偏食",从而导致"营养不良"。孩子往往会偏爱某一类书籍或者只看容易看懂的书,对于不太感兴趣的门类或者偏难的书不肯主动阅读。

跟孩子一起阅读,就可以启发孩子更多的阅读兴趣,同时帮助他提高阅读能力。亲子阅读书目的确定,除了要考虑知识结构的多样性,也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很多科普类书籍孩子不感兴趣,往往就是因为生活中用不到。但是,如果用得上呢?

春天,跟孩子在公园里用"形色"app认识了好多的花。回来再一起看德国科普什么是什么系列里的《野生花卉》,保准孩子看得起劲。

夏天出去旅行,看到了银河和满天的繁星后,再看看《夜空中的星座》,结果孩子每晚都要抬头观星,抱怨一下城市里的光污染。

结合日常活动项目,再跟孩子一起阅读相关科普书籍,其实就是融入了实用主义教育观的项目学习方法。

想象文学,可以丰富人生经验,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比如自诩聪明的读推理,渴望爱情的读言情,不够强大的读武侠,厌倦日常的读奇幻。

亲子阅读文学作品,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阶段和情感需求来进行选择。比如孩子快上学了,可以亲子阅读《窗边的小豆豆》来憧憬未来的学校生活。孩子做事不负责爱撒谎,可以阅读《木偶奇遇记》让他了解这么做的后果。孩子对学校的循规蹈矩感到压抑,可以阅读《长袜子皮皮》释放一下不满情绪。孩子胆子变大渴望冒险,可以阅读《哈尔罗杰历险记》满足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不论是哪种书籍,在亲子阅读的时候,鼓励孩子随时提问,帮助孩子解决字词、句子或者背景知识上的欠缺。

当然,享受一起读书的乐趣是最重要的。只要大人不一本正经地说教,亲子阅读往往是一天中最美好最温馨的时刻。

3、陪孩子聊书

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技巧培养,可以从跟孩子聊书开始。

不知道大家看完一本书或者看完一部电影的时候,会不会很想找人聊聊——反正我是这样的。如果找不到人,还会上豆瓣看书评影评,甚至自己写。

孩子看书看得起劲的时候也会很想找人聊——反正我家娃是这样的。这个时候,家长就先把手机或者家务放一放,做他的热心听众。一定要趁热打铁,因为孩子的倾诉欲说没就没了。

孩子热切想要分享给你的通常是他最喜欢的一个情节。耐心地听他讲,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就提问。提示他讲出故事的六个W(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起因why,事件what,发展how)。

讨论完故事情节,可以再讨论一下里面的人物。他最喜欢谁,最讨厌谁,为什么?

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请他概述一下整本书的故事主线,发生了怎样的困难,又是怎么被解决的。或者点评一下主人公的抉择,换做是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形会怎么做呢?

更进一步可以探讨:主人公最让人赞赏的品质是什么?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在其他书里看到过相类似的人物,或者同主题的书?

相比做无聊的读书笔记,请孩子讲述会容易接受得多。而通过讲述这种输出方式,她对于自己所看的书就会有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能不动脑就不动脑是人的一种本能,而热爱交流分享也是一种本能。用本能来对抗本能,对于家长来说是一种较为轻松又有效的办法。

阅读是开放给所有阶层的孩子的一条上升之路。我们需要做的也并不多,只是陪娃找书,陪娃读书,陪娃聊书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